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百科知識 ?高惠高后時期文學編年(前—前)

        高惠高后時期文學編年(前—前)

        時間:2023-05-12 百科知識 版權(quán)反饋
        【摘要】:高惠高后時期文學編年(前—前)第一章 高惠高后時期文學編年沛公元年壬辰,秦二世元年,前209劉邦四十八歲,嬴胡亥二十一歲,酈食其六十三歲,伏生五十六歲,孔鮒五十六歲,張蒼四十八歲,轅固二十六歲,項羽二十四歲,韋孟十六歲,申公十六歲,劉濞七歲,劉盈二歲1.劉邦起兵,立為沛公,作《帛書射城上與沛父老》。據(jù)臣瓚說,高帝十二年五十三,則生于秦莊襄王三年,與皇甫謐注不同。據(jù)此,胡亥生于秦王政十八年。

        高惠高后時期文學編年(前—前)

        第一章 高惠高后時期文學編年(前209—前180)

        沛公元年壬辰,秦二世元年,前209

        劉邦四十八歲,嬴胡亥二十一歲,酈食其六十三歲,伏生五十六歲,孔鮒五十六歲,張蒼四十八歲,轅固二十六歲,項羽二十四歲,韋孟十六歲,申公十六歲,劉濞七歲,劉盈二歲

        1.劉邦起兵,立為沛公,作《帛書射城上與沛父老》。

        《史記·高祖本紀》:“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季。”集解《漢書音義》曰:“諱邦。”又十二年:“四月甲辰,高祖崩長樂宮?!奔庖矢χk曰:“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生?!鼻卣淹跷迨荒辏粗荇鐾跷迨拍辏ㄇ?56)?!稘h書·高帝紀》十二年:“夏四月甲辰,帝崩于長樂宮?!背辑懺唬骸暗勰晁氖次?,即位十二年,壽五十三?!睋?jù)臣瓚說,高帝十二年(前195)五十三,則生于秦莊襄王三年(前247),與皇甫謐注不同?!稓v代帝王生卒年表》用臣瓚說。然學界一般從皇甫謐說,此從之。

        又《高祖本紀》秦二世元年:“秦二世元年……于是樊噲從劉季來。沛令后悔,恐其有變,乃閉城城守,欲誅蕭、曹。蕭、曹恐,踰城保劉季。劉季乃書帛射城上,謂沛父老曰”云云。沛人殺沛令而納劉邦,欲以為主,“于是劉季數(shù)讓。眾莫敢為,乃立季為沛公”。集解徐廣曰:“高祖時年四十八。”

        2.嬴胡亥巡游刻石,作《詔李斯馮去疾》。

        《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七年:“太子胡亥襲位,為二世皇帝?!薄岸阑实墼?,年二十一?!睋?jù)此,胡亥生于秦王政十八年(前229)。又:“二世東行郡縣,李斯從。到碣石,并海,南至會稽,而盡刻始皇所立刻石,石旁著大臣從者名,以章先帝成功盛德焉”云云。

        3.孔鮒往從陳涉,諫陳王勿輕敵。

        《史記·孔子世家》:“子慎生鮒,年五十七,為陳王涉博士,死于陳下?!标愅跛烙诙蓝辏ㄇ?08),時孔鮒五十七歲,則生于秦昭王四十三年(前264)。《史記·儒林列傳》:“陳涉之王也,而魯諸儒持孔氏之禮器往歸陳王。于是孔甲為陳涉博士?!奔庑鞆V曰:“孔子八世孫,名鮒字甲也?!薄稘h書補注》引《孔叢答問篇》:“子魚名鮒甲,陳人或謂之子鮒,或稱孔甲,獨樂先王之道,講習不倦。陳勝起兵于陳,陳余以鮒賢,說陳王往聘之。陳王乃遣使者赍千金加束帛,以車三乘聘焉。張耳亦謂子魚宜速來,以佐王業(yè)。子魚遂往,至陳,王郊迎,而執(zhí)其手與議世務(wù)?!薄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二世元年:“七月,戍卒陳勝等反故荊地,為張楚。勝自立為楚王,居陳?!?/p>

        《資治通鑒》二世元年:“陳王既遣周章,以秦政之亂,有輕秦之意,不復設(shè)備。博士孔鮒諫曰:‘臣聞兵法:不恃敵之不我攻,恃吾不可攻。今王恃敵而不自恃,若跌而不振,悔之不及也。’陳王曰:‘寡人之軍,先生無累焉?!?/p>

        4.項羽從項梁起兵于吳。

        《史記·項羽本紀》:“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于是籍遂拔劍斬守頭……于是梁為會稽守,籍為裨將,徇下縣?!庇譂h五年(前202):“項王已死?!奔庖鞆V曰:“項王以始皇十五年己巳歲生,死時年三十一。”項羽生于秦始皇十五年(前232),故本年二十四歲?!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二世元年:“項梁舉兵會稽郡。”

        5.叔孫通諛二世,亡秦歸薛。

        《史記·叔孫通列傳》:“叔孫通者,薛人也。秦時以文學征,待詔博士?!奔鈺x灼曰:“《楚漢春秋》名何?!标悇倨鹕綎|,使者以聞,二世召博士諸儒生問陳涉反事,皆曰反,叔孫通獨言群盜,鼠竊狗盜耳,“于是二世令御史案諸生言反者下吏,非所宜言。諸言盜者皆罷之。乃賜叔孫通帛二十匹,衣一襲,拜為博士。叔孫通已出宮,反舍,諸生曰:‘先生何言之諛也?’通曰:‘公不知也,我?guī)撞幻撚诨⒖冢 送鋈ィΑ?。陳勝反于本年,叔孫通之諛當在其時。

        6.蒯通說范陽令、武信君。

        《漢書·蒯通傳》:“蒯通,范陽人也,本與武帝同諱?!标悇倨鸨?,使武臣略趙地,通說徐公降武臣,又說武臣優(yōu)待先降者,則邊城必相率而降。“通說范陽令徐公曰……徐公再拜,具車馬遣通。通遂以此說武臣。武臣以車百乘,騎二百,侯印迎徐公。燕趙聞之,降者三十余城,如通策焉。”《漢書·張耳陳余傳》:“(武信君)乃引兵東北擊范陽。范陽人蒯通說其令徐公降武信君。又說武信君以侯印封范陽令?!?/p>

        7.趙佗作《移檄告橫浦陽山湟溪關(guān)》。

        《漢書·南粵傳》:“南粵王趙佗,真定人也?!庇郑宏悇倨鸨螅⑹苋螄讨心虾N臼?,“囂死,佗即移檄告橫浦、陽山、湟溪關(guān)曰”云云。

        8.酈食其約六十三歲。

        《史記·酈食其列傳》:“酈生食其者,陳留高陽人也。好讀書,家貧落魄,無以為衣食業(yè),為里監(jiān)門吏?!焙筢B生見沛公,自言“年六十余”?!妒酚洝じ咦姹炯o》:二世三年沛公西過高陽時,酈食其“乃求見說沛公”。以五計余,二世三年(前207)酈食其六十五,則生于周赧王四十四年(秦昭王三十六年,前271),本年六十三歲。

        9.伏生約五十六歲。

        《史記·儒林列傳》:“言《尚書》自濟南伏生?!彼麟[按:“張華云名勝,《漢紀》云字子賤?!庇郑骸胺?,濟南人也。故為秦博士。孝文帝時,欲求能治《尚書》者,天下無有,乃聞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時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詔太常使掌故朝錯往受之?!标愹闵断热迥瓯怼罚骸鞍赐跻嬷稘h帝年紀》稱,錯受書在文帝前十年。是文帝前十年先儒已九十余??v余僅一齡,以歷推之,先儒當生于周赧王五十五年辛丑?!薄稓v代人物年里碑傳綜表》、《中國文學史大事年表》等從之。然陳氏以一計余的做法,偏差較大,故本書以五計余。如此,文帝前十年(前170)伏生約九十五歲,則當生于秦昭王四十三年(周赧王五十一年,前264),本年五十六歲。

        10.張蒼約四十八歲。

        《史記·張丞相列傳》:“張丞相蒼者,陽武人也?!薄靶⒕扒拔迥辍n年百有余歲而卒?!币晕逵嬘?,景帝五年(前152)張蒼一百五歲,則生于秦昭王五十一年(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本年四十八歲?!稓v代人物年里碑傳綜表》、《中國文學史大事年表》系張蒼生于此年。

        11.轅固約二十六歲。

        《史記·儒林列傳》:“清河王太傅轅固生者,齊人也……今上初即位,復以賢良征固。諸諛儒多疾毀固,曰‘固老’,罷歸之。時固已九十余矣?!鞭@固征于建元元年(前140),以五計余,他時約九十五歲,則生于秦始皇十三年(前234),本年二十六。

        12.申公約十六歲。

        《漢書·儒林傳》:“申公,魯人也……至,見上,上問治亂之事。申公時已八十余?!鄙旯饔诮ㄔ辏ㄇ?40),以五計余,他時約八十五歲,則生于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本年十六歲。

        13.韋孟十六歲。

        《漢書·韋賢傳》:“韋賢字長孺,魯國鄒人也。其先韋孟,家本彭城?!焙筝d其《諷諫詩》曰:“嫚彼顯祖,輕茲削黜?!薄对卩u詩》曰:“我之退征,請于天子,天子我恤,矜我發(fā)齒。赫赫天子,明哲且仁,懸車之義,以洎小臣?!睉吭唬骸肮耪咂呤畱臆囍率?。”又《漢書·楚元王傳》:“王戊稍淫暴,二十年,為薄太后服私奸,削東海、薛郡。”王戊二十年(景帝二年,前155)削二郡而不悔改,韋孟失望,懸車徙鄒,時年七十,則生于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本年十六歲。

        14.劉濞七歲。

        《史記·吳王濞列傳》:“吳王濞者,高帝兄劉仲之子也……高帝十一年秋……劉仲子沛侯濞年二十?!备叩凼荒辏ㄇ?96)劉濞二十歲,則生于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本年七歲。

        15.劉盈二歲。

        《漢書·惠帝紀》:“孝惠皇帝,高祖太子也,母曰呂皇后?!避鲪傇唬骸爸M盈之字曰滿。”《史記·呂太后本紀》惠帝七年(前188):“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奔饣矢χk曰:“帝以秦始皇三十七年生,崩時年二十三?!眲⒂谇厥蓟嗜吣辏ㄇ?10),則本年二歲。梁廷燦《歷代名人生卒年表》定于二世三年,不確。

        16.冒頓作《習射令》,自立為單于。

        《史記·匈奴列傳》:“(頭曼)單于有太子名冒頓。后有所愛閼氏,生少子,而單于欲廢冒頓而立少子,乃使冒頓質(zhì)于月氏。冒頓既質(zhì)于月氏,而頭曼急擊月氏。月氏欲殺冒頓,冒頓盜其善馬,騎之亡歸。頭曼以為壯,令將萬騎。冒頓乃作為鳴鏑,習勒其騎射,令曰”云云?!皬钠涓竼斡陬^曼獵,以鳴鏑射頭曼,其左右亦皆隨鳴鏑而射殺單于頭曼,遂盡誅其后母與弟及大臣不聽從者。冒頓自立為單于。冒頓既立。”集解徐廣曰:“秦二世元年壬辰歲立?!?/p>

        沛公二年癸巳,秦二世二年,前208

        劉邦四十九歲,嬴胡亥二十二歲,酈食其六十四歲,伏生五十七歲,孔鮒五十七歲,張蒼四十九歲,轅固二十七歲,項羽二十五歲,韋孟十七歲,申公十七歲,劉濞八歲,劉盈三歲

        1.李斯作《上書對二世》、《上書言趙高》、《獄中上書》,腰斬咸陽。

        《史記·李斯列傳》:“李斯者,楚上蔡人也?!逼渥佑蔀槿ㄊ?,吳廣等西略地,過三川而李由不能禁?!笆拐吒舶溉ㄏ鄬伲V讓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盜如此。李斯恐懼,重爵祿,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欲求容以書對曰”云云,是為《上書對二世》?!笆菚r二世在甘泉,方作角抵優(yōu)俳之觀。李斯不得見,因上書言趙高之短曰”云云,是為《上書言趙高》。“趙高案治李斯……斯所以不死者,自負其辯,有功,實無反心,幸得上書自陳,幸二世之寤而赦之。李斯乃從獄中上書曰”云云,是為《獄中上書》?!岸蓝昶咴拢咚刮逍?,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zhí),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薄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二世二年:“下去疾、斯、劫吏,案責他罪。去疾、劫曰:‘將相不辱?!詺ⅰK棺淝?,就五刑?!?/p>

