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百科知識 ?讓孩子免受家庭沖突的傷害

        讓孩子免受家庭沖突的傷害

        時間:2023-05-19 百科知識 版權反饋
        【摘要】:只要父母在情感上體諒孩子,幫助孩子應對消極情緒,指引他們安然度過家庭沖突,孩子就能免受家庭沖突甚至是父母離婚帶來的危害。關于孩子因家庭矛盾而出現(xiàn)的行為問題,社會科學家們的研究成果不一而足。赫瑟林頓認為,在父母分居或離婚期間的頭兩年,對孩子而言都是家庭關系出現(xiàn)嚴重動亂的時期。

        如果請那些父母婚姻不幸福的成年人描述自己的童年,你可能會在他們的故事中聽到悲傷、困惑、痛苦和虛假的希望。他們會告訴你,當看到父母離婚時, 自己有多么無助和痛苦。如果父母是痛苦婚姻的堅守者,僅僅是“為了孩子”而勉強維持,孩子將不得不眼睜睜看著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沒日沒夜地傷害彼此。

        情商關鍵詞

        情感生態(tài)

        就像環(huán)境中的空氣、水 和土壤會影響小樹的生長一樣,父母的婚姻氛 圍、家庭的氛圍也決定 著孩子情緒的健康。

        不論父母是離婚、分居,還是堅守婚姻,只要他們表現(xiàn)出對彼此的敵對和輕蔑,孩子都會一樣地感到痛苦。因為無論離婚與否,父母的婚姻氛圍都為孩子提供了一個賴以生存的情感生態(tài)(emotional ecology)環(huán)境。就像自然環(huán)境中的空氣、水和土壤會影響小樹的生長一樣,父母關系的好壞也決定著孩子情緒的健康。作為父母,你如何與配偶互動,將影響到孩子的生活態(tài)度和未來將取得的成就,影響他調(diào)節(jié)情緒的能力和與他人相處的能力??傮w而言,當夫妻呵護、支持彼此時,孩子的情商也會蓬勃發(fā)展。而那些常常暴露于父母沖突下的孩子,則面臨著極大的風險。

        對那些正在經(jīng)歷婚姻沖突的父母而言,這恐怕是個不幸的消息,但希望還在,尤其對那些致力于改善彼此關系的父母而言,即使他們已經(jīng)離婚。我們現(xiàn)在知道,真正對孩子造成傷害的不是父母之間的沖突,而是他們處理沖突的方式。

        我們還發(fā)現(xiàn),情緒管理訓練將保護孩子減輕父母婚姻矛盾帶來的危害。只要父母在情感上體諒孩子,幫助孩子應對消極情緒,指引他們安然度過家庭沖突,孩子就能免受家庭沖突甚至是父母離婚帶來的危害。迄今為止,情緒管理訓練是唯一一種被證明能有效保護孩子緩釋這些危害的方法。

        最后,我們發(fā)現(xiàn),改善婚姻關系的道路與成為好父母的道路其實有殊途同歸之效。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對改善婚姻關系也適用,這包括情緒的感知能力、共情的能力和協(xié)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技巧將對婚姻關系起到積極的作用。在努力成為好父母的過程中,他們與配偶的關系也得到了改善。

        在我們探討情緒管理訓練是如何起到保護孩子的作用之前,我們最好先看一下婚姻沖突和離婚問題是如何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的。

        婚姻矛盾、離婚如何傷害孩子

        通過對有子女的家庭進行觀察和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婚姻沖突將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情緒健康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還會影響到他們與同伴相處的能力。我們收集的數(shù)據(jù)顯示,如果父母的婚姻關系中容易出現(xiàn)相互指責、抨擊和輕蔑等情況,在這種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將更容易顯現(xiàn)出反社會行為,與同伴相處時更有攻擊性。面對悲傷等情緒時,他們調(diào)整情緒的能力較差,很難集中注意力,不懂得如何安慰自己。除此之外,根據(jù)這些孩子的母親提供的數(shù)據(jù),他們生病的概率也更高,容易患上咳嗽、感冒等。研究顯示,這些孩子長期處于一種慢性應激狀態(tài),因為在他們的尿液中,我們檢測出了高于正常水平的兒茶酚胺(一種與壓力相關的荷爾蒙)。

        如何測量孩子與同伴相處的能力呢?我們在孩子的家里,在沒有父母監(jiān)督的情況下,對孩子和同伴玩耍的情形進行30分鐘的觀察。每個家庭都會邀請孩子最好的朋友到場,一起參與實驗。那么,如何對這段記錄進行分析呢?我們主要觀察孩子與同伴的互動程度。例如,他們是花了大量的時間來進行需要兩人配合的扮演游戲,還是更愿意各玩各的,很少去嘗試團隊合作?我們還對孩子明顯的消極行為進行了記錄,如爭吵、威脅、罵人、泄密、打人等。當發(fā)生口角時,孩子們愿意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嗎?還是當他們因為瑣事而出現(xiàn)爭執(zhí)時,就讓游戲不得不提前告終。之前的研究告訴我們,這些看似平常的差異實質上在孩子成年以后將有更顯著的分別;孩子在童年時被同伴排斥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消極和不擅社交的行為模式。我們還知道,如果孩子不能與同伴建立友誼,他們將更容易患精神疾病。

        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我們把收集的數(shù)據(jù)與第1章中提到的對家庭的采訪和實驗結果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婚姻關系與孩子和同伴相處的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相比家庭幸福的孩子,那些感受到父母婚姻矛盾的孩子,不太愿意與同伴配合,與朋友相處時顯現(xiàn)出更多的消極行為。

        關于孩子因家庭矛盾而出現(xiàn)的行為問題,社會科學家們的研究成果不一而足。這些發(fā)現(xiàn)都有一個共同的結論:婚姻矛盾、離婚會導致孩子在日后出現(xiàn)更嚴重的問題。在童年時,這種負面影響就已經(jīng)開始顯現(xiàn)了,比如缺乏人際交往技巧,攻擊性強,使他們被同伴排斥。父母們?yōu)樽约旱膯栴}而自顧不暇,因而沒有太多時間去關注孩子的情況,孩子因無人監(jiān)督而逐漸偏離正常的成長軌道,向叛逆的群體靠攏。到了青春期,這些問題家庭的孩子好似在跌跌撞撞中誤捅了馬蜂窩一樣,一連串的青少年問題接踵而至——成績下滑、過早嘗試性行為、濫用藥物、少年犯罪等等。除此之外,還有少量的證據(jù)顯示,承受家庭矛盾或離婚困擾的孩子在生活中體會到更多的抑郁、焦慮和退縮。弗吉尼亞大學的梅維絲·赫瑟林頓(E. Mavis Hetherington)教授進行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離婚家庭的孩子罹患重大臨床精神疾病的概率,比一般的孩子高出3倍。

