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類推、擴展和類固定短語的生成
2.2.1 語例類推和格式類推
仿造的類固定短語,是語言使用者有意識地通過已有的結構式自覺類推、擴展的結果。法國語言學家Meilet(1912)指出,語法形式的形成主要有兩個過程:一是類推(一個形式因類同于另一個形式而產生),二是語法化,即“一個本來獨立的詞演變?yōu)橐粋€具有語法功能的成分”。(吳福祥,2005)然而,類推和語法化都不是語法演變的原則,盡管語言中很多重新分析現(xiàn)象可以解釋為類推性擴展或語法化過程。類推和語法化可以告訴人們語法演變的機制是什么,但它并不能提供這類演變的原因。本書所談論的類推同樣遵循這個原則。類推雖然可以用來解釋類固定短語的形成,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將類推視為類固定短語生成的原則,更不意味著可以將它視為一種解釋原則。
講到類推的時候,經常會用到一個概念:格式原型。格式原型和中心語例不同,但是兩者在某些方面有共性。中心語例是在共時平面上分出來的短語類別,它呈現(xiàn)出來的主要特征是:能產性強、凝固性強、多義性、多功能性。格式原型是在歷時層面上生成的概念,它主要針對新生語例或格式而言,它本身可以是短語格式也可以是短語語例。格式原型除了具備能產性強、凝固性強這些特征之外,最主要的特征是生成早。多義性和多功能性也是格式原型的基本特征,不過這主要針對類推生成格式的原格式而言??梢宰鳛轭愅聘袷降脑袷酱蠖嗑哂卸嗔x和多功能特征,類推出來的格式可以分擔其部分的語義和功能。
類固定短語的類推,包括語例類推和格式類推兩種類型。但是,無論是類推生成語例還是類推生成格式,格式原型和類推所出的結構體之間必須具有共同的常項(即具有共同的格式),同時變項之間必須有一定的對應關系。變項之間的對應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音節(jié)數(shù)量一致,語義相同、相反或相類,表述功能相同、相近。
一般認為,類固定短語的格式類推是指生成新的類固定短語語例,有人也把它視作仿詞。其實類推語例和仿詞的內涵并不完全相同。類推語例必須具備兩個前提:格式原型和成熟格式;仿詞則只需依樣畫葫蘆,貌似即可。類推語例是一種造詞法,具有規(guī)模生成性,屬于用詞造句的范圍;仿詞是一種修辭手段,具有單一生成性和臨時性,仿造的短語必須依附被仿造的短語才能顯示出它的修辭效果,不可類推。文煉(1988)為明確區(qū)分開兩者,曾經舉了一個修辭上的例子:
(17)龍二井又有油和水的矛盾,這是它的特殊性。周隊長說,要使矛盾轉化,就要撈水,把水撈干。我們想一不做,二不休,搞它個[水落油出]。
“水落油出”就是仿“水落石出”造出來的,這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才能出現(xiàn),目的在使語言表達生動?!八溆统觥北仨氁栏健八涫觥辈拍茱@示出它的修辭效果。
對于類固定短語而言,語例類推就是指在格式原型(一般由固定短語承當)的參照下,根據已有的格式,類推出新的結構體,新的結構體最終獲得類固定短語的身份。類固定短語“屢敗屢戰(zhàn)”的產生就是在格式原型“屢戰(zhàn)屢敗”的參照下,根據已有的“屢…屢…”格式,類推出的新短語,新的短語“屢敗屢戰(zhàn)”最終獲得了類固定短語的身份。
“屢戰(zhàn)屢敗”是“屢…屢…”格式中最早出現(xiàn)的語例,北宋的文獻資料中開始出現(xiàn)此種用例。如:
(18)朝廷命呼延綽為將,統(tǒng)兵投降海賊李橫等出師收捕宋江等,屢戰(zhàn)屢?。怀⒍截焽狼?,其呼延綽卻帶領得李橫反叛朝廷,亦來投宋。(北宋《大宋宣和遺事》)
在這一時期的文獻資料中,“屢…屢…”格式的語例和用例較少,并且多以“屢…而屢…”形式出現(xiàn),語例的凝固程度不高。如:
(19)然數(shù)十年以來,屢試而屢敗,足以為后世好名者之戒矣。(北宋《宋朝事實》)
“屢…屢…”格式的語例和用例在明、清、民國的小說和野史里開始頻繁出現(xiàn)。在這一時期,一方面表現(xiàn)為用例和語例大量出現(xiàn),另一方面表現(xiàn)為使用頻率高的單個語例數(shù)量較少,主要有“屢戰(zhàn)屢敗”、“屢戰(zhàn)屢勝”、“屢躓屢起”、“屢試屢驗”等幾個短語。但是,在這一時期,大量的單音節(jié)動詞或形容詞可以進入“屢…屢…”格式,并且格式也表現(xiàn)出穩(wěn)定的“行為動作反復進行和結果反復出現(xiàn)”的語義特點和“經常充當謂詞性成分”的使用規(guī)律。在這一格式里,前內嵌成分主要是行為動作詞,后內嵌成分主要是表示結果的動詞或形容詞,前后變項表現(xiàn)為一種因果關系或順承關系。