        李斯作品:《漢書·藝文志》小學:“《蒼頡》一篇?!北咀ⅲ骸吧掀哒?,秦丞相李斯作?!庇郑骸啊渡n頡》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庇执呵锛遥骸啊蹲嗍隆范?。秦時大臣奏事,及刻石名山文也?!薄度匚摹份嬋攵?,三篇編年,另二十篇作于秦始皇時,未編年。

        2.孔鮒去世。

        《史記·儒林列傳》:“于是孔甲為陳涉博士,卒與涉俱死。”《史記·秦始皇本紀》二世二年:“殺陳勝城父。”《漢書·孔光傳》:“(孔)順生鮒,鮒為陳涉博士,死陳下?!薄稘h書·儒林傳》補注引《孔叢答問篇》:“子魚以霸王之業(yè)勸之,王悅其言,遂尊為博士,為太傅,凡仕六旬,老于陳。”

        孔鮒作品:《隋書·經(jīng)籍志》一:“《孔叢》七卷,陳勝博士孔鮒撰?!?/p>

        3.張良以《太公兵法》說沛公。

        《史記·留侯世家》:“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景駒自立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從之,道遇沛公。沛公將數(shù)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屬焉。沛公拜良為廄將。良數(shù)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仕鞆闹?,不去見景駒。”《漢書·高帝紀》本年:“東陽寧君、秦嘉立景駒為楚王,在留。沛公往從之,道得張良,遂與俱見景駒?!?/p>

        4.叔孫通從懷王。

        《史記·叔孫通列傳》:“及項梁之薛,叔孫通從之。敗于定陶,從懷王?!薄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二世二年:“二世益遣長史司馬欣、董翳佐章邯擊盜,殺陳勝城父,破項梁定陶?!笔鍖O通從懷王當在本年項梁敗死之后。

        5.戚夫人歸沛公。

        《漢書·高五王傳》:“高皇帝八男……戚夫人生趙隱王如意。”《漢書·外戚傳》:“后漢王得定陶戚姬,愛幸,生趙隱王如意?!卑础妒酚洝じ咦姹炯o》二世二年:“使沛公、項羽別攻城陽,屠之。軍濮陽之東,與秦軍戰(zhàn),破之。秦軍復振,守濮陽,環(huán)水。楚軍去而攻定陶,定陶未下?!迸婀枚ㄌ掌菁?,當在此時,因為明年戚姬即生如意。《史記·呂太后本紀》:“及高祖為漢王,得定陶戚姬?!薄妒酚洉⒖甲C》梁玉繩曰:“此言定陶,則姬為濟陰人。而魏蘇林注,謂清河國有妃里?!端?jīng)注》廿七卷又謂:夫人生于洋川?!庇忠檀蟛犊脊啪帯吩疲骸耙梢黾乙騺y自定陶徙洋川,而高祖以王漢中時得之?!憋@誤,因為明年戚姬即為高帝生如意,而高祖王漢中尚在后年。高帝得戚姬當在定陶,不在漢中。

        沛公三年甲午,秦二世三年,前207

        劉邦五十歲,嬴胡亥二十三歲,酈食其六十五,伏生五十八歲,張蒼五十歲,轅固二十八歲,項羽二十六歲,韋孟十八歲,申公十八歲,劉濞九歲,劉盈四歲,劉如意一歲

        1.秦二世死于望夷宮。

        見《史記·秦始皇本紀》二世三年。

        二世作品:《全秦文》輯入三篇,一篇編年,另二篇《令蒙毅》、《令蒙恬》作于始皇三十七年(前210)。

        2.項羽誅宋義,作《斬宋義出令軍中》。

        《史記·項羽本紀》:項梁死后,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將,救趙。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宋義送其子相齊,身送之無鹽,飲酒高會。天寒大雨,士卒凍饑。于是“項羽晨朝上將軍宋義,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出令軍中曰”云云。“當是時,諸將皆慴服,莫敢枝梧。”

        3.酈食其作《踵軍門上謁》;往說武關(guān)秦將。

        《史記·酈食其列傳》:酈生見沛公騎士,請其引見沛公曰:“臣里中有酈生,年六十余,長八尺,人皆謂之狂生,生自謂我非狂生?!彼煲娕婀I計下陳留,號為“廣野君”。又:“初,沛公引兵過陳留,酈生踵軍門上謁曰”云云?!妒酚洝じ咦姹炯o》二世三年,沛公西過高陽,酈食其“乃求見說沛公……及趙高已殺二世,使人來,欲約分王關(guān)中,沛公以為詐,乃用張良計,使酈生、陸賈往說秦將,啖以利,因襲攻武關(guān),破之。”

        4.陸賈亦往說武關(guān)秦將。

        見上。按《漢書·陸賈傳》:“陸賈,楚人也。以客從高祖定天下,名有口辯,居左右,常使諸侯?!?/p>

        5.張蒼初從沛公。

        《史記·張丞相列傳》:“及沛公略地過陽武,蒼以客從攻南陽?!薄妒酚洝じ咦姹炯o》二世三年:“戰(zhàn)洛陽東,軍不利,還至陽城,收軍中馬騎,與南陽守齮戰(zhàn)犫東,破之?!睆埳n之從沛公,當在沛公攻南陽時。

        6.劉如意出生。

        《漢書·高五王傳》:“高皇帝八男……戚夫人生趙隱王如意?!薄妒酚洝h興以來諸侯王年表》高祖九年:“初王隱王如意元年?!薄妒酚洝堌┫嗔袀鳌罚骸捌菁ё尤缫鉃橼w王,年十歲?!备咦婢拍辏ㄇ?98)如意十歲,則生于本年。

        漢高帝元年乙未,前206

        劉邦五十一歲,酈食其六十六,伏生五十九歲,張蒼五十一歲,轅固二十九歲,項羽二十七歲,韋孟十九歲,申公十九歲,劉濞十歲,劉盈五歲,劉如意二歲

        1.沛公入關(guān),作《入關(guān)告諭》。

        《漢書·高帝紀》:“元年冬十月,五星聚于東井。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jié),降枳道旁……十一月,召諸縣豪杰曰”云云。

        2.蕭何收秦圖書。

        《史記·蕭相國世家》:“蕭相國何者,沛豐人也。”又:“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項王與諸侯屠燒咸陽而去。漢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薄稘h書·高帝紀》本年:“沛公至霸上……蕭何盡收秦丞相府圖籍文書?!?/p>

        3.項羽屠燒咸陽,秦博士官書被毀。

        《史記·高祖本紀》本年:鴻門宴后,“項羽遂西,屠燒咸陽秦宮室,所過無不殘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薄妒酚洝ろ椨鸨炯o》本年:“居數(shù)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卑浮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三十四年(前213)李斯言:“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笨梢姴┦抗贂辉诮麣е小!稘h書·百官公卿表》:“奉常,秦官,掌宗廟禮儀……又博士及諸陵縣皆屬焉?!鼻貙m室被焚,奉常官署內(nèi)的博士官書未能幸免,因此項羽焚燒咸陽是中國文化史上繼秦始皇焚書之后的又一次大浩劫。林劍鳴先生《秦漢史》指出:“秦始皇雖下令焚書……但官府藏書尚能安全無恙,劉邦入關(guān),蕭何入丞相府收其所藏圖籍律令,但對博士所藏之書并未過問,乃由他們‘收而保之’。只有項羽放的‘三月不滅’之大火,終將絕大多數(shù)圖書付之一炬……這對中國文化所造成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sup>[1]

        4.叔孫通歸項王。

        《史記·叔孫通列傳》:“懷王為義帝,徙長沙,叔孫通留事項王。”《史記·項羽本紀》:“漢之元年四月,諸侯罷戲下,各就國。項王出之國,使人徙義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耸故贯懔x帝長沙郴縣?!笔鍖O通歸項羽當在義帝徙后。

        5.張良作《遺項王書》、《又以齊反書遺項王》。

        《漢書·張良傳》:“時漢王還定三秦,良乃遺項羽書曰”云云,是為《遺項王書》?!坝忠札R反書遺羽,曰”云云,是為《又以齊反書遺項王》。“項羽以故北擊齊。良乃間行歸漢。漢王以良為成信侯?!薄稘h書·高帝紀》本年:“時張良徇韓地,遺羽書曰:‘漢欲得關(guān)中,如約即止,不敢復東。’羽以故無西意,而北擊齊?!?/p>

        6.項伯護沛公,后人作《公莫舞》。

        《宋書·樂志》:“《公莫舞》,今之巾舞也。相傳云項莊劍舞,項伯以袖隔之,使不得害漢高祖。且語莊云:‘公莫。’古人相呼曰公,云莫害漢王也。今之用巾,蓋像項伯衣袖之遺式。”其辭載《樂府詩集》卷五十四。按《史記·項羽本紀》本年:鴻門宴上,“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7.有司作《巫山高》。

        《漢書·高帝紀》本年:“漢王既至南鄭,諸將及士卒皆歌謳思東歸?!薄稘h書補注》先謙曰:“《宋書·樂志》載漢《鐃歌》十八曲,其一《巫山高》云:‘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難以逝。我欲東歸,害梁不為。我集無高,曳水何梁。湯湯回回,臨水遠望。泣下沾衣,遠道之人心思歸。謂之何?’此歌蓋將士所作。曰‘淮水深’者,其家在淮上耳。”

        漢高帝二年丙申,前205

        劉邦五十二歲,酈食其六十七歲,伏生六十歲,張蒼五十二歲,轅固三十歲,項羽二十八歲,韋孟二十歲,申公二十歲,劉濞十一歲,劉盈六歲,劉如意三歲

        1.高帝作《發(fā)使告諸侯》、《重祠詔》。

        《漢書·高帝紀》本年:漢王東伐項羽,為新城三老董公所說,“于是漢王為義帝發(fā)喪,袒而大哭,哀臨三日。發(fā)使告諸侯曰”云云,是為《發(fā)使告諸侯》?!稘h書·郊祀志》:“二年,東擊項籍而還入關(guān)……悉召故秦祀官,復置太祝、太宰,如其故儀禮。因令縣為公社。下詔曰”云云,是為《重祠詔》。

        2.劉盈立為皇太子。

        《漢書·惠帝紀》:“帝年五歲,高祖初為漢王。二年,立為太子。”《史記·高祖本紀》本年:“漢王之敗彭城而西,行使人求家室,家室亦亡,不相得。敗后乃獨得孝惠,六月,立為太子,大赦罪人。令太子守櫟陽,諸侯子在關(guān)中者皆集櫟陽為衛(wèi)?!?/p>

        3.叔孫通歸漢,號稷嗣君。

        《史記·叔孫通列傳》:“漢二年,漢王從五諸侯入彭城,叔孫通降漢王。漢王敗而西,因竟從漢。叔孫通儒服,漢王憎之;乃變其服,服短衣,楚制,漢王喜……漢王拜叔孫通為博士,號稷嗣君?!卑础妒酚洝じ咦姹炯o》二年:“漢王以故得劫五諸侯兵,遂入彭城?!?/p>

        4.隨何請說黥布。

        《史記·高祖本紀》本年:“隨何往說九江王布,布果背楚。楚使龍且往擊之……是時九江王布與龍且戰(zhàn),不勝,與隨何間行歸漢?!薄稘h書·高帝紀》二年:“漢王西過梁地,至虞,謂謁者隨何曰:‘公能說九江王布使舉兵畔楚,項王必留擊之。得留數(shù)月,吾取天下必矣?!S何往說布,果使畔楚?!薄妒酚洝舨剂袀鳌费灾谌?。然彭城之敗在二年,故說布當在其時。

