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寶級鳥類畫家
美國國寶級鳥類畫家
奧杜邦的畫像
奧杜邦的鳥類圖譜在2002年被選為美國國寶系列郵票的主題之一,它作為美國國寶的地位再次得以確立。
在美國,約翰·詹姆斯·奧杜邦(1785—1851)可謂家喻戶曉,他的《美洲鳥類》一書被認(rèn)為是19世紀(jì)最偉大的著作之一,而且一版再版,至今仍然頻繁地被翻印。毫不夸張地說,19世紀(jì)的美國文化領(lǐng)域都深深地留下了奧杜邦的烙印。如今的美國,奧杜邦這個(gè)名字已經(jīng)演變?yōu)橐粋€(gè)包含野生動(dòng)物、生態(tài)保護(hù)等含義的文化代名詞。他所留下來的畫作早已被美國人視為國寶。
賓州費(fèi)城郊外奧杜邦曾經(jīng)住過的莊園
約翰·詹姆斯·奧杜邦1785年生于海地,是一位法國船長和他的法國情婦的私生子。幼年的奧杜邦在繼母的照顧下生活于法國。為了躲避拿破侖皇帝軍隊(duì)的征召,18歲的奧杜邦遠(yuǎn)渡重洋來到了美國。父親在美國的莊園位于費(fèi)城,在那里他遇到了將來的妻子露西。莊園的小樹林讓他著迷,樹林中數(shù)不勝數(shù)的鳥類及各種野生動(dòng)物讓他目不暇接,尤其是美洲的鳥類,更是讓他癡迷。奧杜邦整天徜徉在青山綠水之間,用他所有的時(shí)間來賞鳥和畫鳥。在那個(gè)汽車尚未發(fā)明的年代,他有時(shí)騎馬,有時(shí)坐船,更多時(shí)候只能靠著自己的雙腳,遍訪名山大川,來尋找鳥類的蹤跡。那時(shí)照相機(jī)和望遠(yuǎn)鏡尚未發(fā)明,他只能憑著自己的觀察,練就高超的繪畫技巧。
奧杜邦的妻子露西說:“每一只鳥都是我的情敵。”的確如此。奧杜邦對鳥的狂熱已經(jīng)超出了常人能夠接受的范圍,難怪他的妻子心生怨言。“我一直在工作,我真希望自己有八只手來畫鳥。”對鳥的癡迷使他無心他顧,以致于連生計(jì)都難以維持。而全家的花費(fèi),全靠露西做家庭教師的工資來維持。在奧杜邦34歲那年,他甚至因?yàn)檫€不起欠債而被關(guān)進(jìn)監(jiān)獄,等法院判定他破產(chǎn),他才被釋放出獄。那時(shí)奧杜邦僅剩下身上的一套破衣服,一把獵槍,以及一大疊的鳥畫。晚年的達(dá)爾文回憶起奧杜邦時(shí)這么說:“衣服粗糙簡單,黝黑的頭發(fā)在衣領(lǐng)邊披散開來,整個(gè)人就是一個(gè)活脫脫的鳥類標(biāo)本。”
奧杜邦當(dāng)年所住的房子已經(jīng)被現(xiàn)代化的高樓大廈所代替,它現(xiàn)在是一個(gè)奧杜邦紀(jì)念館。
奧杜邦于1827年5月28日寫給夫人的信函,上面有他的親筆簽名。
奧杜邦繪制的野火雞至今為人們所喜愛,這只用它裝飾的碟子華麗、精美。
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圖譜
奧杜邦的鳥類圖譜已成為國際藝術(shù)品拍賣市場上最熱門的收藏品之一。由奧杜邦簽名的原作,價(jià)值都在百萬美元之上,而后期的再版也在十幾萬美元以上。如一幅“野火雞”售價(jià)達(dá)18.5萬美元。
這是《美洲鳥類》第一次印刷之后的一個(gè)再次印刷版本中的一頁,約制作于1856—1871年。
在奧杜邦之前,亞歷山大·威爾遜已經(jīng)享譽(yù)整個(gè)美國。威爾遜的圖譜(如圖)雖然形象準(zhǔn)確,但缺乏系統(tǒng)性,鳥類的姿態(tài)也欠缺生動(dòng)。如圖是約翰·高德于1849—1861年繪制的圖譜,和奧杜邦的風(fēng)格如出一轍。
這幅后人根據(jù)奧杜邦的作品重新刻板上色的圖譜,售價(jià)達(dá)1.4萬美元。
1826年,奧杜邦帶著部分作品來到了英國,在倫敦找到了一家印刷廠。隨后,一只栩栩如生的野火雞“飛”了出來,那是奧杜邦的第一幅印刷品。從第一張“野火雞”的問世,到整本巨著《美洲鳥類》全部完工,整整經(jīng)歷了十二年的時(shí)間。此時(shí)他已經(jīng)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rèn)可。人們稱他為“美國的林中居民”。
世界上最昂貴的書
1992年4月,奧杜邦的《美洲鳥類》原版書,在紐約克里斯蒂公開拍賣,拍價(jià)達(dá)407萬美元之巨,并被譽(yù)為世界上最昂貴的書籍之一?!睹乐搌B類》自從問世之后就不停地再版和翻印,其中到底出版了多少次,已經(jīng)無法精確地統(tǒng)計(jì)。但至少有一點(diǎn)可以肯定,他的《美洲鳥類》至今仍在以不同的版本形式出現(xiàn),而且仍然深受世界各地的人們的歡迎。
根據(jù)奧杜邦的作品所出版的書籍的封面
奧杜邦55歲時(shí)又開始積極地收集資料,著手繪制美洲的哺乳動(dòng)物。60歲時(shí),他的視力逐漸惡化,但仍然堅(jiān)持畫畫。1848年,《美洲的四足動(dòng)物》終于繪制完成,他的身體狀況也越來越差,三年之后就與世長辭。
奧杜邦的妻子和他的兩個(gè)女兒
1887年的《奧杜邦雜志》封面
奧杜邦的一生就像一場悲喜劇,跌宕起伏。“我希望人們能喜歡它們,我希望人們能夠?qū)W習(xí)尊重大自然,和其他動(dòng)物們和諧相處。”奧杜邦在他的日記中對人們?yōu)E殺鳥類、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行為發(fā)出了警告。到了19世紀(jì)末期,人們才開始去思考奧杜邦的理念。1887年,在奧杜邦死后三十多年,人們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團(tuán)體——奧杜邦學(xué)會。奧杜邦學(xué)會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環(huán)保團(tuán)體之一。它擁有55萬會員,508個(gè)分支機(jī)構(gòu),100處館舍,還有300位包括科學(xué)家、教育家在內(nèi)的專職工作人員為它工作,大批志愿工作者和100多個(gè)保護(hù)區(qū)遍布美國。
美國新奧爾良市的奧杜邦動(dòng)物園
奧杜邦博物館
美國俄亥俄州雅典市的奧杜邦博物館及自然學(xué)家中心,是北美地區(qū)數(shù)量龐大的以奧杜邦的名字命名的科學(xué)館所之一。該中心以奧杜邦及其家庭的故事為布展線索,集中展示了奧杜邦作品最早的印刷品。這個(gè)博物館有鳥類解剖學(xué)及行為學(xué)方面的展覽,人們在這里還有機(jī)會觀察和記錄鳥類在原生棲息地的狀態(tài)。這個(gè)博物館在某種程度上復(fù)原著奧杜邦倡導(dǎo)的自然人文精神。
奧杜邦的另一杰作
1854年,紐約V.G.奧杜邦出版社出版了奧杜邦的另一部專著《美洲的四足動(dòng)物》。作者以一貫的生動(dòng)風(fēng)格和精細(xì)畫風(fēng),描繪了美洲的150種四足動(dòng)物,該著作為奧杜邦贏得了更大的盛譽(yù)。
這是《美洲的四足動(dòng)物》中一幅美洲貓圖譜。
《美洲的四足動(dòng)物》原版扉頁
西方最流行的裝飾畫
奧杜邦的作品已經(jīng)被美國人視為國寶級的文化遺產(chǎn)。自從奧杜邦的作品問世以來,以鳥類畫作為裝飾就風(fēng)靡美國乃至整個(gè)西方。以鳥類圖譜裝飾自己的居室在19世紀(jì)和20世紀(jì)被視為一種時(shí)尚。繪有奧杜邦的圖譜圖案的瓷器已經(jīng)成為古董收藏家的珍藏。2002年,美國發(fā)行了一套國家的珍寶系列郵票,其中就有奧杜邦的鳥類圖譜。
這是引導(dǎo)20世紀(jì)裝飾藝術(shù)潮流的新藝術(shù)運(yùn)動(dòng)大師威廉·莫里斯設(shè)計(jì)的布紋圖案,他的鳥類造型深受奧杜邦繪畫風(fēng)格的影響。
繪有奧杜邦的鳥類圖譜的咖啡杯。
繪有奧杜邦的鳥類圖譜的碟子。
這是新藝術(shù)運(yùn)動(dòng)大師威廉·莫里斯在1890年前后設(shè)計(jì)和裝飾的一處住宅,墻上所掛的兩幅鳥類裝飾畫,正是出自奧杜邦之手。當(dāng)時(shí)用鳥類圖譜做裝飾已經(jīng)成為一種風(fēng)尚。
再現(xiàn)杰作
2002年8月,南印第安那州大學(xué)的藝術(shù)學(xué)教授邁克·阿克尤斯復(fù)制了奧杜邦435幅鳥類作品中的一幅。奧杜邦的《美洲鳥類》于1839年在倫敦全部印刷完成,爾后這些銅版被運(yùn)送到紐約,從此這些銅刻板開始遺失。邁克·阿克尤斯復(fù)制作品所用的這塊銅質(zhì)雕版,是奧杜邦的《美洲鳥類》最早的版本所僅存的78塊之一,這是這塊銅質(zhì)雕版160年后,首次拓印作品。這塊版曾被奧杜邦的朋友收藏,現(xiàn)收藏于肯塔基州的奧杜邦博物館。到目前為止,全美只有五家機(jī)構(gòu)復(fù)制過原作。
在拓印之前,邁克·阿克尤斯教授先輕輕地擦去銅版上的油污。
邁克·阿克尤斯教授從銅版上揭下拓印的版畫。
拓印好的成品
著色后的圖譜
在南印第安那州大學(xué)的藝術(shù)工作室,肯塔基州奧杜邦博物館的館長鮑曼先生,向人們展示了奧杜邦的鳥類圖譜的銅版制畫步驟。
加利福尼亞美洲鷲 學(xué)名:Cathartes aura 英文名:Californian Turkey Vulture
加利福尼亞美洲鷲是北美洲一種普通的禿鷹,有著漂亮的紅色面孔,灰色的羽毛,羽翼末端通常會有少量白色羽毛。它的飛行姿態(tài)非常優(yōu)美,著陸時(shí)無須扇動(dòng)翅膀。它有非常靈敏的嗅覺,是族群里惟一可以用嗅覺找尋動(dòng)物尸體的禿鷹。加利福尼亞美洲鷲雖然是肉食鳥,但沒有捕殺地面獸類的本領(lǐng),而主要以地上的獸尸為食。
紅頭美洲鷲 學(xué)名:Cathartes aura 英文名:Red-headed Turkey Vulture
紅頭美洲鷲和加利弗尼亞美洲鷲屬于同一種。它們有著相同的習(xí)性,不同的是紅頭美洲鷲的羽毛呈紅褐色;雌性有橙紅色的頭,而雄性的頭呈灰色。由于美洲鷲主要以地上的獸尸為食,隨著工業(yè)的發(fā)達(dá),狐兔之類的腐尸在大量減少,它的食物也相應(yīng)減少;另外,它的繁殖力更弱,兩年才生一個(gè)蛋,且成活率只有百分之五十。野生美洲鷲的現(xiàn)狀可想而知。
黑禿鷹 學(xué)名:Coragyps atratus 英文名:Black Vulture or Carrion Crow
黑禿鷹的羽毛深暗,于是不可避免地從外界吸收相當(dāng)多的熱量。它們的散熱方式很特別:把尿撒在自己腿上,利用尿液蒸發(fā)使腿部降溫,再依靠血液循環(huán),為整個(gè)身體降溫。
白頭海雕 學(xué)名:Haliaeetus leucocephalus 英文名:White-headed Sea Eagle or Bald Eagle
白頭海雕是一種大型猛禽。完全成熟的海雕體長可達(dá)1米,展開雙翅可達(dá)2米多。它的視覺異常敏銳,即便翱翔于高空,也能洞察出地面、水中和樹上的一切獵物。
長腿兀鷹 學(xué)名:Polyborus plancus 英文名:Caracara Eagle
長腿兀鷹有著紅褐色的翅膀,尾羽有黃褐相間的條紋。和它的親族一樣,腐肉是長腿兀鷹們的最愛。長腿兀鷹屬于猛禽類,和其他肉食猛禽一樣,它有向下彎曲的鉤形嘴,十分銳利,也有非常強(qiáng)健的足,鋒利的爪。千萬別小看了這些腐食動(dòng)物的作用,它們就像清潔工一樣及時(shí)清除腐敗的動(dòng)物尸體,從而有效地限制了疾病的傳播和保證了水源的清潔。
栗翅鷹 學(xué)名:Parabuteo unicinctus 英文名:Harris’s Buzzard
在鷹科這個(gè)大家族中,栗翅鷹的個(gè)頭中等?;鸺t色的翅膀和腿部的羽毛令栗翅鷹分外搶眼。栗翅鷹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的半沙漠、半干旱林地和灌叢等干旱地區(qū);常從棲木上突然飛起,獵食沙漠中的兔子、鼠、蛇、蜥蜴和鳥類。具有較明顯的群體合作行為,與其他鷲鷹不同,它們常三只鳥共同捕捉和分享獵物,大家族群也會群體合作。
學(xué)名:Buteo buteo 英文名:Common Buzzard
也叫土豹,外形像老鷹,但它的尾部羽毛不分叉,全身褐色,尾部顏色稍淡。常單獨(dú)于空中翔嗚;棲息平原、丘陵、海岸等開闊地及附近樹林中,喜歡佇立于樹梢。屬于肉食類猛禽,以昆蟲、爬蟲類、鼠類的活物為食。覓食時(shí),通常迎著風(fēng)在空中定點(diǎn)振翅,一旦發(fā)現(xiàn)獵物,便迅速俯沖而下。
紅尾 學(xué)名:Buteo jamaicensis 英文名:Red-tailed Buzzard
紅尾屬于鷹科屬,寬翅膀,寬尾巴。在新大陸、歐洲和非洲可見到,中國臺灣省也有發(fā)現(xiàn)。它們喜歡吃田地里的老鼠。紅尾在北美最為普遍,體長約60厘米,色彩較多。一般是上體呈褐色,下體顏色稍淡,尾巴呈紅褐色。主要食物為嚙齒動(dòng)物,有時(shí)也吃小的哺乳動(dòng)物、各種鳥類、爬行動(dòng)物(包括響尾蛇、銅斑蛇)、兩棲動(dòng)物,甚至昆蟲。
哈蘭鷹 學(xué)名:Buteo Harlani 英文名:Harlan’s Buzzard
哈蘭鷹體型粗壯,雙翅寬而鈍圓,尾部寬闊,生活在農(nóng)田、山丘、林間空地和森林邊緣。哈蘭鷹常在空中連續(xù)翱翔數(shù)小時(shí)搜尋獵物,或停棲在樹上和電線桿上等候,一旦發(fā)現(xiàn)獵物立即猛撲而食,所捕捉的動(dòng)物,小至甲蟲、大至野兔,有時(shí)也吃小型腐尸。
紅肩鷹 學(xué)名:Buteo lineatus 英文名:Red-shouldered Buzzard
紅肩鷹是生活在開闊地帶的典型猛禽,在上升的暖氣流中盤旋翱翔搜尋獵物,也常停棲在較高的樹上等候獵物,一遇到哺乳類、爬蟲類、鳥類,及較大的昆蟲即加以捕食。紅肩鷹一般生活在農(nóng)田和森林的混合地帶以及半沙漠中,尤其是樹木稀疏的地區(qū)。
