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下新娘新郎結(jié)婚
第六節(jié) 婚姻習俗
社會的基本單位是家庭,婚姻是家庭的基礎(chǔ)。結(jié)婚對于個人、家庭、社會乃至整個民族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從一個民族的婚俗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總是在結(jié)婚的過程中將自己民族的精神信仰、文化傳統(tǒng)和民族特點以不同的方式有意或無意地表現(xiàn)出來??梢哉f,婚俗是了解和研究一個民族群體文化、經(jīng)濟的極為重要的視角,通過它,可以窺見該群體生活狀況的基本概貌。
保安族信仰伊斯蘭教,教規(guī)不允許和非穆斯林通婚。保安族在同仁時期和非穆斯林的土族、藏族通婚較普遍,但有一條是嚴格的,這些土族、藏族姑娘嫁保安族小伙后必須皈依伊斯蘭教。保安族傳統(tǒng)的婚姻一般是由媒人牽線,父母包辦。結(jié)婚后,女方不得提出離婚,主動權(quán)完全掌握在男子手里。離婚后的婦女對再婚享有自由選擇的權(quán)利。隨著婚姻法的普及和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保安族的婚姻習俗和觀念形態(tài)較以往已有改變,但仍保留了保安族婚俗的主要特色和基本特質(zhì)。這就使得保安族婚俗既有沿襲傳統(tǒng)的一面,又有當代婚禮的特點。保安族婚禮的主要程序為:
一、說媒定親
現(xiàn)今的保安族生活水平和思想觀念有了很大的改變和提高。但是許多青年男女仍然無法徹底擺脫舊觀念的束縛,他們對擇偶問題沒有決定權(quán),即使一對男女相互心儀已久,也不能私訂終身。理性的做法是先告知父母,父母再托媒人代向另一方求親。媒人在保安族村落里是個不可或缺的人物,一般是本村中年歲較長、德高望重的老人。他們受人之托后,便去女方家征得其父母的意見,如果女方表示同意,媒人繼續(xù)雙向議定男方向女方家“送定茶”之事。若女方收下“定茶”,則表明雙方對這段姻緣有了正式的約定,不接受“定茶”或被退回,那就意味著提親失敗。保安族在“定茶”上送“四色禮”,即將冰糖、桂圓、茶、核桃分別用紅、黃、紫、橘紅四色紙包裝好,裝入頭小底大的盒中,訂婚這一天,媒人和男方家的親屬提上“四色禮”及衣料一套,鞋一雙,茯茶一塊,到女方家提親。除送給女方家“四色禮”外,還要給女方近親如伯伯、叔叔、哥哥、舅舅等家送“四色禮”,多者達50盒。定親時,女方會備好宴席,盛情款待客人。接過“四色禮”后,就算正式定親了。
兩家正式定親后,男方要向女方送彩禮。彩禮包括禮品、首飾和禮金三部分。禮品有衣料數(shù)套、化妝品、手表等;首飾一般由黃金、白金制成,種類有金戒指、金耳環(huán)、金項鏈、金手鐲;禮金就是彩禮錢,也叫做“干禮”,現(xiàn)在一般情況下是8000~10000元。當然,保安族社會看重的“四色禮”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情況下送女方家10盒,女方近親每家4盒。關(guān)于彩禮的數(shù)目和內(nèi)容,男女雙方可以通過媒人進行磋商,依據(jù)男方的經(jīng)濟實力而行。保安族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也有少數(shù)從事牧業(yè)生產(chǎn),勞動力在人們的生產(chǎn)和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姑娘出嫁,減少了女方家庭的人力,因而,要通過送彩禮的方式給女方家一定量的財物,對其加以補償。