        5.樂人習《巴渝舞》。

        《后漢書·西南夷列傳》:“至高祖為漢王,發(fā)夷人還伐三秦。秦地既定,乃遣還巴中,復其渠帥羅、樸、督、鄂、度、夕、龔七姓,不輸租賦,余戶乃歲入賨錢,口四十。世號為板盾蠻夷。閬中有渝水,其人多居水左右。天性勁勇,初為漢前鋒,數(shù)陷陣。俗喜歌舞,高祖觀之,曰:‘此武王伐紂之歌也?!嗣鼧啡肆曋?,所謂《巴渝舞》也?!薄稌x書》卷二十二《樂志》:“漢高祖自蜀漢將定三秦,閬中范因率賨人以從帝,為前鋒。及定秦中,封因為閬中侯,復賨人七姓。其俗喜舞,高祖樂其猛銳,數(shù)觀其舞,后使樂人習之。閬中有渝水,因其所居,故名曰《巴渝舞》。舞曲有《矛渝本歌曲》、《安弩渝本歌曲》、《安臺本歌曲》、《行辭本歌曲》,總四篇。”按《史記·高祖本紀》,元年定雍地,“二年,漢王東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陽皆降”。至此三秦定,乃封范因,使樂人習《巴渝舞》。

        漢高帝三年丁酉,前204

        劉邦五十三歲,酈食其六十八歲,伏生六十一歲,張蒼五十三歲,轅固三十一歲,項羽二十九歲,韋孟二十一歲,申公二十一歲,劉濞十二歲,劉盈七歲,劉如意四歲

        1.酈食其請立六國后,說魏使齊,作《請說齊王》。

        《史記·留侯世家》:“漢三年,項羽急圍漢王滎陽,漢王恐憂,與酈食其謀橈楚權(quán)。食其曰”云云?!稘h書·高帝紀》三年:“項羽數(shù)侵奪漢甬道,漢軍乏食,與酈食其謀橈楚權(quán)。食其欲立六國后以樹黨,漢王刻印,將遣食其立之。以問張良,良發(fā)八難。漢王輟飯吐哺,曰:‘豎儒幾敗乃公事!’令趨銷印?!薄妒酚洝の罕袀鳌罚骸皾h敗,還至滎陽,豹請歸視親疾,至國,即絕河津畔漢。漢王聞魏豹反,方東憂楚,未及擊,謂酈生曰:‘緩頰往說魏豹,能下之,吾以萬戶封若?!B生說豹,豹謝曰”云云?!妒酚洝じ咦姹炯o》:“三年,魏王豹謁歸視親疾,至即絕河津,反為楚。漢王使酈生說豹,豹不聽。”

        《史記·酈生列傳》:“(漢王)乃從其畫,復守敖倉,而使酈生說齊王曰”云云,是為《請說齊王》。“廣以為然,乃聽酈生,罷歷下兵守戰(zhàn)備,與酈生日縱酒?!?/p>

        2.蒯通說韓信擊齊。

        《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引兵東,未渡平原,聞漢王使酈食其已說下齊,韓信欲止。范陽辯士蒯通說信曰……于是信然之,從其計,遂渡河?!薄妒酚洝じ咦姹炯o》三年:“淮陰已受命東,未渡平原。漢王使酈生往說齊王田廣,廣畔楚,與漢和,共擊項羽。韓信用蒯通計,遂襲破齊?!?/p>

        3.隨何與黥布歸漢。

        《史記·黥布列傳》:隨何至淮南,“楚使者在,方急責英布發(fā)兵,舍傳舍。隨何直入,坐楚使者上坐,曰:‘九江王已歸漢,楚何以得發(fā)兵?’……數(shù)月,龍且擊淮南,破布軍。布欲引兵走漢,恐楚王殺之,故間行與何俱歸漢?!薄稘h書·高帝紀》三年:“隨何既說黥布,布起兵攻楚。楚使項聲、龍且攻布,布戰(zhàn)不勝。十二月,布與隨何間行歸漢。”

        4.張蒼從擊陳余。

        《史記·張丞相列傳》:“從淮陰侯擊趙,蒼得陳余。趙地已平,漢王以蒼為代相,備邊寇?!薄稘h書·高帝紀》:“三年冬十月,韓信、張耳東下井陘擊趙,斬陳余,獲趙王歇。置常山、代郡。”

        漢高帝四年戊戌,前203

        劉邦五十四歲,酈食其六十九歲,伏生六十二歲,張蒼五十四歲,轅固三十二歲,項羽三十歲,韋孟二十二歲,申公二十二歲,劉濞十三歲,劉盈八歲,劉如意五歲,劉恒一歲

        1.高祖作《數(shù)項羽十罪》、《下令恤士死者》,又作《武德舞》。

        見《漢書·高帝紀》本年。又:“漢王下令:軍士不幸死者,吏為衣衾棺斂,轉(zhuǎn)送其家。四方歸心焉。”師古曰:“以仁愛故。”《漢書·禮樂志》:“《武德舞》者,高祖四年作,以象天下樂己行武以除亂也?!?/p>

        2.酈食其被烹。

        《史記·酈生列傳》:“淮陰侯聞酈生伏軾下齊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襲齊。齊王田廣聞漢兵至,以為酈生賣己……齊王遂烹酈生,引兵東走?!薄稘h書·高帝紀》:“四年冬十月,韓信用蒯通計,襲破齊。齊王烹酈生,東走高密?!?/p>

        酈食其作品:《全漢文》輯入兩篇,已編年。

        3.蒯通說齊王韓信參分。

        《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破龍且軍后,項羽使武涉說韓信背漢,“武涉已去,齊人蒯通知天下權(quán)在韓信,欲為奇策而感動之,以相人說韓信曰……蒯通說不聽,已詳狂為巫”?!妒酚洝じ咦姹炯o》四年:“項羽聞龍且軍破,則恐,使盱臺人武涉往說韓信。韓信不聽?!?/p>

        4.陸賈請?zhí)陧椨稹?/p>

        《漢書·高帝紀》本年:“漢遣陸賈說羽,請?zhí)?,羽弗聽?!薄妒酚洝ろ椨鸨炯o》漢之四年:“是時,漢兵盛食多,項王兵罷食絕。漢遣陸賈說項王,請?zhí)?,項王弗聽?!?/p>

        5.張蒼為趙相。

        《史記·張丞相列傳》:“已而徙為趙相,相趙王耳?!薄稘h書·高帝紀》四年:“漢立張耳為趙王?!?/p>

        6.劉恒出生。

        《史記·孝文本紀》:“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奔狻稘h書音義》曰:“諱恒?!庇郑骸昂笃吣炅录汉?,帝崩于未央宮?!奔庑鞆V曰:“年四十七?!蔽牡酆笃吣辏ㄇ?57)四十七,則生于高祖四年。《漢書·外戚傳》:“高祖薄姬,文帝母也……始姬少時,與管夫人、趙子兒相愛,約曰:‘先貴毋相忘!’已而管夫人、趙子兒先幸漢王。漢王四年,坐河南成皋靈臺,此兩美人侍,相與笑薄姬初時約。漢王問其故,兩人俱以實告。漢王心凄然憐薄姬,是日召,欲幸之。對曰:‘昨暮夢龍據(jù)妾胸?!显唬骸琴F征也,吾為汝成之。’遂幸,有身。歲中生文帝。”

        7.有司作《戰(zhàn)城南》。

        《宋書·樂志》載《戰(zhàn)城南曲》四:“戰(zhàn)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為我謂烏,且為客豪,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葦冥冥。梟騎戰(zhàn)斗死,駑馬裴回鳴。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而獲君何食?愿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歸。”寫詩人因戰(zhàn)士陣亡而不得禮葬,警告君王將不可再得“忠臣”,君王悔悟,致禮亡魂。這可能正是本年《下令恤士死者》之后“四方歸心焉”的表現(xiàn)。

        8.初為算賦。

        《漢書·高帝紀》本年:“八月,初為算賦。”如淳曰:“《漢儀注》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賦錢,人百二十為一算,為治庫兵車馬?!?/p>

        漢高帝五年己亥,前202

        劉邦五十五歲,伏生六十三歲,張蒼五十五歲,轅固三十三歲,項羽三十一歲,韋孟二十三歲,申公二十三歲,劉濞十四歲,劉盈九歲,劉如意六歲,劉恒二歲

        1.高帝即皇帝位,作八詔:《下令立韓信為楚王彭越為梁王》、《下令赦天下》、《答諸侯王韓信等上尊號》、《立吳芮為長沙王詔》、《以亡諸為閩粵王詔》、《罷兵賜復詔》、《赦田橫令》、《詔衛(wèi)尉酈商》。

        《漢書·高帝紀》本年:“于是諸侯王及太尉長安侯臣綰等三百人,與博士稷嗣君叔孫通謹擇良日二月甲午,上尊號。漢王即皇帝位于氾水之陽?!?/p>

        前七詔見《高帝紀》本年。其中《赦田橫令》一文,《全漢文》未輯?!对t衛(wèi)尉酈商》見《漢書·田橫傳》:“漢滅項籍,漢王立為皇帝,彭越為梁王。(田)橫懼誅,而與其徒屬五百人入海,居島中。高帝聞之,以橫兄弟本定齊,齊人賢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收,后恐有亂,乃使使赦橫罪而召之。橫謝曰:‘臣烹陛下之使酈食其,今聞其弟商為漢將而賢,臣恐懼,不敢奉詔,請為庶人,守海島中?!惯€報,高帝乃詔衛(wèi)尉酈商曰”云云。

        2.項羽作《歌》,自殺。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遂突圍,后自刎烏江。按《史記·高祖本紀》:“五年,高祖與諸侯兵共擊楚軍,與項羽決勝垓下……項羽卒聞漢軍之楚歌,以為漢盡得楚地,項羽乃敗而走,是以兵大敗。使騎將灌嬰追殺項羽東城?!?/p>

        項羽作品:《漢書·藝文志》兵家:“《項王》一篇,名籍?!薄度珴h文》與《漢詩》各輯入一篇,已編年。

        3.虞美人作《和項王歌》。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歌數(shù)闕,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正義引《楚漢春秋》云:“歌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卑创藶楝F(xiàn)存漢代最早的五言詩,后人頗疑之。然《楚漢春秋》系漢初陸賈所撰,至唐猶存,見錄于《隋書·經(jīng)籍志》。張守節(jié)作《史記正義》時見之,不容輕易否定。

        虞美人作品:《漢詩》輯入一篇,已編年。

        4.劉敬說都關(guān)中,作《上書諫高祖》。

        《史記·劉敬列傳》:“劉敬者,齊人也。漢五年,戍隴西,過洛陽,高帝在焉。婁敬脫輓輅,衣其羊裘,見齊人虞將軍曰:‘臣愿見上言便事。’……于是虞將軍入言上。上召入見,賜食。已而問婁敬,婁敬說曰……上疑未能決。及留侯明言入關(guān)便,即日車駕西都關(guān)中。于是上曰:‘本言都秦地者婁敬,婁者乃劉也?!n姓劉氏,拜為郎中,號為奉春君?!薄稌x書·段灼傳》:“灼前后陳事,輒見省覽。然身微宦孤,不見進序,乃取長假還鄉(xiāng)里。臨去,遣息上表曰……”其中言“昔漢高祖初定天下,于時戍卒婁敬上書諫曰”云云,是為《上書諫高祖》?!妒酚洝じ咦姹炯o》五年:“高祖欲長都洛陽。齊人劉敬說,及留侯勸上入都關(guān)中,高祖是日駕,入都關(guān)中?!?/p>

        5.張蒼為代相,從擊臧荼。

        《史記·張丞相列傳》;“(張)耳卒,相趙王敖。復徙相代王。燕王臧荼反,高祖往擊之,蒼以代相從攻臧荼有功?!薄稘h書·高帝紀》本年:“秋七月,燕王臧荼反,上自將征之。九月,虜荼?!?/p>