寬翅鷹 學(xué)名:Buteo platypterus 英文名:Broad-winged Buzzard
寬翅鷹背部及雙翼為褐色,胸部縱紋較稀疏,尾羽斑塊密集,形成褐色斑帶,胸腹部底色為淡白褐色。寬翅鷹翅膀?qū)拸V,可做持久滑翔飛行。翼末端黑色,當(dāng)攻擊小型獵物時(shí),使獵物明顯看到兩邊翼端閃動(dòng),逃走時(shí)不敢往兩側(cè)閃躲,以方便其從正中間攻擊,提高攻擊成功率。寬翅鷹還善于定點(diǎn)飛行,可在強(qiáng)風(fēng)環(huán)境中獵食。
粗腿鷹 學(xué)名:Buteo lagopus 英文名:Rough-legged Buzzard
粗腿鷹以其粗壯的腿而得名。粗腿鷹的黃黑相間的花紋格外引人注目。它的喙呈鉤狀,異常鋒利,視力極佳。它的腿粗壯有力,爪子鋒利。粗腿鷹常常在草原濕地上低空翱翔尋找獵物。
金雕 學(xué)名:Aquila chrysaetos 英文名:Golden Eagle
金雕有黑色的虹膜,黃色的臘膜,灰色的喙,頭頸上有金色的羽毛。黃色的腳上長滿了羽毛,爪又大又強(qiáng)健,翼展長度達(dá)2.3米。金雕的窩筑在懸崖峭壁 洞穴里,或者孤零零的一棵大樹上。金雕每窩大約產(chǎn)1-4個(gè)卵,一般是2個(gè),雄雕和雌雕輪流孵化。金雕性情兇猛,經(jīng)常襲擊羊群,所以遭到牧人的捕殺。金雕現(xiàn)在數(shù)量稀少,處于瀕危狀態(tài)。
魚鷹 學(xué)名:Pandion haliaetus 英文名:Common Osprey or Fish Hawk
魚鷹屬于冬候鳥。它頭頂白色,腹部亦為白色,有黑褐色過眼帶,翼型狹長,拍翅較緩,是以魚為主食的猛禽。一般成熟的雄鳥約54厘米,雌鳥約64厘米。飛行時(shí)可見下身大部分為白色,這一特點(diǎn)使它很容易與其他鷹類區(qū)分。它經(jīng)常棲息在湖泊、水庫、池塘、河口與海灣,但遷移時(shí)可能通過山區(qū)。
游隼 學(xué)名:Falco peregrinus 英文名:Peregrine Falcon
游隼是一種獵鳥,體格強(qiáng)健,飛行速度很快。游隼在很高的空中飛行,一旦發(fā)現(xiàn)獵物,它會突然俯沖而下,抓起獵物用強(qiáng)健的腳掌狠擊獵物的頭部、背部,當(dāng)獵物被擊昏或擊斃,從高空翻滾墜落時(shí),游隼快速輕盈地跟著獵物下降,在半空中把獵物抓走。
燕尾鳶 學(xué)名:Elanoides forficatus 英文名:Swallow-tailed Hawk
燕尾鳶的尾羽分叉很大,形狀和燕子酷似,因此而得名。它頭比較小,臉上有點(diǎn)禿,短喙,雙翼狹而長。燕尾鳶是一類體型較小的猛禽,善于飛行。
黑翅鳶 學(xué)名:Elanus caeruleus 英文名:Black-shouldered Elanus
黑翅鳶是小型猛禽,體長31~34厘米。喙為黑色,虹膜呈血紅色。前額為白色,到頭頂逐漸變?yōu)榛疑?。通常棲息于有樹木和灌木的開闊原野、農(nóng)田、樹林和草原地區(qū),喜歡單獨(dú)活動(dòng),叫聲細(xì)而尖。它在鼓翼飛翔時(shí)兩翅扇動(dòng)較輕,顯得相當(dāng)輕盈、優(yōu)雅,然而當(dāng)發(fā)現(xiàn)地面上的獵物時(shí)它會突然直撲而下。
密西西比鳶 學(xué)名:Ictinia mississippiensis 英文名:Mississippi Kite
密西西比鳶全身大致為灰色。頭部、腹部、腿部為灰白色。翼下覆羽暗褐色。蠟?zāi)ぜ澳_為黃色。虹膜為暗褐色。翼狹長后掠,適合于長時(shí)間盤旋覓食。尾長適中且內(nèi)凹,可于飛行中靈活變換方向。翼下白斑可于遠(yuǎn)方吸引同類注意,或于攻擊獵物時(shí),使獵物注意兩邊而提高成功率。
矛隼 學(xué)名:Falco rusticolus 英文名:Iceland or Gyr Falcon
矛隼也叫白隼,是短距離飛行最快的鳥。隼科的猛禽都是些體形較小的鳥,它們中的大多數(shù)為候鳥。由于矛隼比鷹更易馴服,所以自古以來它就成了獵人的好幫手。另外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人則用這種鳥來炫耀威武,也正是這種方式使得大量的矛隼慘遭厄運(yùn),已到了滅絕的邊緣。冰島有白色矛隼,數(shù)量極少,非常珍貴,是冰島的國鳥。
灰背隼 學(xué)名:Falco columbarius 英文名:Merlin
灰背隼為小型猛禽,上體(包括兩翼和尾等的表面)為藍(lán)灰色,后頸有一道棕色領(lǐng)圈,雜以黑斑。喙短而勾,可增加咬合力。翼尖型,適于快速飛行。尾部稍長,適于空中急轉(zhuǎn)彎,追擊飛鳥。頭部定位能力強(qiáng),適于定點(diǎn)飛行時(shí)看清地上獵物?;冶出佬涡⌒悦?,飛行迅速,單獨(dú)或成對活動(dòng)。
雀鷹 學(xué)名:Accipiter nisus 英文名:Sparrow Falcon
雀鷹俗稱鷂子,是鷹科中最小的猛禽,體長僅35厘米。主食鳥雀、鼠類,以善捕飛鳥而得名。當(dāng)雀鷹發(fā)現(xiàn)獵物時(shí),總是搶先飛到上方,占領(lǐng)制高點(diǎn),然后收翅以每秒100米的速度,閃電般向獵物俯沖襲擊,銳利的爪一下子抓住小鳥。更令人吃驚的是雀鷹竟能捕殺是它自身重量五倍的雉雞。
蒼鷹 學(xué)名:Accipiter gentilis 英文名:Gos Hawk
蒼鷹屬于中型猛禽,全長55厘米左右,身體細(xì)長,翅膀稍短,尾部呈分叉。它飛行速度緩慢,翅膀扇動(dòng)的幅度大,能長時(shí)間滑翔,飛翔姿態(tài)優(yōu)美。蒼鷹棲息在森林之中,善于捕捉鼠、野兔等各種大小不同的動(dòng)物,動(dòng)作敏捷,靈活又兇猛。蒼鷹分布地域廣泛,長被訓(xùn)練用來打獵,它可以追逐和捕捉像狐貍和松雞那樣大的野生動(dòng)物。
條紋鷹 學(xué)名:Accipiter striatus 英文名:Sharp-shinned Hawk
條紋鷹是一類個(gè)體小到中等的猛禽。它上體呈銀灰色,下體呈白色,有棕色斑紋。尾比較長,有黑橫紋和白色的尖端。它體長約30厘米,但以其勇猛和活躍著稱。條紋鷹在高空和開闊地帶飛行或遷徙時(shí),飛翔速度很慢,顯得缺乏力量,經(jīng)過之處,有些飛得很快的歐洲八哥和燕科的鳥類會群集它周圍,佯裝進(jìn)攻。
灰澤 學(xué)名:Circus cyaneus 英文名:Common Harrier
灰澤雄鳥體上面及頭部為灰色,翼末端為黑色。腹部、翼下面及尾下面白色。雌鳥全身以褐色為主,臉部有明顯顏盤,頭部及胸腹部均雜有密集縱紋,尾上有明顯橫紋,腰白色。灰澤捕食時(shí),雙翼會展成v字形,在低空快速滑翔,搜索地面上的食物,這種姿勢可驚起受傷的鳥、小型嚙齒類和大型昆蟲。
鷹鸮學(xué)名:Ninox scutulata 英文名:Hawk Owl
鷹鸮體長約28~32厘米,頭部呈圓形,體色大致為黑褐色。鷹鸮多在夜間活動(dòng),偶爾也在白晝活動(dòng),飛行能力很強(qiáng),而且反應(yīng)快速,會突擊正在空中飛行的昆蟲或其他動(dòng)物,也獵食鳥類和小型哺乳類。它能生存于各種不同形態(tài)的森林,殘存少數(shù)大樹的開發(fā)地帶,甚至海邊的紅樹林都能發(fā)現(xiàn)它們的蹤跡。
雪鸮學(xué)名:Nyctea scandiaca. 英文名:Snowy Owl
雪鸮別名白夜貓子,為大型猛禽,全長約60厘米。全身羽毛白色,有褐色斑點(diǎn),頭頂雜有少數(shù)黑褐色斑點(diǎn)。下體腹部具有窄的褐色橫斑。嘴鉛灰或黑褐色。爪灰褐色,末端黑色。雪鸮常棲息于凍土和苔原地帶,也見于荒地丘陵。以鼠類、鳥類、昆蟲為食。在北極和西伯利亞繁殖,越冬時(shí)可見于中國北方部分地區(qū),十分罕見。
拉鋸梟 學(xué)名:Aegolius acadicus 英文名:Saw Whet Owl
拉鋸梟是密西西比河以東最小的貓頭鷹,在美國多數(shù)地方和加拿大南部等地都可以見到。頭棕色,眼部有白色條紋,體棕色,腹部有棕白相間的條紋。喜歡住在潮濕的地方和森林中。吃小哺乳動(dòng)物和鳥類,大小和人的手掌差不多。拉鋸梟是因其不一般的叫聲得名的。據(jù)說它的叫聲一般,如同單調(diào)的口哨聲,但有時(shí)卻像磨鋸聲。
倉鸮 學(xué)名:Tyto alba 英文名:Barn Owl
倉鸮的長相很特別,它虹膜周圍的羽毛形成了心型的面盤。它能輕盈地自由滑翔,捕食時(shí)先在空地上方低飛或站樹枝上觀察,然后無聲地?fù)湎颢C物。在漆黑的夜間,它能藉聲音來判斷鼠類和各型小型哺乳動(dòng)物的位置并加以捕捉。飛行時(shí)發(fā)出悠長顫抖的尖叫,筑巢時(shí)也會發(fā)出打鼾般的嘶嘶聲。
灰鸮 學(xué)名:Strix nebulosa 英文名:Great Cinereous Owl
灰鸮的面盤很特別,淡褐色和黑色相間的條紋圍繞虹膜一圈圈展開,形成蘋果形狀。背、雙翼及尾羽均為褐色,雜有黑色花紋。腹部及腿部羽毛為淡褐色并雜有黑或深褐色的斑點(diǎn)。腿部粗壯有力,爪子銳利?;饮^常在夜間活動(dòng),以小型哺乳動(dòng)物和鳥類為食。
橫斑林鸮 學(xué)名:Strix varia 英文名:Barred Owl
橫斑林鸮有明顯的褐色面盤,眼周的一條深褐色花紋酷似眉毛,鼻翼的深褐色花紋直達(dá)背部。喙和爪子均為黃色。全身褐色,背部有成橫紋的淡褐色斑點(diǎn),腿部有深褐色的豎紋。橫斑林鸮平常多藏匿于草叢中,在陰天或黃昏時(shí)于低空盤旋,伺機(jī)捕食地上活動(dòng)的小型哺乳類、鳥類和蟲。
穴居鸮 學(xué)名:Speotyto cunicularia 英文名:Burrowing Owl
穴居鸮體長約24厘米,個(gè)頭稍小。穴居鸮的面部為淡褐色,沒有明顯的面盤,全身為黑、白、褐色相雜的斑點(diǎn)。和其他貓頭鷹不同的是穴居鸮擅長挖洞,喜歡穴居。
短耳鸮 學(xué)名:Asio flammeus 英文名:Short-eared Owl
短耳鸮體長之個(gè)體變異極大,約為33~43厘米左右。它是少數(shù)幾種能在白天活動(dòng)的貓頭鷹之一,棲息于開曠的平原和泥濘的澤地。
巨角鸮 學(xué)名:Bubo virginianus 英文名:Great Horned-Owl
巨角鸮體形魁梧,體長約55厘米,是美洲體形最大的鸮類。它頭部有耳狀羽毛,腿部粗壯,爪子尖而長。巨角鸮通常以森林為家,而且會發(fā)出極低頻的呼喚。這樣低頻的聲音使得巨角鸮的呼喚可以在濃密的植被中傳得較遠(yuǎn)。巨角鸮常利用喜鵲、烏鴉或其他猛禽的舊巢,孵化它的幼鳥,但有時(shí)也在樹洞中筑巢。
小長耳鸮 學(xué)名:Strix asio 英文名:Little Screech-Owl
小長耳鸮是惟一有豎直耳狀羽的中型褐色貓頭鷹,體長約34厘米,具有明顯的面盤,虹膜橙黃色,喙暗灰色。長耳鸮喜歡晝伏夜出,白天隱蔽在山地林間樹上或林中空曠草叢中,夜幕降臨時(shí)飛出覓食,飛行時(shí)毫無聲息。小長耳鸮喜歡吃嚙齒類動(dòng)物,消化后毛、骨形成唾液吐出體外。圖中的樹種為松樹。
夜鷹 學(xué)名:Caprimulgus indicus 英文名:Night-Hawk
夜鷹屬于夜行性攀禽。上體大都褐灰,雜以黑褐色狹細(xì)橫斑,頭頂有黑色斑紋;胸灰白,滿布黑褐色橫斑和蟲斑;腹部、脅部均為紅棕色,有濃密的黑褐橫斑;尾下復(fù)羽棕白,有淡褐色橫斑。夜鷹白天喜歡伏在多樹山坡的樹杈處,夜間捕食昆蟲。圖中的樹種為白橡樹。
北美洲紫燕 學(xué)名:Progne subis 英文名:Purple Martin
北美洲紫燕體長約17厘米,喙張開時(shí)頗為寬大。背部及翼羽呈鮮艷之黑藍(lán)色澤,腹部灰色。喜歡在樹枝間筑巢,巢的形狀像葫蘆,較為封閉,懸掛在樹枝上。有留鳥與過境鳥兩種型態(tài),常見于水塘、排水渠道、養(yǎng)雞鴨場之空中。
樹燕 學(xué)名:Tachycineta bicolor 英文名:White-bellied Swallow
樹燕的頭和背部呈藍(lán)色,翅膀和尾羽為青灰色,腹部為白色。喙尖短,為黃色,爪子細(xì)小。在樹燕群中,未生育的樹燕們常在生育的成燕巢穴附近晃悠,想要伺機(jī)取而代之,這往往會演變成一場爭奪巢穴的戰(zhàn)斗。然而真正的主人經(jīng)常會得到同伴的支援,侵略者就會知難而退。
巖燕 學(xué)名:Hirundo pyrrhonota 英文名:Cliff Swallow
巖燕的喉部為紅褐色,額頭黑色,喙的上部有一塊白色羽毛,喉與腹部相交處有一白色環(huán)帶。上胸有黑色橫帶,胸以下白色或黃白色。巖燕贏巢于海岸峭壁的巖洞中或屋檐下,吞食海中小魚,海藻或田野間的昆蟲等小生物后,以唾液分泌物筑巢。這些巢穴經(jīng)人工采集,選毛除污后便加工成了燕窩。
家燕 學(xué)名:Hirundo rustica 英文名:Barn or Chimney Swallow
家燕背部黑色有藍(lán)色光澤,前額靠近嘴的部分呈暗橘紅色。雙翼長、尾羽有很深的分叉,常大角度來回飛行在空中,即能直接捕食蚊蚋與喝水。通常出現(xiàn)于平地至低海拔之空中或電線上。
紫綠燕 學(xué)名:Tachycineta thalassina 英文名:Violet-green Swallow
紫綠燕以身上豐富的色彩而得名。背及頭部為綠色背部的后半部分呈紫色,與前面的綠色截然分開。它的翅膀和尾羽呈黑褐色,羽毛有整齊的淡灰色邊沿。腹部為白色。雄鳥的頭頂為褐色。紫綠燕的虹膜為褐色,喙呈灰色,尖而短小。紫綠燕喜歡回旋飛翔,以小昆蟲為食。
黃腹捕蠅鳥 學(xué)名:Empidonax flaviventris 英文名:yellow-bellied Flycatcher 雄性