“屢敗屢戰(zhàn)”出現(xiàn)較晚,最早見于民國時期的小說中。如:
(20)元進與燮結柵拒緒,屢敗屢戰(zhàn),終不少怠。(民國《南北史演義》)
(21)可把屢戰(zhàn)屢敗的戰(zhàn)敗兩字,顛倒一下,包無處分。(民國《大清三杰》)
(22)這一顛倒,便成為屢敗屢戰(zhàn)的句子。(民國《大清三杰》)
“屢敗屢戰(zhàn)”是出現(xiàn)在“屢…屢…”格式成熟的時期,它是在“屢戰(zhàn)屢敗”基礎上的改造。運用的格式雖沒有變化,但是由于前后變項的關系發(fā)生了變化,表達出一種意想不到的效果。盡管仍然表達出“行為動作反復進行和結果反復出現(xiàn)”,強調的卻是動作主體“堅持不懈、永不言敗”的精神。由消極的被動接受結果,到主動地抗爭力圖改變結果,這也使得格式增加了一種新的內涵:由“行為動作反復進行和結果反復出現(xiàn)”的簡單機械重復融進了人的主觀意愿“永不舍棄、進行到底”。
“屢敗屢戰(zhàn)”這個短語一經產生,由于它的特殊表達效果,很快獲得類固定短語的身份。它的這種格式不變、前后變項顛倒位次類推新的短語的方式,在類固定短語中并不算多。主要是因為并非所有的格式的前項和后項都可以顛倒位次,另外與這種生成語例方式的能產性不高也有密切關系。
除了上面談及的這種方式之外,最常見的是格式不變、同義類義替換變項的方式。例如“屢…屢…”格式中的很多類固定短語的產生就采取了這種方式。如:屢舉屢廢、屢治屢發(fā)、屢賭屢輸……
一般來說,格式類推形成的是語例。實際上,格式類推也可以形成新的格式,從而產生符合新格式要求的語例。類固定短語中存在一定數(shù)量的平行格式,這些平行格式的產生很多就屬于這種情況。下面,我們以“非…不可(成/行)”這組平行格式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古漢語中,早在春秋和戰(zhàn)國初期就出現(xiàn)了“非…不…”這種強調格式?!胺恰豢伞弊鳛椤胺恰弧钡囊环N特殊表現(xiàn)形式,也早在《左傳》里就出現(xiàn)了。到了明清時期,“非…不可”格式已經完全有界化、發(fā)展成熟,與此同時出現(xiàn)了“非…不成/行”等平行格式。我們發(fā)現(xiàn),這三個平行格式之間的使用頻率并不相同。我們對老舍和王朔的作品進行統(tǒng)計,結果在老舍的作品里檢索到“非…不可”213例,“非…不行”8例,“非…不成”1例;王朔的作品里,檢索到“非…不可”10例,沒有出現(xiàn)“非…不行”和“非…不成”格式。這三個平行格式除了使用頻率相差較大外,格式義和用法也不盡相同。20世紀北京話中“非…不可”有三種用法:第一,表示對事理必要性的推論和強調;第二,表示對事理必然性的推論和強調;第三,強調主觀意愿?!胺恰恍小备袷骄哂械谝?、三種用法,“非…不成”格式具有第三種用法??磥恚鼈內咧g并非完全對等的關系。
從格式生成的先后次序來看,它們之間的排序為:非…不…>非…不可>非…不行/非…不成。從格式意義和用法的豐富性來看,較早出現(xiàn)的最豐富,稍后出現(xiàn)的單一,可以看出它們之間的淵源很深。因此,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非…不…”格式類推生出“非…不可”,“非…不可”格式又進一步類推生出“非…不行”和“非…不成”格式,進而產生了數(shù)量豐富的語例。
無論是以類推方式產生類固定短語還是以擴展的方式產生類固定短語,都需要借助一定的格式,并且這種格式應該是一種成熟的格式。成熟的標志包括兩個方面:具有固定的格式組成成分和成分組配規(guī)律,同時該格式具有穩(wěn)定的語義特征和語法功能。
2.2.2 一種特殊的類推——擴展
詞可以擴展為短語,短語可實現(xiàn)為句子,都必須遵循一定的語法規(guī)則。詞擴展為類固定短語受到嚴格的限制,必須借助一定的格式。因為詞擴展成為類固定短語必須借助一定的格式,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詞擴展成為類固定短語也可以說是格式類推的一種特殊類型。如“籠統(tǒng)”可擴展為“籠而統(tǒng)之”,“東西”可擴展為“小東小西”。詞依據一定格式擴展為類固定短語為數(shù)不多,常見的有:
恭而敬之 堂而皇之 有模有樣 不干不凈 不尷不尬 不規(guī)不矩
不規(guī)不則 不清不白 沒規(guī)沒矩 沒血沒性 沒正沒經 天湊地巧
一干二脆 千真萬實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