        6.隨何辯己功,為護軍中尉。

        《漢書·英布傳》:“五年,布與劉賈入九江,誘大司馬周殷,殷反楚。遂舉九江兵與漢擊楚,破垓下。項籍死,上置酒對眾折隨何曰腐儒,‘為天下安用腐儒哉!’隨何跪曰:‘夫陛下引兵攻彭城,楚王未去齊也,陛下發(fā)步卒五萬人,騎五千,能以取淮南乎?’曰:‘不能。’隨何曰:‘陛下使何與二十人使淮南,如陛下之意,是何之功賢于步卒數(shù)萬,騎五千也。然陛下謂何腐儒,‘為天下安用腐儒’,何也?’上曰:‘吾方圖子之功?!艘噪S何為護軍中尉。布遂剖符為淮南王?!贝撕箅S何事不可考。

        7.陽城延開始計劃修建長安宮城。

        《漢書·百官公卿表》本年:“軍正陽咸延為少府,二十一年卒?!薄稘h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梧齊侯陽城延,以軍匠從起郟,入漢,后為少府,作長樂、未央宮,筑長安城先就,侯。(高后元年)四月乙酉封,六年薨?!笨梢姀母叩畚迥甑礁吆罅辏ㄇ?02—前182)期間,陽城延一直擔任少府,主持修建皇宮及長安城。本年高帝定都長安,陽城延開始修建長安宮城。

        8.伏生歸鄉(xiāng)。

        《漢書·儒林傳》:“秦時禁《書》,伏生壁藏之。其后大兵起,流亡。漢定,伏生求其書?!薄断热迥瓯怼罚骸跋热逵申柟葰w里,當在此數(shù)年中?!北灸晏煜麓蠖ǎ畾w或在其時。

        9.田橫門人作《薤露》、《蒿里》。

        《古今注》卷中:“《薤露》、《蒿里》,并喪歌也。出田橫門人。橫自殺,門人傷之,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滅也。亦謂人死魂魄歸乎蒿里。故有二章,一章曰:‘薤上朝露何易晞,露晞明朝還復滋,人死一去何時歸。’其二曰:‘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躕?!薄稑犯蓬}要解》卷上:“《薤露歌》,亦曰《薤露行》;《蒿里傳》,亦曰《蒿里行》,亦曰《泰山吟行》。右喪歌舊曲,本出于田橫門人歌以葬橫?!卑础稘h書·高帝紀》五年:“初,田橫歸彭越。項羽已滅,橫懼誅,與賓客亡入海。上恐其久為亂,遣使者赦橫,曰……橫懼,乘傳詣洛陽,未至三十里,自殺?!?/p>

        10.《曹丘生引楚人諺》出現(xiàn)。

        《史記·季布列傳》:季布為氣任俠,有名于楚,為項羽將,數(shù)窘漢王。及項羽滅,高祖購求季布千金。后被赦免,孝文時為河東守。惡楚人曹丘生,寄書諫竇長君勿與交。然曹丘生固請長君書,欲往見季布。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諺曰:‘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阆潞我缘么寺曈诹撼g哉?”曹丘生言季布得此聲于梁楚間,當在為項羽將時,而本年項羽死,故以本年為此語出現(xiàn)的下限年。

        11.《長沙人石虎謠》出現(xiàn)。

        樂史《宋本太平寰宇記》卷一一四“長沙縣”條:“石虎在縣東四里,每食倉廩。當吳芮為王之時,倉廩廢耗。芮以生肉祭之,后截其頭截其身,由是長沙人謠曰:‘石虎頭截,倉廩不闕?!薄妒酚洝h興以來諸侯王年表》本年:“二月乙未,初王文王吳芮元年。薨?!?/p>

        漢高帝六年庚子,前201

        劉邦五十六歲,伏生六十四歲,張蒼五十六歲,轅固三十四歲,韋孟二十四歲,申公二十四歲,劉濞十五歲,劉盈十歲,劉如意七歲,劉恒三歲

        1.高祖作七詔:《赦詔》、《上太公尊號詔》、《擇立齊王荊王詔》、《賜韓王信書》、《封爵誓》、《又與群臣刑白馬而盟》、《丹書鐵券》;改制《文始舞》,作《昭容樂》、《禮容樂》。

        前三詔見《漢書·高帝紀》本年。《賜韓王信書》見《漢書·韓王信傳》:漢六年韓王信都晉陽,“秋,匈奴冒頓大入圍信,信數(shù)使使胡求和解。漢發(fā)兵救之,疑信數(shù)間使,有二心。上賜信書責讓之曰”云云?!斗饩羰摹芬姟稘h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初以沛公總帥雄俊,三年然后西滅秦,立漢王之號,五年東克項羽,即皇帝位,八載而天下乃平,始論功而定封……封爵之誓曰”云云?!坝谑巧暌缘?,重以白馬之盟?!薄队峙c群臣刑白馬而盟》見《漢書·王陵傳》:高后欲立諸呂為王,問陵。陵曰:“高皇帝刑白馬而盟曰:‘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庇忠姟稘h書·周亞夫傳》:竇太后欲侯其兄,景帝與丞相計之,亞夫曰:“高帝約‘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卑础稘h書·高帝紀》本年:“甲申,始剖符封功臣曹參等為通侯?!薄兜F券》見《太平御覽》卷五百九十八引陸賈《楚漢春秋》曰:“高帝初侯者,皆書券曰:‘使黃河如帶,泰山如礪,漢有宗廟,無絕世也?!?/p>

        《漢書·禮樂志》:“《文始舞》者,曰本舜《招舞》也,高祖六年更名曰《文始》,以示不相襲也。”“高祖六年又作《昭容樂》、《禮容樂》?!墩讶荨氛?,猶古之《昭夏》也,主出《武德舞》?!抖Y容》者,主出《文始》、《五行舞》?!?/p>

        2.蕭何作《漢律》九篇,又定書令。

        《漢書·刑法志》:“漢興,高祖初入關(guān),約法三章曰:‘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孟鳠┛粒酌翊笳f。其后四夷未附,兵革未息,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相國蕭何捃摭秦法,取其宜于時者,作律九章。”《后漢書·崔骃列傳》:“昔高祖令蕭何作九章之律,有夷三族之令,黥、劓、斬趾、斷舌、梟首,故謂之具五刑?!薄稌x書·刑法志》:“漢承秦制,蕭何定律,除參夷連坐之罪,增部主見知之條,益事律《興》、《廄》、《戶》三篇,合為九篇?!卑锤叩郾灸甏蠓夤Τ?,令叔孫通制朝儀。蕭何定漢律,當在其時。

        又定書令。《漢書·藝文志》:“漢興,蕭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為史。又以六體試之,課最者以為尚書、御史史、書令史。吏民上書,字或不正,輒舉劾?!w者,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書幡信也?!?/p>

        3.張蒼為計相,始正律歷,為北平侯。

        《史記·張丞相列傳》:“遷為計相,一月,更以列侯為主計四歲。是時蕭何為相國,而張蒼乃自秦時為柱下吏,明習天下圖書計籍。蒼又善用算律歷,故令蒼以列侯居相府,領(lǐng)主郡國上計者?!庇郑骸皬埳n為計相時,緒正律歷?!卑础妒酚洝h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六年:“張蒼為計相。”《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北平侯張蒼:“六年八月丁丑,文侯張蒼元年?!?/p>

        4.張良等序次兵法。

        《漢書·藝文志》:“漢興,張良、韓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刪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按韓信本年由楚王降為淮陰侯,居長安。張良與其序次兵法,當在其時?!稘h書·高帝紀》本年:“人告楚王信謀反,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用陳平計,乃偽游云夢。十二月,會諸侯于陳,楚王信迎謁,因執(zhí)之……上還至雒陽,赦韓信,封為淮陰侯。”

        5.叔孫通征魯生,起朝儀。

        《史記·叔孫通列傳》:“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高帝患之。叔孫通知上益厭之也,說上曰:‘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臣愿征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叩墼唬骸脽o難乎?’叔孫通曰:‘五帝異樂,三王不同禮。禮者,因時世人情為之節(jié)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禮所因損益可知者,謂不相復也。臣愿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显唬骸稍嚍橹?,令易知,度吾所能行為之。’于是叔孫通使征魯諸生三十余人……遂與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為學者與其弟子百余人為綿蕞野外。習之月余,叔孫通曰:‘上可試觀?!霞扔^,使行禮,曰:‘吾能為此?!肆钊撼剂曇?,會十月。”下文即敘七年群臣朝十月之事,故起朝儀當在本年。

        6.蓋公為齊相國曹參師。

        《史記·曹相國世家》:“高帝以長子肥為齊王,而以參為齊相國……參之相齊,齊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參盡召長老諸生,問所以安集百姓,如齊故諸儒以百數(shù),言人人殊,參未知所定。聞膠西有蓋公,善治黃老言,使人厚幣請之。既見蓋公,蓋公為言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推此類具言之。參于是避正堂,舍蓋公焉。其治要用黃老術(shù),故相齊九年,齊國安集,大稱賢相。”《史記·樂毅列傳》:“樂臣公學黃帝、老子……樂臣公教蓋公。蓋公教于齊高密、膠西,為曹相國師?!薄妒酚洝R悼惠王世家》:“高祖六年,立肥為齊王。”

        7.蒯通為齊相國曹參客。

        《漢書·蒯通傳》:“至齊悼惠王時,曹參為相,禮下賢人,請通為客?!?/p>

        8.劉交為楚王。

        《史記·楚元王世家》:“楚元王劉交者,高祖之同母少弟也,字游……高祖六年,已禽楚王韓信于陳,乃以弟交為楚王,都彭城。”《漢書·楚元王傳》:“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好書,多材藝。少時嘗與魯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詩》于浮丘伯。伯者,孫卿門人也。及秦焚書,各別去……漢六年,既廢楚王信,分其地為二國,立(劉)賈為荊王,交為楚王,王薛郡、東海、彭城三十六縣,先有功也……元王既至楚,以穆生、白生、申公為中大夫?!?/p>

        9.申公為楚中大夫。

        見上。

        漢高帝七年辛丑,前200

        劉邦五十七歲,伏生六十五歲,張蒼五十七歲,轅固三十五歲,韋孟二十五歲,申公二十五歲,劉濞十六歲,劉盈十一歲,劉如意八歲,劉恒四歲,劉章一歲,賈誼一歲,晁錯一歲

        1.高帝作《疑獄詔》。

        《漢書·刑法志》:“高皇帝七年,制詔御史”云云。按荀悅《漢紀》載于十年,王益之《西漢年紀》從之。此從《漢書》。

        2.蕭何治未央宮。

        《漢書·高帝紀》本年:“二月,至長安。蕭何治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大倉。上見其壯麗,甚怒,謂何曰:‘天下匈匈,勞苦數(shù)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宮室。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令壯麗亡以重威,且亡令后世有以加也?!险f。自櫟陽徙都長安。置宗正官以序九族。”

        3.叔孫通朝儀大獲成功,為奉常,定漢儀法。

        《史記·叔孫通列傳》:“漢七年,長樂宮成,諸侯群臣皆朝十月……于是高祖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税菔鍖O通為太常,賜金五百斤。”《漢書·百官公卿表》本年:“博士叔孫通為奉常?!薄稘h書·禮樂志》:“漢興,撥亂反正,日不暇給,猶命叔孫通制禮儀,以正君臣之位。高祖說而嘆曰:‘吾乃今日知為天子之貴也!’以通為奉常,遂定儀法,未盡備而通終?!?/p>

        4.陽城延主持的未央宮、長樂宮落成。

        見上。

        5.胡寬營新豐。

        《西京雜記》卷二:“太上皇徙長安,居深宮,凄愴不樂。高祖竊因左右問其故,以平生所好,皆屠販少年,酤酒賣餅,斗雞蹴鞠,以此為歡,今皆無此,故以不樂。高祖乃作新豐,移諸故人實之,太上皇乃悅。故新豐多無賴,無衣冠子弟故也。高祖少時,常祭枌榆之社。及移新豐,亦還立焉。高帝既作新豐,并移舊社,衢巷棟宇,物色惟舊。士女老幼,相攜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雞鴨于通涂,亦競識其家。其匠人胡寬所營也。移者皆悅其似而德之,故競加賞贈,月余,致累百金?!薄稘h書·地理志》京兆尹:“新豐,驪山在南,故驪戎國。秦曰驪邑。高祖七年置?!?/p>