黃腹捕蠅鳥的頭部、背部和尾羽均為土灰色,它的虹膜呈褐色,有黃色的眼圈。它的喙為灰色,前額和咽喉有胡須狀的羽毛。它的翅膀?yàn)楹谏?,有白色的橫紋,翅尖的羽毛有白邊。它的腹部呈黃褐色。
叉尾捕蠅鳥 學(xué)名:Tyrannus savana 英文名:Forked-tailed Flycatcher
叉尾捕蠅鳥身長約9厘米,它的顯著特點(diǎn)是尾羽分叉而且極其細(xì)長,幾乎是身體的3倍。它的頭頂有一塊褐色羽毛,背部為灰色,翅膀及尾羽為黑色,羽毛的邊緣為褐色,將每根羽毛清晰地劃分出來,腿部纖細(xì),腳比較小。叉尾捕蠅鳥飛行時(shí),尾巴上兩根長長的外側(cè)羽不斷地左右擺動(dòng),一張一合,仿佛 舞著一把活動(dòng)的大剪刀。
剪尾王霸鵲 學(xué)名:Tyrannus forficatus 英文名:Swallow-tailed Flycatcher
剪尾王霸鵲有剪刀似的尾羽,是美國阿拉巴馬州的州鳥。神氣十足的抬頭挺胸姿勢是這種鳥的特征,它們以飛行在空中的小蟲為食。鵲科鳥類往往有“定點(diǎn)捕食”的習(xí)性,剪尾王霸鵲也不例外,它們會在一陣飛行捕食后會再飛回原本停駐的枝頭,等待下一次的捕食機(jī)會。
阿肯色捕蠅鳥 學(xué)名:Tyrannus flaviventris 英文名:Arkansas Flycatcher
阿肯色捕蠅鳥頭部有一塊鮮紅色的羽毛,背部、翅膀及尾羽為灰黑色,略微泛黃,尾羽的兩端各有一根白色的羽毛,腹部呈黃色,腿爪纖小。阿肯色捕蠅鳥經(jīng)常停在固定的枝頭上,一見過往昆蟲便飛過去攔截,再飛回原處,很少失手。這種捕食方式被稱為“定點(diǎn)捕食”。
王鳥 學(xué)名:Tyrannus tyrannus 英文名:Tyrant Flycatcher or King-Bird
王鳥又叫必勝鳥,身長約20厘米。王鳥頭部黑色,并有一塊紅色的羽毛,頸部深灰,腹部為白色,黑尾巴上鑲有白色的邊,黑白分明,別有一番風(fēng)采。王鳥雖小,卻十分勇敢,敢于和兇猛的龐然大物老鷹搏斗。圖中的樹木為白楊樹。
鳳頭捕蠅鳥 學(xué)名:Myiarchus crinitus 英文名:Great Crested Flycatcher
鳳頭捕蠅鳥翼及尾羽呈褐色,背部是橄欖色,腹部為黃色,頸部呈淡藍(lán)色。鳳頭捕蠅鳥喜歡居住在較開闊的環(huán)境,如大草原、農(nóng)耕地、大型河川沿岸與市街區(qū)域,以昆蟲為食。
菲比霸蓊 學(xué)名:Sayornis saya 英文名:Say’s Flycatcher 1雄性,2雌性
菲比霸蓊長相類似于捕蠅鳥,長期生活在水邊,以小飛蟲為食。它的喙為黑色,窄而尖。背部為褐色,翅膀黑色,羽毛的邊緣有褐色或白色的窄條紋。尾羽黑色。腹部黃褐色,胸部呈蒼白色。腿爪黑色。它們在懸崖的縫隙間筑巢。在遇到人之后總是顯得很膽怯,而且比較沉默。
山巖捕蠅鳥 學(xué)名:Sayornis nigricans 英文名:Rocky Mountain Flycatcher 雄性
山巖捕蠅鳥的頭和背部就像黑煙煤熏黑了的褐色,翅膀和尾羽顏色稍深,二級羽和三級羽有白色的邊。腹部白色,腿和爪子纖細(xì)銳利,為灰色。山巖捕蠅鳥和其他捕蠅鳥比起來似乎更善于利用翅膀,它能敏捷地捉住昆蟲并咬斷它們的翅膀。在襲擊小飛蟲時(shí),它會使出各式各樣的特技表演,就好像在空中舞蹈。圖中的樹木為槲櫟。
阿卡迪亞捕蠅鳥 學(xué)名:Empidonax virescens 英文名:Small Green-crested Flycatcher 1雄性、2雌性
阿卡迪亞捕蠅鳥的頭部、背部為暗褐色,翅膀和尾羽的羽毛有淡褐色的邊,咽喉灰白色,腹部呈微黃的白色。阿卡迪亞捕蠅鳥的喙為紅色,眼周有黃色的眼圈。阿卡迪亞捕蠅鳥喜歡在一些干的小樹枝上棲息,并耐心地觀察著虹膜周圍的物體,當(dāng)它感覺到有一只昆蟲就在附近的時(shí)候,就果斷出擊。圖中的樹木為檫木。
美洲小燕雀 學(xué)名:Empidonax minimus 英文名:Pewee Flycatcher 1雄性、2雌性
美洲小燕雀的頭頂有凸起的羽毛,酷似魚鰭。背部和翅膀呈深褐色,翅膀的羽毛有淡褐色的邊,腹部為白色。美洲小燕雀喜歡在樹林中生活。與定點(diǎn)捕食的其他捕蠅鳥不同的是,有時(shí)美洲小燕雀在獵物與它有一定距離的時(shí)候會跟蹤獵物,有時(shí)也會在樹叢中尋找獵物。圖中的植物為棉花。
跟蹤捕蠅鳥 學(xué)名:Empidonax traillii 英文名:Traill’s Flycatcher 雄性
跟蹤捕蠅鳥有不明顯的頂飾,眼周有白色的眼圈。背部、翅膀及尾羽為黑褐色,翅膀的每級羽毛末端都呈藍(lán)灰色。腹部為灰白色,腿爪為褐色,指甲尖銳。跟蹤捕蠅鳥捕食的速度極快,能在瞬間捉住昆蟲,然后又飛快地飛回剛才棲息的樹枝上。圖中的植物為橡膠樹。
小燕捕蠅鳥 學(xué)名:Empidonax minimus 英文名:Least Pewee Flycatcher 雄性
小燕捕蠅鳥眼周有白色的眼圈并與喙相連。背部、翅膀及尾羽為黑褐色,翅膀的羽毛邊緣呈白色。腹部為黃色,脖子為灰白色,腿爪為灰色。主要棲息在森林邊緣的橡樹上。在休息的時(shí)候,它的羽冠會直立在頭頂。小燕捕蠅鳥的叫聲很洪亮,經(jīng)常會持續(xù)鳴叫數(shù)小時(shí)。圖中的植物為白橡樹。
小頭捕蠅鳥 學(xué)名:Sylvania microcephala 英文名:Small-headed Flycatcher 雄性
小頭捕蠅鳥的背部呈黃綠色,喙為黑色,眼周有白色的眼圈。它的翅膀和尾羽為黑色,并且很短,翅膀上有兩條白色的橫紋,腹部由黃色漸變?yōu)榘咨?。小頭捕蠅鳥喜歡在沼澤附近或水池邊緣生活,在潮濕的氣候下,它會顯得異?;钴S。圖中的植物為曼佗羅花。
美洲紅尾鳥 學(xué)名:Tyrannus verticallis 英文名:American Redstart 1雄性、2雌性
美洲紅尾鳥體長約11~14厘米。雄性頭部、背部為藍(lán)色,胸部和翅膀的中央呈橘色,尾羽為橘色,末端為黑色。雌性頭部、背部呈黑色,咽喉白色。美洲紅尾鳥十分活躍,它會在空中來回地旋轉(zhuǎn),橘色的羽毛在它的舞姿下更加迷人。圖中的樹木為鐵栗木。
湯森寶石 學(xué)名:Myadestes townsendi 英文名:Townsend’s Ptilogonys 雄性
湯森寶石的頭部、背部呈褐色,喙為黑色,眼周有灰藍(lán)色的眼圈。它的翅膀和尾羽為黑色,并且很短,翅膀的羽毛邊緣為灰白色。腹部呈褐色,到尾部漸變?yōu)辄S褐色。湯森寶石擅長鳴叫,叫聲清脆洪亮。
灰藍(lán)色捕蠅鳥 學(xué)名:Polioptila caerulea 英文名:Blue-grey Flycatcher 1雄性、2雌性
灰藍(lán)色捕蠅鳥的頭部、背部呈灰藍(lán)色,喙為黑色。它的翅膀由灰藍(lán)色漸變?yōu)楹谏?,并且很短,尾羽為黑色向上翹起。腹部為白色,腿爪纖細(xì)?;宜{(lán)色捕蠅鳥看起來小巧玲瓏,顏色亮麗。它喜歡生活在森林里比較潮濕的地方或者沼澤地帶。小溪、池塘或者河流的邊緣也經(jīng)常能發(fā)現(xiàn)它們的身影。圖中的樹木為黑胡桃樹。
頭巾林鶯 學(xué)名:Wilsonia citrina 英文名:Hooded Flycatching-Warbler 1雄性、2雌性
雄性頭巾林鶯的頭部、腹部呈灰黃色,頭頂及咽喉部分的黑色羽毛就像一塊頭巾系在頭頂,喙為黑色。它的翅膀?yàn)榫G色,并且羽毛上有黑邊,尾羽為綠色向上微翹,腿爪纖細(xì)。和雄性不同的是雌性沒有黑色的頭巾。頭巾林鶯總是在很低的小樹杈上筑巢,苔蘚、干草和草根是它們的建筑原材料。它們的巢穴精致而且緊密。圖中的植物為蝦脊蘭。
加拿大捕蠅鳥 學(xué)名:Wilsonia canadensis 英文名:Canada Flycatcher 1雄性、2雌性
雄性加拿大捕蠅鳥的頭部、背部、翅膀及尾羽均呈褐色,喙為淡褐色。腹部黃色,有少許褐色斑點(diǎn)。雌性的背部顏色稍淡。加拿大捕蠅鳥喜歡居住在松樹林中,飛行速度很快。當(dāng)它在矮樹叢中飛過時(shí),你幾乎看不到它。圖中的植物為月桂樹。
波拿巴林鶯 學(xué)名:Wilsonia canadensis 英文名:Bonaparte’s Flycatching-Warbler 雄性
波拿巴林鶯的頭部、背部呈灰藍(lán)色,喙為淡黃色,虹膜灰色,眼周有黃色的眼圈,喙角有胡須狀的羽毛。它的翅膀的末端有兩條白線,尾羽為灰藍(lán)色。腹部為黃色,腿爪纖細(xì)。波拿巴林鶯生性活躍,叫聲清脆,在森林里經(jīng)常能看到它活潑的身影。圖中的植物為木蘭花。
肯塔基林鶯 學(xué)名:Oporornis formosus 英文名:Kentucky Flycatching-Warbler 1雄性、2雌性
肯塔基林鶯的頭部、背部、翅膀及尾羽均為黃綠色,喙為黑色,虹膜黑色,眼周有黃色的眼圈,虹膜上部有一片柳葉形狀的黃色羽毛。它的翅膀的羽毛有黑色邊線。腹部為黃色,腿爪黃綠色??纤助L的巢很小,經(jīng)常建在草莖上,巢建筑得很精美。圖中的植物為玉蘭花。
威爾遜林鶯 學(xué)名:Wilsonia pusilla 英文名:Wilson’s Flycatching-Warbler 1雄性、2雌性
威爾遜林鶯的頭、背部呈灰綠色,喙為淡黃色,虹膜黃色,喙角有胡須狀的羽毛,額頭有一條黃色的羽毛一直延續(xù)到脖子。它的翅膀和尾羽為墨綠色,很短。腹部為黃色,腿爪為黃色。威爾遜林鶯像其他捕蠅鳥一樣以昆蟲為食,善于定點(diǎn)捕食。他喜歡在湖邊的樹林棲息,在低矮的樹叢中來回飛舞。圖中的植物為蛇頭草。
皇冠林鶯 學(xué)名:Dendroica coronata 英文名:yellow-crowned Wood-Warbler 1雄性、2幼鳥
皇冠林鶯的頭、背部為褐色,喙為黑色,虹膜褐色。額頭、尾部有一塊黃色的羽毛。尾羽有白色斑點(diǎn),向上翹起。雄性的身上多黑色斑紋,翅膀上有一塊黃色的羽毛。雌性背部的斑點(diǎn)少,顏色深?;使诹助L是一個(gè)飛行捕食的行家,除了飛蟲以外,它還吃毛毛蟲、草籽。在森林地帶很少看到它的身影,它們喜歡在村舍附近的耕地活動(dòng)。圖中的植物為鳶尾花。
奧杜邦林鶯 學(xué)名:Dendroica coronata 英文名:Audubon’s Wood-Warbler 1雄性、2雌性
奧杜邦林鶯也是捕蠅鳥的一種,它的頭呈灰藍(lán)色,頭頂有一塊黃色的羽毛。背部呈深灰藍(lán)色,有黑色斑點(diǎn),喙為灰色,虹膜黃色,咽喉黃色。翅膀?yàn)榛宜{(lán)色,部分羽毛灰色。尾羽為黑色,有條白線。雄性腹部為黑色,漸變?yōu)榘咨?,雌性腹部為淡灰色,腿爪纖細(xì)。奧杜邦林鶯動(dòng)作很優(yōu)雅,常棲息于森林中。圖中的植物為美洲衛(wèi)矛。
黑頂白頰林鶯 學(xué)名:Dendroica striata 英文名:Black-poll Wood-Warbler 1雄性、2雌性
黑頂白頰林鶯的頭部為黑色、背部呈灰色有黑色斑點(diǎn),喙為黑色,虹膜黑色,喙角有少量胡須狀的羽毛。它的翅膀和尾羽為黑色,很短,羽毛上有白色的邊線。腹部為白色,腿爪為淡黃色。黑頂白頰林鶯的性情很溫和,膽子大,不怕人。加拿大捕蠅鳥對它的威脅很大,它經(jīng)常趁黑頂白頰林鶯外出的時(shí)候去啄它的蛋。圖中的植物為紫樹。
海灣胸林鶯 學(xué)名:Dendroica castanea 英文名:Bay-Breasted Wood-Warbler 1雄性、2雌性
海灣胸林鶯的頭為黑色,頭頂有一塊褐色的羽毛。背部呈黑色,有褐色、白色及灰色的邊線,喙為灰藍(lán)色,虹膜褐色,咽喉褐色。尾羽為黑色,羽毛邊緣有灰色邊線。雄性脖子上有一塊白色的羽毛,腹部為褐色,腹部中央為白色,雌性腹部為褐色,腿爪藍(lán)灰色。海灣胸林鶯喜歡吃棉鈴蟲,當(dāng)棉花開滿花朵,到處都能看到它忙碌的身影。圖中的植物為丘陵棉花。
爬松林鶯 學(xué)名:Dendroica pinus 英文名:Pine Creeping Wood-Warbler 1雄性、2雌性
爬松林鶯的頭部、背部、喙為褐色,喙角有少量胡須狀的羽毛。翅膀呈黑色,有白色的邊線,虹膜褐色。尾羽為黑色,羽毛邊緣有淡黃色邊線。雄性的腹部為白色,雌性腹部為明黃色。爬松林鶯的適應(yīng)性很強(qiáng),熱帶、溫帶、寒帶的樹林里都能發(fā)現(xiàn)它的身影,但它最喜歡棲息在松樹林中。圖中的植物為黃松。
芹葉鉤吻林鶯 學(xué)名:Dendroica fusca 英文名:Hemlock Warbler 1雄性、2雌性
芹葉鉤吻林鶯也是捕蠅鳥的一種,它的頭為黑色。背部呈深灰色,有黑色斑點(diǎn),喙為明黃色,喙角黑色,虹膜黑色,咽喉為明黃色。它的翅膀?yàn)楹谏糠钟鹈咨蛴邪走叀N灿鸪屎谏?,有白色豎紋,腹部為明黃色漸變至白色,腿爪淡黃色。芹葉鉤吻林鶯只吃昆蟲,喜歡棲息在茂密的樹葉中。
黑喉綠林鶯 學(xué)名:Dendroica virens 英文名:Black-throated Green Wood-Warbler 1雄性、2雌性
黑喉綠林鶯的頭部及背部為黃黑相間的羽毛,眼周為明黃色,有黑色過眼線,虹膜為褐色。喙為黑色,有灰藍(lán)色的邊線。翅膀?yàn)楹谏?,羽毛有白色邊紋。尾羽為黑色,羽毛邊緣有白色邊線。雄性的咽喉為黑色,腹部淡黃色。雌性的咽喉為黃黑相間的羽毛,腹部淡黃色。黑喉綠林鶯以飛蟲和毛蟲為食。圖中的植物為常青藤。
五月林鶯 學(xué)名:Dendroica tigrina 英文名:Cape May Wood-Warbler 1雄性、2雌性
五月林鶯的頭部為黑色,虹膜呈褐色,有黑色過眼線,喙為黑色。翅膀?yàn)楹谏?,羽毛有淡黃色邊紋,部分羽毛白色。尾羽為黑色,并有白色寬橫紋,羽毛邊緣有黃色邊線。雄性的眼部周圍為紅色。咽喉、腹部呈黃色,有黑斑。雌性的咽喉為黃黑相間的羽毛。五月林鶯喜歡成雙成對地活動(dòng)。
黑斑林鶯 學(xué)名:Dendroica fusca 英文名:Blackburnian Wood-warbler 1雄性、2雌性