        對于為什么這些問題家庭的孩子會有更多的行為問題,更難與同伴相處,社會科學家們給出了不同的解釋。有些人認為,疲于和配偶(或前配偶)爭吵的父母,常常沒有時間和精力關注孩子的情況。離婚和導致婚姻破裂的矛盾讓父母精疲力竭、六神無主、情緒低落,使他們很難成為家庭規(guī)矩的有效執(zhí)行者。

        赫瑟林頓認為,在父母分居或離婚期間的頭兩年,對孩子而言都是家庭關系出現(xiàn)嚴重動亂的時期。赫瑟林頓寫道:“在這期間,一個滿心煩惱的家長,或者說情感受到困擾的家長,和一個緊張兮兮、渴望父母關愛的孩子,很難互相支持和安慰對方,只會更容易讓雙方的問題更加激化。”離婚后,擁有孩子監(jiān)護權的母親“在孩子面前常常出現(xiàn)短暫性的情緒不穩(wěn),對孩子愛答不理,不支持、愛懲罰孩子”。并且,這些問題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不見,“對孩子越來越難以控制和監(jiān)管,這已經(jīng)成為很多離異媽媽長期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

        這些發(fā)現(xiàn),與我們研究經(jīng)歷婚姻矛盾的夫妻所面臨的教育問題中的發(fā)現(xiàn)相一致。這些父母對孩子更容易出現(xiàn)漠不關心、不理不睬的情況。他們很少會為孩子的行為劃定界限。

        很多專家認為,出現(xiàn)婚姻問題的父母不僅不能為孩子提供優(yōu)質的教育,還會為孩子樹立與他人相處的壞榜樣。他們認為,見證父母攻擊、蔑視對方,向對方挑釁的孩子,更容易在自己與伙伴相處時顯露出相似的行為。沒有人為他們樹立感同身受地去傾聽、協(xié)作解決問題的榜樣,他們只能按照父母扔給他們的腳本去做——敵對和防御是正當?shù)幕貞绞?;只有好斗的人才能如愿以償?/p>

        可以想象,生活在父母沖突的負面陰影下的孩子,將從父母身上學到很多不好的行為,但在我看來,婚姻沖突還會對孩子帶來更嚴重、更深層面的影響,尤其是那些從小就暴露于嚴重家庭沖突中的孩子。我認為,如果生活在父母沖突的壓力之下,嬰兒的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育將受到影響,這將從根本上決定孩子應對變化的能力。

        當看到父母爭吵或打架時,孩子會變得緊張,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研究表明,即使是非常小的孩子也會對大人的爭吵產(chǎn)生生理上的反應,如心率加快,血壓上升。研究型心理學家馬克·卡明斯(E. Mark Cummings)觀察研究了孩子對大人爭吵的反應,發(fā)現(xiàn)孩子通常通過大哭、緊張地一動不動地站著、捂耳朵、做鬼臉、要求離開等方式來回應。另外一些研究者發(fā)現(xiàn),即便是6個月大的嬰兒,也對緊張有反應,只不過這些反應往往不是通過言語來表達的。盡管嬰兒并不能聽懂父母爭吵的內(nèi)容,但他們知道,周圍出現(xiàn)了什么不好的狀況,因而表現(xiàn)得激動、流淚。

        在我們的實驗研究中,我們也觀察到孩子有類似的反應。有一對夫婦參加過我們對新婚家庭所做的調(diào)查,他們后來帶著3個月大的女兒參與了進一步的實驗。在這之前,我們的談話記錄顯示,這對夫婦的夫妻關系很緊張,經(jīng)常因意見不同而引起爭執(zhí)。在這次實驗中,這種傾向進一步顯現(xiàn)了出來。我們請他們和孩子一起玩,爸爸通過上下?lián)u動孩子的雙腳,吸引了孩子的眼神,媽媽開始發(fā)出“嗚嗚嗚啊啊啊”的聲音,搶走了孩子的注意力。結果,這場沖突讓孩子很困惑,甚至變得不安,她轉過臉去,開始 放聲大哭。與此同時,她的心跳也開始變快。后來,盡管父母試著去安慰孩子,她的心率還是過了很長時間才逐漸恢復正常。

        當然了,我們對嬰兒所做的研究尚不充分,但通過類似的觀察,我更加相信,父母矛盾所帶來的危害在嬰兒時就已經(jīng)開始顯現(xiàn)了,這一階段正是孩子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形成的關鍵時期。孩子在這幾個月里的情感經(jīng)歷,將對他們的一生造成深刻的影響,決定著他們的迷走神經(jīng)張力,也就是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能力。大哭時有沒有人安慰,周圍人的情緒氛圍讓他平靜還是緊張,身邊的人是緊張、關切還是焦慮、郁悶,所有這一切都將對嬰兒產(chǎn)生長期的影響,決定著他們回應刺激、平復心情,從緊張中復原的能力。

        當孩子漸漸長大,開始與周圍的人展開交流時,這種能力就會顯得尤為重要。孩子需要懂得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才能保持專注,集中精力去學習。讀懂他人的身體語言、面部表情和社會提示,這些都是情商的組成部分,如果缺少了它們,孩子們在社會交往和學業(yè)方面將缺少自己的優(yōu)勢。

        和很多研究者得出的結論一樣,我們的研究同樣顯示,經(jīng)歷父母矛盾、離婚的孩子在學業(yè)方面表現(xiàn)得更差勁。根據(jù)老師的評價,這些來自離異或沖突家庭的孩子在天資和智商方面表現(xiàn)得更差勁。社會評論家芭芭拉·達?!烟睾诘拢˙arbara Dafoe Whitehead)在《大西洋月刊》中這樣描述這一情況:“在我們這個時代,美國教育的最大悲劇就在于,很多孩子之所以在學業(yè)上落后,并不是因為他們智商或體能條件差,而是因為他們在情感上處于劣勢……那些受到情感干擾的孩子,因為對自己家庭生活上演的悲劇太傷心、太憂慮,而沒有心思去關注日常生活中的瑣事,比如乘法表。”

        根據(jù)尼古拉斯·齊爾(Nicholas Zill)對《全美兒童調(diào)查》所做的分析,孩子們會把童年遇到的這些問題延續(xù)至成年以后。研究人員對全美范圍內(nèi)的青少年進行了有代表性的隨機調(diào)查,并仔細研究了240個年輕人的資料,這些人都在16歲以前父母就離婚了。盡管已經(jīng)把父母教育、種族和其他因素考慮在內(nèi),齊爾發(fā)現(xiàn),在18歲到22歲年齡段的孩子中,他們表現(xiàn)出嚴重情緒緊張和行為問題的概率比正常家庭的孩子要高一倍。他們在高中的輟學率也比普通孩子要高出將近一倍。在所有輟學的孩子中,離異家庭的孩子最終獲得文憑或普通同等學力證書的比例要更低。