        6.《平城歌》出現(xiàn)。

        《漢書·匈奴傳》:高后時,冒頓遺高后書,高后大怒,樊噲請擊之。季布曰:“噲可斬也!前陳狶反于代,漢兵三十二萬,噲為上將軍,時匈奴圍高帝于平城,噲不能解圍。天下歌之曰:‘平城之下亦誠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薄稘h書·高帝紀》本年:“遂至平城,為匈奴所圍七日,用陳平秘計得出?!?/p>

        7.陳平獻計解平城之圍。

        《史記·陳丞相世家》:“卒至平城,為匈奴所圍,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陳平奇計,使單于閼氏,圍以得開。高帝既出,其計秘,世莫得聞?!奔庖缸T《新論》曰:“高帝見圍七日,而陳平往說閼氏,閼氏言于單于而出之,以是知其所用說之事矣。彼陳平必言漢有好麗美女,為道其容貌天下無有,今困急,已馳使歸迎取,欲進與單于,單于見此人必大好愛之,愛之則閼氏日以遠疏,不如及其未到,令漢得脫去,去,亦不持女來矣。閼氏婦女,有妒媔之性,必憎惡而事去之。此說簡而要,及得其用,則欲使神怪,故隱匿不泄也?!?/p>

        8.劉敬諫擊匈奴,為關(guān)內(nèi)侯。

        《史記·劉敬列傳》:“漢七年,韓王信反,高帝自往擊之……上使劉敬復往使匈奴,還報曰:‘兩國相擊,此宜夸矜見所長。今臣往,徒見羸瘠老弱,此必欲見短,伏奇兵以爭利。愚以為匈奴不可擊也?!菚r漢兵已逾句注,二十余萬兵已業(yè)行。上怒,罵劉敬曰:‘齊虜!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軍?!迪稻磸V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圍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廣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斬前使十輩言可擊者矣?!朔饩炊?,為關(guān)內(nèi)侯,號為建信侯?!?/p>

        9.劉章出生。

        《漢書·高五王傳》:“齊悼惠王子,前后凡九人為王:太子襄為齊哀王,次子章為城陽景王?!薄妒酚洝R悼惠王世家》:“朱虛侯年二十……其明年,高后崩?!卑锤吆蟀四瓯?,崩前一年(前181)劉章二十,則生于高帝七年?!吨袊膶W史大事年表》系于六年,不確。

        10.賈誼出生。

        《史記·賈生列傳》:“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庇郑骸熬訑?shù)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后。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余,亦死。賈生之死時年三十三矣。”集解徐廣曰:“懷王死于文帝十一年?!薄皻q余”之后即文帝十二年(前168),時賈誼三十三歲,則生于高帝七年。

        11.晁錯可能出生于本年。

        《史記·晁錯列傳》:“晁錯者,潁川人也?!逼渖瓴豢煽迹吨袊膶W史大事年表》以為出生于本年,姑從之。

        漢高帝八年壬寅,前199

        劉邦五十八歲,伏生六十六歲,張蒼五十八歲,轅固三十六歲,韋孟二十六歲,申公二十六歲,劉濞十七歲,劉盈十二歲,劉如意九歲,劉恒五歲,劉章二歲,賈誼二歲,晁錯二歲,公孫弘一歲

        1.高帝作《復吏卒限制衣冠令》、《立靈星祠詔》。

        《復吏卒限制衣冠令》見《漢書·高帝紀》本年?!读㈧`星祠詔》見《漢書·郊祀志》:“二年……后四歲,天下已定……其后二歲,或言曰周興而邑立后稷之祠,至今血食天下。于是高祖制詔御史”云云。漢二年之后六年,即漢八年。

        2.公孫弘出生。

        《史記·平津侯列傳》:“丞相公孫弘者,齊菑川國薛縣人也,字季……建元元年,天子初即位,招賢良文學之士。是時弘年六十?!苯ㄔ辏ㄇ?40)弘六十,則生于高祖八年。

        漢高帝九年癸卯,前198

        劉邦五十九歲,伏生六十七歲,張蒼五十九歲,轅固三十七歲,韋孟二十七歲,申公二十七歲,劉濞十八歲,劉盈十三歲,劉如意十歲,劉恒六歲,劉章三歲,賈誼三歲,晁錯三歲,公孫弘二歲,劉長一歲,主父偃一歲

        1.高帝作《捕趙王張敖詔》、《所述書天子所服第八》;為太上皇上壽。

        《史記·田叔列傳》:“漢下詔捕趙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趙午等皆自殺,唯貫高就系。是時漢下詔書”云云,是為《捕趙王張敖詔》?!度珴h文》系于高帝八年,誤,因為張敖事發(fā)于九年?!端鰰熳铀诎恕芬姟稘h書·魏相傳》(詳后蕭何條)?!妒酚洝じ咦姹炯o》:“九年,趙相貫高等事發(fā)覺,夷三族?!薄拔囱雽m成。高祖大朝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為太上皇壽,曰:‘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chǎn)業(yè),不如仲力。今某之業(yè)所就孰與仲多?’殿上群臣皆呼萬歲,大笑為樂。”

        2.蕭何作《天子所服議》。

        《漢書·魏相傳》載魏相上書引高帝《所述書天子所服第八》曰:“大謁者臣章受詔長樂宮,曰:‘令群臣議天子所服,以安治天下?!鄧己巍⒂反蠓虺疾斉c將軍臣陵、太子太傅臣通等議”云云,是為《天子所服議》。按《漢書·百官公卿表》本年,蕭何由丞相遷相國,叔孫通由奉常遷太子太傅,而周昌明年免御史大夫,故系此文于本年。

        3.叔孫通為太傅。

        《史記·叔孫通列傳》:“漢九年,高帝徙叔孫通為太子太傅?!薄稘h書·百官公卿表》高帝七年:“博士叔孫通為奉常,三年徙為太子太傅?!?/p>

        4.劉如意為趙王。

        《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高帝九年:“初王隱王如意元年?!薄稘h書·高五王傳》:“趙隱王如意,九年立?!薄稘h書·諸侯王表》趙隱王如意:“九年四月立?!卑础稘h書·高帝紀》載此事于七年:“辛卯,立子如意為代王。”王益之《西漢年紀》從之。此用九年說。

        5.劉敬使匈奴和親,作《作丹書鐵券與匈奴分土界》;諫徙大族于關(guān)中。

        《史記·劉敬列傳》:高帝患匈奴,劉敬乃建和親之策,“上竟不能遣長公主,而取家人子名為長公主,妻單于。使劉敬往結(jié)和親約。劉敬從匈奴來,因言……上曰:‘善?!耸箘⒕瘁闼躁P(guān)中十余萬口。”《漢書·高帝紀》九年:“十一月,徙齊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懷氏、田氏五姓關(guān)中,與利田宅?!薄侗碧脮n》卷一百四引《三輔故事》云:“婁敬為高車使者,持節(jié)至匈奴,與其分地界,作丹書鐵券曰:‘自海以南,冠蓋之士處焉;自海以北,剛強之士處焉。’”此后劉敬事不可考。

        劉敬作品:《漢書·藝文志》儒家:“劉敬三篇?!薄度珴h文》輯入二篇,已編年。

        6.田何徙杜陵。

        《漢書·儒林傳》:“自魯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魯橋庇子庸。子庸授江東軒臂子弓。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授東武孫虞子乘。子乘授齊田何子裝。及秦禁學,《易》為筮卜之書,獨不禁,故傳受者不絕也。漢興,田何以齊田徙杜陵,號杜田生?!睅煿旁唬骸案咦嬗脢渚粗葬汴P(guān)東大族,故何以舊齊田氏見徙也。初徙時未為杜陵,蓋史家本其地追言之也?!薄稘h書·藝文志》易家:“漢興,田何傳之?!?/p>

        7.劉長出生。

        《史記·淮南列傳》:“淮南厲王長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趙王張敖美人。高祖八年,從東垣過趙,趙王獻之美人。厲王母得幸焉,有身……及貫高等謀反柏人事發(fā)覺,并逮治王,盡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內(nèi)。厲王母亦系……及厲王母已生厲王,恚,即自殺?!睋?jù)《漢書·高帝紀》,貫高事發(fā)在漢九年(前198)十二月,厲王母一同被系,其間生下劉長。按當時以十月為歲首,十二月為本年第三個月。

        8.主父偃約生于本年。

        《史記·主父偃列傳》:“主父偃者,齊臨淄人也?!庇州d其發(fā)跡之后言:“臣結(jié)發(fā)游學四十余年,身不得遂,親不以為子,昆弟不收,賓客棄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遠,故倒行暴施之。”按結(jié)發(fā),指成年,《禮記·曲禮》:“男子二十,冠而字?!编嵭⒃唬骸俺扇艘?,敬其名?!敝鞲纲榷Y(jié)發(fā),之后游學四十余年,則發(fā)跡時六十余,故曰“日暮”。《漢書·主父偃傳》末句略異:“吾日暮,故倒行逆施之。”師古曰:“暮言年齒老也。”偃發(fā)跡于元光元年(前134)上書武帝時,以五計余,時年六十五,則生于本年。

        漢高帝十年甲辰,前197

        劉邦六十歲,伏生六十八歲,張蒼六十歲,轅固三十八歲,韋孟二十八歲,申公二十八歲,劉濞十九歲,劉盈十四歲,劉如意十一歲,劉恒七歲,劉章四歲,賈誼四歲,晁錯四歲,公孫弘三歲,劉長二歲,主父偃二歲

        1.叔孫通制宗廟樂。

        《漢書·禮樂志》:“高祖時,叔孫通因秦樂人制宗廟樂。大祝迎神于廟門,奏《嘉至》,猶古降神之樂也?;实廴霃R門,奏《永至》,以為行步之節(jié),猶古《采薺》、《肆夏》也。干豆上,奏《登歌》,獨上歌,不以筦弦亂人聲,欲在位者偏聞之,猶古《清廟》之歌也?!兜歉琛吩俳K,下奏《休成》之樂,美神明既享也?;实劬途茤|廂。坐定,奏《永安》之樂,美禮已成也?!弊趶R樂乃祭祀先人之樂,既言高祖時制樂,而本年高祖父崩,制樂之事,或在其時?!妒酚洝じ咦姹炯o》本年:“七月,太上皇崩櫟陽宮。楚王、梁王皆來送葬。赦櫟陽囚。更命酈邑曰新豐?!?/p>

        2.酈邑更名為新豐。

        見上。

        3.唐山夫人作《房中祠樂》。

        《漢書·禮樂志》:“又有《房中祠樂》,高祖唐山夫人所作也。周有《房中樂》,至秦名曰《壽人》。凡樂,樂其所生,禮不忘本。高祖樂楚聲,故《房中樂》楚聲也?!薄斗恐徐魳贰坊蚺c本年制宗廟樂同時,姑系于此。

        漢高帝十一年乙巳,前196

        劉邦六十一歲,伏生六十九歲,張蒼六十一歲,轅固三十九歲,韋孟二十九歲,申公二十九歲,劉濞二十歲,劉盈十五歲,劉如意十二歲,劉恒八歲,劉章五歲,賈誼五歲,晁錯五歲,公孫弘四歲,劉長三歲,主父偃三歲

        1.高帝作五詔:《擇立代王詔》、《定口賦詔》、《求賢詔》、《擇立梁王淮陽王詔》、《立趙它為南粵王詔》。

        見《漢書·高帝紀》本年。

        2.張良作《與四皓書》。

        《殷蕓小說》卷二:張良與四皓書云:“良白:仰惟先生”云云,是為《與四皓書》?!八酿┐饡弧痹圃?,是為《答張良書》。張良在信中希望四皓不要使“九門之外,有非常之客”,或為承高祖《求賢詔》而請四皓之作。四皓則請“守兔鹿之志,終其寄生之命也”,謝絕張良之請。

        3.四皓作《答張良書》,輔太子。

        見上。又《漢書·王貢兩龔鮑傳》:“漢興有園公、綺里季、夏黃公、甪里先生,此四人者,當秦之世,避而入商洛深山,以待天下之定也。自高祖聞而召之,不至。其后呂后用留侯計,使皇太子卑辭束帛致禮,安車迎而致之?!薄妒酚洝ち艉钍兰摇罚焊叩塾麖U太子劉盈,呂后使呂澤強要張良畫計,乃令使人奉太子書,卑辭厚禮,迎此四人?!皾h十一年,黥布反,上病,欲使太子將,往擊之。四人相謂曰……于是上自將兵而東?!辈挤丛诒灸昶咴?,其前尚有九個月,四人之至當在其時。