保安族在下聘禮的過程中還有一個獨特風俗——“叫客”。即當男方家將彩禮送至女方家時,女方家的本家兄弟在門口迎接,設(shè)宴招待。更為熱情的是女方家的本家親友或關(guān)系較好的鄰居也要對客人設(shè)宴招待,當?shù)氐谋0沧迦藢⒋私凶觥敖锌汀?。叫客越多越顯示女方家親友戶族多,鄰里和睦,關(guān)系融洽,向婆家顯示女方的社會資源。飯后,男方家人在媒人的主持下將男方家送來的彩禮展開,請女方家過目。[11]假如女方將彩禮收下,說明他們對這門親事很滿意,下一步等待擇定吉慶的日子舉行婚禮。
在未結(jié)婚之前,兩家既已結(jié)成親家,就免不了禮尚往來。每逢糧食收獲,男女雙方要互送一些有特色的食品,叫做“嘗新面”。在穆斯林的重要節(jié)日,如“爾德節(jié)”來臨時,還要相互饋贈禮品,即“開齋”。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尊重和重視。
二、婚禮過程
正式婚禮大都在禮拜五的“主麻日”舉行,當天早上新郎家要選派七八名男性(其中一人為新郎陪客)和兩名年輕婦女(做陪姑)組成的迎親隊,牽著披紅掛綠的馬(現(xiàn)今大部分以車代馬)前往新娘家迎親。新郎見新娘家的長輩要說“色倆目”,然后,娶親的人上炕入席,新郎和陪客跪在炕沿上,這時,新娘的父親直呼新娘的奶名,正式宣布將新娘許配給新郎。阿訇在婚禮上要念“尼卡哈”,并詢問新郎關(guān)于伊斯蘭教教義的一些知識,然后撒一些紅棗和核桃給賀喜的人們,此后新娘村里的小伙子則成群結(jié)隊向新郎索要“奴工木哈錢”(保安語意為羊肉錢)。討要“奴工木哈錢”是一場增加婚宴氣氛的古老游戲:當娶親的人正式入席后,女方家的年輕人蜂擁而至招待娶親人的房間里,手中拿著抹有鍋底灰的棉花和氈布向他們討錢,當討錢的愿望不能被滿足時,他們就會將其中的一個人拖到庭院中,臉上抹上鍋灰進行戲弄,或騎在木凳上被抬起,或被大家往空中拋起,場面熱鬧非凡。如果新郎和新娘在同一村莊,女方家的人還會跑到新郎家,討要“奴工木哈錢”,不能如愿時,他們也會往新郎至親臉上抹鍋灰,甚至會給新郎的父親穿上羊皮襖,戴上破帽子、大紅棗做的耳墜,蘿卜做的眼鏡,抬到女方家,這時新娘的父親會出來,兩人互道“色倆目”之后,新郎的父親假裝生氣責備:“為何不讓姑娘早點過去?”并拿毛刷子輕輕打新娘父親一下。
婚禮上親朋好友送的禮品
此后,由二三十個男女組成的送親隊伍由女方家出發(fā)送親,送親中的“五色米”禮儀是保安族特有的習俗。由本家族中一名年齡較大的婦女用左手扶著新娘,右手托著裝有麥、豆、玉米、青稞、小米等五色糧食和茯茶的盤子,讓新娘在行進中拋撒,以示把吉樣和幸福留給父母,報答養(yǎng)育之恩。新娘從娘家出門時,要頭蒙面紗,身披紅毯,騎馬來到新郎家門口,男方的年輕人則一邊放炮,一邊阻擋新娘的馬不讓入門,送親的隊伍只好保護新娘的親屬拖著新娘沖進大門并送入新房,送親人便將嫁妝抬至院中,把新鞋分送給新郎及其長輩和兄弟姐妹,男方象征性地給些“抬鞋”錢,然后新郎家以宴席招待客人。
第二天男方家要設(shè)宴請新娘的父母和近親如舅舅、叔伯、哥哥、姐姐以及媒人等吃席,保安族稱為“重席”。吃完宴席后,男方家要向女方家父母和舅舅分別贈送羊肉背子(即羊排骨),以表示對養(yǎng)育新娘的感謝。男方長輩要給新娘的母親“抬錢”,當娘家人吃完“重席”后,男方家長輩出面給女方家父母席上放上一定數(shù)量的錢,現(xiàn)在一般1000~2000元,由女方的母親“抬錢”,即抽出100元或200元放回桌子,其余的拿走。與回族穆斯林相比較,保安族的婚禮儀式上最典型的就是在距新郎家門不遠的地方,村里迎親的人們等候著新娘和送親的客人,待送親的人們一到,燃放鞭炮迎親的小伙子們一哄而上,攔住新娘和送親的客人。這時讓新娘的哥哥或其他親屬把新娘抱進新郎家的大門。抱的距離越遠,表示小伙子們占了上風,抱的距離近則送親的人占了上風。如果阻攔不住,讓新娘和送親的人連人帶馬沖進新郎家門,那就算迎親的小伙子們徹底輸了。另外,新娘到新郎家后,送親的客人入座吃宴席,按習慣,新娘不入席,而且三天不吃男家的飯,只吃娘家送來的飯,以示父母對女兒的關(guān)懷和女兒對父母的思念。