        然而,在齊爾的研究結果中,最令人傷心的還是這些離異家庭的孩子與父母的關系。他的研究顯示,離異家庭中有65%的孩子與父親的關系較差,相比而言,正常家庭的孩子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概率是9%。齊爾表示,出現(xiàn)這樣的結果一點也不令人感到驚奇,因為分居和離婚的男人大都不為孩子提供經(jīng)濟上的支持,更別提定期與孩子進行情感溝通了。與此同時,離婚也讓孩子與母親的關系受到挑戰(zhàn)。離婚家庭中有30%的孩子表示與母親關系不融洽,相比而言,正常家庭的孩子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概率是16%。

        “離異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至少會與父母中的一方關系疏遠,他們中有相當數(shù)量的人與父母雙方關系都很差,這一事實足以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饼R爾這樣寫道,“這意味著,這些孩子更容易受到家庭以外的人的影響,如戀人、同伴、老師之類的權威人士以及媒體等。盡管這些外人帶來的影響不完全是負面的,但即便能夠給他們帶來足夠的溫暖,這些人際關系也不足以成為正常父母關系的替代品。”

        還有一些研究顯示了父母離異如何對孩子造成終身的影響。多項研究顯示,經(jīng)歷父母離異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感到緊張,對家庭的滿足感更低,對朋友們感到不滿,感受到更多的焦慮,處理生活中問題的能力相對來說較差。

        通過長期的調(diào)查研究,我們最近得出結論,父母離異甚至會讓一個人的壽命縮短。從1921年開始,心理學家劉易斯·特曼(Lewis Terman)就智商的可繼承性這一問題展開了研究。他對1 500個有天賦的加州孩子進行追蹤調(diào)查,每5到10年測試一次他們的社會心理和智力發(fā)展情況。這些人被媒體稱為“特曼人”。為了研究社會壓力對壽命帶來的影響,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霍華德·弗里德曼(Howard Friedman)對這些特曼人進行了追蹤調(diào)查;當時他們中有一半的人已經(jīng)去世,弗里德曼收集了他們死亡證明書上的信息。1995年,弗里德曼發(fā)布報告稱,21歲前經(jīng)歷父母離婚的特曼人比其他特曼人平均提前4年死亡。(相比之下,他發(fā)現(xiàn)童年時經(jīng)歷父母死亡的孩子的壽命則未受到影響。他認為,這一結果與很多其他的研究成果相吻合:父母離婚或分居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比親人離世帶來的影響更嚴重。)弗里德曼同時還發(fā)現(xiàn),經(jīng)歷父母離異的孩子長大后自己經(jīng)歷離婚的概率也更高,而他們離婚這一事實并不能構成他們壽命縮短的原因。弗里德曼總結道,在青少年生活的社會結構中,父母的離異是預測他們提前死亡的關鍵點。有了這么多離婚帶給孩子傷害的證據(jù),婚姻不幸福的夫妻會認為,守護一段痛苦、毫無希望的婚姻或許對孩子更好。不僅我們的研究結果,也包括很多其他研究者的成果,都對這一觀點給出了百分百的否定。嚴重的婚姻沖突對孩子帶來的傷害與離婚一樣嚴重。換言之,讓孩子受到傷害的不一定是離婚本身,而是父母間的敵對狀態(tài)和惡語相向的行為,這種狀態(tài)在父母離婚以后還有可能會繼續(xù)。在婚姻問題中,如果丈夫疏遠家人,對妻子和孩子缺少情感上的支持,這些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容易出現(xiàn)心理學家口中的“內(nèi)化”(internalization)問題,如變得焦慮、抑郁、內(nèi)向、孤僻;而如果夫妻間出現(xiàn)敵對和輕蔑對方的情況,他們的孩子長大以后會比較好斗,對同伴有攻擊性。

        情商關鍵詞

        內(nèi)化

        指自己所認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個統(tǒng)一的態(tài)度體系。這種態(tài)度是持久的,并且成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既然在一段不幸福的婚姻中掙扎,將給孩子帶來與離婚一樣嚴重的傷害,那么,有沒有切實可行的方法,保護孩子免受婚姻矛盾的傷害呢?我們的研究數(shù)據(jù)證明,有這樣的方法存在,它就是有著緩沖效果的情緒管理訓練。

        如何保護孩子免受婚姻矛盾的傷害

        看到這么多證據(jù)顯示孩子深受父母婚姻矛盾之害,有些父母可能會想,他們是不是應該盡量避免一切形式的婚姻矛盾,或者至少避免當著孩子的面爭吵。事實上,這不僅是一個壞主意,而且還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沖突和憤怒是日常婚姻生活中正常的組成部分。那些能夠表達自己不同意見,并一起找出解決方法的夫妻,婚姻關系將更幸福、持久。前面也有提到,認可消極情緒的父母能更好地教給孩子如何應對自己的憤怒、悲傷、恐懼等消極情緒。

        此外,研究還表明,孩子適度地見證一些正面婚姻沖突,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尤其是看到父母在尊重對方的前提下,提出不同的見解,并努力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時。如果孩子從來都沒有機會看到父母生氣,提出反對意見,協(xié)商解決問題,孩子就錯失了有助于提高情商的重要一課。

        問題的關鍵在于,要積極地與配偶解決問題,讓這次經(jīng)歷給孩子帶來正面影響,而非負面的。顯然,做到這點并非易事,因為配偶(包括前任妻子或丈夫)往往能激化對方的情緒。盡管如此,近些年的研究表明,父母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保護孩子,讓孩子從中受益。

        |對婚姻關系進行情緒管理訓練|

        我們對孩子情緒需求的研究表明,那些被傾聽、被理解、被重視的孩子更幸福,未來更有成就。如果把這些對待情緒的方式運用到父母自己身上,會對他們的婚姻關系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呢?

        帶著對這個問題的好奇,我和同事再次關注了那些被我們稱為“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的婚姻狀況。這些父母不僅能良好地感知自己的情緒,同時也能覺察到孩子的情緒。他們把孩子表達消極情緒的時刻,當作傾聽的好機會。他們與孩子共情,為孩子的行為劃定界限,指導他們?nèi)绾翁幚硐麡O情緒,如何找出解決方法。

        我們不僅了解了這些父母的家庭生活,還收集了很多關于他們婚姻狀況的詳細資料。通過長時間的采訪,我們得以了解他們的情感經(jīng)歷和對婚姻的理念。在實驗室研究中,我們觀察了他們是如何解決沖突的。11年后,我們對這些家庭進行了追蹤研究,統(tǒng)計出這其中有多少人離婚了,多少人考慮過離婚,多少人現(xiàn)在依舊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我們發(fā)現(xiàn),情緒管理訓練不僅能保護他們的孩子,對這些夫妻的婚姻也是有效的保護。相比我們研究的其他夫妻,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對婚姻的滿意度高,婚姻關系也更穩(wěn)固。在他們身上,顯露了對配偶更多的愛意,他們更喜愛對方,崇拜對方。當這些夫妻談起婚姻理念時,他們更強調(diào)彼此陪伴的可貴。他們更多地使用“我們”,把兩人的生活當作一項共同的事業(yè)。他們更多地帶著認同感對待彼此,而非輕蔑或敵對的心態(tài)。在熱烈的交談中,丈夫們更少采取冷漠的方式回應。他們相信,表達而非隱藏消極情緒、對彼此坦誠而非隱瞞、面對問題而不是躲避問題,對夫妻關系更有益處。他們很少把兩人共同的生活道路看作是一團亂麻,而是認為那些痛苦和掙扎都是值得的,它們讓婚姻更持久。