雄性黑斑林鶯的頭部、背部、喙呈黑色。翅膀呈黑色,有白色的邊線,部分羽毛為白色,虹膜黑色,有黑色過眼線,眼周有黑色斑紋,咽喉、腹部為黃色,尾羽為黑色。雌性的頭部、背部、喙為褐色,背部、眼周有深褐色斑紋,咽喉、腹部呈淡褐色。黑斑林鶯的叫聲婉轉(zhuǎn)動(dòng)聽,以昆蟲為食。圖中的植物為草夾竹桃。
黃林鶯 學(xué)名:Dendroica petechia 英文名:yellow-poll Wood-Warbler 雄性
黃林鶯的頭部為黃色,虹膜呈褐色,喙為黑色。背部、翅膀及尾羽為黃黑相間的羽毛。它的咽喉、腹部為黃色,有灰色斑點(diǎn),尾羽為黃色,有黑色條紋,腿爪為淡黃色。黃林鶯的叫聲美妙動(dòng)聽,它總是唧唧喳喳地從一棵樹跳到另一棵樹上去捉小昆蟲。它們喜歡把巢建在河流附近。
棕櫚林鶯 學(xué)名:Dendroica palmarum 英文名:yellow Red-poll Wood-warbler 1雄性、2幼鳥
雄性棕櫚林鶯的頭部、虹膜為褐色,眼周呈黃色,有褐色或黃色過眼線。喙為褐色,喙角有少量胡須狀羽毛。翅膀、背部及尾羽為灰色。咽喉、腹部為黃色。雌性的頭部、喙為灰色。棕櫚林鶯偏愛橘子樹的果園和天然的森林。最特別的是,棕櫚林鶯喜歡展開自己的尾羽,并不停地顫動(dòng)。圖中的植物為野橘樹。
黃背藍(lán)林鶯 學(xué)名:Parula americana 英文名:Blue yellow-backed Wood-warbler 1雄性、2雌性
黃背藍(lán)林鶯的頭部為藍(lán)色,虹膜為黑色。喙呈淡黃色,喙角有少量胡須狀羽毛。咽喉、背部為黃色,腹部的前面為黃色,后面呈白色。翅膀及尾羽為藍(lán)色,有少量白色羽毛。黃背藍(lán)林鶯的羽毛色彩鮮艷,十分漂亮。它喜歡在池塘、湖泊或小河附近捕捉飛蟲?;ú莸那o和稈是它的棲息之所。圖中的植物為路易斯安那菖蒲。
湯森林鶯 學(xué)名:Dendroica townsendi 英文名:Townsend’s Wood-Warbler 雄性
湯森林鶯的頭部為黑色,虹膜呈褐色,有黑色過眼線,眼部周圍為黃色,喙為黑色。翅膀?yàn)楹谏?,羽毛有淡黃色邊紋,部分羽毛白色。尾羽為黑色,并有白色寬橫紋。咽喉為黑色,腹部為黃色,有黑斑,腹部中央為白色,腿爪黃色。湯森林鶯經(jīng)常在沼澤或小河邊的樹上棲息,喜歡停在樹梢。圖中的植物為卡羅萊納多香果。
隱士林鶯 學(xué)名:Dendroica occidentalis 英文名:Hermit Wood-warbler 1雄性、2雌性
隱士林鶯也是捕蠅鳥的一種,它的頭為灰褐色,有黑色斑點(diǎn)。背部和咽喉呈深灰色,有黑色斑點(diǎn),喙為黑色,虹膜褐色,有白色眼圈,臉頰為明黃色。它的翅膀?yàn)榛疑?,部分羽毛白色或有白邊。尾羽為灰色,腹部為白色。隱士林鶯十分膽小,容易受驚,喜歡單獨(dú)活動(dòng)。它喜歡隱藏在常綠樹木的樹葉深處。當(dāng)它鳴叫的時(shí)候,通常有著固定的間隔。
黑喉灰林鶯 學(xué)名:Dendroica nigrescens 英文名:Black-throated Grey Wood-warbler 雄性
黑喉灰林鶯的頭部為黑色,虹膜呈褐色,有黑色過眼線,虹膜前方有一條明黃色的線,喙為灰色,臉頰為白色。背部呈灰藍(lán)色,有黑色斑紋,翅膀?yàn)榛宜{(lán)色,有兩條白色橫紋。尾羽為黑色,并有白色寬豎紋。咽喉呈黑色,腹部為灰色,有黑斑,腹部中央為白色。黑喉灰林鶯喜歡在橡樹上筑巢,以橡樹上的蟲子為食。
黑喉藍(lán)林鶯 學(xué)名:Dendroica caerulescens 英文名:Black-throated Blue Wood-warbler 1雄性、2雌性
雄性黑喉藍(lán)林鶯的頭部、背部為灰藍(lán)色,虹膜為深褐色,喙為黑色,臉頰、咽喉為黑色。翅膀?yàn)樯罨宜{(lán)色,有白色斑紋。尾羽為黑色,并有藍(lán)色和白色斑紋。腹部為白色。雌性黑喉藍(lán)林鶯的頭部、背部、翅膀?yàn)槟G色,虹膜上邊有一條淡橙色的花紋,腹部為明黃色。黑喉藍(lán)林鶯是捕蟲高手。
黑黃林鶯 學(xué)名:Dendroica magnolia 英文名:Black & yellow Wood-warbler 1雄性、2雌性、3幼鳥
黑黃林鶯的頭部呈灰藍(lán)色,虹膜為深褐色,有黑色過眼線,喙為黑色,咽喉為明黃色。它的背部呈黑色,翅膀?yàn)楹谏邪咨呒y,羽毛有白邊。尾羽為黑色,并有白色斑紋。腹部呈黃色,有褐色斑點(diǎn)。黑黃林鶯的巢經(jīng)常筑在樅樹的水平樹枝上,以苔蘚、草根、羽毛為原料,編織得很精細(xì)。
康涅狄格林鶯 學(xué)名:Oporornis agilis 英文名:Connecticut Warbler 1雄性、2雌性
雄性康涅狄格林鶯的頭部呈灰藍(lán)色,背部為灰色,虹膜為黑色,喙為淡黃色,臉頰、咽喉呈黑色。它的翅膀?yàn)樯罨疑灿馂楹谏?,很短,腹部呈明黃色。雌性的頭部、背部、翅膀?yàn)槟G色,腹部為淡褐色,接近尾部的地方為明黃色??的腋窳助L在美國的康涅狄格州很常見,它們喜歡在地面上散步。圖中的植物為皂草。
悲鳴林鶯 學(xué)名:Oporornis tolmiei 英文名:Mourning Ground-warbler 1雄性、2雌性
悲鳴林鶯的頭部為灰藍(lán)色,虹膜呈褐色,喙為淡黃色,咽喉為黑藍(lán)色漸變?yōu)楹谏{(lán)黑相交處有魚鱗狀花紋。它的翅膀、背部及尾羽呈黑黃色,腹部為明黃色,腿爪淡黃色。悲鳴林鶯喜歡在低矮茂密的灌木叢棲息,偶爾也到地面上活動(dòng)。圖中的植物為雉眼草。
苦馬沼澤林鶯 學(xué)名:Limnothlypis swainsonii 英文名:Swainson’s Swamp Warbler 雄性
苦馬沼澤林鶯的頭部、背部為褐色,虹膜呈淡褐色,喙為淡黃色,臉頰、咽喉為白色。它的翅膀?yàn)楹谏鹈倪吘墳楹稚灿馂楹谏芏獭K母共繛榘咨醒霝辄S色。腿爪為淡黃色,爪子纖細(xì),修長。苦馬沼澤林鶯生活在沼澤地帶,以水生植物上的蟲子為食。它們經(jīng)常棲息在水域附近的灌木叢中。圖中的植物為金杜鵑。
食蟲沼澤林鶯 學(xué)名:Helmitheros vermivorus 英文名:Worm-eating Swamp Warbler 1雄性、2雌性
食蟲沼澤林鶯的頭部、咽喉及腹部為明黃色,虹膜呈褐色,有黑色過眼線,喙為黑色。它的頭頂有兩條黑色的豎紋,直通背部。背部、翅膀和尾羽為墨綠色,腿爪淡黃色。食蟲沼澤林鶯的鳥巢很特別,通常有兩層。外層由干苔蘚和山胡桃樹或栗子樹的樹枝交錯(cuò)而成,內(nèi)層是編織很好的纖草。
書記濕地林鶯 學(xué)名:Protonataria citrea 英文名:Prothonotary Swamp-warbler 1雄性、2雌性
書記濕地林鶯的頭為漂亮的黃色,喙為黑色,虹膜呈褐色。腹部為黃色,至尾部漸變成白色。背部深黃,至尾部漸變成灰藍(lán)色。翅膀呈灰藍(lán)色,尾羽黑白相間。腿爪為灰藍(lán)色。書記濕地林鶯經(jīng)常在小溪及咸水湖附近的樹林里棲息。它飛行的速度很快,當(dāng)它飛過時(shí),鮮艷的羽毛極其醒目。圖中的植物為藤蔓。
巴赫濕地林鶯 學(xué)名:Vermivora bachmanii 英文名:Bachman’s Swamp Warbler 1雄性、2雌性
巴赫濕地林鶯的頭、背部呈深褐色,臉頰、咽喉為黃色,虹膜褐色,喙黑色。它的翅膀呈黑色,羽毛邊緣為褐色。尾羽呈黑色,羽毛 緣為灰藍(lán)色。腿爪為褐色。雄性巴赫濕地林鶯的胸部羽毛為黑色,有灰色橫紋,雌性的胸部羽毛為褐色,有灰色橫紋。巴赫濕地林鶯很活躍,經(jīng)常棲息在低矮的灌木叢中。圖中的植物為茶花。
田納西州濕地鶯 學(xué)名:Vermivora peregrina 英文名:Tennessee Swamp Warbler 雄性
田納西州濕地鶯的頭部、背部呈淡褐色,虹膜呈褐色,有淡黃色的過眼線,喙為灰色。它的腹部為淡褐色,翅膀及尾羽為灰色,羽毛的邊緣為淡褐色,尾羽短小。田納西州濕地鶯行動(dòng)活躍敏捷,善于在飛行的時(shí)候捕捉昆蟲。
藍(lán)翅黃鶯 學(xué)名:Vermivora pinus 英文名:Blue-winged yellow Swamp-warbler 1雄性、2雌性
藍(lán)翅黃鶯的頭為黃色,虹膜呈褐色,有黑色過眼線,喙為黑色。它的背部為黃綠色,腹部為黃色。它的翅膀?yàn)楹稚?,初級羽和二級羽的末端為黃色,尾羽呈褐色,腿爪為黃色。藍(lán)翅黃鶯一般棲息在池塘附近的低矮樹叢或草叢中,很活躍。它的巢穴由干苔蘚和樹葉構(gòu)成,形狀為少見的錐形。圖中的植物為芙蓉葵。
黑白苔鶯 學(xué)名:Mniotilta varia 英文名:Black-and-white Creeping Warbler 雄性
黑白苔鶯身上布滿了黑色和白色的斑紋。它的動(dòng)作優(yōu)美迅速,歌聲婉轉(zhuǎn)動(dòng)聽。黑白苔鶯尋找食物的時(shí)候非常有趣,它們經(jīng)常在樹干上蜷起一條腿做單腳跳。在保護(hù)它們的巢穴及幼鳥時(shí),黑白苔鶯有時(shí)會將一只翅膀張開, 在地面可憐的呼叫并掙扎, 就如同翅膀受傷了一般, 以誘使掠食者遠(yuǎn)離它們的巢及小鳥。圖中的植物為針葉松樹。
褐色爬刺鶯 學(xué)名:Certhia americana 英文名:Brown Tree-Creeper 1雄性、2雌性
褐色爬刺鶯的頭、背部呈褐色,上面有整齊排成豎條的白色、淡褐色的斑點(diǎn)。它的面頰為淡褐色,虹膜為褐色,有褐色過眼線,喙尖長。它的翅膀呈灰褐色,并點(diǎn)綴著白色和淡褐色的橫紋,腹部為淡褐色,尾羽的末端呈尖狀。褐色爬刺鶯棲息在森林里,它經(jīng)常停留在高大的樹木的樹梢上。
巖石鷦鷯 學(xué)名:Salpinctes obsoletus 英文名:Rock Wren 雌性
鷦鷯屬雀形目,鷦鷯科。巖石鷦鷯體長約10厘米,體型小而矮胖,羽毛呈褐色,褐色的羽毛上有黑色的條紋。短喙稍微向下彎曲,翅膀短而圓,短尾巴向上豎起,腹部為淡褐色。鷦鷯在沼澤地、灌木叢和荒蕪的山林中尋找昆蟲來吃。它們飛到哪里就叫到哪里,歌聲嘹亮。
卡羅萊納州鷦鷯 學(xué)名:Thryothorus ludovicianus 英文名:Great Carolina Wren 1雄性、2雌性
卡羅萊納州鷦鷯的頭和背部呈褐色,虹膜褐色,有淡褐色的過眼線。喙尖長,稍微向下彎曲。翅膀褐色,有黑色的斑紋,腹部淡褐色。尾羽的羽毛少??_萊納州鷦鷯屬于短距離移棲動(dòng)物,在美國卡羅萊納州很常見。它們通常把窩安在灌木叢或突出的巖石上,雌鳥會在窩里鋪上柔軟的材料,使它們的家更舒適。
比威克鷦鷯 學(xué)名:Thryomanes bewickii 英文名:Bewick’s Wren 雄性
比威克鷦鷯的頭部和背部為土黃色,虹膜呈褐色,有淡褐色的過眼線,喙為黑色。它的翅膀和尾羽有黑色的斑紋,腹部為淡灰色,腿爪灰褐色。比威克鷦鷯屬于短距離候鳥,它經(jīng)常把家安置在洞穴里,位置較低。以樹上的昆蟲為食。比威克鷦鷯的叫聲嘹亮動(dòng)聽。
木鷦鷯 學(xué)名:Troglodytes aedon 英文名:Wood Wren 雄性
木鷦鷯除了腹部以外全身大致為暗土黃色,背部有黑褐色細(xì)斑紋,翅膀、背部有黑褐色粗斑紋,腹部呈淡灰色,尾巴下面有灰白色斑點(diǎn)。木鷦鷯處于警戒狀態(tài)時(shí),常發(fā)出短促似“加、加”的聲音。它生活在高海拔的草叢或樹林底層。通常單獨(dú)活動(dòng),喜歡鳴唱,生性隱匿,不容易看到。圖中的植物為楊梅。
家鷦鷯 學(xué)名:Troglodytes aedon 英文名:House Wren 1雄性、2雌性、3幼鳥
家鷦鷯體長約12厘米。它的頭部、背部、翅膀及尾羽為褐色,翅膀和尾羽上有深褐色斑紋,尾羽短小,向上翹起。它的虹膜呈褐色,喙為深褐色,腹部為淡褐色。家鷦鷯屬于熱帶地區(qū)的候鳥,以昆蟲為食,在熱帶地區(qū)是比較普通比較常見的鳥。
冬鷦鷯 學(xué)名:Troglodytes troglodytes 英文名:Winter Wren 1雄性、2雌性、3幼鳥
冬鷦鷯的頭部和背部為深褐色,上面有黑色的細(xì)斑紋。它的面頰呈淡褐色,布滿了深褐色的細(xì)斑紋,虹膜褐色,有不清晰的過眼線,喙為黑色。翅膀上有兩條白色的橫紋,尾羽短小,上翹。冬鷦鷯的腹部為淡褐色,有深褐色的細(xì)斑紋,腿爪為淡褐色。冬鷦鷯為短距離候鳥,生活在森林里,以昆蟲為食。
澤地鷦鷯 學(xué)名:Cistothorus palustris 英文名:Marsh Wren 1雄性、2雌性
澤地鷦鷯的頭部為土黃色,上面有淡褐色的細(xì)斑紋。它的面頰呈淡褐色,有黑色的細(xì)斑紋,虹膜褐色,喙為黑色。尾羽上有黑色的斑紋,尾羽短小,上翹。它的腹部為淡褐色,有深褐色的細(xì)斑紋,腿爪呈淡褐色。雄性的頭部有白黑相間的豎條紋,雌性的背部為黑色,有白色的花紋。澤地鷦鷯棲息在熱帶和溫帶的沼澤地帶。
莎草鷦鷯 學(xué)名:Cistothorus platensis 英文名:Short-billed Marsh Wren 1雄性、2雌性
莎草鷦鷯的頭和背部為深褐色,有黑色斑紋,虹膜深褐色,有淡褐色的過眼線。翅膀褐色,有黑色的斑紋,腹部淡褐色,尾羽向上翹。腿爪纖細(xì),為淡褐色。莎草鷦鷯生活在沼澤地的蘆葦叢里,生性膽小。它的巢通常建在草叢上,用纖細(xì)的蓑衣草編織而成。
冠頂山雀 學(xué)名:Parus atricristatus 英文名:Crested Titmouse 1雄性、2雌性
冠頂山雀的頭部和背部為黑色,它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頭頂有冠毛。它的臉頰呈淡灰色,虹膜褐色,喙為灰色。它的翅膀呈黑色,末端有淡灰色的羽毛,腹部、尾羽為灰色。冠頂山雀生活在森林里,經(jīng)常棲息在比較隱蔽的樹叢中。主要以各種昆蟲以及幼蟲為食,很少吃植物種子。圖中的植物為白松。
