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理論教育 ?巴井鉆后評價

        巴井鉆后評價

        時間:2023-02-01 理論教育 版權反饋
        【摘要】:巴1井油氣顯示主要集中在下白堊統(tǒng)永豐組,地質錄井共見油氣顯示25.5m/10層,其中,熒光顯示20.5m/7層,氣測異常顯示5m/3層。巴1井兩層原油和下白堊統(tǒng)永豐組下段烴源巖在生標化合物參數上也表現出了相似的特征。2006年地震資料研究表明巴1井位于所鉆構造高點部位,該井鉆探試獲少量原油后,經過二維和三維地震資料的精細處理解釋,認為巴1井所鉆構造位置較低。
        巴井鉆后評價_東秦嶺-大別造山

        4.1.6.1 油氣顯示情況

        巴1井位于周口坳陷中部譚莊凹陷雙樓田斷鼻賀莊斷塊圈閉(圖4-1-21、圖4-1-22),三維地震測線Inline 631/Cross 620交點,井深4500m,完鉆層位為下白堊統(tǒng),主要勘探目的層為“巴村地質體”,其次為下白堊統(tǒng)。

        巴1井油氣顯示主要集中在下白堊統(tǒng)永豐組,地質錄井共見油氣顯示25.5m/10層,其中,熒光顯示20.5m/7層,氣測異常顯示5m/3層。此外,4406.1~4411.5m井段取芯見1.1m熒光砂巖。

        該井試油四層,壓裂測試兩層,4439.0~4407.8m井段最高日產油0.57m3,累計產油8.81m3,按總產油量折算平均日產油0.48m3,試油結果為低產油層;4232.1~4239.8m井段最高日產油0.02m3,壓裂累計產油0.44m3,按總產油量折算平均日產油0.036m3,試油結果為干層。

        圖4-1-21 雙樓田斷鼻三維地震下白堊統(tǒng)永豐組底反射層局部構造圖

        圖4-1-22 雙樓田地區(qū)三維Inline 631地震剖面

        4.1.6.2 油源對比分析

        巴1井原油密度:0.829~0.8488g/cm3;含蠟:16.27%~21.37%;膠質瀝青:4.7%~6.33%;凝固點:28℃;70℃動力黏度:2.69~3.74s;初餾點:114~124℃;具有高蠟、低硫、初餾點低等輕質油特點。

        通過對巴1井原油和暗色泥巖的甾烷、萜烷質譜對比分析表明,4399.0~4407.8m原油生物標志化合物與下白堊統(tǒng)永豐組下段烴源巖十分相似,而與下白堊統(tǒng)永豐組上段和古近系核二段暗色泥巖差別較大,表現為C27-29規(guī)則甾烷呈“V”字型分布,貧重排甾烷、Γ-羽扇烷、孕甾烷、8β(H)-錐滿烷、雙環(huán)倍半萜烷、雙環(huán)二萜烷、三環(huán)二萜烷和三環(huán)、四環(huán)萜烷,富C27-29規(guī)則甾烷、17α(H)-藿烷類和C31-33藿烷同系物,中等豐度Γ-蠟烷特征,表明4399~4407.8m原油來自下白堊統(tǒng)永豐組下段。

        巴1井4232.1~4273.5m原油重組分生物標志化合物微觀特征與下白堊統(tǒng)永豐組烴源巖也很相似,但輕質部分(主要為C21孕甾烷)含量較高,與下白堊統(tǒng)和古近系烴源巖C21孕甾烷含量均相差較大,且該層原油富含重排甾烷、8β(H)-錐滿烷、雙環(huán)倍半萜烷、雙環(huán)二萜烷、三環(huán)二萜烷和三環(huán)萜烷等(圖4-1-23),其輕質組分與周參12井原油具有一定的相似特征(圖4-1-24)。

        巴1井兩層原油和下白堊統(tǒng)永豐組下段烴源巖在生標化合物參數上也表現出了相似的特征。4399~4407.8m原油生物標志化合物參數與下白堊統(tǒng)永豐組下段烴源巖具有較好的吻合性,而與下白堊統(tǒng)永豐組上段和古近系核桃園組二段暗色泥巖差別較大。4232.1~4273.5m原油生物標志化合物參數因重排甾烷、三環(huán)萜烷含量較高、成熟度較高,與下白堊統(tǒng)永豐組下段烴源巖稍有差異,其余均很相似,且與下白堊統(tǒng)永豐組上段和古近系核桃園組二段暗色泥巖差別也較大。

        通過與倪丘集凹陷上古生界泥巖、煤層及含源于上古生界油氣的古近系油跡/油浸砂巖對比分析,發(fā)現上古生界原油和烴源巖具有C21孕甾烷含量較高,富含三環(huán)萜烷的特征,周參12井原油和巴1井4232.1~4273.5m原油輕質部分可對比,分析認為周參12井原油和巴1井4232.1~4273.5m原油為混源,一部分來源于下白堊統(tǒng)烴源巖,輕質部分則可能來源于上古生界烴源巖。

        圖4-1-23 巴1井原油、烴源巖、暗色泥巖甾烷、萜烷質譜對比圖

        總之,通過巴1井原油和烴源巖甾、萜烷質譜譜圖及生物標志化合物參數對比,認為巴1井4399~4407.8m、4232.1~4273.5m原油重組分均來自下白堊統(tǒng)永豐組下段,表現為自生自儲型;而巴1井4232.1~4273.5m原油輕組分生物標志化合物微觀特征分析具有混源特征,綜合分析認為,該輕質組分可能來自于上古生界煤系和暗色泥巖,表現為古生中儲(下生上儲)型。故該區(qū)存在自生自儲和古生中儲(下生上儲)兩種油氣成藏類型。

        圖4-1-24 周參12井、巴1井原油飽和烴甾烷質譜(M/Z217)對比圖

        4.1.6.3 鉆探效果分析

        (1)巴1井在鉆井過程中見到了多層油氣顯示,完井測試獲得累計9.25m3原油,展示了該區(qū)良好的勘探前景。

        (2)巴1井及鄰井烴源巖分析,下白堊統(tǒng)永豐組為一套湖相沉積,巖性以黑灰色、深灰色、灰色泥巖為主,暗色泥巖441.1m/150層,單層最大厚度13.5m,一般0.6~10.2m。有機碳含量平均1.03%,氯仿瀝青“A”平均0.0232%,總烴平均127×10-6,生烴潛量平均0.83mg/g,為中等烴源巖。

        (3)下白堊統(tǒng)儲層孔隙度一般為1%~9%,平均為4.4%,滲透率(0.04~0.23)× 10-3μm2,平均為0.09×10-3μm2,為特低孔超低滲-非滲透儲層。巴1井西南方向4.35km鉆探的周參12井下白堊統(tǒng)儲層孔隙度4.63%~13.15%,平均為6.97%,滲透率(1.3~3.4)× 10-3μm2,平均為2.2×10-3μm2,為特低孔特低滲儲層,表明下白堊統(tǒng)存在有相對較好的儲集相帶。

        (4)2006年地震資料研究表明巴1井位于所鉆構造高點部位,該井鉆探試獲少量原油后,經過二維和三維地震資料的精細處理解釋,認為巴1井所鉆構造位置較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