        考慮到以上因素,有人會問:究竟哪個更重要呢?幸福的婚姻,還是情緒管理訓練的技巧?對于這個問題,我們的研究并不能給出標準答案。一方面,婚姻幸福、穩(wěn)定的父母,更愿意花費精力和時間去關心孩子,給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另一方面,懂得傾聽、共情和協(xié)同解決問題的家長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配偶和孩子,這對他們的夫妻關系以及孩子的成長都極有益處。 目前,尚缺乏足夠的研究告訴我們這二者中哪種是第一驅動力。但我更傾向于相信,情緒管理訓練的技巧是第一驅動力。也就是說,懂得在情感上關愛孩子的家長,也懂得在情感上關愛自己的配偶,而這一做法對他們的婚姻關系極為有利。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猜測,是因為我們的研究清楚地顯示了哪種婚姻相處之道才會帶來穩(wěn)定的婚姻。我在另一本書《婚姻成敗之道》(Why Marriages Succeed or Fail)中收錄了這項研究的詳細內(nèi)容。在這里,如果要用一句話來總結的話,那就是:如果你用第3章中提到的情緒管理訓練技巧(情緒感知、感同身受地傾聽、解決問題等)與配偶相處,你可能會收到可喜的結果。

        在我們的研究中就有這樣的實例:一位名叫安的母親表示,通過幫助2歲的兒子認同情緒,她對自己情緒的感知能力也有所提高。這讓她得以在夫妻關系中認同配偶的情緒,練習共情。她是一位藝術家?!叭绻粚η榫w認同,真的會令人發(fā)瘋的?!卑舱f道,“比如,如果我說 ‘我今天收到了拒絕信,我很失望’,我可不想聽到丈夫回答 ‘那么你期待收到什么呢?他們都太忙了,沒人有工夫搭理你’。我更愿意聽到他說 ‘看得出來,被人拒絕了,你很失望’?!卑铂F(xiàn)在理解,需要這種情感上的呵護和理解的,不只是自己的兒子,每一個家庭成員都需要。她和丈夫正在成為彼此的情緒管理訓練導師。

        |避免婚姻關系的四大殺手|

        我們在對家庭和情緒的長期研究中發(fā)現(xiàn),夫妻從婚姻矛盾最終走向離婚的邊緣,實際上遵循著一種螺旋式下降的交流方式,這種態(tài)度和情感的表達方式最終導致婚姻的解體。這個過程通常會經(jīng)過4個典型的步驟,我把它們稱作“四大殺手”[1]。它們就像先兆,預示災難的來臨,每一個騎士帶來一個災難,又為下一個災難的來臨鋪平了道路,讓夫妻雙方很難交流,關注的焦點一直放在配偶的缺點和對婚姻的不滿上。按照對婚姻關系的危害程度排列,這四大殺手為:批評、蔑視、防御和筑墻。

        我們還發(fā)現(xiàn),這四大殺手不僅是危害夫妻關系的元兇,還對孩子造成極大傷害。當然,這一結果一點也不令人感到意外。也就是說,如果孩子成長的環(huán)境中充斥著父母對彼此的批評、蔑視、防御和筑墻,孩子更容易受到婚姻矛盾帶來的傷害。

        好消息是,我們利用這些發(fā)現(xiàn),給父母提供了改善自身關系的建議,進而保護孩子免受婚姻矛盾帶來的創(chuàng)傷。關于如何避免婚姻四大殺手,你將在下面讀到一些建議,教你們在處理有爭議的問題時如何順利應對。這些建議不僅對夫妻雙方適用,還對已經(jīng)分居或離婚的父母有益處,尤其是當他們需要共同解決有關孩子的問題時。

        婚姻殺手一:批評。我在這里所說的批評,指的是針對配偶人格的負面評論,通常還伴隨著指控對方的過失。

        表面上看,批評或許和抱怨沒有太大的區(qū)別,而抱怨可以對婚姻產(chǎn)生積極的效果,尤其是當一方感到自己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時。實際上,抱怨和批評有著重要的分別。抱怨針對的是具體的行為,而批評則是攻擊一個人的人格。通過下面的例子,你們將看出其中的區(qū)別:

        抱怨:“你花這么多錢買衣服,我很擔心我們的對務狀況。”

        批評:“你明知道我們有很多賬單要付,還花這么多錢買衣 服?你真是太愛慕虛榮,太自私了?!?/p>

        抱怨:“你周五晚上出去和朋友玩,我一個人感到很孤單?!?/p>

        批評:“你這人太不負責任了,每個周末都出去玩,讓我一個人在家?guī)Ш⒆?。你一點都不關心這個家?!?/p>

        抱怨:“我希望你不要再把衣服扔在地上。這會讓臥室看起來很臟亂?!?/p>

        批評:“我不想再給你檢衣服了。你這人真是邋遢,不替別人著想。”

        抱怨只是描述事實,而批評則會對對方的人格作出評價,并暗示對方應該怎么做。批評的言下之意是,你的配偶實在是糟糕透頂,他身上有嚴重的缺點,簡直是無可救藥。例如,你不說“我希望你偶爾也能買點草莓味的冰激凌”,而是用批評的語氣說“你為什么老是買巧克力薄荷味的?你早就應該知道我很討厭吃”。

        背叛,是批評的另一個慣用主題。例如,你不說“真希望你沒遲到,能早點帶著孩子來參加我母親的派對;你讓她很失望”,而會說“我原本相信你會帶著孩子準時到我母親的住處參加派對,你卻又遲到了。我早就應該知道,你會再一次破壞一場家庭聚會”。

        批評的另一個特點是:以偏概全,例如“你從來都不做家務”“你總是讓電話費暴漲”。

        如果挫敗感不能得到發(fā)泄,憤怒不能得到疏通,夫妻也會動用批評來攻擊對方。一個人默默地生氣,感到怒火中燒,配偶卻無動于衷,不聞不問。當沉默的一方終于忍無可忍,再也壓抑不住心中的憤怒時,他就會突然發(fā)作,發(fā)泄自己一肚子的委屈和怨言。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我常說的“廚房水槽效應” (kitchen sinking ),即批評者把一系列毫無關聯(lián)的抱怨匯集到一起,比如:“你每次來接我都遲到。你從來都不肯花時間陪孩子玩。你一點都不在意自己的形象。我們最后一次出去玩是什么時候?”如此密集的批評,在聽者看來無疑是一種人格的侮辱。聽到這些,他會感到很震驚、很受傷,甚至感到自己被暗算、被冤枉了。所有這一切都在帶領夫妻關系逼近另一個更危險的殺手:蔑視。