黑頂山雀 學(xué)名:Parus atricapillus 英文名:Black Cap Titmouse 1雄性、2雌性
黑頂山雀體長約12厘米。它的頭部和咽喉為黑色,面頰呈白色,虹膜為黑色,喙為藍(lán)灰色。它的背部為墨綠色,翅膀?yàn)楹谏鹈倪吘墳榛宜{(lán)色,尾羽呈灰藍(lán)色,上翹。它的腹部呈淡褐色,中央為白色,腿爪為灰藍(lán)色。黑頂山雀主要棲居在山腳溪河及平原河流兩旁的松樹林、松樹和闊葉樹混交林間以及城鎮(zhèn)公園和風(fēng)景區(qū)。圖中的植物為山查樹。
卡羅萊納州山雀 學(xué)名:Parus carolinensis 英文名:Carolina Titmouse 1雄性、2雌性
卡羅萊納州山雀的頭部呈黑色,虹膜為深褐色,喙為黑色,背部為褐色。它的翅膀及尾羽呈深灰色,腹部為淡褐色。雄性的面頰呈淡褐色,雌性為淡灰藍(lán)色??_萊納州山雀平時(shí)成對地活躍在樹枝間,不停地啄食。秋冬時(shí)節(jié)往往成群結(jié)隊(duì)地活動(dòng)。喜歡吃的食物為昆蟲和草籽。
北山雀 學(xué)名:Parus hudsonicus 英文名:Hudson’s Bay Titmouse 1雄性、2雌性、3幼鳥
北山雀的頭部和咽喉呈深褐色,面頰為白色,虹膜為褐色,喙為黑色。它的背部呈深褐色,翅膀?yàn)榛宜{(lán)色,尾羽為深褐色,上翹。它的腹部為淡褐色,中央呈白色,腿爪為灰藍(lán)色。北山雀的鳴叫細(xì)柔婉轉(zhuǎn)、多變,仔細(xì)琢磨十分有趣。北山雀經(jīng)常把巢建在樹洞、石垣和墻壁縫隙中。
赤背山雀 學(xué)名:Parus rufescens 英文名:Chestnut Backed Titmouse 1雄性、2雌性
赤背山雀的頭為黑色,虹膜深褐色,喙為黑色。它的面頰呈白色,咽喉為黑色。它的背部呈紅褐色,翅膀?yàn)榛疑?,羽毛邊緣呈白色。它的腹部為白色,腳爪為灰藍(lán)色。赤背山雀棲息在森林里,它生性活躍,喜歡在樹枝上跳來跳去。它的叫聲清脆響亮,十分悅耳。
栗冠山雀 學(xué)名:Psaltriparus minimus 英文名:Chestnut-crowned Titmouse 1雄性、2雌性
栗冠山雀的頭部和背部為黑褐色,虹膜呈褐色。喙為黑色,周圍有胡須狀的羽毛,面頰為白色。它的翅膀和尾羽呈深褐色,羽毛的邊緣為白色,腹部呈白色,腿爪為黑色。栗冠山雀的膽子很大,不怕人,它們總是棲息在低矮的樹叢里或是森林里的灌木叢。它們用干苔蘚、地衣筑巢,巢穴就像一個(gè)袋子一樣懸掛在樹枝上。
居維葉戴菊鳥 學(xué)名:Regulus cuvieri 英文名:Cuvier’s Kinglet 雄性
居維葉戴菊鳥是體形極小的鶯科鳥類。它的外形很漂亮,黑色的頭部帶著一抹紅色的條紋,白色的過眼線逐漸與背部的墨綠色融為一體。黑色的喙的周圍長著少量胡須般的羽毛。墨綠色的翅膀和尾羽上點(diǎn)綴著黃色和白色的條紋。居維葉戴菊鳥活動(dòng)在針葉林及針闊葉混合林中,冬季則有遷徙的現(xiàn)象。圖中的植物為闊葉月桂樹。
火冠戴菊鳥 學(xué)名:Regulus satrapa 英文名:American Golden-crested Kinglet 1雄性、2雌性
火冠戴菊鳥的背呈橄欖綠色,翅膀及尾羽為黑褐色,有黃色寬橫紋,體下污白色,嘴黑色,腳黃褐色,臉頰白色,眼周圍黑色。雄鳥羽冠火紅色,雌鳥黃色,但經(jīng)常掩蓋而呈黑色。它對樹種的選擇極為嚴(yán)格,僅停棲及覓食于針葉樹,即使僅有一棵針葉樹,也不會放棄。圖中的植物為水生旅人蕉。
紅冠戴菊鳥 學(xué)名:Regulus calendula 英文名:Ruby-crowned Kinglet 1雄性、2雌性
紅冠戴菊鳥的頭部和背部呈灰綠色,頭頂有一塊紅色的羽毛。它的虹膜為褐色,喙為黑色。翅膀和尾羽呈黑色,翅膀的羽毛上有白色和黃色的邊紋。腹部為灰色,腿爪為黃色。紅冠戴菊鳥生性活潑,常不斷地在枝葉間跳躍,啄食昆蟲。鳴唱聲為由輕而重的“嘶——嘶——”聲,極易誤認(rèn)為蟲鳴聲。圖中的植物為綿羊月桂樹。
知更鳥 學(xué)名:Sialia sialis 英文名:Common Blue Bird 1雄性、2雌性
知更鳥的頭部、背部、翅膀及尾羽均為藍(lán)色。它的虹膜呈褐色,喙為黑色,咽喉為褐色。它的腹部為灰色,腿爪褐色。知更鳥經(jīng)常停留在果園里,昆蟲和水果都是它們的食物。知更鳥為留鳥,當(dāng)冬天來臨時(shí),它們會成群結(jié)隊(duì)地?cái)D在一起睡覺,這樣可以降低體內(nèi)熱量的消耗。圖中的植物為毛蕊花。
西藍(lán)鴝 學(xué)名:Sialia mexicana 英文名:Western Blue Bird 1雄性、2雌性
和普通藍(lán)鴝不同的是雄性西藍(lán)鴝的背部和腹部為橙色,腹部中央呈白色,雌性西藍(lán)鴝的頭部和背部為灰色,面頰為橙色。西藍(lán)鴝以橡樹或低矮的松樹為其棲息地,它們精力充沛,擅長鳴叫,但十分膽小,容易受驚。西藍(lán)鴝是一雄一雌雙宿雙飛型的鳥,對配偶十分忠誠。
藍(lán)知更鳥 學(xué)名:Sialia currucoides 英文名:Arctic Blue Bird 1雄性、2雌性
雄性藍(lán)知更鳥的頭部、背部、翅膀及尾羽均為藍(lán)色,翅膀的羽毛邊緣為白色。它的虹膜為褐色,喙為深藍(lán)色。腹部呈淡藍(lán)色,腿爪為藍(lán)色。雌性藍(lán)知更鳥的咽喉及前腹為褐色,腹部的后半部分為白色。和同類知更鳥相比,它們更膽小。藍(lán)知更鳥是有領(lǐng)域習(xí)性的獨(dú)居動(dòng)物,它們各自據(jù)巢為王,對于外來的鳥通常加以排斥。
北嘲鳥 學(xué)名:Mimus polyglottos 英文名:Common Mocking Bird 1雄性、2、3雌性、響尾蛇
北嘲鳥的頭部和背部為墨綠色,虹膜為褐色,面頰為褐色,喙為黑色。它的翅膀?yàn)楹谏?,有灰色的邊線,部分羽毛為白色。它的尾羽為黑色,有白色的邊紋,腹部為褐色。北嘲鳥喜歡把巢建在常綠青藤上,用藤上的花朵來裝飾它們的家,所以它們的巢總是充滿芳香。不幸的是,它們的巢經(jīng)常遭到蛇的襲擊。
山嘲鳥 學(xué)名:Oreoscoptes montanus 英文名:Mountain Mocking Bird 雄性
山嘲鳥的頭部和背部呈土灰色,頭部有深灰色的斑點(diǎn),虹膜呈黃色,喙為黑色。它的翅膀和尾羽為深土灰色,上有白色的邊紋。它的腹部為淡褐色,有深褐色的斑點(diǎn),腿爪呈淡黃色。和其他嘲鳥一樣,它善于模仿各種鳥類的叫聲。它們經(jīng)常在草叢或者低矮的灌木叢中筑巢,巢用小樹枝和干草莖粗糙地搭建而成。它的卵為翠綠色。
褐嘲鳥 學(xué)名:Toxostoma rufum 英文名:Ferruginous Mocking Bird 1、2、3雄性、4雌性
褐嘲鳥的頭部、背部、翅膀及尾羽均為黃褐色,翅膀上各有兩條有黑邊的白色橫紋。它的虹膜為黃色,喙為黑色。它的腹部為淡褐色,有黑色的斑點(diǎn),腿爪為褐色。褐嘲鳥的巢經(jīng)常遭到蛇的襲擊,但是受害者通常會受到其他同伴的支援。褐嘲鳥不擅長長距離飛行,只能在矮樹叢中飛來飛去,因?yàn)樗鼈兊某岚蚨绦 ?/p>
遷徙畫眉 學(xué)名:Turdus migratorius 英文名:American Robin or Migratory Thrush 1雄性、2雌性和幼鳥
遷徙畫眉的頭部和背部為藍(lán)黑色,虹膜和喙為黃色。它們以漿果為食,在吃一些草莓類漿果時(shí),深紅多汁的漿果汁經(jīng)常會把它們的胸前染得血紅。當(dāng)冬季來臨,食物減少時(shí),它們就在農(nóng)莊附近逗留,來尋找食物。它們經(jīng)常吃楝樹的果實(shí),因此暈厥而從樹上掉下來,所以很容易地就被抓住。圖中的植物為板栗。
雜色畫眉 學(xué)名:Ixoreus naevius 英文名:Varied Thrush 1雄性、2雌性
雜色畫眉的頭部、背部和尾羽為灰褐色,頭部和背部有淡褐色條紋。它的虹膜為白色,喙為黑色。雜色畫眉棲居在山丘灌木叢和村落附近或城郊的灌木叢、竹林或庭院中。喜歡單獨(dú)生活,秋冬結(jié)集小群活動(dòng)。性機(jī)敏膽怯、好隱匿。常立樹梢枝杈間鳴囀,引頸高歌,音韻多變、委婉動(dòng)聽,還善于模仿其他的鳥鳴聲、獸叫聲和蟲鳴。圖中的植物為桑寄生。
畫眉 學(xué)名:Hylocichla mustelina 英文名:Wood Thrush 1雄性、2雌性
畫眉體長約24厘米。上體橄欖褐色,眼圈白色;下體棕黃色,有黑色斑點(diǎn)。畫眉雌雄叫聲明顯不同,但外形卻很難區(qū)分。畫眉食性雜,但主要吃蟲子,冬季吃一定數(shù)量的植物種子及果實(shí)。它們一般把巢建在地面草叢中、茂密樹林或小樹上。巢呈杯狀或碟狀,由樹葉、竹葉、草、卷須等構(gòu)成,內(nèi)鋪以細(xì)草、松針、須根之類。
茶色畫眉 學(xué)名:Catharus fuscescens 英文名:Tawny Thrush 雄性
茶色畫眉的羽毛為褐色,腹部為淡褐色,有深褐色的斑點(diǎn)。茶色畫眉生活在山區(qū)森林、村落附近的灌木叢或者竹林里。以昆蟲,漿果或植物種子為食。它們喜歡單獨(dú)或成對活動(dòng)。茶色畫眉雄鳥善鳴叫,歌聲婉轉(zhuǎn)流暢,極富韻味,聲似“如意、如意”。雌鳥叫聲為單調(diào)的“唧、唧、唧、唧”。圖中的植物為山茱萸。
隱居畫眉 學(xué)名:Catharus guttatus 英文名:Hermit Thrush 1雄性、2雌性
隱居畫眉的羽毛顏色為灰墨綠色,腹部為灰色,有黑色的斑點(diǎn)。它的虹膜為黃色,喙為土黃色。隱居畫眉性情機(jī)敏,喜歡隱藏起來。但它們有保衛(wèi)自己活動(dòng)領(lǐng)域的習(xí)性,捕鳥者常利用此習(xí)性用養(yǎng)馴的畫眉放在野生畫眉的活動(dòng)區(qū)域,引誘它來打斗,然后用活套捕捉它們。
金冠畫眉 學(xué)名:Seiurus aurocapillus 英文名:Golden Crowned Wagtail (Thrush) 1雄性、2雌性
金冠畫眉的頭部、背部、翅膀及尾羽均為深褐色,它的頭頂有一塊火紅色的羽毛,因此而得名“金冠”。它的虹膜為黃色,有白色的眼圈,喙為深褐色。它的腹部為淡褐色,有深褐色斑點(diǎn)。金冠畫眉成群穿梭于枝丫間,或攀附、倒懸于細(xì)枝上啄食小蟲。主要以寄生在樹皮裂縫中的昆蟲為食,所以常見其在樹干上下攀爬。圖中的植物為蜀羊泉。
水棲畫眉 學(xué)名:Seiurus motacilla 英文名:Aquatic Wood-wagtail 1雄性、2雌性
水棲畫眉的頭部、背部、尾羽、虹膜及喙均為褐色,腿爪為淡粉色。雄性有一條火紅色的眉線,它的腹部為黃色,上面點(diǎn)綴著深褐色的斑點(diǎn)。雌性的眉線為白色,腹部為淡黃色。水棲畫眉生活在沼澤地帶。它的叫聲響亮、動(dòng)聽。它們把巢建在樹根或者腐朽的木頭旁邊,用樹葉和干苔蘚堆砌而成,十分簡陋。圖中的植物為蕪箐甘藍(lán)。
密蘇里州野云雀 學(xué)名:Sturnella magna 英文名:Missouri Meadow Lark 雄性
密蘇里州野云雀為候鳥,是開闊地區(qū),特別是草原地帶的一種代表鳥。密蘇里州野云雀的頭部為褐色和黑色相雜的斑點(diǎn)。它的虹膜呈褐色,有淡橙色的過眼線,它的喙為黑色。它的背部、翅膀呈褐色,遍布黑色的斑點(diǎn)。它的尾羽為灰色,腹部呈黃色,有黑色的斑紋。密蘇里州野云雀以野生植物種子、昆蟲為食,巢多營于地面陷凹處,善歌詠。
海濱百靈 學(xué)名:Eremophila alpestris 英文名:Shore Lark 1雄性夏羽、2雄性冬羽、3 雌性、4幼鳥
百靈鳥又叫云雀、告天子、朝天柱,它屬雀形目,百靈科,體形和羽毛極像麻雀,是著名的鳴禽和籠養(yǎng)鳥。海濱百靈毛并不華麗,但雄鳥歌聲音韻婉轉(zhuǎn),深受人們喜愛。
拉普蘭白頰百靈 學(xué)名:Calcarius lapponicus 英文名:Lapland Lark Bunting 1雄性春羽、2雄性冬羽、3 雌性
拉普蘭白頰百靈的羽毛布滿黑褐相間的斑點(diǎn),虹膜為黃色。雄性百靈鳥會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改變頭部羽毛的顏色。經(jīng)過訓(xùn)練的百靈鳥能模仿各種動(dòng)物的叫聲。
灰雀 學(xué)名:Spizella pallida 英文名:Shattuck’s Bunting 雄性
灰雀的體長為14厘米左右,雌雄形、色非常接近。喙褐色,呈圓錐狀;頭、頸灰藍(lán)色,背部為深褐色,飾以黑色條紋。臉頰呈淡褐色,左右各有褐色斑條,腹部也為淡褐色。尾羽為黑色?;胰付嗷顒?dòng)在有人類居住的地方,性極活潑,膽大易近人,但警惕性卻非常高,好奇心較強(qiáng)。多筑巢于樹洞中。
尖尾鹀 學(xué)名:Passerherbulus cauda cutus 英文名:Le Conte’s Sharp-tailed Bunting 雄性
尖尾鹀體長約15厘米,屬普遍的冬候鳥。它的喙粗短,呈灰藍(lán)色。它的面頰及背部、翅膀的羽毛呈黃褐色,并雜有黑色的斑點(diǎn),它的尾羽黑褐色,腹部白色。尖尾鹀棲息于平地至中海拔山區(qū)開墾地、農(nóng)耕地、草叢地,通常成群甚至大群地出現(xiàn)在雜草、芒草中覓食禾本科植物種子。
白頰百靈 學(xué)名:Calcarius pictus 英文名:Painted-lark Bunting 雄性
白頰百靈屬于中小型鳴禽,體長17~19厘米。頭與背部呈深褐色,間雜有褐色斑紋,眼四周有白色花紋,頸部腹部為黃褐色,喙為黑色,足為黃褐色。白頰百靈以草籽、蝗蟲、老鼠等為食。營巢于草原或沙灘凹處。它善于鳴叫,鳴聲啼亮寬廣,婉轉(zhuǎn)多變。傳說能學(xué)百聲,故稱“百靈”。
