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會計的基本原則
會計的基本原則是會計人員據以辨認、計量和記錄經濟業(yè)務,提供財務報告的指南。具體包括:歷史成本原則、收入原則、配比原則和充分披露原則。由于企業(yè)所處環(huán)境的復雜性和實踐的多樣性,在提供信息和應用這些原則時,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根據一定的規(guī)則對這些原則進行某些修訂,修正原則有:重大性、穩(wěn)健性、行業(yè)慣例和成本效益原則等。
(一) 歷史成本原則
歷史成本是指交易最初發(fā)生時的交換價格,歷史成本原則(Historical Cost Principle)也稱歷史成本基礎,根據這個原則,經營活動的各項交易均以交易發(fā)生時的交換價格入賬,財務報表各要素項目也按形成此項要素初始確認的貨幣金額列報。由于通貨膨脹和幣值變動的存在,以及歷史成本與會計信息相關性質量特征的矛盾,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會計模式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
(二) 收入原則
收入原則(Revenue Principle)也稱為收入實現(xiàn)原則。根據收入原則,被確認為某一會計期間的收入一般應符合兩個條件:其一收入必須是已經賺取的,標志是獲取收入的過程已經完成,如商品已交付,勞務已經提供。其二收入是能夠客觀計量的,收入產生的現(xiàn)金流入是確實可實現(xiàn)的,判斷的依據是市場的交易行為已經發(fā)生,已收回賬款或收取賬款的要求權已經確立。這樣,在銷售成立或勞務履行時便確認收入的實現(xiàn),而不問現(xiàn)金是否收訖,但收回現(xiàn)金的要求權必須確立無疑。這就為收入的確認和計量提供了統(tǒng)一和合理的辨認標準。
(三) 配比原則
所謂配比原則(Matching Principle),是指在確認費用時應把它們同相關的收入聯(lián)系起來,在計量一個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時,應從該期的收入中把為賺取這些收入而發(fā)生的費用扣除,從而確定該期間的凈收益。收入原則要求對收入的確認是在收入賺取之時,而不問與該收入相關的現(xiàn)金是否收訖。那么與此相對應,費用的確認是在費用發(fā)生之時,而不管現(xiàn)金是否支付??梢哉f配比原則是因為會計分期而產生的,確定一定會計期間的收益時,應把特定會計期間收入和費用的確認置于同一基礎,以進行合理的配比。但企業(yè)的有些支出很難與相應收入一一對應,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根據受益關系和穩(wěn)健性原則,如果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支出將在未來給企業(yè)帶來經濟利益,則此項支出確認為支出當期的費用。
(四) 充分披露原則
充分披露原則(Full-disclosure Principle)要求財務報告必須提供足夠的信息,充分而合理地揭示企業(yè)的經營活動和當前狀況,使報表使用者在決策時不致誤入歧途。充分披露不僅指所提供信息的詳實程度,還包括完備的注釋,當公認會計準則允許選用不同的會計方法或在這方面還沒有公認的會計準則可循時,就要在注釋中說明所采用方法的合理性以及采用這種會計方法而產生的影響。
(五) 重大性
重大性(Materiality)是指財務報告所提供信息的相對數(shù)量大小和重要程度。會計實務中對采用的會計程序和會計方法的精確或簡略程度的考慮、對會計數(shù)據的詳實或總括程度的考慮、對會計處理中所允許的誤差或詳略的限度等考慮都涉及到重大性。對某一項目的重大性判斷并不完全依賴于該項目數(shù)量的大小,而要看該項目的遺漏或簡略是否對決策者的決策產生影響。重大性并不意味著非重大性項目不必記錄和報告,而是指可以不必嚴格遵循有關會計準則的要求。
(六) 穩(wěn)健性
穩(wěn)健性(Conservatism)也稱為謹慎性(Prudence)原則,是會計實務中對經濟生活和經營活動中所固有的不確定性和風險作出的反應。當會計處理和財務報告涉及不確定因素時,要求會計處理采取謹慎態(tài)度,傾向于對凈收益和凈資產的低估而不是高估。如成本與市價孰低規(guī)則就是存貨計價中根據穩(wěn)健性對成本原則的修訂。
(七) 行業(yè)慣例
行業(yè)慣例(Industry Practices)也稱為行業(yè)特點,是指在會計實務中可以根據某行業(yè)經營活動的特點采用偏離會計基本原則的特殊的會計處理方法或程序規(guī)則,以提供報表使用者更為有用和富有實質內容的決策信息。如在長期建筑工程中按完工進度確認收入的方法,金融企業(yè)對證券投資按市價報告的方法,都是根據行業(yè)慣例對收入實現(xiàn)和歷史成本原則的修訂。
(八) 成本與效益原則(Cost-Benefit Constrain)
詳實完備的會計信息使得使用者從中獲益,而提供和使用這些會計信息是要付出代價的。因此在選擇會計程序或會計方法時,其精確和簡略、詳實完備和粗略簡括等方面的考慮還取決于所費與所得的比較。一項會計信息的取得成本如超過使用它所獲得的利益,那么這種程序和方法常會被摒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