        情商關鍵詞

        廚房水槽效應

        即發(fā)散型談話,本來在說廚房下水槽的事情,不知道為什么一下子轉到其他話題上去了。

        如何才能避免這種危險的批評方式呢?答案就是,當問題出現(xiàn)苗頭時,就及時處理,不要等到太生氣或傷心, 自己忍無可忍時才發(fā)泄;通過具體的方式來表達心中的憤怒或不悅,言論要針對配偶的行為而不是人格或性格;不要推責諉過;只關注于當時當下,而不要一概而論;當表達心中的抱怨時,避免使用這樣的句子作開場白:“你本應該……”“你總是……”“你從來都不……”

        我們的研究表明,妻子比丈夫更喜歡批評對方。這可能是因為,妻子覺得把問題拿到桌面上來是自己職責范圍內(nèi)的事。而對丈夫而言,他們只會在迫不得已的時候才去面對和處理沖突。這是一種很不幸的組合方式。很多情況下,正是因為丈夫對妻子的憤怒和想法無動于衷,她才會出言批評。如果妻子的抱怨不能從丈夫身上得到一個令人滿意的回答,她的憤怒就會升級為批評。其實,丈夫可以把妻子的憤怒當作改善婚姻關系的契機,從而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當妻子生氣時,想象她只是換了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抱怨。秘密就在于,丈夫要在妻子的憤怒升級為批評之前,接受并對她的情緒作出回應。

        婚姻殺手二:蔑視。蔑視和批評有很大相似之處,但是更加極端。如果夫妻中的一方蔑視對方,他是有意要羞辱或在心理上傷害對方。當你對配偶的行為感到反感,受夠了,不贊成,而你又想報復時,蔑視就產(chǎn)生了。當你感到蔑視對方時,你滿腦子裝的都是貶低性的想法——他太無知了,令人生厭,不稱職,真是個傻子。在婚姻中,越是堅持這樣的想法,越是會淡忘配偶身上那些當初令你們走到一起的好品質。假以時日,贊美、愛意、愛撫的動作,就會在家庭中消失。善意的言行、正面的感受逐漸被惡語相向和消極的情緒所替代。

        如果婚姻關系染上了蔑視的惡習,夫妻就會出現(xiàn)羞辱、罵人,或譏笑、嘲弄之類的黑色幽默等情況。當一方表示憤怒時,另一方會以忽視或貶低性的方式來回應對方,如糾正對方話語中的語法錯誤。配偶的身體語言,也讓夫妻雙方覺得對方不值得自己尊重或信任,如妻子在丈夫說話的時候翻白眼,丈夫則發(fā)出令人生厭的冷笑。

        一旦夫妻關系被蔑視所掌控,你們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才能將它驅趕。但只要你們愿意改變彼此的想法和言行,你們依然可以成功擺脫這一婚姻殺手。我們可以從改變自己的想法開始。首先,當蔑視的情緒升起時,傾聽腦海中的潛臺詞。當你聽到自己將要說出侮辱或報復的話語時,試著抹去這樣的想法,轉而用更積極的想法來替代它們,如“這件事很令人沮喪,但生活并不總是這樣”或“盡管我感到難過(失望、生氣、悲傷、受傷),但他也有好的品質”。

        你要常常記得,對配偶的行為作出消極或積極的評價,完全取決于你自己。如果妻子沒有扔垃圾,你可以有以下兩種不同的想法。你可以對自己說:“她覺得扔垃圾有點丟身份。她總覺得自己是個‘女神’,想讓我和家里的其他人跟在她屁股后面收拾垃圾,真是妄自尊大!”你也可以這樣想:“她沒帶垃圾出去,是因為她沒注意到垃圾簍滿了。她可能正在想著別的事?;蛟S她過一會兒就會扔了。”對比以上兩種評價,你會發(fā)現(xiàn),后面的一個更積極,評價只關注于具體的、當下的事情——妻子今天是否扔垃圾,而沒有對妻子的品格作出終身判決。

        不要總想著在爭論中贏過對方,僅僅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品格更優(yōu)秀。雖然做到這一點很難,但要努力嘗試?;橐鲋?,適當在沖突面前妥協(xié)、棄權,未嘗不是一種更明智的做法。

        蔑視是婚姻的毒藥,會扼殺夫妻間的敬重和愛意。解藥就是對配偶多一些更積極、充滿愛意的想法。有些夫妻覺得,回顧他們起初相愛的原因對增進夫妻感情很有幫助。你當初可能覺得她幽默、聰明、性感;他的善良、堅強和可愛深深吸引了你。留一些時間去回憶。如果有用,看看你們在一起的老照片,重溫一下二人世界,呵護、重塑你們的感情。如果能做到這些,你們將在下一個婚姻殺手到來之前力挽狂瀾。

        婚姻殺手三:防御。如果配偶以蔑視的言行來攻擊自己,你最自然的回應就是作出防御。然而,防御會給婚姻帶來更大的麻煩,因為當夫妻雙方都感到自己被對方攻擊時,他們很難聽進去對方說的話。他們反而會用推卸責任的方式來回應對方(“賈森在學校惹了麻煩,這不是我的錯。他是你帶大的”),或者為自己的行為找借口(“我是想去參加凱蒂的獨奏會,但我得加班”)。

        互相指控,是防御的另一種常見形式(丈夫批評妻子亂花錢,妻子就反過頭去批評丈夫掙得太少)。還有典型的“是的,但是……”句型,表面上的同意只是一個過渡,“但是”后面的拒絕才是真正的轉折(“是的,我們需要去接受婚姻咨詢,但那也不會有什么效果”)。

        有時,夫妻中的一方為了防御,會不停地一遍遍重復同一觀點。不論配偶補充了什么額外的信息,或者解釋了自己的想法和邏輯,另外一方依然堅持自己原有的觀點。

        夫妻們還通過語調(diào)和身體語言來表示防御。最典型的方式就是哭訴。訴說者通過哭訴來表示自己是無辜的受害者,不應該對當前的問題負責任。雙手抱在胸前,暗示自己處于戒備狀態(tài)。女人會撫摸自己的脖頸,好像在擺弄自己的項鏈一樣。

        當然,當夫妻開始蔑視對方時,他們有想作出防御的欲望是自然而然的事。然而,這樣做卻會讓他們騎虎難下,對婚姻關系毫無益處,因為各種形式的防御都會讓夫妻關閉交流的通道。

        如何才能放棄防御呢?關鍵就在于,把配偶的話語不是看作一種攻擊,而是通過極端形式表達的有用信息。顯然,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想象一下,如果一方開始卸掉防備,事情會出現(xiàn)怎樣的轉機。當你的伴侶對你做出羞辱的言行時,你沒有去反擊他說的話,也沒有以羞辱的言行回敬他,而是發(fā)現(xiàn)在他的話語里隱藏著一部分事實,所以停下來思考了一會兒。然后,你回應道:“我從來沒想到,你會對這件事有這么大的反應??磥砦覀冋娴男枰聛砗煤谜務劻??!甭牭竭@些話,你的配偶一開始可能會感到吃驚,甚至有點不相信這是你的心聲,甚至會讓你們之間的緊張氣氛在短時期內(nèi)加劇。但假以時日,隨著你慢慢完全卸掉防備,脫掉盔甲,放下武器,你的配偶會逐漸明白,你真心希望事情出現(xiàn)轉機。他將知道,你在乎這段關系,希望你們的生活能夠更加和諧。