        4.《時人為應曜語》出現(xiàn)。

        《廣韻》十六蒸:“漢有應曜,隱于淮陽山中,與四皓俱征,曜獨不至。時人語之曰:‘南山四皓,不如淮陽一老?!?/p>

        5.蒯通被捕,不久獲釋。

        《史記·淮陰侯列傳》:“高祖已從(陳)狶軍來,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問:‘信死亦何言?’呂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計?!咦嬖唬骸驱R辯士也?!嗽t齊捕蒯通……乃釋通之罪?!薄妒酚洝じ咦姹炯o》十一年:“春,淮陰侯韓信謀反關(guān)中,夷三族。”此后蒯通事跡無考。

        蒯通作品:《漢書·蒯通傳》:“通論戰(zhàn)國時說士權(quán)變,亦自序其說,凡八十一首,號曰《雋永》。”《漢書·藝文志》縱橫家:“《蒯子》五篇。名通?!?/p>

        6.陸賈使南越,遷太中大夫,作《新語》。

        《史記·陸賈列傳》:“陸生至,尉他椎結(jié)箕踞見陸生……賜陸生橐中裝直千金,他送亦千金。陸生卒拜尉他為南越王,令稱臣奉漢約。歸報,高祖大悅,拜賈為太中大夫。陸生時時前說稱《詩》《書》。高帝罵之曰:‘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陸生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并用,長久之術(shù)也。昔者吳王夫差、智伯極武而亡;秦任刑法不變,卒滅趙氏。鄉(xiāng)使秦已并天下,行仁義,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懌而有慚色,乃謂陸生曰:‘試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敗之國?!懮舜质龃嫱鲋?,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嘗不稱善,左右呼萬歲,號其書曰《新語》?!薄稘h書·高帝紀》本年:“使陸賈即授璽綬,(趙)它稽首稱臣?!?/p>

        7.趙佗立為南粵王。

        見上。又《漢書·兩粵傳》:“高帝已定天下,為中國勞苦,故釋佗不誅。十一年,遣陸賈立佗為南粵王,與剖符通使,使和輯百粵,毋為南邊害,與長沙接境?!薄百ⅰ弊衷诟叩郾灸暝t書里作“它”。《西京雜記》卷三:“尉佗獻高祖鮫魚、荔枝,高祖報以蒲桃錦四匹?!?/p>

        8.朱建諫黥布勿反。

        《漢書·朱建傳》:“朱建,楚人也。故嘗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復事布。布欲反時,問建,建諫止之。布不聽,聽梁父侯,遂反。”布反在本年七月,朱建之諫當在其前。

        9.劉長為淮南王。

        《史記·淮南列傳》:“高祖十一年七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長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上自將兵擊滅布,厲王遂即位?!卑础妒酚洝じ咦姹炯o》本年七月,“淮南王黥布反,東并荊王劉賈地,北渡淮,楚王交走入薛。高祖自往擊之。立子長為淮南王?!薄妒酚洝h興以來諸侯王年表》本年:“十二月庚午,厲王長元年。”

        10.劉恒為代王。

        《史記·孝文本紀》:“高祖十一年春,已破陳狶軍,定代地,立為代王,都中都。”《史記·高祖本紀》十一年:“于是乃分趙山北,立子恒以為代王,都晉陽?!?/p>

        11.劉友為淮陽王。

        《漢書·高五王傳》:“諸姬生趙幽王友?!薄摆w王友,十一年立為淮陽王?!薄妒酚洝h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十一年:“三月丙寅,初王友元年?!薄妒酚洝じ咦姹炯o》十一年:“夏,梁王彭越謀反,廢遷蜀;復欲反,遂夷三族。立子恢為梁王,子友為淮陽王?!?/p>

        12.劉恢為梁王。

        見上。又《漢書·高五王傳》:“趙共王恢。十一年,梁王彭越誅,立恢為梁王。”

        漢高帝十二年丙午,前195

        劉邦六十二歲,伏生七十歲,張蒼六十二歲,轅固四十歲,韋孟三十歲,申公三十歲,劉濞二十一歲,劉盈十六歲,劉如意十三歲,劉恒九歲,劉章六歲,賈誼六歲,晁錯六歲,公孫弘五歲,劉長四歲,主父偃四歲

        1.高祖作六詔:《擇立吳王詔》、《置秦始皇楚王陳勝等守冢詔》、《議立燕王詔》、《立南武侯織為南海王詔》、《布告天下詔》、《手敕太子》;又作《大風》、《鴻鵠》二詩;崩。

        前五詔見《漢書·高帝紀》本年?!妒蛛诽印芬姟豆盼脑贰肪矶渲醒蕴印坝阉酿?,“以如意母子相累”,則當作于本年。《文心雕龍·詔策》:“漢高祖之《敕太子》,東方朔之《戒子》,亦顧命之作也?!?/p>

        《史記·高祖本紀》十二年:“高祖還歸,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發(fā)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擊筑,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習之?!笔菫椤洞箫L歌》?!妒酚洉⒖甲C》:“李善曰:‘風起云飛,以喻群兇競逐而天下亂也;威加四海,言已靜也。夫安不忘危,故思猛士以鎮(zhèn)之?!祆湓唬骸洞箫L歌》,正楚聲也,亦名三侯之章。自千載以來,人主之詞,未有若是壯麗而奇?zhèn)フ咭?。’”《史記·留侯世家》:四皓從太子入見高帝之后,“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柙唬骸欩]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繒繳,尚安所施!’歌數(shù)闕,戚夫人噓唏流涕,上起去,罷酒?!笔菫椤而欩]歌》。

        又《高祖本紀》本年:高祖擊黔布時為流矢所傷,行道病,病甚?!八脑录壮剑咦姹篱L樂宮。”皇甫謐曰:“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生,至漢十二年,年六十二。”

        高帝作品:《漢書·藝文志》儒家:“《高祖?zhèn)鳌肥?。高祖與大臣述古語及詔策也?!痹娂遥骸案咦娓柙姸?。”《全漢文》輯入三十七篇,三十六篇已編年,《夷三族令》待考。加上嚴氏失輯的《赦田橫令》,實際編年者三十七篇。《漢詩》輯入二篇,已編年。

        2.四皓侍太子燕。

        《史記·留侯世家》:“漢十二年,上從擊破布軍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從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須眉皓白,衣冠甚偉。上怪之,問曰:‘彼何為者?’四人前對,各言名姓,曰東園公、甪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上乃大驚,曰:‘吾求公數(shù)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显唬骸疅┕易湔{(diào)護太子?!娜藶閴垡旬叄吶?。”《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四人既至,從太子見,高祖客而敬焉,太子得以為重,遂用自安?!贝撕笏酿┦虏豢煽?。

        四皓作品:《漢詩》輯入二篇,未編年。

        3.叔孫通護太子,復為奉常,定宗廟儀法。

        《史記·叔孫通列傳》:“漢十二年,高祖欲以趙王如意易太子,叔孫通諫上曰……高帝曰:‘吾聽公言?!吧现镁疲娏艉钏锌蛷奶尤胍?,上乃遂無易太子志矣。高帝崩,孝惠即位,乃謂叔孫生曰:‘先帝園陵寢廟,群臣莫習?!銥樘#ㄗ趶R儀法。”荀悅《漢紀》本年:“叔孫通為太常,定園陵、宗廟及高祖廟諸儀法,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漢書·百官公卿表》本年:“太子太傅叔孫通復為奉常。”

        4.惠帝即位,作《重吏祿詔》。

        《漢書·惠帝紀》:“十二年四月,高祖崩。五月丙寅,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賜民爵一級……又曰:‘吏所以治民也,能盡其治則民賴之,故重其祿,所以為民也。今吏六百石以上父母妻子與同居,及故吏嘗佩將軍都尉印將兵及佩二千石官印者,家唯給軍賦,他無有所與。’”

        5.呂雉立為皇太后。

        見上。按《漢書·外戚傳》:“高祖呂皇后,父呂公,單父人也,好相人。高祖微時,呂公見而異之,乃以女妻高祖,生惠帝、魯元公主……高祖崩,惠帝立,呂后為皇太后。”

        6.戚夫人被囚,作《舂歌》。

        《史記·呂太后本紀》:“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長樂宮,太子襲號為帝……呂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趙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趙王?!薄稘h書·外戚傳》:“高祖崩,惠帝立,呂后為皇太后,乃令永巷囚戚夫人,髡鉗衣赭衣,令舂。戚夫人舂且歌曰:‘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

        7.朱建徙長安。

        《漢書·朱建傳》:“漢既誅布,聞建諫之,高祖賜建號平原君,家徙長安?!薄稘h書·高帝紀》本年:“冬十月,上破布軍于會缶,布走,令別將追之。”又:“漢別將擊布軍洮水南北,皆大破之,追斬布番陽?!敝旖ㄖ?,當在本年黔布被誅之后。

        8.劉濞為吳王。

        《史記·吳王濞列傳》:“上患吳、會稽輕悍,無壯王以填之,諸子少,乃立濞于沛為吳王,王三郡五十三城。已拜受印,高帝召濞相之,謂曰:‘若狀有反相?!莫毣?,業(yè)已拜,因拊其背,告曰:‘漢后五十年東南有亂者,豈若邪?然天下同姓為一家,慎無反!’濞頓首曰:‘不敢?!薄妒酚洝じ咦婀Τ己钫吣瓯怼放婧顒㈠ǎ骸笆晔滦脸?,侯濞為吳王?!?/p>

        9.申公從師入見高祖于魯南宮。

        《漢書·高帝紀》本年:“十一月,行自淮南還。過魯,以大牢祠孔子?!薄稘h書·儒林傳》:“申公,魯人也。少與楚元王交俱事齊人浮丘伯受《詩》。漢興,高祖過魯,申公以弟子從師入見于魯南宮?!薄度珴h文》三十七載劉向《孫卿書錄》:“春申君死而孫卿廢,因家蘭陵。李斯嘗為弟子,已而相秦,及韓非號韓子,又浮丘伯,皆受業(yè)為名儒?!?/p>

        惠帝元年丁未,前194

        劉盈十七歲,伏生七十一歲,張蒼六十三歲,轅固四十一歲,韋孟三十一歲,申公三十一歲,劉濞二十二歲,劉如意十四歲,劉恒十歲,劉章七歲,賈誼七歲,晁錯七歲,公孫弘六歲,劉長五歲,主父偃五歲

        1.劉如意為呂后所害。

        《史記·呂太后本紀》惠帝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趙王少,不能早起。太后聞其獨居,使人持酖飲之。黎明,孝惠還,趙王已死?!薄段骶╇s記》卷一:“惠帝嘗與趙王同寢處,呂后欲殺之而未得。后帝早獵,王不能夙興,呂后命力士于被中縊殺之。及死,呂后不之信。以綠囊盛之,載以小軿車,入見,乃厚賜力士。力士是東郭門外官奴,帝后知,腰斬之,后不知也?!卑础稘h書·高五王傳》:“(王趙)四年,高祖崩,呂太后征王到長安,鴆殺之?!备叩劬拍辏ㄇ?98)如意為王,至此四年。

        2.戚夫人為呂后殘害。

        《史記·呂太后本紀》:“趙王已死……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薄稘h書·五行志》上:“惠帝四年十月乙亥,未央宮凌室災;丙子,織室災。劉向以為元年呂太后殺趙王如意,殘戮其母戚夫人。”

        戚夫人作品:《漢詩》輯入一篇,已編年。戚夫人又善歌舞。《西京雜記》卷一:“高帝、戚夫人善鼓瑟擊筑。帝常擁夫人倚瑟而弦歌,畢,每泣下流漣。夫人善為翹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歸》之曲,侍婢數(shù)百皆習之。后宮齊首高唱,聲入云霄?!庇志砣骸捌莘蛉耸虄嘿Z佩蘭,后出為扶風人段儒妻。說在宮內(nèi)時,見戚夫人侍高帝,嘗以趙王如意為言,而高祖思之,幾半日不言,嘆息凄愴,而未知其術(shù),輒使夫人擊筑,高祖歌《大風詩》以和之。又說在宮內(nèi)時,嘗以弦管歌舞相歡娛,競為妖服,以趣良時?!?/p>