赤頸百靈 學(xué)名:Calcarius ornatus 英文名:Chestnut-collared Lark Bunting 雄性
赤頸百靈的頭部為黑色,面頰有白色斑紋,虹膜和喙均為褐色。它的頸部有一塊紅色的羽毛,咽喉為淡褐色。它的背部和翅膀?yàn)橥咙S色,有黑色的斑點(diǎn),尾羽為黑色。它的腹部為黑色,至尾部為白色。赤頸百靈善于鳴叫,歌聲嘹亮,而且它行動(dòng)敏捷,飛翔很快,飛行時(shí)且飛且唱。
雪云雀 學(xué)名:Plectrophenax nivalis 英文名:Snow Lark Bunting 1、2成鳥、3幼鳥
雪云雀的頭部為褐色,有白色的花紋,它的面頰為白色,虹膜為紅色,有褐色的過眼線,喙為淡黃色。它的背部為褐色,有黑色的斑紋,翅膀和尾羽為白色,部分為黑色。它的咽喉、腹部均為白色,腿爪為黑色。雪云雀生活在草原地帶,食物以野生植物果實(shí)和昆蟲為主,特別喜吃蝗蟲幼蟲。
湯森云雀 學(xué)名:Emberiza townsendi 英文名:Townsend’s Bunting 雄性
湯森云雀的頭部為淡綠色,帶有細(xì)小的黑色條紋,面頰和咽喉為白色,虹膜為黃色,有與頭部相同顏色的過眼線,喙為淡藍(lán)色。它的背部、翅膀以及尾羽為褐色,上面點(diǎn)綴著深褐色的斑紋,腹部為淡褐色,腿爪為淡藍(lán)色。湯森云雀以食地面上的昆蟲和種子為生。所有的云雀都有高昂悅耳的聲音。
灣翼麻雀 學(xué)名:Pooecetes gramineus 英文名:Bay-winged Bunting 雄性
灣翼麻雀的頭為灰褐色,上面有黑色斑點(diǎn),面頰白色。它的虹膜為褐色,喙短,為圓錐狀,呈淡褐色。它的背部、翅膀以及尾羽均為黑褐色,翅膀的根部有一塊橙色的羽毛,兩條淡褐色的橫條紋,腹部為灰白色,有少量黑色的斑點(diǎn)。灣翼麻雀以草籽及其他植物種子為食,兼食昆蟲;常在地面跳躍行進(jìn),啄食地面食物。圖中的植物為仙人掌。
草原麻雀 學(xué)名:Passerculus sandwichensis 英文名:Savannah Bunting 1雄性、2雌性
草原麻雀的身上布滿了黑色與淡黃色的花紋,它的面頰為淡黃色,虹膜為褐色,喙為深褐色,尾羽為黑色,很短。它的腹部為淡黃色,有少量黑色的斑點(diǎn),腿爪為淡褐色。草原麻雀經(jīng)常成群結(jié)隊(duì)地棲息在平地、丘陵的小河、湖泊、池塘等水域旁的草叢。叫聲為輕細(xì)的“嘖、嘖”聲,聲音短促。
土色麻雀 學(xué)名:Spizella pallida 英文名:Clay-colored Bunting 雄性
土色麻雀的頭部、背部及尾羽為土灰色,頭部和背部布滿了黑色的斑點(diǎn),翅膀和尾羽的羽毛有淡土黃色的邊。它的虹膜為土黃色,喙為淡黃色。它的腹部為淡黃色,腿爪為土黃色。土色麻雀就棲息在人類的活動(dòng)區(qū)內(nèi),通常在民房的屋檐下或是通風(fēng)口處筑巢;在秋、冬季時(shí),常大群地聚集在蘆葦林、草地或是稻田附近。圖中的植物為馬雷筋。
黃翼麻雀 學(xué)名:Ammodramus savannarum 英文名:yellow-winged Bunting 雄性
黃翼麻雀的頭部和背部為灰藍(lán)色,上面有黑色的斑點(diǎn),它的虹膜和喙為褐色,眼睛上面有一條黃色的羽毛,酷似眉毛。它的翅膀?yàn)楹稚鹈嫌悬S色、橙色和紫色的邊,尾羽為黑色,有褐色的邊,腹部為淡黃色。黃翼麻雀常成小群地在灌木叢、林緣與農(nóng)耕地活動(dòng),被驚嚇時(shí),成群飛入灌木叢上層。它以植物種子及果實(shí)、昆蟲為食。
亨斯麻雀 學(xué)名:Ammodramus henslowii 英文名:Henslow’s Bunting 雄性
亨斯麻雀體長約14厘米,頭部和背部為暗土黃色,有黑色斑點(diǎn),尾羽黑褐色,虹膜為褐色,喙為土黃色。它的腹部為淡黃色,胸前有黑色小斑點(diǎn)。亨斯麻雀喜歡群棲、愛喧嘩,不懼怕人,喜停棲于屋頂、電線上或地面。亨斯麻雀腳短,以蹦跳方式在地面上移動(dòng)。圖中的植物為福祿花。
田間麻雀 學(xué)名:Spizella pusilla 英文名:Field Bunting 雄性
田間麻雀頭部和背部為土綠色,翅膀?yàn)槟G色,上面有一條淡黃色的橫條紋,部分羽毛的邊緣為褐色,尾為淡灰綠色。它的虹膜為暗褐色,腹部為淡灰色。田間麻雀族群數(shù)量龐大,農(nóng)村收割時(shí)節(jié),常見形成上百只群棲于谷場或電線上,為平地?cái)?shù)量最多,最普遍的鳥種。圖中的植物為越橘和草粉蘭。
碎屑麻雀 學(xué)名:Spizella passerina 英文名:Chipping Bunting 雄性
碎屑麻雀的頭部和背部為紅褐色,上面有整齊的黑褐色斑點(diǎn),它的虹膜和喙為紅褐色,面頰為白色,有黑色的過眼線。它的翅膀?yàn)楹谏?,羽毛邊緣為白色或者紅褐色,尾羽為紅褐色,腹部為白色。碎屑麻雀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小鳥,它們經(jīng)常在屋子前面、樹枝上,甚至道路上輕巧地蹦來跳去。圖中的植物為刺槐。
燈心草雀 學(xué)名:Junco hyemalis 英文名:Oregon Snow Bird 1雄性、2雌性
燈心草雀的頭部、面頰以及咽喉為黑色,虹膜和喙為黃色,它的背部、翅膀和尾羽為暗褐色,翅膀 的部分羽毛的邊緣為白色。它的腹部為白色,腿爪為淡黃色。燈心草雀在農(nóng)戶的屋檐下或墻壁裂縫里棲息。它主要以谷物、草籽和昆蟲為食,也喜歡吃人類丟棄的各種食物。不過它們在喂幼雛時(shí),一定要捕捉昆蟲。圖中的植物為金櫻子。
五彩雀 學(xué)名:Passerina ciris 英文名:Painted Bunting 1、2、3雄性、4雌性
五彩雀的羽毛色彩艷麗,雄性的頭部為藍(lán)色,咽喉和腹部為水紅色,它的背部前面為草綠色,至后面顏色漸黃,背部的后面為水紅色,翅膀?yàn)槟G色和深褐色,尾羽深褐色。雌性的頭部、背部、翅膀和尾羽為綠色,腹部為黃色。五彩雀為熱帶地區(qū)的候鳥,以昆蟲和草籽為食。圖中的植物為野李子。
青雀 學(xué)名:Passerina cyanea 英文名:Jndigo Bunting 1、2、3雄性、4雌性
雄性青雀在不同的地域,毛色稍有差異,大體來說一般為靛藍(lán)色,在暗淡的光線下顏色有點(diǎn)發(fā)黑。翅膀的羽毛有少量灰色,有些顏色稍淡,灰色羽毛較多。雌性的頭部和背部為黑褐色,面頰和腹部為褐色,翅膀和尾羽為黑色。青雀為熱帶地域的候鳥,以昆蟲為食,也吃植物的種子和水果。圖中的植物為野生撒爾沙。
天青石雀 學(xué)名:Passerina amoena 英文名:Lazuli Finch 1雄性、2雌性
雄性天青石雀的頭部、咽喉、背部和尾羽均為藍(lán)色,虹膜為褐色,喙為淡藍(lán)色。它的翅膀?yàn)楹谏?,羽毛的邊緣為藍(lán)色,翅膀上有兩條白色的橫條紋。它的腹部為黃褐色,至尾部漸變?yōu)榘咨?。雌性的頭部、背部為深褐色,腹部為褐色。天青石雀生性活潑,歌聲動(dòng)聽,經(jīng)常把巢安置在柳樹上。圖中的植物為野生西班牙咖啡樹。
海濱雀 學(xué)名:Ammodramus maritimus 英文名:Sea-side Finch 1雄性、2雌性
雄性海濱雀的頭部、背部和腹部為灰色,上面點(diǎn)綴著細(xì)小的黑色短條紋。它的虹膜為褐色,眼睛上面有一條黃色的眉毛狀羽毛。它的翅膀和尾羽為黃褐色,尾羽的羽毛末端為尖狀。雌性的頭頂為紅褐色。海濱雀棲居在海濱或者咸水沼澤地,它們喜歡鳴叫,很少有安靜的時(shí)候。它們以昆蟲,小的螃蟹和蝸牛為食,也吃綠色沙甲蟲。圖中的植物為卡羅萊納玫瑰。
尖尾雀 學(xué)名:Ammodramus caudacutus 英文名:Sharp-tailed Finch 1雄性、2雌性
尖尾雀的頭部為黑色,面頰為橙色,虹膜為褐色,有藍(lán)灰色的過眼線,喙為灰色。它的背部為黑色,羽毛的邊緣為白色,翅膀和尾羽為黑褐色,尾羽短小,整體形狀呈尖狀。它的腹部為淡灰色,有少量黑色的斑點(diǎn)。尖尾雀生活在濕地附近,它們把巢穴建在地面上,用蓑衣草編織而成。
濕地麻雀 學(xué)名:Melospiza georgiana 英文名:Swamp Sparrow 雄性
濕地麻雀的頭部為深褐色,面頰為淡褐色,虹膜為褐色,有褐色的過眼線,喙為深褐色。它的背部為淡褐色,上面有深褐色的斑點(diǎn),翅膀和尾羽為深褐色,有淡褐色的斑點(diǎn)或者邊紋。它的腹部為淡灰色,腿爪為褐色。濕地麻雀生活在淡水沼澤地,以甲蟲、蟋蟀、蚱蜢為食。濕地麻雀的卵為藍(lán)綠色,有褐色的大斑點(diǎn)。圖中的植物為八角蓮。
巴赫松雀 學(xué)名:Aimophila aestivalis 英文名:Bachman’s Pinewood Finch 雄性
巴赫松雀的頭部和背部為黑褐色,上面有黑色的斑點(diǎn),頭頂有淡褐色的豎條紋,它的虹膜為黃褐色,有淡褐色的過眼線,它的喙為黑褐色。它的翅膀和尾羽為黑色,翅膀的羽毛邊緣為灰色。它的腹部和腿爪為淡褐色。巴赫松雀習(xí)慣于站在高大的松樹上鳴叫,歌聲美妙動(dòng)聽。它以草籽、甲蟲和漿果為食。
林肯松雀 學(xué)名:Melospiza lincolnii 英文名:Lincoln’s Pinewood-Finch 1雄性、2雌性
林肯松雀的頭部、背部和尾羽為褐色,頭部和背部有黑色的斑點(diǎn)。它的虹膜為紅褐色,有淡藍(lán)色的過眼線,它的喙為淡藍(lán)色,面頰為淡褐色。林肯松雀生活在低矮的灌木叢中,它喜歡在樹枝頭鳴唱。它性格暴躁好爭斗,兩只雄雀相遇,通常要爭斗半天直到一方疲勞逃走為止。圖中的植物1是山茱萸,2是野生黃莓,3是藍(lán)綠色石南。
粉末金翅鳥 學(xué)名:Carduelis hornemanni 英文名:Mealy Redpoll Linnet 雄性
粉末金翅鳥的頭頂有一塊水紅色的羽毛,它的面頰為淡粉色,虹膜為黃色,喙為黃色,咽喉為黑色。它的背部為黃褐色,有黑色的斑點(diǎn)。它的翅膀和尾羽為黑色,羽毛邊緣為白色。它的腹部淡粉色,兩翼附近有黑色的斑點(diǎn)。粉末金翅鳥生活在樹林里,以漿果和草籽為食。
小紅雀 學(xué)名:Carduelis flammea 英文名:Lesser Redpoll Linnet 1雄性、2雌性
小紅雀的頭部、背部、翅膀和尾羽為土灰色,它的頭頂有一塊水紅色的羽毛。它的虹膜為黑褐色,喙為黃色。雄鳥的腹部為水紅色,有少量細(xì)小的黑色斑點(diǎn),尾羽的跟部也是水紅色。雌鳥的腹部為淡灰色,有黑色的斑點(diǎn)。小紅雀棲息在矮樹叢中,以漿果為食,在冬季,它們一般棲息在河流或湖泊岸邊的蘆葦叢中。
松紅雀 學(xué)名:Carduelis pinus 英文名:Pine Linnet 1雄性、2雌性
松紅 的頭部和背部為土綠色,上面布滿了黑色的斑點(diǎn)。它的虹膜為深褐色,喙為黑色。它的翅膀和尾羽為墨綠色,羽毛的邊緣為淡黃色。它的腹部為淡黃色,遍布墨綠色的斑點(diǎn)。松紅雀像一個(gè)流浪者一樣在不同的山脈間以不規(guī)則的周期流浪,它們的性情大膽而溫和,當(dāng)站在樹枝頭的時(shí)候,它們喜歡把頭低下,向下張望。圖中的植物為黑落葉松。
美洲金翅鳥 學(xué)名:Carduelis tristis 英文名:American Goldfinch 1雄性、2雌性
雄性美洲金翅鳥的頭部為黑色,虹膜和喙為褐色。它的背部和腹部為明黃色,翅膀和尾羽為黑色,有少量白色羽毛。腿爪為褐色。雌鳥的喙、頭部和背部均為深褐色,翅膀的部分羽毛為墨綠色。美洲金翅鳥為短距離遷徙鳥,它喜歡棲息在果園或者小樹林里,以植物的種子為食。圖中的植物為薊。
黑頭金翅鳥 學(xué)名:Carduelis magellanica 英文名:Black-headed Goldfinch 雄性
黑頭金翅鳥的頭部和咽喉為黑色,虹膜為褐色,喙為淡藍(lán)色。它的背部和腹部為黃色,背部中央為草綠色,上面有黑色的小細(xì)紋。它的翅膀和尾羽為黑色,翅膀的部分羽毛為黃色,或有黃色的邊。它的腿爪為淡黃綠色。黑頭金翅鳥的食物主要是樹木和雜草的種子,也以谷物和昆蟲充饑。它們在松樹上筑巢,巢呈杯狀,由草根、羽毛等構(gòu)成。
小金翅鳥 學(xué)名:Carduelis psaltria 英文名:yarrell’s Goldfinch 1雄性、2雌性
小金翅鳥的頭部為黑色,虹膜為深褐色,喙為淡橙色。它的背部和腹部為黃色,背部的中央為灰色。它的翅膀和尾羽為黑色,翅膀的部分羽毛為黃色。雌鳥的頭部為灰色,有不清晰的黃色過眼線。小金翅鳥性情活潑,常常成群結(jié)隊(duì)地活動(dòng),每群幾十只到數(shù)百只不等,繁殖期間成對生活在一起。
黑衣金翅鳥 學(xué)名:Carduelis barbatus 英文名:Stanley Goldfinch
黑衣金翅鳥的頭部和背部為黑色,略微發(fā)黃。它的面頰為黃色,虹膜為黑色,有橙色的過眼線,它的喙為藍(lán)黑色。它的翅膀和尾羽為黑色,羽毛的邊緣為淡黃色,翅膀上有黃色的寬橫紋。它的腹部為黃色。腿爪為藍(lán)黑色。黑衣金翅鳥很少飛到地面活動(dòng),喜歡在一棵樹上棲息玩耍,?;顒?dòng)于較高的樹梢上。
赤邊紅眼雀 學(xué)名:Pipilo erythrophthalmus 英文名: Arctic Ground Finch 1雄性、2雌性
赤邊紅眼雀的體長大約20厘米。它們經(jīng)常吵吵鬧鬧地躲在叢林中覓食。喜歡吃草籽及植物種子,偶爾也吃昆蟲。
紅斑雀 學(xué)名:Passerella ilica 英文名:Fox-colored Finch 1雄性、2雌性
紅斑雀常以小群或大群出現(xiàn)在平地、丘陵的林緣、農(nóng)耕地和庭園等的高樹上活動(dòng),它們通常以植物為食,且大都是一些雜草的種子,有時(shí)也吃昆蟲和谷物。
哈里斯雀 學(xué)名:Zonotrichia querula 英文名:Harris’ Finch 1雄性、2雌性幼鳥