        婚姻殺手四:筑墻。如果夫妻雙方不能和解,繼續(xù)讓批評、蔑視和防御來控制自己的婚姻,他們極有可能會遇到第四個“殺手”:筑墻。當夫妻關系變得極為緊張,其中一方宣布退出爭論時,第四號殺手就登場了。夫妻關系開始出現(xiàn)冷戰(zhàn),其中一人在兩人的關系中筑起一堵高墻,無論對方說什么,他都無動于衷,不作出任何表態(tài)。我們把這種主動封閉自我的人稱為“筑墻者” (stonewaller )。

        研究中,85%的筑墻者都是男性。對這一結果,我們并不感到意外。男人在面對婚姻矛盾時,有著更強烈的生理反應,所以更傾向于盡快從中逃離。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的不同反應也促成了這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男人比女人更容易被婚姻矛盾所糾纏,即使是不與配偶在一起的情況下,也依然感到沮喪。相比而言,女人則要好很多。在采訪中,這些筑墻的男性普遍認為, 自己的沉默是“中性”的,對婚姻是無害的。男人并不理解, 自己的妻子常常因為自己的沉默、不回應的態(tài)度而沮喪。他們更不知道,當他們沉默時,妻子認為他們在裝模作樣,對婚姻關系漠不關心,甚至是對妻子觀點的一種無聲的否定。男人之所以選擇沉默,是因為他們擔心言語會讓夫妻間的緊張感加劇。然而,盡管他們擺出筑墻的態(tài)度是出于好意,但研究認為,在面對婚姻矛盾時,習慣性的沉默會讓夫妻關系出現(xiàn)更多問題。除非夫妻雙方都愿意坐下來談談,否則問題將不會得到解決,冷戰(zhàn)將會升級。女人比男人更愿意從周圍的環(huán)境中尋找情感提示,而不是純粹依賴自己的感覺。這就是為什么女人比男人更愿意留守在一段破裂的婚姻中,哪怕這段關系對她們的健康很不利。

        如果夫妻發(fā)覺自己開始出現(xiàn)筑墻,并愿意作出改變,建議你們在談話過程中,有意識地給對方多一些反饋。就算只是點頭的動作或者“嗯”“呵”的喃語,也能讓講話的人知道,你聽到了他說的話。這種簡單的認同一樣能改善夫妻關系。接下來,筑墻者可以開啟更深層次的互動,比如在聽配偶講完一段話后,說出自己的看法。

        有些人在面對壓力時,會不自覺地產(chǎn)生一些生理反應,這阻礙了彼此的交流。正因為如此,很多愿意停止冷戰(zhàn)、開啟交流的夫婦希望能嘗試一些新的方法,幫助他們在談論敏感話題時保持平靜。在我們的研究對象中,有些夫妻在爭論時會觀察自己的脈搏,這種方法被證明的確有效。當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跳比正常的靜息心率高出20點時,他們就會選擇暫停談話。當他們感到放松下來后,再重新回到談話中去。如果你想嘗試這種方法,建議你們把中場休息的時間控制在半小時以內(nèi)。這個時間足夠讓你從過度警覺的狀態(tài)中得到平復,又避免把問題擱置,為關系的改善埋下隱患。在中場休息階段,如何處理自己的想法和緊張感很重要。深呼吸、放松、有氧運動等都會讓你恢復平靜。如果可能的話,盡量放下對配偶的敵意,摒棄那些報復性、令人痛苦的想法,關注積極、樂觀、令人欣慰的訊息。

        如果你想了解關于擊退婚姻四大殺手、改善婚姻關系的更多信息,請參考我的另一本書《婚姻成敗之道》。對父母而言,最重要的是要知道,那些讓婚姻破裂的元素,也是讓孩子痛苦的根由。但如果父母愿意共同努力,實現(xiàn)彼此間良好的溝通,孩子將從中受益。即使是離異的父母,他們的努力也將收到回報。[2]

        婚姻沖突的應對策略

        在婚姻中實踐情緒管理訓練的同時,父母還可以借助一些實用的建議,保護孩子免受婚姻矛盾的傷害。如果父母對婚姻沖突進行有效的管理,孩子就不會無端卷入父母的沖突中,更不會覺得自己應該為父母的矛盾負責。這要求父母使用情緒管理訓練中坦誠、開放的方式與孩子交流。除此之外,在家庭以外為孩子尋求可信任的社會支持,也很有必要。

        不要把孩子當作婚姻沖突的武器。正是因為每一位父母都很珍惜與孩子的感情,當生氣的時候,他們甚至會借用這種感情來傷害對方。對離異的父母來說,這種手段更是司空見慣。離婚后,擁有監(jiān)護權的一方會限制前任配偶看望孩子的權利。特別是當前妻感到自己被前夫背叛,又無力反抗時,她會把接近孩子的權利當作唯一可以影響對方的手段。如果沒有監(jiān)護權的父親不能給孩子提供情感上或金錢上的支持,這對曾經(jīng)的夫妻之間的關系就會激化,進而讓孩子的母親覺得更加有正當理由限制對方接觸孩子。

        當夫妻反目時,他們還會通過挑唆孩子對配偶的感情,來達到傷害對方的目的。通過說對方的壞話(不管真實與否),或在夫妻爭吵時,讓孩子選擇和誰站在一邊,來達到報復對方的目的。

        在我看來,父母中的一方故意讓孩子疏遠與另一個人的關系,是家庭沖突中父母對孩子做的最殘忍的事情之一。對深愛父母雙方,想對二人都保持忠誠,并覺得有義務保護父母免受對方傷害的孩子來說,這樣的行為讓他陷入一種對沖突厭惡和恐懼的痛苦中。如果經(jīng)常讓孩子卷入大人的沖突中,他會逐漸覺得自己對家庭矛盾負有責任,因而也應該負責修復家庭關系。但事實顯而易見,對于維持父母的關系,孩子幾乎什么都做不了;這讓孩子在一種無助、困惑和挫敗感中彷徨。

        孩子大都需要父母雙方的愛,尤其在父母關系出現(xiàn)矛盾時,他更是在試著努力應對。而如果這時父母的一方利用他來攻擊另一個親人,孩子就像足球賽中的足球,被踢來踢去。在這場比賽中,真正的輸家是孩子。