        3.劉友為趙王。

        《漢書·高五王傳》:“趙隱王如意死,孝惠元年,徙友王趙?!薄妒酚洝h興以來諸侯王年表》:“淮陽王徙于趙,名友,元年,是為幽王?!薄吨袊膶W史大事年表》系于高祖十二年,不確。

        4.張蒼為淮南相。

        《史記·張丞相列傳》:“黥布反亡,漢立皇子長為淮南王,而張蒼相之。十四年,遷為御史大夫?!庇郑骸案吆蟊馈曰茨舷鄰埳n為御史大夫?!薄吨袊膶W編年史》據(jù)此“逆推十四年,至此年則為其相淮南王之年”,可從。

        惠帝二年戊申,前193

        劉盈十八歲,伏生七十二歲,張蒼六十四歲,轅固四十二歲,韋孟三十二歲,申公三十二歲,劉濞二十三歲,劉恒十一歲,劉章八歲,賈誼八歲,晁錯八歲,公孫弘七歲,劉長六歲,主父偃六歲

        1.蕭何去世。

        《史記·蕭相國世家》:“孝惠二年,相國何卒,謚為文終侯?!?/p>

        蕭何作品:《全漢文》輯入二篇,一篇編年,《令諸大夫》待考。

        2.民作《畫一歌》,頌曹參蕭何。

        《史記·曹相國世家》:“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百姓歌之曰:‘蕭何為法,媾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凈,民以寧一?!薄稘h書》媾作講,凈作靖。《漢書·百官公卿表》本年:“七月辛未,相國何薨。七月癸巳,齊相曹參為相國?!薄锻ㄨb》、《漢紀》系此歌于本年,此從之。

        3.《房中樂》更名為《安世樂》。

        《漢書·禮樂志》:“高祖樂楚聲,故《房中樂》楚聲也。孝惠二年,使樂府令夏侯寬備其簫管,更名曰《安世樂》。”“《安世樂》鼓員二十人?!?/p>

        惠帝三年己酉,前192

        劉盈十九歲,伏生七十三歲,張蒼六十五歲,轅固四十三歲,韋孟三十三歲,申公三十三歲,劉濞二十四歲,劉恒十二歲,劉章九歲,賈誼九歲,晁錯九歲,公孫弘八歲,劉長七歲,主父偃七歲

        1.高后作《報匈奴冒頓書》。

        《漢書·匈奴傳》:“孝惠、高后時,冒頓浸驕,乃為書,使使遺高后曰”云云,是為《遺高后謾書》。“高后大怒,召丞相平及樊噲、季布等,議斬其使者,發(fā)兵而擊之。樊噲曰:‘臣愿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瘑柤静?,布曰:‘噲可斬也!……今歌吟之聲未絕,傷痍者甫起,而噲欲搖動天下,妄言以十萬眾橫行,是面謾也。且夷狄譬如禽獸,得其善言不足喜,惡言不足怒也?!吆笤唬骸啤!畲笾]者張澤報書曰”云云,是為《報匈奴冒頓書》?!懊邦D得書,復使使來謝曰:‘未嘗聞中國禮義,陛下幸而赦之?!颢I馬,遂和親。”按樊噲卒于惠帝六年,其前唯本年有和親記載?!稘h書·惠帝紀》本年:“以宗室女為公主,嫁匈奴單于?!?/p>

        2.冒頓作《遺高后謾書》。

        見上。

        3.復置監(jiān)察御史。

        《通典》卷三十二“州牧刺史”條:“秦置監(jiān)察御史。漢興,省之。至惠帝三年,又遣御史監(jiān)三輔郡,察詞訟,所察之事凡九條。監(jiān)者二歲更之,常以十月奏事,十二月還監(jiān)。其后諸州復置監(jiān)察御史?!?/p>

        惠帝四年庚戌,前191

        劉盈二十歲,伏生七十四歲,張蒼六十六歲,轅固四十四歲,韋孟三十四歲,申公三十四歲,劉濞二十五歲,劉恒十三歲,劉章十歲,賈誼十歲,晁錯十歲,公孫弘九歲,劉長八歲,主父偃八歲,董仲舒一歲

        1.惠帝立張后。

        《漢書·惠帝紀》:“四年冬十月壬寅,立皇后張氏?!睅煿旁唬骸皬埌街病!薄稘h書·外戚傳》:“孝惠張皇后。宣平侯敖尚帝姊魯元公主,有女。惠帝即位,呂太后欲為重親,以公主女配帝為皇后。”

        2.除挾書律。

        《漢書·惠帝紀》本年:“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挾書律。”應劭曰:“挾,藏也?!睆堦淘唬骸扒芈筛矣袙稌咦??!?/p>

        3.伏生發(fā)書,得《尚書》二十九篇。

        《史記·儒林列傳》:“秦時焚書,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漢定,伏生求其書,亡數(shù)十篇,獨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齊魯之間。學者由是頗能言《尚書》,諸山東大師無不涉《尚書》以教矣?!薄断热迥瓯怼繁灸辏骸跋热逯髸脮逃邶R魯,當自是年三月以后始?!睆那厥蓟嗜哪辏ㄇ?13)焚書至此二十二年,典籍漸漸復出,古文化漸漸復興。

        4.顏貞出《孝經(jīng)》。

        《隋書·經(jīng)籍志》一:“遭秦焚書,(《孝經(jīng)》)為河間人顏芝所藏。漢初,芝子貞出之,凡十八章?!薄督?jīng)典釋文敘錄》:“(《孝經(jīng)》)亦遭秦焚燼,河間人顏芝為秦禁藏之。漢氏尊學,芝子貞出之,是為今文?!薄缎⒔?jīng)注疏》卷一:“按《孝經(jīng)》遭秦坑焚之后,為河間顏芝所藏。初除挾書之律,芝子貞始出之?!?/p>

        5.董仲舒出生。

        《史記·儒林列傳》:“董仲舒,廣川人也?!薄稘h書·敘傳》:“抑抑仲舒,再相諸侯,身修國治,致仕懸車,下帷覃思,論道屬書,讜言訪對,為世純?nèi)濉!卑础抖Y記·王制》:“七十致仕?!卑喙獭栋谆⑼x》卷六“致仕”條:“臣年七十,懸車致仕者,臣以執(zhí)事趨走為職,七十陽道極,耳目不聰明,跂踦之屬,是以退老去,避賢者路,所以長廉遠恥也。懸車,示不用也?!眲t班固認可七十致仕的說法,故董仲舒致仕時當為七十歲。據(jù)魏文華先生《儒學大師董仲舒》一書的考證,董仲舒致仕約在武帝元狩元年(前122)。[2]仲舒時約七十歲,則生于惠帝四年。

        惠帝五年辛亥,前190

        劉盈二十一歲,伏生七十五歲,張蒼六十七歲,轅固四十五歲,韋孟三十五歲,申公三十五歲,劉濞二十六歲,劉恒十四歲,劉章十一歲,賈誼十一歲,晁錯十一歲,公孫弘十歲,劉長九歲,主父偃九歲,董仲舒二歲,劉嫖一歲

        1.陽城延主持修建長安城完成。

        《漢書·惠帝紀》本年:“春正月,復發(fā)長安六百里內(nèi)男女十四萬五千人城長安,三十日罷?!庇郑骸熬旁?,長安城成?!睆脑甑轿迥杲?jīng)過三次(元年、三年和五年)大規(guī)模地修建,長安城完成。《三輔黃圖》卷一言漢長安城:“高三丈五尺,下闊一丈五尺,上闊九尺,雉高三坂,周回六十五里。城南為南斗形,北為北斗形,至今人呼漢京城為斗城是也?!睋?jù)今人計算,城高三丈五尺,合今八點零五米;下闊一丈五尺,合今三點四五米;上闊九尺,合今二點一七米;雉高三坂,合今六點九米;周回六十五里,今測為二萬五千七百米[3]

        2.沛宮為原廟,令歌《大風歌》。

        《史記·高祖本紀》:“及孝惠五年,思高祖之悲樂沛,以沛宮為高祖原廟。高祖所教歌兒百二十人,皆令為吹樂,后有缺,輒補之?!薄稘h書·禮樂志》:“初,高祖既定天下,過沛,與故人父老相樂,醉飲歡哀,作‘風起’之詩,令沛中僮兒百二十人習而歌之。至孝惠時,以沛宮為原廟,皆令歌兒習吹以相和,常以百二十人為員。”

        3.劉嫖出生。

        《史記·外戚世家》:文帝竇皇后“生女嫖,后生兩男……孝文帝立數(shù)月,公卿請立太子,而竇姬長男最長,立為太子。立竇姬為皇后,女嫖為長公主?!眲t劉嫖是劉啟之姐,而劉啟生于惠帝七年(前188,詳后)。以常情而論,劉嫖可能比其弟大兩歲,約生于惠帝五年。

        惠帝六年壬子,前189

        劉盈二十二歲,伏生七十六歲,張蒼六十八歲,轅固四十六歲,韋孟三十六歲,申公三十六歲,劉濞二十七歲,劉恒十五歲,劉章十二歲,賈誼十二歲,晁錯十二歲,公孫弘十一歲,劉長十歲,主父偃十歲,董仲舒三歲,劉嫖二歲

        惠帝七年癸丑,前188

        劉盈二十三歲,伏生七十七歲,張蒼六十九歲,轅固四十七歲,韋孟三十七歲,申公三十七歲,劉濞二十八歲,劉恒十六歲,劉章十三歲,賈誼十三歲,晁錯十三歲,公孫弘十二歲,劉長十一歲,主父偃十一歲,董仲舒四歲,劉嫖三歲,劉啟一歲

        1.惠帝崩。

        《史記·呂太后本紀》:“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被矢χk曰:“帝以秦始皇三十七年生,崩時年二十三?!薄稘h書·惠帝紀》本年:“秋八月戊寅,帝崩于未央宮?!背辑懺唬骸暗勰晔呒次唬次黄吣?,壽二十三?!?/p>

        惠帝作品:《全漢文》輯入一篇,已編年。又有《四皓碑》一篇?!段恼戮壠稹罚骸皾h惠帝《四皓碑》?!?/p>

        2.高后稱制,欲王諸呂。

        《漢書·高后紀》:“惠帝崩,太子立為皇帝,年幼,太后臨朝稱制,大赦天下。”《史記·呂太后本紀》:“孝惠帝崩。發(fā)喪,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張辟強為侍中,年十五,謂丞相曰:‘太后獨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強曰:‘帝毋壯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請拜呂臺、呂產(chǎn)、呂祿為將,將兵居南北軍,及諸呂皆入宮,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脫禍矣。’丞相乃如辟強計。太后悅,其哭乃哀。呂氏權(quán)由此起。”《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本年:“初置呂國?!憋@見欲王諸呂。

        3.陸賈病免。

        《漢書·陸賈傳》:“孝惠時,呂太后用事,欲王諸呂,畏大臣及有口者。賈自度不能爭之,乃病免。以好畤田地善,往家焉?!卑础稘h書·王陵傳》:王陵“為右丞相二歲,惠帝崩。高后欲立諸呂為王,問陵?!蓖趿暌愿叩壑s反對,陳平等則支持。“于是呂太后欲廢陵,乃陽遷陵為帝太傅,實奪之相權(quán)。陵怒,謝病免,杜門竟不朝請?!薄稘h書·百官公卿表》高后元年:“十一月甲子,右丞相陵為太傅?!标戀Z病免,當在此背景之下。

        4.叔孫通去世。

        《漢書·百官公卿表》本年:“奉常免?!睅煿旁唬骸懊庖?。”高帝十二年通為奉常,至此易人,通卒當在其時?!稘h書·禮樂志》:“以通為奉常,遂定儀法,未盡備而通終?!庇郑骸敖袷鍖O通所撰禮儀,與律令同錄,臧于理官,法官又復不傳?!?/p>