哈里斯雀的頭為黑色,虹膜為褐色,喙為淡褐色。它的面頰呈灰藍(lán)色,翅膀呈褐色,有黑色的邊紋及白色的橫條紋,尾羽為黑色,長且上翹。它的腹部為白色,有黑色的斑點(diǎn)。雌鳥的頭呈黑褐色,背部為褐色,有少量黑色的斑點(diǎn)。哈里斯雀善于鳴唱,鳴聲為一串顫抖長音發(fā)自樹頂。
褐色燕雀 學(xué)名:Carduelis flammea 英文名:Brown Finch 雌性
褐色燕雀體長約14厘米,它的頭部、背部、翅膀和尾羽均為深褐色,翅膀的邊緣為淡褐色。它的虹膜為紅褐色,喙為黃色。它的面頰和腹部為淡褐色,布滿了深褐色的斑點(diǎn),腿爪為淡橙色。褐色燕雀的巢由干苔蘚、小樹枝和纖草編織而成,巢通常建在柳樹或樺樹上。它們以柳樹種子和漿果為食,夏季也吃昆蟲。
善歌雀 學(xué)名:Melospiza melodia 英文名:Song Finch 1雄性、2雌性
善歌 的頭部和背部為灰藍(lán)色,頭部有褐色的豎條紋和黑色的小斑點(diǎn)。它的虹膜為黑色,有褐色的過眼線,喙為褐色。它的翅膀和尾羽為褐色,腹部為淡褐色,有少量黑色的斑點(diǎn),腿爪為褐色。善歌雀棲息于山地樹林間、秋冬成大群數(shù)百只遷徙、性情活潑。活動(dòng)于平原、樹林、村落、園圃等處,至春季后、群體逐漸減小。圖中的植物為藍(lán)越橘。
莫頓燕雀 學(xué)名:Zonotrichia capensis 英文名:Morton’s Finch 雄性
莫頓燕雀的頭部為灰色,有黑色寬條紋,虹膜為褐色,喙為灰色。它的背部、翅膀和尾羽為褐色,背部有少量深褐色的斑點(diǎn),翅膀上有白色和淡褐色的橫條紋。它的腹部為淡褐色。莫頓燕雀多棲息于山地及平原混交林中,有時(shí)也落在林間灌木叢或草地上。它們常在飛翔時(shí)鳴叫,食物以植物為主,兼食昆蟲。
白喉燕雀 學(xué)名:Zonotrichia albicollis 英文名:White-throated Finch 1雄性、2雌性
白喉燕雀的頭部為黑白相間的豎條紋,它的虹膜為紅褐色,有黑色的過眼線,喙為灰藍(lán)色。它的面頰為灰藍(lán)色,咽喉為白色。它的背部和翅膀?yàn)榧t色,背部有黑色的斑點(diǎn),翅膀上有白色的條紋,尾羽 褐色。白喉燕雀把巢筑在松樹或杉樹上。巢十分精細(xì),呈杯狀,由雜草、細(xì)根等編織而成,外敷苔蘚、蛛絲,內(nèi)墊毛羽等。
白冠雀 學(xué)名:Zonotrichia leucophrys 英文名:White-crowned Finch 1雄性、2雌性
白冠雀的頭部為灰色,有黑色豎條紋。它的虹膜為褐色,有黑色過眼線,喙為褐色。它的翅膀和尾羽為褐色,羽毛的邊緣為灰色,翅膀上的部分羽毛為黑色。它的咽喉為灰色,至尾部顏色逐漸變?yōu)榈稚?。白冠雀棲息于闊葉林,喜歡單獨(dú)或成對地在高大的樹頂鳴唱,聲音極為優(yōu)美響亮,??捎陕曇粽业剿鼈兊嫩櫽?。圖中的植物為野葡萄。
金冠雀 學(xué)名:Zonotrichia atricapilla 英文名:Black-and-yellow-crowned Finch
金冠雀的頭部為黑色,上面有一條橙色的豎條紋。它的虹膜為紅色,面頰和腹部為淡褐色,喙為褐色。它的翅膀?yàn)楹谏?,有兩條白色的橫紋,羽毛的邊緣為紅褐色。它的背部和尾羽為褐色,背部有黑色的斑點(diǎn)。金冠雀繁殖期時(shí)雄鳥的聲音非常婉轉(zhuǎn)悅耳,有時(shí)甚至可持續(xù)達(dá)一分鐘,非繁殖期時(shí)則不常鳴叫,也較不易發(fā)現(xiàn)。
褐色紅眼雀 學(xué)名:Pipilo erythrophthalmus 英文名:Towhe Ground Finch 1雄性、2雌性,
褐色紅眼雀的頭部、背部和尾羽為褐色,虹膜為紅色,有白色的眼圈,喙為褐色。翅膀和尾羽為褐色,翅膀的羽毛有淡褐色的邊,部分尾羽的羽尖為白色。它的腹部為灰藍(lán)色,翅膀附近由紅褐色的羽毛。雌鳥的喙為灰藍(lán)色。褐色紅眼雀一般將巢建在地面,它們的卵容易受到蛇和烏鴉的襲擊?,F(xiàn)在褐色紅眼雀非常稀少。圖中的植物為黑梅。
紫雀 學(xué)名:Carpodacus purpureus 英文名:Crested Purple Finch 1雄性、2雌性
雄性紫雀的頭部、咽喉和背部為水紅色。它的虹膜為深褐色,有黑褐色的過眼線,喙為黑褐色。它的翅膀和尾羽為黑褐色,羽毛的邊緣為紅褐色。腹部由水紅色漸變至淡粉色。雌鳥的頭部、背部以及尾羽為褐色,由黑色的斑點(diǎn),腹部為淡灰色。紫雀喜歡群居,早晨出來活動(dòng),白天隱退到森林里,傍晚再外出活動(dòng)。圖中的植物為紅松。
家雀 學(xué)名:Carpodacus mexicanus 英文名:Crimson-fronted Purple-finch 雄性
家雀的頭部和背部為褐色,它的虹膜和喙為黃褐色。它的翅膀和尾羽為黑色,羽毛的邊緣為褐色,尾羽的根部為水紅色。它的咽喉為水紅色,至尾部變?yōu)榘咨泻稚募?xì)小斑紋。家雀食性雜,主要吃各種雜草、種子、果實(shí)、嫩芽,有時(shí)也吃昆蟲、蠕蟲。夏季成對營巢于茂密的樹上,巢成杯狀。
玫瑰雀 學(xué)名:Leucosticte arctoa 英文名:Grey-crowned Purple-finch 雄性
玫瑰雀的頭部為灰藍(lán)色,有黑色的斑紋。它的虹膜為黃色,喙為灰藍(lán)色。它的面頰、腹部和背部為褐色,背部有黑色的斑點(diǎn)。翅膀和尾羽為黑色,羽毛的邊緣為褐色,腿爪為灰藍(lán)色。玫瑰雀在求愛的時(shí)候,雄鳥會唱著動(dòng)聽的歌曲,在空中飛翔,或者響亮地拍動(dòng)翅膀,以吸引雌鳥的注意。春季時(shí)玫瑰雀常發(fā)出婉轉(zhuǎn)悅耳的唱聲。圖中的植物為紫苑。
交喙鳥 學(xué)名:Loxia curvirostra 英文名:Common Crossbill 1雄性、2雌性
交喙鳥雄鳥的頭部、背部和喙為橙褐色,頭部和背部有黑色的斑紋。它的翅膀和尾羽為黑色,羽毛的邊緣為橙褐色,腹部為黃褐色。雌鳥的羽毛有藍(lán)灰色和綠灰色兩種。交喙鳥的喙上下相互交叉,適于啄食裸子植物球果中的種子,故交喙鳥只適于生活于針葉林中。在松子嚴(yán)重欠收年,交喙鳥會集體大遷徙。
白翼交喙鳥 學(xué)名:Loxia leucoptera 英文名:White-winged Crossbill 1雄性、2雌性
白翼交喙鳥體型似麻雀但稍大。體長約16厘米。通體朱紅色,翅膀和尾羽接近黑色,部分羽毛為白色,腹部白色,面頰暗褐色。雌鳥的頭部和背部為草綠色。交喙鳥一般在寒冬季節(jié)生兒育女,這是因?yàn)樗鼈兂运勺拥木壒?,冬天正好是球果豐收的季節(jié)。交喙鳥在“流徙”的時(shí)候任意亂飛,往往導(dǎo)致很多幼鳥死亡。
草原雀 學(xué)名:Calamospiza melanocorys 英文名:Prairie Lark-finch 1雄性、2雌性
雄性草原雀的頭部、背部和腹部為黑藍(lán)色,背部有細(xì)小的黑色條紋。它的虹膜為褐色,喙為淡藍(lán)色。它的翅膀和尾羽為黑藍(lán)色,羽毛的邊緣為白色,翅膀上有部分羽毛為白色。腿爪為黃色。雌鳥的羽毛為深褐色,腹部為淡褐色。草原雀成群地生活在草原地帶,每群通常有60~100只。它們只在低空飛行。
紅衣主教蠟嘴鳥 學(xué)名:Cardinalis cardinalis 英文名:Common Cardinal Grosbeak 1雄性、2雌性
雄性紅衣主教蠟嘴鳥的羽毛為紅色,頭部有頂飾。它的虹膜為褐色,喙為紅色。喙的周圍以及咽喉為黑色,尾羽為黑紅色,腿爪為黃色。雌鳥的頭部和腹部為橙色,背部為灰綠色,翅膀和尾羽為黑紅色。紅衣主教蠟嘴鳥叫聲很動(dòng)聽,它們棲息在森林里,以昆蟲和草籽為食,喜歡單獨(dú)活動(dòng)。圖中的植物為野杏樹。
藍(lán)調(diào)蠟嘴鳥 學(xué)名:Guiraca caerulea 英文名:Blue Song Grosbeak 1雄性、2雌性、3幼鳥
雄性藍(lán)調(diào)蠟嘴鳥的頭部、背部和腹部均為藍(lán)色,虹膜為灰色,喙為灰藍(lán)色。它的翅膀?yàn)槌壬?,尾羽為黑色,短小。雌鳥的頭部為淡藍(lán)色,有黑色斑點(diǎn)。背部和腹部為淡褐色,背部有深褐色斑點(diǎn)。這種鳥叫聲洪亮、動(dòng)聽,而且生性聰明。它們喜歡吃植物種子、漿果和昆蟲。
玫瑰胸蠟嘴鳥 學(xué)名:Pheucticus ludovicianus 英文名:Rose-breasted Song Grosbeak 1雄性、2雌性、3雄性幼鳥
雄性玫瑰胸蠟嘴鳥的頭部為黑色,虹膜為深褐色,喙為白色。它的翅膀和尾羽為黑色,有少量白色羽毛。它的背部為黑色,至尾部變?yōu)榘咨?。它的前胸為玫瑰紅色,腹部為白色。雌鳥的羽毛為褐色,有深褐色的斑點(diǎn),有褐色的過眼線,喙為灰色。玫瑰胸蠟嘴鳥為熱帶區(qū)候鳥,棲息在森林里,以昆蟲、水果和植物種子為食。圖中的植物為芹葉鉤吻。
黑頭蠟嘴鳥 學(xué)名:Pheucticus melanocephalus 英文名:Black-headed Song Grosbeak 1雄性、2雌性
雄性黑頭蠟嘴鳥的頭部為黑色,虹膜為深褐色,部分鳥有橙色的過眼線。它的腹部和背部為橙紅色,背部有黑色的斑點(diǎn)。它的翅膀和尾羽為黑色,翅膀上有白色條紋。雌鳥的羽毛為褐色,有黑色的斑點(diǎn),頭部有黃色的豎條紋。黑頭蠟嘴鳥棲息在森林的邊緣,將巢建在樹上或矮樹叢里,巢為茶杯狀。它以昆蟲和水果為食。
傍晚蠟嘴鳥 學(xué)名:Coccothraustes vespertinus 英文名:Evening Grosbeak 1雄性、2雌性、3雄性幼鳥
傍晚蠟嘴鳥的頭部為黑色,頭部的前方有一塊黃色的羽毛,它的虹膜為深褐色,喙為淡黃色。它的背部為橙色,翅膀和尾羽為黑色,翅膀上有白色的羽毛。它的咽喉為深褐色,至腹部變?yōu)槌壬4气B額頭沒有黃色羽毛。傍晚蠟嘴鳥把巢建在很高的云杉上,通常它們的巢離地面6~12米。它們以蟲子和水果為食,也吃植物種子。
夏季紅雀 學(xué)名:Piranga rubra 英文名:Summer Red-bird 1雄性、2雌性、3雄性幼鳥
雄性夏季紅雀的羽毛為紅色,翅膀的尖端為橙色。它的虹膜為褐色,喙為黃色,爪子為灰藍(lán)色。雌鳥的羽毛為黃色,翅膀的部分羽毛為褐色,有橙色的邊紋。雄性幼鳥的翅膀?yàn)榫G色,尾羽為黃色。夏季紅雀棲息在森林深處,喜歡單獨(dú)活動(dòng)。它們以昆蟲和水果為食,最喜歡吃甲蟲。圖中的植物為野葡萄。
紅唐納雀 學(xué)名:Piranga olivacea 英文名:Scarlet Tanager 1雄性、2雌性
雄性紅唐納雀的頭部、背部和腹部均為紅色,虹膜為褐色,喙為黃色。它的翅膀和尾羽為黑色。雌鳥的頭部、背部和腹部為黃色,翅膀?yàn)楹谏?,羽毛邊緣為白色,尾羽為褐色。紅唐納雀為熱帶地區(qū)的候鳥,以昆蟲、水果和漿果為食。它們的捕食方式和捕蠅鳥相似,一般固定地站在一個(gè)樹枝上等待獵物,捕食后又飛回原處。
路易斯安那唐納雀 學(xué)名:Piranga ludoviciana 英文名:Louisiana Tanager 1雄性、2雌性
雄性路易斯安那唐納雀的頭部為紅色,虹膜為紅色,喙為橙色。它的背部和腹部為黃色,背部中央為黑色。它的翅膀和尾羽為黑色,翅膀的部分羽毛為黃色。雌鳥的頭部為黃色,背部為黑褐色,翅膀?yàn)榛疑B芬姿拱材翘萍{雀生活在松樹林里,生性活躍,叫聲動(dòng)聽。它們以昆蟲為食。
紅翼濕地黑鳥 學(xué)名:Agelaius phoeniceus 英文名:Red-and-White-shouldered Marsh Blackbird 1雄性、2雄性幼鳥、3雌性
紅翼濕地黑鳥的頭部、背部、腹部以及尾羽均為黑色。它的虹膜為深褐色,有褐色的眼圈。它的喙為灰藍(lán)色。它的翅膀?yàn)楹谏鹈吘墳樗{(lán)灰色,翅膀根部有一條紅色和白色的寬橫紋。它的腿爪為黑褐色。紅翼濕地黑鳥生活在沼澤地帶,喜歡群居,群居的紅翼濕地黑鳥通常有500只左右。圖中的植物為北美紅楓。
紅翼八哥 學(xué)名:Onychognathus morio 英文名:Red-winged Starling
雄性紅翼八哥的頭部、背部、腹部以及尾羽均為黑色。它的虹膜為褐色,喙為灰色。它的翅膀根部為火紅色,并有一條黃色的邊紋。雌鳥的頭部為黑灰色,背部和翅膀?yàn)楹稚?。翅膀的羽毛有白色邊紋。紅翼八哥棲居于平原的村落、田園和山林邊緣,性喜結(jié)群,常立于水牛背上,或集結(jié)于大樹上,每至暮時(shí)常呈大群翔舞空中。
黃鸝 學(xué)名:Icterus icterus 英文名:Common Troupial 雄性
黃鸝又叫黃鶯、黃鳥、黃栗留或金衣公子。它們體長23~25厘米。黃鸝的主要食物是有害昆蟲,有時(shí)也吃果實(shí)和種子,是著名的益鳥。黃鸝的巢建在遠(yuǎn)離主干的樹梢上,像搖籃一樣。黃鸝是一種樹棲鳥,極少在地面活動(dòng),喜歡集群,常成雙成對地穿梭于樹叢中。它們的鳴叫也特別動(dòng)聽。
果園金鶯 學(xué)名:Icterus spurius 英文名:Baltimore Oriole or Hang-nest 1雄性、2雄性幼鳥、3雌性
雄性果園金鶯的頭部和背部為黑色,虹膜為黃色,喙為淡藍(lán)色。它的翅膀根部和背部的后半部分以及尾羽的末端為黃色。它的翅膀和尾羽根部為黑色,翅膀上有白色的條紋。雌鳥的頭部、背部以及尾羽為褐色,咽喉為紅褐色。果園金鶯喜歡吃水果和漿果,無花果是它們的最愛。它們經(jīng)常吃桑葚和草莓,令農(nóng)夫們痛恨。圖中的植物為火焰木。
北金鶯 學(xué)名:Icterus galbula 英文名:Bullock’s Troopial 1雄性、2雄性幼鳥、3雌性
北金鶯的頭部為黑褐色,面頰為黃褐色,虹膜為紅褐色,有黑褐色的過眼線,喙為淡藍(lán)色。它的翅膀?yàn)楹诤稚?,有部分白色的羽毛。背部的前半部分為黑褐色,后面為黃色。它的腹部為橙色,尾羽為黑褐色。北金鶯棲息在森林里,它行動(dòng)活躍,喜歡群居。雌鳥非常害羞,很少鳴叫。圖中的植物為黃花杓蘭。