        如果父母長期受婚姻沖突所困,那么我建議他們?yōu)樽约旱募彝ド顒澢褰缦?,婚姻生活和親子生活分開。通過這種方式,父母在腦海中鮮明地區(qū)分自己的兩種角色:父母的角色和沖突中的配偶角色。作為父母,他們應該盡自己一切努力,讓孩子感到安全,讓孩子擁有父母二人的愛,即使這樣做需要放棄自己一部分權力。

        沖突中的夫妻應該盡量避免用指責或批評的口吻來評價對方,因為那樣做會破壞孩子與另一位親人的感情,讓他產(chǎn)生不忠、愧疚的感覺,增加他的緊張感。如果你想誠實地做到這一點,那么請關注婚姻沖突中積極的一面。你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有爭論是因為彼此持不同的意見,你們正在努力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

        不要讓孩子夾在你們中間。在沖突不斷的家庭中,孩子出面為爸爸媽媽調(diào)停的情況并不罕見。一些研究者認為,孩子的這種行為完全是他們試圖調(diào)控自己情緒的一種嘗試。孩子為家庭的混亂狀況感到驚恐,急切地想做點什么去改變現(xiàn)狀,所以他們不自覺地承擔了一種業(yè)余婚姻咨詢師或裁判的角色。然而,對孩子來說,讓整個家庭團結如一是一件難以勝任的工作,他的插手甚至還會增添更多的間題。

        如果你感覺孩子在嘗試成為你們的調(diào)停人,那你就要意識到,家里的沖突可能太過激烈了。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著想,你必須讓戰(zhàn)爭緩和下來。這時,該是情緒管理訓練技巧登場的時候了。通過這些技巧,了解孩子的感受,對他進行共情。如果你的孩子還很幼小,要讓他知道,他無需去照顧自己的父母,告訴他,這是成年人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并向他保證,家里的每一個人都會安然無恙。如果你的孩子已經(jīng)足夠大了,你的談話可以更深刻一些,但也要傳遞同樣的信息——爸爸媽媽之間的問題需要自己來解決,他不需要為此負責。

        與此同時,要認可孩子的感受。聽到爸爸媽媽爭吵,他感到很難過,但要讓他知道,這些爭吵是必要的,它能幫助爸爸媽媽解決問題。同時,向孩子保證,爸爸和媽媽正在尋找方法讓一切變得更好。

        出于同樣的原因,要讓孩子知道,他不是你們夫妻間問題的根源。研究者表示,當孩子足夠大,能理解父母爭吵的內(nèi)容時,如果聽到父母爭吵的內(nèi)容和自己有關,他就會感受到更多的緊張。他會感覺羞愧、 自責,害怕自己被牽連進這場沖突中。如果發(fā)生這樣的事,你應該告訴孩子:“關于這件事該怎么做,爸爸媽媽有不同的意見,但這并不是你的錯?!?/p>

        為了避免孩子卷入父母的紛爭中,不要讓他成為幫你們處理矛盾的中間人。想象一下,如果讓孩子轉達連父母自己都不愿意傳遞的信息,孩子的壓力會有多大(“你去告訴你爸爸,我不想讓他在沒有通知我的情況下去學校接你”)。

        父母也不應該讓孩子對另一方保守秘密。這樣的行為會成為家庭關系中騙局的示范,這只能讓孩子覺得,你和家里的其他人都是不值得信任的。孩子需要知道,他能向父母中的任何一人談論任何事情,而不用擔心這樣做是否會辜負另一個人的信任。孩子需要知道,即使爸爸媽媽意見不合,兩個大人也會為孩子著想,努力讓事情好轉。但如果讓孩子去保守秘密,則會讓這一切成為泡影。

        矛盾解決時,讓孩子知道。正如孩子看到父母爭吵時會感到痛苦,當他知道爸爸媽媽達成和解時,也會感到如釋重負。馬克·卡明斯所做的研究表明,在見到父母爭吵后,孩子往往會表現(xiàn)出苦惱的樣子,變得愛攻擊人。但當知道父母之間的分歧已經(jīng)解決時,他就會平靜許多??魉惯€發(fā)現(xiàn),不同程度的和解,對孩子也有不同的影響。例如,當看到父母通過互相道歉的方式達成和解,孩子的反應會更積極一些。但如果和解的方式很微妙,比如父母只是換了個話題,或者一方向另一方妥協(xié),孩子的反應則不會這么積極。如果父母繼續(xù)沉默不語,繼續(xù)吵吵鬧鬧,孩子則會出現(xiàn)更嚴重的負面反應。

        除此之外,卡明斯還發(fā)現(xiàn),和解背后的情緒對孩子而言也很重要。也就是說,孩子能夠分辨出來父母在道歉時是否帶著憤怒,或僅僅是毫無熱情地妥協(xié)。當然,幼小的孩子很難理解和解或原諒的深層次含義。對他們而言,如果父母作出身體語言的提示,告訴他們父母已經(jīng)和好如初,將對他們很有好處。例如,爸爸媽媽熱情地擁抱,就會讓孩子知道,父母又重歸于好了。

        為孩子建立情感支持網(wǎng)絡。如果父母之間的矛盾繼續(xù)激化,年齡稍大一點的孩子,尤其是十幾歲的孩子,會試著從紛繁的家庭混亂中脫身,從家人以外的人身上尋找情感支持。他們會花更長的時間和同伴在一起,或者專注于自己的某些興趣。他們會試著融入那些沒有這么多家庭煩惱的朋友或親戚的家庭。盡管孩子從家庭中退縮是一件令人沮喪的事,但這也可以成為幫助孩子安然度過婚姻危機的一種積極策略,問題的關鍵在于他接觸的人和活動能不能給他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

        不幸的是,對很多孩子來說,這些都是空談。在他們的生活中,并沒有可靠的、有責任心的大人為他們提供指引。他們也沒有機會通過課余活動來排解心情,如運動、課業(yè)活動、藝術等。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極有可能會沾染上有害的生活習慣。研究顯示,經(jīng)歷家庭矛盾的孩子更容易陷入偏常群體中,出現(xiàn)犯罪行為的概率也更高。

        因此,當婚姻出現(xiàn)矛盾時, 自顧不暇的父母更應該花費精力去關注孩子身邊的朋友和所參加的活動。你需要知道他是如何生活的,他都和誰在一起。與他的朋友的父母保持聯(lián)系,盡你所能去監(jiān)督孩子的活動。給孩子的老師和輔導員打電話,讓他們知道,你的家庭正在經(jīng)歷一些困難,如果他們能給你的孩子提供支持,留意他的情況,你會非常感激。在孩子的生活中,需要一些能夠給他支持的、可以信賴的大人,如教練、老師、叔叔、阿姨、鄰居、祖父母、朋友的父母等。當出現(xiàn)問題時,他可以去找他們,從他們身上得到安慰和支持。

        當經(jīng)歷家庭危機時,年齡較小的孩子不能像大孩子一樣行走自如,去家庭外面的世界尋求情感支持。然而,這并不表示他們不需要這樣的情感庇護。你需要和孩子的幼兒園老師和護理人員談一談。讓他們知道,你的家庭正處于艱難時期,請求他們在這種情況下多給你的孩子一些耐心和呵護。經(jīng)常帶孩子去別的家庭串門,增加親戚間的走動,這會讓孩子找到一種歸屬感和情感上的支持。

