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創(chuàng)辦的新聞與文教報刊
溫州《新甌潮報》,1921年8月由李文候、朱煦等人創(chuàng)辦。日刊,對開4版,其中兩個半版面是廣告和啟事。新聞版主要是本埠和溫、處(麗水)地區(qū)新聞,每期鉛印800份。社址前后設市區(qū)五馬街曹仙巷和府前街。1924年10月,轉讓給鄭鐵珊接辦,社址遷鐵井欄街。數(shù)月后,《新甌潮報》老股東會議決定收回自辦,并成立董事會,推李文候為名譽經理。內部機構分一、二、三、四股,職責明確。編輯人員及各地特約記者統(tǒng)一以“天”字為頭,各取筆名,如天縱、天視、天向、天籟等。1927年為王知毫兄弟主持,此后慘淡經營,至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停刊。
1920年9月,《紹興新聞》創(chuàng)刊,創(chuàng)辦人孫望仁。初為4開4版石印小報,1927年起改出鉛印對開3大張。聘請原《越鐸日報》陳瘦崖、王以剛分別擔任總編輯和采訪主任,編采力量大大加強。報紙內容以地方新聞和廣告為主,較少政治色彩。欄目有“地方新聞”、“國內新聞”、“大事電訊”、“評論”、“社會新聞”等。所辟副刊除文藝之外,如《農林指導》、《醫(yī)藥與社會》、《兒童周刊》均約請有關部門和專業(yè)人士撰稿,頗受讀者歡迎。該報歷史較久,直到解放初才???。
從1921年到1927年,全省新出版的報紙,除已記述的以外,還有約20家。杭州有《杭州報》、《浙民日報》、《杭州晚報》、《大浙江報》、《杭州國民新聞》等,其他各地有《嘉興日報》、《甌報》(溫州)、《衢州日報》、《赤城日報》(臺州)、《舟山日報》、《湖州日報》、《湖聲日報》等。其中《嘉興日報》創(chuàng)刊于1923年9月1日。首任發(fā)行人沈西貧,主編袁子樵。該報旨在開通民智、倡導新風,以宣傳國民革命為主要內容。報紙出版不久,就因經營不佳,兩度易主。1924年9月,由律師顧紹鈞接辦,自任社長兼主筆,袁子樵任編輯,沈西貧參與經營。報紙為對開4版,后擴大至8版。銷售最多時2000份,居當時嘉興各報之首。1927年2月,北伐軍到境,稱顧紹鈞接近土豪劣紳,封報索人。顧逃往上海,遂停刊。
在這幾年創(chuàng)辦的文教類報刊,1922年2月有省教育會主辦的《浙人與世界》(1924年更名《浙江教育會月刊》),主要發(fā)表國內外教育學論著和介紹教育現(xiàn)狀。次年5月出至第10期后???。學校辦的刊物較多,浙江大學、之江大學、浙江一中、杭一師、浙農、浙醫(yī)等大中院校都辦有校刊。在全省比較有名的是,1922年10月由經亨頤任校長的上虞春暉中學創(chuàng)辦的《春暉》半月刊。首任出版主任為夏丏尊,后相繼為倪文宙、朱自清,豐子愷負責插圖。《春暉》旨在傳達“我們的教育主張和教授訓育的方法”,發(fā)行范圍為省內中等以上學校及各縣高等小學,經亨頤、俞平伯、朱光潛、豐子愷、朱自清等均為該刊撰文。幾經停刊復刊,約至1930年下半年終刊。
新發(fā)展的衛(wèi)生醫(yī)藥類報刊中,《紹興醫(yī)藥月報》創(chuàng)刊于1924年11月,紹興醫(yī)學界同仁集股創(chuàng)辦。社長謝杏田,總編輯杜同甲,副總編何廉臣,編輯周越銘、楊質安等。該刊倡導醫(yī)藥科學化,提出改造中醫(yī)、與西醫(yī)溝通的主張。1927年轉歸紹興中西醫(yī)協(xié)會續(xù)辦,次年10月???。此外在杭州等地的《三三醫(yī)報》、《衛(wèi)生周報》,分別于1923年和1927年創(chuàng)刊。
這個時期也有一些新的文藝期刊和娛樂性報紙出現(xiàn),如在杭州,《蘭友》、《綠玉》1923年創(chuàng)刊,《飛飛》、《柳絲》1924年創(chuàng)刊,還有1926年創(chuàng)辦的《星期》等等,分別為3日刊、周刊、旬刊或月刊,存世時間都不長。約于1922年創(chuàng)刊的《西湖大世界日報》,樊迪民主編,4開小報,專門報道影劇信息和游藝場活動。
另有幾種宣揚佛學和孔教的刊物,也在這時陸續(xù)刊行于世。佛教周刊《迦音》,1924年創(chuàng)刊,主編為郁延祚,社址杭州金剛寺巷。同年創(chuàng)刊的《大云》,由紹興大云佛學會主辦,編輯駱季和。32開本,第66期前為旬刊,1926年5月起改為月刊?!洞笤啤穬热莅ǚ饘W經論、各宗要義、佛理研究,以及衛(wèi)生健康、佛學活動、佛教圣地介紹等。紹興墨潤堂書局設分售處,發(fā)行國內各地,遠銷日本。1926年,吳興孔教會創(chuàng)辦《民鐸報》,8開鉛印成冊。編輯主任嚴振聲,編輯俞一鳴。該報主要宣傳孔孟之道,鼓吹封建禮教、封建道德觀,刊出的文章都是文言文,并延用孔子紀元。
【注釋】
(1)據如竹、徐躍年:《寧波第一份傳播馬列主義的周刊——〈火曜〉》,載《寧波新聞縱橫》,寧波出版社1997年版。
(2)引自王貫三、楊子華:《家庭訪問記》,載《責任》第5期。
(3)引自錢義璋:《生活運動》,載《責任》第9期。
(4)童志沂:《大革命時期的浙江革命運動》,載《浙江文史大典》。
(5)轉引自何守先主編:《寧波新聞縱橫》,寧波出版社1997年版。
(6)1918年3月,《甌海公報》與《溫處公報》合并,改名《大公報》。1922年《甌東日報》并入《大公報》,又改名《溫州大公報》。
(7) 徐運嘉、楊萍萍編著:轉引自《杭州報刊史概述》,浙江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8) 徐運嘉、楊萍萍編著:轉引自《杭州報刊史概述》,浙江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