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理論教育 ?淺析“而不格式”的結構特點和句法功能

        淺析“而不格式”的結構特點和句法功能

        時間:2023-03-31 理論教育 版權反饋
        【摘要】:本文將在共時的平面上從各個角度對“A而不B”格式的結構特點和句法功能作一個詳細的分類分析和闡述。

        淺析“A而不B格式”的結構特點和句法功能

        徐 蔚

        提 要:“A而不B”格式是現(xiàn)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高的一類格式,本文先從能進入“A而不B”格式的A、B的詞形、音節(jié)、同質性和語法性質等方面描述“A而不B”格式的結構特點,接著對“A而不B”格式充當句子成分時的表達功能做具體的分析和描述。

        關鍵詞:“A而不B” 句法功能 結構特點

        引  言

        “A而不B”格式脫胎于古代漢語中的四字格形式,現(xiàn)在一般多用于書面語體中,同時也應用于較為正式的口語語體中。如哀而不傷、疏而不漏等等?!癆而不B”這一格式在結構和句法上都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本文將在共時的平面上從各個角度對“A而不B”格式的結構特點和句法功能作一個詳細的分類分析和闡述。

        1.“A而不B”格式的結構特點

        1.1 從A、B的詞形看,A、B既可以是語素,也可以是詞或者短語

        (1)A、B為語素,如:哀而不傷華而不實

        (2)A、B為詞,如:老而不死圍而不打

        (3)A、B為短語,如:重量而不重質知言而不好辯

        經(jīng)過對檢索到的共時和歷時的700多條格式(主要以北京大學CCL語料庫為基準)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后,我們發(fā)現(xiàn)A、B為語素的格式占整個格式的80%多,A、B為詞的格式占10%多,A、B為短語的格式約占5%,而超出四字組合的情況在整個格式中所占比重大約為為5%。

        1.2 從A、B的音節(jié)看,A、B可以同時為單音節(jié)或雙音節(jié);也可以為A是雙音節(jié),B是單音節(jié);或者A是單音節(jié),B是雙音節(jié)。如:

        (1)A、B同時為單音節(jié),如:備而不用食而不化

        (2)A、B同時為雙音節(jié),如:借勢而不靠勢嚴肅而不呆板

        (3)A是雙音節(jié),B是單音節(jié),如:柔軟而不黏臨危而不亂

        (4)A是單音節(jié),B是雙音節(jié),如:薄而不透明生而不平等

        A、B為單音節(jié)的占整個格式的91%,其他的情況加起來約占整個格式的9%。

        1.3 從A、B的同質性看,A、B可以不同,即為“A而不B”格式,A、B也可以相同,為“A而不A”格式。如:

        (1)A、B不同,如:和而不同含而不露

        (2)A、B相同,如:空而不空國而不國

        A、B不同的情況占整個格式的98%之多,A、B相同的情況約占整個格式的2%。

        1.4 從A、B的語法性質看,A、B只可以為謂詞性的語素或詞,而不能是其他性質的語素或詞。

        (一)A、B都為單音節(jié)的動詞或動詞性語素。這其中,A、B又可分為兩類:

        第一類:A、B為自主性的行為動詞或動詞性語素。

        進入“A而不B”格式中的動詞或動詞性語素,一般為動作性較強的動詞,A、B被用來描述一種具體的動作行為和方式。而按A和B的關系,又可分為三類:

        1)A、B為同義關系,例如:

        (1)這三人是他的仇人也好,是他的情人也好,是哭也好,是笑也好,他全不放在心上,因為他根本聽而不聞,視而不見。

        (2)他幫助我掀開了那塊在這個喧鬧紅塵中遮住我們眼睛并迅速擴大的帷幔,讓我看到以前視而不見、未曾擊節(jié)贊賞的所有美好事物。

        2)A、B為反義關系,如:

        (3)我的意思是:該簡則簡,該詳則詳;該簡者你卻詳而不簡,該詳者你卻簡而不詳。

        (4)陳維輝教授有一個很大特點是藏而不露,厚積薄發(fā),點到為止,惜墨如金。

        另外,有一些是聯(lián)合式合成詞拆開進入此格式的,如:來而不往、聯(lián)而不合、調而不研等。

        3)A、B為類義關系,如:

        (5)他們的人馬眾多,希望僥幸一逞,取得朝廷重賞,所以決定對袁宗弟圍而不攻,并力來進攻自成。

        (6)她瘦而不弱,喜歡蹺個二郎腿看書,腳趾頭上總是掛著一只搖搖欲掉的塑料涼鞋。

        第二類:A、B為心理動詞或動詞性語素,如“悲、笑、愛、嘆、惱”等。例如:

        (7)唉,這個時代,愛情都買得到,何況是物件,所以啦,愛而不忍,只得花錢當冤大頭……

        (8)有一天,龜與兔相遇于草場上,龜在夸大他的恒心,說兔不能吃苦,只管跳躍尋樂,長此以往,將來必無好結果,兔子笑而不辯。

        (二)A、B都為單音節(jié)的形容詞或形容詞性語素

        進入這類格式的A、B一般為性質類形容詞。如:脆而不生、涼而不寒、大而不空等。一般狀態(tài)形容詞如:火紅、滾熱、冷冰冰等都很難進入此格式。如:

        (9)那酒實在不能與紹興花雕、加飯相比,淡而不醇,虛有其表。

        (10)高檔、新潮襪子不僅為青年人所獨寵,不少中老年人同樣喜愛柔而不滑、貼腳、舒適、不變型、不起皺的襪子。

        (三)A、B分別為單音節(jié)的動詞和單音節(jié)的形容詞,如:

        (11)不標出具體地名的紀實文學,其中有的作品就是“紀”而不”實”的。(12)他一生牢記著幼年時父親對子女們的教導:“要勤儉,要學而不倦,將來好做大事”,“一切要靠自己,絕不能當二世祖?!?/p>

        (四)A、B分別為單音節(jié)的形容詞和單音節(jié)的動詞,如:

        (13)皇族因為有厘定的制式,院門格局便等于是地位的標簽,引人注目,京官及闊商富紳的私宅則可以做到“富而不露”。

        (14)但是紂王眾叛親離卻戰(zhàn)而不懼,敗而不降,也是頂天的英雄。

        在我們檢索到的語料實例中,A、B同為形容詞或同為動詞的情況要遠遠多于A和B分別為形容詞或動詞的情況,并且當動詞和形容詞互相搭配時,動詞多為動作性較強的動詞。

        2.“A而不B”格式的句法功能

        在這一格式中,“A而不B”常以詞的形式出現(xiàn)在句子中,它從功能上講是一種謂詞性短語,具有描寫和評述的作用。它在句子中主要的語法功能是充當謂語,也可以充當主語、賓語、定語、狀語和補語等各種句法成分,還可以在句子中并列對舉使用,甚至可以單獨成句。

        2.1 “A而不B”格式做謂語

        “A而不B”格式的主要功能是做謂語,在搜集到的語料中,“A而不B”格式做謂語的例句占了絕大多數(shù)。例如:

        (15)劇作家吳祖光、畫家吳冠中與法國文學專家羅大岡皆笑而不答。

        (16)可孟小冬繼而不傳,最后絕跡紅氈,使千萬戲迷翹首空望。

        這兩例中的“笑而不答”、“繼而不傳”都是充當句子的謂語,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充當謂語時,后面都不帶賓語,也不能出現(xiàn)補語,并且主語都是施事成分。有不少“A而不B”格式做謂語時,??梢杂谩笆恰摹眮韽娬{此格式的語義,并且此時,格式前面常常有“還、總是、也、一直、都”等一些表示時間、頻率的副詞修飾。如:

        (17)“拋光”這最后一道“工序”固然可貴,但若木料或金屬本身的質地不好,恐怕也是“拋”而不“光”的。

        有一些格式做謂語時,后面可以跟動態(tài)助詞“了”,表示因前面的情況發(fā)展導致出現(xiàn)了后面新的情況。動態(tài)助詞“著、過”一般不能加在格式后面。如:

        (18)可恰恰因此,使得一扇扇門窗的“透明”變得“明”而不“透”了。

        有的時候,做謂語的“A而不B”格式還可以用在致使句中,范曉(2005)曾指出:“使字句的前段一般直接或間接地表達一個事件,后段主要表示人的心理感情或生理感覺。”如:

        (19)但在前四題中,他對與人生幸福密切相關的問題,包括愛情和婚姻、家庭、友誼、社會生活,作了生動剔透的論述,令人讀而不倦。

        上述格式實例中了致使句,使句意顯得順暢溫和并且表達了說話人一種特定的心理感情。

        2.2 “A而不B”格式做定語

        眾多語例表明,在句子中充當定語也是“A而不B”格式的一個主要語法功能,尤其是當A、B是由形容詞構成的格式時,其定語類型屬于評述描寫性定語。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格式和中心語之間都用結構助詞“的”來連接。例如:

        (20)四周墻上掛著一些散發(fā)著墨香的國畫,有艷麗脫俗的牡丹,有嬌而不媚的芙蓉,有清新淡雅的荷花……

        作定語的“A而不B”格式不是用來限制后面的成分,而是對之起了描寫和評價的作用。例如:

        (21)他親自參加研究,攻克了世界紡織科學尚未解決的難題,生產(chǎn)出了滑爽柔軟、高雅華貴,涼而不寒、溫而不熱的高檔產(chǎn)品。

        2.3 “A而不B“格式做狀語

        “A而不B”格式作狀語時,受修飾的成分是動詞或動詞性短語,狀語多屬于性狀狀語,此時,”A而不B”格式表示發(fā)生動作的狀況狀態(tài)、方式以及動作者的神情、態(tài)度等。例如:

        (22)作為一名作家,劉先平二十年來鍥而不舍地在同一題材作品的領域苦苦探索,難能可貴。

        (23)他微張著血色不足的嘴唇,用一種冷漠的、略帶沉郁的目光視而不見地望著前面。

        一般而言,作狀語的“A而不B”格式和中心語之間都會出現(xiàn)結構助詞“地”,它是確定“A而不B”格式作狀語的標志。充當狀語的“A而不B”格式,在語義上指向主語,“A而不B”格式被置在狀語的位置上,起到對主體的一種表述作用。

        2.4 “A而不B“格式做補語

        “A而不B”格式作補語時,多描述事物的情狀,一般作情態(tài)補語,并且補語前面都出現(xiàn)形式標志“得”。在我們檢索到的例句中,當“A而不B”格式充當補語時,其中心常是動作性動詞,表示動作的某種狀態(tài)或結果。例如:

        (24)這一記載中國知識分子在十年動亂期間遭遇的著作,寫得哀而不傷、怨而不怒,句句真話,值得一讀。

        (25)那場戲,蘇鈴穿著睡裙式襯衣,外還加睡袍,是性感但不故意暴露,導演拍得美而不淫。

        綜上可見,“A而不B”格式作補語時,在表達功能上是句子的信息焦點,具有表現(xiàn)力強,能突出句子的表達重點,生動的描寫動作狀態(tài)的作用。

        2.5 “A而不B“格式做主語

        “A而不B”格式作主語時,謂語部分通常是下列幾種情況:

        (一)謂語部分是由表示“判斷、詮釋”義的動詞充當,對主語進行判斷和說明。常用的動詞有“是”、“為”、“非”等。例如:

        (26)還是孔夫子說的好:“老而不死實為賊……”

        (二)謂語部分是能愿動詞:會、要等。例如:

        (27)思而不決會后悔。

        (三)謂語部分是行為動詞如“表現(xiàn)”等。例如:

        (28)他們的“壟”而不“斷”表現(xiàn)在仍有四家,而且擁有全市一半以上用戶的電信局尋呼臺。

        2.6 “A而不B“格式做賓語

        根據(jù)檢索到的語料,以“A而不B”格式作賓語的情況主要有兩種:

        (一)動詞為判斷動詞“是”,例如:

        (29)一生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面掙扎著,結果常是“窮”而不“愁”,所謂潦倒也就是麻木的意思。

        有時也可省略判斷動詞“是”,例如:

        (30)小的罵大的“老而不死”,大的罵小的“敗家禍根”。

        (二)動詞為能愿動詞要、能等。例如:

        (31)法律要備而不繁,簡明扼要,便于群眾把握。

        2.7 “A而不B“格式單獨成句

        “A而不B”格式可以單獨成句或者充當復句中的某一分句。例如:

        (32)所以日本人的厚黑學越講得好,將來失敗越厲害。何以故?黑而不亮。

        (33)如同軍隊打仗一個理兒,寧可備而不戰(zhàn),不可戰(zhàn)而不備。

        例(32)中“黑而不亮”單獨成句,例(33)中“備而不戰(zhàn)”充當選擇復句中的前一分句。

        2.8 “A而不B“格式充當兼語后面的謂語成分

        “A而不B”格式出現(xiàn)在“使令”或兼語句中時,主要充當兼語后面的謂語成分,表示“使令”類動詞的結果或目的。例如:

        (34)日本正是由于把節(jié)儉作為一種信仰,作為一種道德規(guī)范,才使日本人“富而不樂”,始終保持一種“貧國心態(tài)”和“危機意識”。

        (35)希望市場管理部門管管假打折的商家,營造“購物凈土”,使市場價格活而不亂。

        2.9 “A而不B“格式充當句中的并列成分

        語法分析結果表明,“A而不B”格式可以和“A而不B”格式連接或與其他詞或短語組合在一起,并列充當句子的各種成分。統(tǒng)計表明,“A而不B”格式在句中充當句子的并列成分是較為常見的句法現(xiàn)象。

        (一)充當并列主語,例如:

        (36)但他有自己的看法:工作有布置無檢查,擺花架子,說而不辦,抓而不實,是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作風在黨政機關的突出表現(xiàn)。

        (二)充當并列謂語,例如:

        (37)在漫長的歲月里,兩國的高僧賢人不畏艱難險阻,辛勤跋涉,求法譯經(jīng),篤而不輟,在世界思想文化交流史上寫下了光輝篇章。

        (三)充當并列定語,例如:

        (38)這樣,“朦朧”意象就再不是迷離莫測的神秘禁區(qū),而是反映了晚唐詩壇經(jīng)過艱苦藝術探索之后所達到的一種新的境界,一種對“近而不浮、遠而不盡”的藝術境界的追求。

        (四)充當并列賓語,例如:

        (39)有道是“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梁有志越是矢口否認自己諳醫(yī),求醫(yī)的人越覺得他醫(yī)術非凡,藏而不露。

        (五)充當并列狀語,例如:

        (40)另一方面,劇作又隱而不發(fā)、含蓄有力地觸及和揭示了許多深層的社會問題與現(xiàn)實問題。

        (六)充當并列補語,例如:

        (41)6月的驕陽,在浩瀚的雪原中竟懶懶慵慵溫柔起來,驕陽和白雪共處,天氣也變得中和,冷而不寒。

        綜上,我們發(fā)現(xiàn)能進入格式的A、B在語法性質上是同類的,即A、B都是謂詞性的形容詞或動詞。根據(jù)對現(xiàn)實語料的統(tǒng)計以及對格式充當句子成分的情況的考察分析,我們認為該是屬于具有很強評價性和描述性的謂詞性短語格式,并且發(fā)現(xiàn),此格式能充當句子中的各種句法成分,亦可以在句子中并列對舉使用,甚至還可以獨立運用。

        3.小  結

        首先,我們通過考察發(fā)現(xiàn),可以進入“A而不B”格式中的“A”、“B”種類繁多,在詞形上,A、B既可以是語素,也可以是詞或者短語;在音節(jié)上,A、B可以同時為單音節(jié)或雙音節(jié),也可以為A是雙音節(jié),B是單音節(jié),或者A是單音節(jié),B是雙音節(jié);在A、B的同質性上,A、B可以不同,即為“A而不B”格式,A、B也可以相同,為“A而不A”格式;在A、B的語法性質上,A、B只可以為謂詞性的語素或詞,而不能是其他性質的語素或詞。

        其次,我們探究了“A而不B”格式的不同句法功能,指出此格式是屬于具有很強評價性和描述性的謂詞性短語格式,能充當句子中的各種句法成分,亦可以在句子中并列對舉使用,甚至還可以獨立運用。

        參考文獻:

        羅耀華 2002待嵌格式“不A不B”的認知研究,《江漢大學學報》第3期

        邱冬梅 2005“A而不B”式短語探析,《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

        張 斌 胡裕樹 1989《漢語語法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朱德熙 1980《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呂叔湘 1999《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