        叔孫通作品:有《儀品》、《漢儀》?!妒酚洝な鍖O通列傳》:“定宗廟儀法,及稍定漢諸儀法,皆叔孫生為太常所論著也?!薄笆鍖O通希世度務(wù)制禮,進退與時變化,卒為漢家儒宗。”《論衡·謝短篇》:“高祖詔叔孫通,制作《儀品》十六篇何在?”《后漢書·曹褒列傳》:“章和元年正月,乃召褒詣嘉德門,令小黃門持班固所上叔孫通《漢儀》十二篇?!?/p>

        5.劉啟出生。

        《史記·孝景本紀》:“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母竇太后?!奔庖稘h書音義》曰:“諱啟?!薄稘h書·外戚傳》:“孝文竇皇后,景帝母也……至代,代王獨幸竇姬,生女嫖。孝惠七年,生景帝?!?/p>

        高后元年甲寅,前187

        伏生七十八歲,張蒼七十歲,轅固四十八歲,韋孟三十八歲,申公三十八歲,劉濞二十九歲,劉恒十七歲,劉章十四歲,賈誼十四歲,晁錯十四歲,公孫弘十三歲,劉長十二歲,主父偃十二歲,董仲舒五歲,劉嫖四歲,劉啟二歲

        1.高后作《除重罪詔》。

        見《漢書·高后紀》本年。

        2.陽城延封為梧侯。

        《史記·孝景間侯者年表》梧侯陽城延:“以軍匠從起郟,入漢,后為少府,作長樂、未央宮,筑長安城,先就,功侯,五百戶?!薄埃ǜ吆螅┰晁脑乱矣?,齊侯陽城延元年?!薄妒酚洝翁蟊炯o》:“(元年)四月,太后欲侯諸呂,乃先封高祖之功臣……少府延為梧侯。”

        高后二年乙卯,前186

        伏生七十九歲,張蒼七十一歲,轅固四十九歲,韋孟三十九歲,申公三十九歲,劉濞三十歲,劉恒十八歲,劉章十五歲,賈誼十五歲,晁錯十五歲,公孫弘十四歲,劉長十三歲,主父偃十三歲,董仲舒六歲,劉嫖五歲,劉啟三歲,劉武一歲

        1.高后作《議定列侯功次詔》。

        見《漢書·高后紀》本年。

        2.陳平作《奏議定列侯功次》。

        《漢書·高后紀》本年:高后下詔議定列侯功次之后,“丞相臣平言”云云。按《漢書·陳平傳》:“陳平,陽武戶牖鄉(xiāng)人也。少時家貧,好讀書,治黃帝、老子之術(shù)。”

        3.張良去世。

        《史記·留侯世家》:“后八年卒,謚為文成侯?!奔庑鞆V曰:“文成侯立十六年卒。”從高祖六年(前201)至此,是為十六年。

        張良作品:《全漢文》輯入二篇,已編年。

        4.劉章為朱虛侯。

        《漢書·高五王傳》:“明年,惠帝崩,呂太后稱制。元年……明年,哀王弟章入宿衛(wèi)于漢,高后封為朱虛侯,以呂祿女妻之。”《漢書·王子侯者表》朱虛侯章:“(高后二年)五月丙申封?!?/p>

        5.劉郢客為宗正,學于浮丘伯。

        《漢書·儒林傳》:“呂太后時,浮丘伯在長安,楚元王遣子郢與申公俱卒學?!薄稘h書·百官公卿表》高后二年,“上邳侯劉郢客為宗正,七年為楚王。”據(jù)《漢書·諸侯王表》,孝文二年(前178)劉郢客嗣為楚王。其前從高后二年到文帝元年他在長安為宗正期間,與申公從浮丘伯卒學。

        6.申公學于浮丘伯。

        見上。又《史記·儒林列傳》:“呂太后時,申公游學長安,與劉郢同師。”

        7.劉武約生于本年。

        《史記·梁孝王世家》:“梁孝王武者,孝文皇帝子也,而與孝景帝同母。母,竇太后也。孝文帝凡四男:長子曰太子,是為孝景皇帝;次子武?!眲⑽渑c劉啟同母,而啟生于惠帝七年(前188)。以常情而論,劉武可能比劉啟小兩歲,約生于本年。

        高后三年丙辰,前185

        伏生八十歲,張蒼七十二歲,轅固五十歲,韋孟四十歲,申公四十歲,劉濞三十一歲,劉恒十九歲,劉章十六歲,賈誼十六歲,晁錯十六歲,公孫弘十五歲,劉長十四歲,主父偃十四歲,董仲舒七歲,劉嫖六歲,劉啟四歲,劉武二歲

        高后四年丁巳,前184

        伏生八十一歲,張蒼七十三歲,轅固五十一歲,韋孟四十一歲,申公四十一歲,劉濞三十二歲,劉恒二十歲,劉章十七歲,賈誼十七歲,晁錯十七歲,公孫弘十六歲,劉長十五歲,主父偃十五歲,董仲舒八歲,劉嫖七歲,劉啟五歲,劉武三歲

        1.高后作《廢少帝詔》。

        見《漢書·高后紀》本年。

        高后五年戊午,前183

        伏生八十二歲,張蒼七十四歲,轅固五十二歲,韋孟四十二歲,申公四十二歲,劉濞三十三歲,劉恒二十一歲,劉章十八歲,賈誼十八歲,晁錯十八歲,公孫弘十七歲,劉長十六歲,主父偃十六歲,董仲舒九歲,劉嫖八歲,劉啟六歲,劉武四歲

        1.賈誼聞于郡中。

        《史記·賈生列傳》:“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p>

        2.趙佗自稱南武帝。

        《漢書·兩粵傳》:“高后時,有司請禁粵關(guān)市鐵器……于是佗乃自尊號為南武帝,發(fā)兵攻長沙邊,敗數(shù)縣焉?!薄稘h書·高后紀》:“五年春,南粵王尉佗自稱南武帝?!?/p>

        高后六年己未,前182

        伏生八十三歲,張蒼七十五歲,轅固五十三歲,韋孟四十三歲,申公四十三歲,劉濞三十四歲,劉恒二十二歲,劉章十九歲,賈誼十九歲,晁錯十九歲,公孫弘十八歲,劉長十七歲,主父偃十七歲,董仲舒十歲,劉嫖九歲,劉啟七歲,劉武五歲

        1.少府陽城延去世。

        《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梧侯陽城延:“(高后)六年薨。”陽城延主持修建了西漢的長樂宮、未央宮和長安城,“堪稱為古代之偉大建筑家”[4]

        高后七年庚申,前181

        伏生八十四歲,張蒼七十六歲,轅固五十四歲,韋孟四十四歲,申公四十四歲,劉濞三十五歲,劉恒二十三歲,劉章二十歲,賈誼二十歲,晁錯二十歲,公孫弘十九歲,劉長十八歲,主父偃十八歲,董仲舒十一歲,劉嫖十歲,劉啟八歲,劉武六歲

        1.高后作《議昭靈等尊號詔》。

        見《漢書·高后紀》本年。

        2.趙王劉友作《歌》,去世。

        《史記·呂太后本紀》:“七年正月,太后召趙王友。友以諸呂女為后,弗愛,愛他姬,諸呂女妒,怒去,讒之于太后,誣以罪過,曰:‘呂氏安得王!太后百歲后,吾必擊之?!笈?,以故召趙王。趙王至,置邸不見,令衛(wèi)圍守之,弗與食。其群臣或竊饋,輒捕論之。趙王餓,乃歌曰:‘諸呂用事兮劉氏危,迫脅王侯兮強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誣我以惡,讒女亂國兮上曾不寤。我無忠臣兮何故棄國?自決中野兮蒼天舉直!于嗟不可悔兮寧早自財。為王而餓死兮誰者憐之!呂氏絕理兮托天報仇?!〕?,趙王幽死,以民禮葬之長安民冢次?!薄稘h書·諸侯王表》趙幽王友:“徙趙,十四年,高后七年,自殺?!?/p>

        劉友作品:《漢書·藝文志》賦家:“趙幽王賦一篇?!薄稘h詩》輯入一篇,已編年。

        3.劉恢為歌詩四章,自殺。

        《史記·呂太后本紀》本年:“梁王恢之徙王趙,心懷不樂。太后以呂產(chǎn)女為趙王后。王后從官皆諸呂,擅權(quán),微伺趙王,趙王不得自恣。王有所愛姬,王后使人酖殺之。王乃為歌詩四章,令樂人歌之。王悲,六月即自殺。”《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梁王十六年:“徙王趙,自殺?!?/p>

        4.朱虛侯劉章作《耕田歌》。

        《史記·齊悼惠王世家》:“朱虛侯年二十,有氣力,忿劉氏不得職。嘗入侍高后燕飲……已而曰:‘請為太后言耕田歌。’高后兒子畜之,笑曰:‘顧而父知田耳。若生而為王子,安知田乎?’章曰:‘臣知之?!笤唬骸嚍槲已蕴??!略唬骸罡b種,立苗欲疏;非其種者,鋤而去之?!瘏魏竽??!?/p>

        5.陸賈交歡陳平與周勃。

        《漢書·陸賈傳》:“呂太后時,王諸呂,諸呂擅權(quán),欲劫少主,危劉氏。右丞相陳平患之,力不能爭,恐禍及己。平常燕居深念。賈往,不請,直入坐,陳平方念,不見賈。賈曰……為陳平畫呂氏數(shù)事。平用其計,乃以五百金為絳侯壽,厚具樂飲太尉,太尉亦報如之。兩人深相結(jié),呂氏謀益壞。陳平乃以奴婢百人,車馬五十乘,錢五百萬,遺賈為食飲費。賈以此游漢廷公卿間,名聲藉甚?!薄锻ㄨb》系此事于本年,可從。

        高后八年辛酉,前180

        伏生八十五歲,張蒼七十七歲,轅固五十五歲,韋孟四十五歲,申公四十五歲,劉濞三十六歲,劉恒二十四歲,劉章二十一歲,賈誼二十一歲,晁錯二十一歲,公孫弘二十歲,劉長十九歲,主父偃十九歲,董仲舒十二歲,劉嫖十一歲,劉啟九歲,劉武七歲

        1.高后崩。

        《史記·呂太后本紀》本年:“七月中,高后病甚……辛巳,高后崩?!薄稘h書·高后紀》本年:“秋七月辛巳,皇太后崩于未央宮。”

        高后作品,《全漢文》輯入五篇,已編年。

        2.劉章誅呂產(chǎn)。

        3.代王劉恒立為天子,作《即位赦詔》。

        《史記·呂太后本紀》:諸呂被誅之后,“乃相與共陰使人召代王。代王使人辭謝。再反,然后乘六乘傳。后九月晦乙酉,至長安,舍代邸。大臣皆往謁,奉天子璽上代王,共尊立為天子。代王數(shù)讓,群臣固請,然后聽?!薄稘h書·文帝紀》:“高后崩,諸呂謀為亂,欲危劉氏。丞相陳平、太尉周勃、朱虛侯劉章等共誅之,謀立代王……閏月己酉,(代王)入代邸……遂即天子位。群臣以次侍。使太仆嬰、東牟侯興居先清宮,奉天子法駕迎代邸。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宮。夜拜宋昌為衛(wèi)將軍,領(lǐng)南北軍,張武為郎中令,行殿中。還坐前殿,下詔曰”云云。

        4.陳平作《上代王即位議》。

        《漢書·高后紀》本年:諸呂誅后,大臣迎代王,“閏月己酉,(代王)入代邸。群臣從至,上議曰:‘丞相臣平、太尉臣勃……’”

        5.張蒼遷御史大夫。

        《史記·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高后八年:“御史大夫蒼?!薄妒酚洝堌┫嗔袀鳌罚骸案吆蟊溃ú芊敚┡c大臣共誅呂祿等。免,以淮南相張蒼為御史大夫?!?/p>

        【注釋】

        [1]林劍鳴《秦漢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220頁。

        [2]魏文華《儒學大師董仲舒》,北京:新華出版社2000年版,185頁。

        [3]何清谷《三輔黃圖校注》,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年版,64頁。

        [4]林劍鳴《秦漢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293頁。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