鳴炮迎親
保安族的婚宴有“轉(zhuǎn)客”的習俗。送親客人在新郎家簡單用餐后,被請到家族各戶去吃飯,以顯示新郎的家族勢力及內(nèi)部的團結(jié)和睦。婆家人將送親的隊伍先安排在新郎家簡單地吃點飯菜后,也會像新娘家的近親一樣請他們到自己家里做客,叫做“轉(zhuǎn)客”?!稗D(zhuǎn)客”和“叫客”一樣,都是顯示家族的熱情?!稗D(zhuǎn)客”之后,宴席才在新郎家真正開始。保安族的宴席比較豐盛,也比較講究。最先上的是放有冰糖、桂圓、葡萄干、杏干、茶葉的三炮臺蓋碗,再次上的是核桃、瓜子、花生等瓜果,接著上油炸馓子系列、糖肉包、花卷饃饃等面食,最后端來的是“八碗”“一鍋子”。婚宴能充分展示保安族的獨特食品和熱情的待客禮儀。
婚禮的第三天新娘“回門”。新郎家的女性近親如嬸嬸、嫂子、姐姐等陪新娘和新郎到娘家“回門”。開始也會被新娘的近親請去“轉(zhuǎn)客”,最后在新娘家吃席。至此婚禮整個程序結(jié)束。保安族的婚禮前后共3天,在這3天里還有許多的規(guī)矩,如新娘過門3天內(nèi)不吃婆家的飯,而吃娘家人送來的飯菜,以表示父母對女兒的留戀和關(guān)愛。
早年由于當?shù)啬滤沽秩丝诓皇呛芏?,致使當?shù)乇0沧迥滤沽纸H結(jié)婚的現(xiàn)象相當普遍,而且早婚現(xiàn)象相當普遍,16~18歲結(jié)婚的屢見不鮮。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保安族群眾與外界打交道的機會越來越多,對國家的政策也逐步了解,并能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guī)定的年齡結(jié)婚。
保安族宴席上的干果
結(jié)婚是每個民族繁衍生息的重要儀式,是人們?nèi)松Y儀的重要階段,歷來受到各族人民的普遍重視。保安族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在提親、議婚、結(jié)婚的不同程序上,保安族獨有的經(jīng)濟文化生活特點都有不同程度的展示?!皣L新面”的習俗、“撒五色糧”的儀式以及用馬娶親和古婚俗中賽馬的風俗,都體現(xiàn)了保安人對糧食作物和馬匹等牲畜的高度重視,表明保安族以農(nóng)業(yè)為主、農(nóng)牧兼營的生產(chǎn)方式特點。蘊涵濃厚人情味的“轉(zhuǎn)客”習俗,不僅顯示了保安人熱情好客、團結(jié)和睦的民族性格,而且展現(xiàn)了該民族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特色。蛋皮核桃、瓜子、花生等干果多種多樣,應(yīng)有盡有;馓子、肉包、花卷饃饃等食品色香味俱全,其中有不少是保安族有代表性的土特產(chǎn)和民俗小吃。通過新郎、新娘的打扮裝飾,我們可以看到保安族的服飾文化特點。另外,按照傳統(tǒng)習俗,保安族在娶親日子里唱宴席曲,曲調(diào)優(yōu)美抒情,從中可以了解保安人的情感世界。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