        利用情緒管理訓練談論婚姻沖突。當婚姻矛盾讓整個家庭混亂不安時,也正是孩子最需要接受情緒管理訓練的時候。和配偶之間的情感沖突已經(jīng)讓你過度悲傷和氣憤了,你可能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沒有多余的精力來與孩子分享自己的情緒。然而,你要考慮到,孩子的感覺也很糟糕,需要一些應對情緒的指導。

        在你情緒相對平靜的時候,安排一個時間,和孩子談一下他對家里發(fā)生的情況的感受。你可以這樣作開場白:“當我和你爸爸爭吵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你很沉默,回自己的房間里去了。我們的爭吵是不是讓你很失落?”鼓勵他說出自己感受到的悲傷、恐懼或憤怒。感同身受地傾聽,幫助他標注自己的情緒。你會意外地發(fā)現(xiàn),孩子心中潛藏的某種恐懼可能是你以前從未預料到的。他擔心你和爸爸會離婚,而他可能再也見不到你們其中的一個;他可能也在擔心自己以后要住在哪兒,爸爸或媽媽獨自一人如何才能負擔自己生活的費用;或者,他擔心自己可能就是你們婚姻矛盾的罪魁禍首,因而感到愧疚、痛苦自責;又或者,他自己都不清楚恐懼的是什么,他只是覺得事情很不妙,為接下來將要發(fā)生什么感到惶恐不安。不論他說什么,需要讓他知道,盡管爸爸媽媽出現(xiàn)了矛盾,但你們兩人還會像以前那樣愛他,會繼續(xù)照顧他。根據(jù)當時的情況,你可以告訴他,盡管爸爸媽媽正在經(jīng)歷一些問題,但分居或離婚是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或者,如果你在考慮分居,這正好是你告訴他這個計劃的好時機。不論結果如何,你要讓孩子知道,這一切都不是他的過錯,他也沒有責任幫你們解決問題。告訴他,爸爸媽媽正在努力找出對每個人都好的解決方案,你會及時告訴他事情的進展情況。

        解釋了你們的處境以后,接下來就可以幫助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了。通過這個機會,你可以幫助孩子找出一些應對自己悲傷、憤怒等情緒的方法??梢詭Ш⒆右娔澄粚iT為問題家庭的孩子提供指導的心理顧問,或者讓孩子加入一個專門為經(jīng)歷父母矛盾的孩子而成立的團體。寫日記、畫畫,或其他藝術形式的表達方式,也能給孩子帶來安慰。關于如何為自己的情緒找到出口,問問他有什么想法;但不要期待會有奇跡發(fā)生。我們的研究顯示,在面對父母婚姻破裂時,接受情緒管理訓練的孩子相對來說適應得更好一些,但他們經(jīng)歷的悲傷和其他孩子別無二致??紤]到這種情況,父母所能做的只是肯定孩子的感受,告訴他有這種悲傷情緒是完全正常的,也是被允許和可以理解的。

        情緒管理訓練不但能幫助家庭成員安然度過婚姻動蕩期,如果離婚真的發(fā)生了,它還能繼續(xù)發(fā)揮作用,幫助孩子應對后續(xù)的問題,比如撫養(yǎng)權問題,或者繼父母問題。例如,一個離異母親發(fā)現(xiàn)女兒對自己考慮再婚的計劃很焦慮,這時,這位母親就可以使用情緒管理訓練的技巧來談論這個敏感話題。她可以這樣說:“你最近好像有什么心事,是在為婚禮后會發(fā)生什么事情而擔心嗎?”或者這樣說:“通常情況下,孩子對繼父搬到家里來都會很不安。他們擔心自己會不喜歡這個新爸爸,或者擔心如果喜歡這個新爸爸, 自己的親爸爸就會生氣。你有這樣類似的感受嗎?”

        當然,與孩子談論婚姻沖突,這樣的談話從來都不輕松。你甚至都不知道該如何開口,擔心孩子會如何回應。然而,你要知道,提起這個話題,就已經(jīng)表明你愿意和孩子保持心靈上的親密感。我想,你一定沒有忘記尼古拉斯·齊爾關于離婚長期影響的令人心碎的研究結果:經(jīng)歷過父母離婚的人,在父母離婚多年以后,相比父母關系穩(wěn)定的人,與父母的關系更為疏遠。盡管我們的研究尚未給出接受情緒管理訓練的離婚家庭是如何度過孩子的青春期的,但我們可以想象,這種交流方式拉近了父母與孩子的距離。情緒管理訓練或許能讓父母與孩子保持一種堅固的感情聯(lián)結,讓他們能安然度過婚姻沖突帶來的混亂和改變,直到成年后也可以依然與父母保持著良好的感情。

        關注孩子的日常生活。保護孩子免受婚姻沖突帶來的負面影響,關鍵就在于在情感上給予孩子全面的支持。這就需要父母關注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因為這正是孩子情感變化的根源;這些事情可能與你的婚姻問題毫無關系。當父母的世界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時,孩子的日常生活卻還要繼續(xù)。例如,幼小的孩子對新來的保姆緊張不安,或者對第一次睡大床感到緊張。年齡大點兒的孩子可能對數(shù)學課程很受挫,或者對擁擠的教室感到焦慮。如果父母能在應對婚姻矛盾之余,抽出時間對孩子的這些日常問題進行情緒管理訓練,那么孩子將從中受益良多。孩子需要與父母在情感上保持親密,尤其是當家庭出現(xiàn)問題時。

        高情商教養(yǎng)要點

        ◎真正對孩子造成傷害的不是父母之間的沖突,而是他們處理沖突的方式。

        ◎婚姻沖突將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情緒健康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還會影響到他們與同伴相處的能力。

        ◎如果生活在父母沖突的壓力之下,嬰兒的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育將受到影響,這將從根本上決定孩子應對變化的能力。

        ◎孩子適度地見證一些正面婚姻沖突,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尤其是看到父母在尊重對方的前提下,提出不同的見解,并努力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時。

        ◎如果經(jīng)常讓孩子卷入大人的沖突中,他會逐漸覺得自己對家庭矛盾負有責任,因而也應該負責修復家庭關系。

        【注釋】

        [1]即The Four Horsemen of the Apocalypse,直譯為“末日四騎士”。末日四騎士,又叫天啟四騎士。這個詞源于《圣經(jīng)》的《啟示錄》。在世界終結之時,騎著白、紅、黑、灰四匹馬的騎士,將瘟疫、戰(zhàn)爭、饑荒和死亡帶給接受最終審判的人類。此處翻譯時以“四大殺手”代替“末日四騎士”?!g者注

        [2]關于作者的更多觀點,可參見作者的另一本書《幸福的婚姻》,該書簡體中文版由湛廬文化策劃、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