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作文名句
寫作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電視上,我見到動人心魄的一幕。山洪以雷霆萬鈞之勢,呼嘯而下……一群紅色螞蟻匆忙而有序地集合,它們把蟻卵、幼蟻和蟻后包在當中,體強力壯的公蟻圍在四周,迅速抱成一團,形成一個蟻“筏子”。洪水中,蟻“筏子”隨波逐流,水激浪打?!胺ぷ印边呇氐奈浵伇粵_散了,葬身水中,但“筏子”仍在頑強地漂泊。也許漂泊了幾天、十幾天,更多的螞蟻失散,淹死,蟻“筏子”終于沖上陸地,這個種族就這樣存活了下來。
螞蟻,一種微不足道的小生物,常常被人所藐視。然而,它們那種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捍衛(wèi)生命以及為了種族的生存而犧牲個體生命的壯舉,難道不可以成為人的榜樣嗎?
請以“_______生命”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橫線上填上適當?shù)脑~語,形成完整的題目;②立意自定;③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寫作提示
材料本身已從意義上為文題提供了幾個走向,也就是可填在橫線上的幾個詞語:“敬畏”“珍惜”“捍衛(wèi)”等,當然還可填“尊重”“謳歌”“雕琢”“頑強”等。在填詞的時候,寫作者一定要對提供的材料的內(nèi)涵進行挖掘,進行聯(lián)想、想象,聯(lián)系現(xiàn)實定出主旨或觀點。命題者對微不足道的小生物螞蟻由衷地敬畏,它們竟然能“為了種族的生存而犧牲個體生命”,在對待生命上可以成為人類的楷模。在具體寫作時,你可以把一些有關(guān)生命的動人細節(jié)描寫出來,引起讀者的共鳴,讓曾經(jīng)感動過自己的也讓讀者受到感動。也可以整理一些名人對生命的看法或經(jīng)典的事例,借助名人的論據(jù)來闡發(fā)對生命的看法。
寫作供料
尊重生命
一棵難看的樹樁。不知它遭遇了什么災(zāi)難,竟成了那種令人不敢恭維的形象:斷裂、枯干、粗糙。這一切都很容易讓人想到死亡,它簡直就是死亡的象征!然而,就在它那斷裂、干枯、粗糙的身軀上竟然長出了兩棵幼嫩的、翠綠的芽!
尊重生命——因為生命能在那種艱苦的環(huán)境中,為了擁抱春天的夢想,在不屈不撓的奮爭中表現(xiàn)出驚人的壯舉,繪成一道絕美的風(fēng)景。
生命絕唱
一位名叫莫里·施瓦茨的美國社會學(xué)教授身患絕癥,不久將離開人世。這位老人接受了一家電視臺的“夜線”采訪,節(jié)目被他16年前的一位學(xué)生、當今作家兼記者米奇·博姆偶爾看到,學(xué)生匆匆趕來看望老師。教授宣布他將給學(xué)生上最后一門課,每周一次,時間是星期二。于是,這位學(xué)生每周坐飛機飛行700英里,趕到病床前去聽課。
這門課講授了14個星期,內(nèi)容涉及家庭、婚姻、愛情、金錢、疾病、死亡等關(guān)于生活意義的話題。最后一堂課則是葬禮。
老師去世后,學(xué)生把筆記整理成一部書,書名叫做《相約星期二》。該書出版后在美國引起轟動,連續(xù)44周名列美國暢銷圖書排行榜榜首。
寫作鏈接
雕琢生命王淑斐
漸漸地,時光從指間、從發(fā)梢溜走,而我已長大,人生開始如鵝卵石般圓滑;漸漸地,信念從心底、從胸中萌發(fā),而成功已遠走,造物主開始如狐貍般狡黠。
生命從誕生之初便開始了成長、成熟和成土,而我是此間的少年,看著年華倒影里的自己漸漸成長、漸漸成熟,以后再漸漸老去。走完一個過程,走完一個人生。
在陽光普照的每一個角落,有一種叫做“漸”的生命在經(jīng)歷輪回,經(jīng)歷著亙古不變的興衰,就像美麗的高原上圣潔的唐古拉之雪,沐浴圣靈的恩澤,秉承萬古的情結(jié),以晶瑩的淚化為柔水,奔流于古老的華夏文明之間。于是敦厚的黃土地上奏響著一曲千年的頌歌,歷久彌新,無數(shù)優(yōu)秀的中華兒女以生命化為音符,給其活力,令其長存,積淀成文明的基石,放飛于世界的曠野——飛翔。
像散失的粒粒明珠,人生在時間的擦拭下重放光輝。從我們落入紅塵的那一刻起,積累,沉淀。漸漸地,形成另一種物質(zhì),化為生命的光環(huán),到我們離開紅塵的那一刻起,脫落為生命的答案?;蝈浂簧岬膱?zhí)著,或水滴石穿的堅韌,或集腋成裘的卑微,或百川歸海的壯闊,或氣吞山河的豪邁,或鞠躬盡瘁的忠心,或忍辱負重的偉力……
我是一個少年,行走于歷史和生活相交于無窮遠處的鐵軌,在被許多熒熒星光照亮的天際,我渺小得找不到自己,漸漸地迷失了自己。走著無數(shù)人重復(fù)踩踏的路,重蹈著許多人的覆轍。歷史湮沒了太多的英雄,吞噬了更多平凡如我的“少年”,或光輝或黯淡,但無法擦去印痕,更無法拭去他們的光輝。聞雞起舞的祖逖,忍辱負重的司馬遷,為自己鋪路的孫雯,抱病寫作的史鐵生,他們和我們一樣共同擁有一顆叫做“漸”的種子,在降生的時候便注定要將其終生守護,帶著宿命的咒語,行走于通往太陽的道路??椿ㄩ_花落,望云卷云舒,沒有閑庭信步,也沒有曲徑通幽。
只是漸行漸遠,遠離此間,擺脫少年,然后成年,最后成土,走入最寬闊、最安全的懷抱,永遠,而無法看到還有更多的人在重復(fù)著“漸”的輪回。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我不是泰戈爾,也不是普希金,生命之花并不在甜美中綻放,卻可以在長久的漸變中美麗成芬芳的果實。
就像是我少年的夢,在舞臺外寂靜的黑暗中沉默,用今生無數(shù)次回眸,凝視。直到隨時間的流水化為雕塑或塵埃。在離去時,拾起那束經(jīng)年尚未凋謝的香水百合,悼念那此間唯一的少年。
點評
文章以“漸”為線索,貫穿了時間意識、生命意識和歷史意識。時間從“漸漸”中溜走,無聲無息;生命從“漸漸”中誕生、成長、成熟和成土;歷史從“漸漸”中湮沒英雄,吞噬平凡人,演繹了時間雕琢生命的哲理。文章多處運用了比喻或類比的描寫,使抽象為具象,如第3自然段“有一種叫做‘漸’的生命在經(jīng)歷輪回,經(jīng)歷著亙古不變的興衰”,用唐古拉的雪水作比。用例經(jīng)典,如倒數(shù)第4自然段用祖逖、司馬遷、孫雯、史鐵生。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