船尾白頭翁 學(xué)名:Quiscalus major 英文名:Boat-tailed Grackl 1雄性、2雌性
雄性船尾白頭翁的面頰為藍(lán)色,虹膜為黃色,有黑色過眼線,喙為黑色。它的頭部和咽喉以及背部為黑色,翅膀和尾羽為黑色,根部為綠色。尾羽很長,呈橢圓形。雌鳥的羽毛為橙色。船尾白頭翁平時(shí)三、五小群活動(dòng),繁殖季節(jié)多成對出現(xiàn),到秋冬時(shí)集結(jié)群棲,普遍可見,出現(xiàn)于開墾地、果園、公園等環(huán)境。圖中的植物為活橡樹。
紫烏鴉 學(xué)名:Quiscalus quiscula 英文名:Common or Purple Crow Blackbird 1雄性、2雌性
紫烏鴉的羽毛為黑色,泛著藍(lán)綠色的光澤。它的虹膜為黃色,喙為灰褐色。紫烏鴉夜間有喜光的習(xí)性,它們喜歡棲息在高大喬木上。一般在鄉(xiāng)間、山地的樹上做碗狀的窩,卵為青綠色帶褐色斑點(diǎn),一次生3~5個(gè)。在中國,烏鴉是不吉利的象征,人們討厭看到它們。圖中的植物為玉米。
褐山鳥 學(xué)名:Euphagus carolinus 英文名:Rusty Crow Blackbird 1雄性、2雌性、3幼鳥
雌性褐山鳥全身的羽毛均為黑色,虹膜為黃色,喙和腿爪也是黑色。雄鳥的羽毛為褐色,幼鳥和雌鳥的長相相似,只有腿部和爪子顏色為灰藍(lán)色。褐山鳥膽子很大,它們經(jīng)常到牧場或者農(nóng)家的院子里啄食。在冬季它們經(jīng)常到潮濕的地方,例如池塘或者沼澤地帶以水生昆蟲和蝸牛為食。圖中的植物為黑山楂。
草地鷚 學(xué)名:Sturnella magna 英文名:Meadow Starling or Meadow Lark 1雄性、2雌性
草地鷚的頭部為深褐色,有褐色的豎條紋。它的虹膜為黃色,有不清晰的褐色過眼線,它的面頰為白色,喙為褐色。它的背部、翅膀以及尾羽為褐色,上面有淡褐色的條紋和深褐色的斑點(diǎn)。它的腹部為黃色,有黑色的斑點(diǎn)。草地鷚喜歡成群棲息,但是到了春季鳥群會解散。鷹和蛇是它們的天敵。圖中的植物為麻黃。
小嘴烏鴉 學(xué)名:Corvus brachyrhynchos 英文名:Common American Crow 雄性
小嘴烏鴉屬大型鳴禽,,體長約50厘米。它的虹膜褐色,體羽、嘴部及腳皆呈黑色,除腹羽外,其他部分體羽泛金屬光澤的紫綠色,喙粗壯,喙基生長著密集的羽簇。喜群居生活,與其他鴉類相混生活,鳴叫時(shí)發(fā)出粗啞的嘎嘎聲。一般棲息于農(nóng)耕地區(qū)中,以無脊椎動(dòng)物為主,但也喜歡食動(dòng)物尸體,故又名食腐鴉。圖中的植物為黑胡桃。
魚鴉 學(xué)名:Corvus ossifragus 英文名:Fish Crow 1雄性、2雌性
魚鴉的體長一般為50厘米,雄鳥羽毛光滑,全身呈黑色,喙及腿爪也為黑色。雌鳥的羽毛及喙呈褐色。魚鴉的食物以魚和螃蟹為主,也吃谷類、漿果、昆蟲、腐肉。魚鴉喜歡群居,有時(shí)候可以成千上萬只聚集在一起,然而筑巢時(shí)魚鴉喜歡夫妻倆單獨(dú)筑巢,通常用樹枝筑在高高的樹梢上。圖中的植物為刺槐。
喜鵲 學(xué)名:Pica pica 英文名:Common Magpie 1雄性、2雌性
喜鵲的頭部、背部和咽喉均為黑色,它的虹膜為灰色,喙為黑色。它的翅膀?yàn)榭兹杆{(lán)色,翅膀的根部和末梢為白色。它的尾羽為草綠色,呈菱形,寬大敦厚,它的腹部為白色。喜鵲是在各地都能見到的鳥,平原、山區(qū)都有棲住,出沒于山腳、林緣、村莊或城市周圍的大樹上、屋頂上、莊稼地上等,不見于密暗的森林內(nèi)。
黃翼鵲 學(xué)名:Pica nuttalli 英文名:yellow-billed Magpie 雄性
黃翼鵲的頭部為綠色,虹膜為橙色,有黃色的過眼線,喙為黃色。它的背部和咽喉均為黑色,它的翅膀?yàn)榭兹杆{(lán)色,翅膀的根部為白色。它的尾羽為草綠色,呈菱形,寬大敦厚。它的腹部為白色。黃翼鵲清早就到田地和菜地覓食;晚上棲于高大的樹上。黃翼鵲是雜食性的鳥。巢多營于高大的樹上,常選擇近海邊的木棉樹。圖中的植物為法國梧桐。
哥倫比亞鵲 學(xué)名:Calocitta colliei 英文名:Columbia Magpie or Jay 雄性
哥倫比亞鵲的全身羽毛均為灰藍(lán)色。它的頭頂有漂亮的羽冠,虹膜和喙為灰色。它的尾羽寬大,且長,兩側(cè)的羽尖為白色。它的腹部為白色,腿爪為灰黑色。哥倫比亞鵲外形漂亮,很像中國傳說中的鳳凰。哥倫比亞鵲主要棲息在哥倫比亞河流域。
藍(lán)冠鴉 學(xué)名:Cyanocitta cristata 英文名:Blue Jay 1雄性、2、3雌性
雄性藍(lán)冠鴉的頭部、背部呈藍(lán)色。它的頭頂有羽冠,它的面頰為白色,虹膜為褐色,喙為灰色。它的翅膀和尾羽呈藍(lán)色,有整齊的黑色橫條紋,翅膀和尾羽的末梢是白色。它的腹部為白色。雌鳥的腹部為淡褐色。藍(lán)冠鴉為短距離候鳥,集小群遷徙。它們主要以植物種子為食,也吃較少量的水果和昆蟲。它以啄食其他鳥類的蛋著稱。圖中的植物為美洲凌霄花。
佛羅里達(dá)鵲 學(xué)名:Aphelocoma coerulescens 英文名:Florida Jay 1雄性、2雌性
佛羅里達(dá)鵲的頭頂為藍(lán)色,面頰為白色,虹膜為褐色,有藍(lán)色的過眼線,喙為深褐色,咽喉為白色。它的背部為淡褐色,翅膀和尾羽為藍(lán)色,尾羽寬大。它的腹部為褐色。佛羅里達(dá)鵲一般只作短距離飛行,它們總是從一個(gè)樹枝飛到另一個(gè)矮樹叢。它們經(jīng)常飛到地面尋找蝸牛,漿果、水果和昆蟲也是它們的美食。圖中的植物為柿子樹。
灰鵲 學(xué)名:Perisoreus canadensis 英文名:Canada Jay 1雄性、2雌性、3幼鳥
雄性灰鵲的頭部為黑色,頭頂為白色,虹膜為褐色,喙為黑色。它的背部、翅膀和尾羽是灰藍(lán)色,尾羽的末端為白色。它的腹部為灰白色。雌鳥的面頰和頭部為白色,頭頂?shù)奖巢繛榛宜{(lán)色。幼鳥顏色較黑。灰鵲以腐肉為食,因此也被稱為“腐肉鳥”。它們經(jīng)常隱藏在叢林深處,很膽怯,容易受驚。圖中的植物為櫟樹。
克拉克灰鳥 學(xué)名:Clark’s Nutcracker 英文名:Clarke’s Nutcracker 1雄性、2雌性
克拉克灰鳥體長34厘米。頭部、額、翼及尾羽呈黑色,尾羽末端白色。腮、喉、胸、頸及背部褐黑色,腰及尾上覆羽黑色,尾下覆羽白色,喙和腳均為黑色??死嘶银B常棲息于二千米以上的針葉林,主食松子。它在飛行時(shí)尾側(cè)可見顯著的白色,鳴叫聲沙啞。
美洲伯勞鳥 學(xué)名:Lanius excubitor 英文名:Great American Shrike 1雄性、2雌性、3幼鳥
美洲伯勞鳥的頭部和背部為灰藍(lán)色,虹膜灰色,有黑色的過眼線。它的喙尖而且彎,雄鳥為黑色,雌鳥灰藍(lán)色。它的翅膀和尾羽為黑色,翅膀的羽毛有白色的邊紋。腹部為乳白色,有少量細(xì)小的黑條紋。美洲伯勞鳥的叫聲沙啞難聽,因此有人拿伯勞的叫聲來比喻人說話難聽。它喜歡停在空曠地的凸枝上,居高臨下觀察捕食昆蟲。圖中的植物為萎山楂。
傻子伯勞鳥 學(xué)名:Lanius ludovicianus 英文名:Loggerhead Shrike 1雄性、2雌性
傻子伯勞鳥的頭部和背部為灰色,虹膜為黑褐色,有黑色的過眼線,喙尖而且彎曲,翅膀和尾羽為黑色。傻子伯勞鳥以昆蟲、爬蟲類、小型哺乳類為主食,伯勞有將太大的獵物插在尖銳的樹枝上,一塊一塊撕下來吃的習(xí)性,所以西方人稱它為“屠夫鳥”。如果在野外見到昆蟲、青蛙被插在尖銳的枝丫上,那可能就是伯勞的杰作。
鈴雀 學(xué)名:Vireo bellii 英文名:Bell’s Vireo 雄性
鈴雀的頭部呈墨綠色,虹膜為淡綠色,眼周呈白色。它的喙為黑色,頭部扁平,喙的根部有少量胡須狀的羽毛。它的背部和尾羽呈黑黃色,翅膀灰色,有白色的邊紋。它的腹部為白色,腿爪為淡藍(lán)色。鈴雀主食各種昆蟲及其幼蟲、卵和蛹,也吃少量植物種子。鈴雀的巢很精致,巢的外圍以地衣和苔蘚鋪成,內(nèi)襯獸毛、棉花等柔軟物質(zhì),很舒適。
黃喉雀 學(xué)名:Vireo flavifrons 英文名:yellow-throated Vireo or Greenlet 雄性
黃喉雀的頭部和背部為綠色,虹膜為褐色,眼睛周圍有黃色的眼圈。它的喙尖且稍彎,為黑灰色。它的翅膀和尾羽為黑色,有白色的邊紋。它的咽喉至腹部的前半部分為黃色,后半部分為白色。黃喉雀屬于捕蟲林鶯,叫聲婉轉(zhuǎn)動(dòng)聽。黃喉雀少動(dòng)好靜,喜歡單獨(dú)行動(dòng)。它總是小心翼翼地在叢林中搜尋食物。
孤獨(dú)雀 學(xué)名:Vireo solitarius 英文名:Solitary Vireo or Greenlet 1雄性、2雌性
雄性孤獨(dú)雀的頭部為黑藍(lán)色,白色的眼圈與白色的過眼線相連,看起來像一個(gè)橫著放的逗號。它的喙為黑色,咽喉為淡褐色,延伸至腹部。它的背部為深綠色,腹部為白色,翅膀和尾羽為黑色,翅膀泛著褐色的光澤。雌鳥的頭部為黑褐色。孤獨(dú)雀將巢建在地上,巢由干苔蘚、鹿和浣熊的毛構(gòu)成。它喜歡棲息在細(xì)長的草莖上。圖中的植物為美洲羅鍋底草。
白眼雀 學(xué)名:Vireo griseus 英文名:White-eyed Vireo or Greenlet 雄性
白眼雀的虹膜為白色,有深褐色的眼圈和不明顯的過眼線。它的面頰為黃色,頭頂和喙為深褐色。它的背部、翅膀和尾羽為深褐色,翅膀和尾羽的羽毛邊緣為黃色。它的咽喉為乳白色,腹部為黃色,有少量深褐色的斑點(diǎn)。白眼雀很少到地面活動(dòng),除非為了修補(bǔ)它們的巢,而從地面找纖草。它們喜歡吮吸樹葉上滴下的露珠。圖中的植物為苦楝樹。
綠雀 學(xué)名:Vireo olivaceus 英文名:Bartram’s Vireo or Greenlet 雄性
綠雀的頭部為墨綠色,它的虹膜呈褐色,黑色的過眼線和淡橙色的粗眉線,它的喙為灰藍(lán)色。它的背部、翅膀和尾羽為墨綠色,翅膀的羽毛邊緣為黃色。它的咽喉為白色,至腹部為黃色。綠雀很活躍,喜歡在灌木叢中來回穿越,偶爾也飛上較高的樹枝。綠雀的巢都懸掛在荊棘叢中,約距地面兩尺高,由粗糙的草葉構(gòu)成。圖中的植物為牽?;?。
紅眼綠雀 學(xué)名:Vireo olivaceus 英文名:Red-eyed Vireo or Greenlet 雄性
紅眼綠雀的頭部為藍(lán)黑色,它的虹膜呈紅色,有白色的眉線,喙為土綠色。它的面頰、背部、翅膀以及尾羽均為土綠色,翅膀和尾羽的部分羽毛為褐色。它的腹部為灰白色,爪子為藍(lán)灰色。紅眼綠雀很少飛來飛去,它們捕食主要靠在樹枝上走動(dòng)。只有在秋季,昆蟲數(shù)量急劇減少時(shí),它們才短距離飛行捕食。圖中的植物為刺槐。
波希米亞朱緣蠟翅鳥 學(xué)名:Bombycilla garrulus 英文名:Black-throated Wax-wing or Bohemian Chatterer 1雄性、2雌性
雄性波希米亞朱緣蠟翅鳥的頭部有火紅色的羽冠,虹膜為灰色,喙為黑色。它的背部為深褐色,至尾部變?yōu)榛疑?。它的翅膀?yàn)榛疑庖碛悬S色羽尖,內(nèi)翼為有紅尖的白色。它的尾羽為黑色,末端為黃色。雌鳥沒有羽冠。波希米亞朱緣蠟翅鳥膽小怕人。它們經(jīng)常在樹林里鳴唱,以漿果和水果為食。
白胸五子雀 學(xué)名:Sitta carolinensis 英文名:White-breasted Nuthatch 1雄性,2、3雌性
白胸五子雀從頭到后頸處為黑色,面頰及胸部為白色,背部及尾部為灰藍(lán)色。分布于北美及墨西哥,常見于落葉闊葉林中。白胸五子雀喜歡在樹木的枝干間跳上跳下,并會把樹皮剝下,來啄食藏于樹身的小昆蟲,或是以樹木的果實(shí)為生,它是美國庭院內(nèi)常見的訪客。叫聲為鼻音的:“泥!泥!”。
紅腹五子雀 學(xué)名:Sitta canadensis 英文名:Red-bellied Nuthatch 1雄性、2雌性
紅腹五子雀的頭部為黑色,有白色的豎條紋。它的虹膜為深褐色,喙為黑色。它的背部為灰藍(lán)色,翅膀和尾羽為灰藍(lán)色,有少量羽毛為黑色,尾羽的兩端呈白色。它的咽喉為乳白色,至腹部為橙色。紅腹五子雀認(rèn)真地檢查樹干的樹皮和每一個(gè)洞,捕食隱藏在其中的昆蟲。它們總是忙忙碌碌,吵吵鬧鬧地跳來跳去。
褐頭五子雀 學(xué)名:Sitta pusilla 英文名:Brown-headed Nuthatch 1雄性、2雌性
褐頭五子雀的頭部呈褐色,虹膜為褐色,有白色的眼圈,喙為黑色。它的背部及翅膀?yàn)榛疑?,尾羽呈黑色,尾羽的尖端為白色,腹部白色。褐頭五子雀有著顯著的攀爬本領(lǐng)。它常在樹枝上用腳挾住紫杉類的種籽,用喙去啄,直到把它的仁啄出來。褐頭五子雀會把卵產(chǎn)在鋪滿樹皮、獸毛、羽毛的廢棄的啄木鳥洞穴里。
加州五子雀 學(xué)名:Sitta pygmea 英文名:Californian Nuthatch
加州五子雀的頭部為褐色,面頰為白色,虹膜為褐色,有白色眼圈。它的喙為黑色,長而且尖。它的背部為黑灰色,與頭部的褐色涇渭分明。它的尾羽為褐色,尾羽的兩側(cè)有黃色的斑塊。它的腹部為淡黃色,腿爪為褐色。加州五子雀的一生都在樹上度過。它們整天不停地圍著樹干轉(zhuǎn),尋找樹木里的昆蟲。
黑喉蜂鳥 學(xué)名:Trochilus mango 英文名:Mango Humming bird 1、2雄性、3雌性
雄性黑喉蜂鳥的頭部為橙紅色,它的虹膜為黑褐色,喙細(xì)長而且尖銳,為黑褐色。它的背部和翅膀根部為橙褐色,翅膀?yàn)榛疑灿馂槌燃t色。它的腹部為灰色。雌鳥的背部為灰綠色。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類,體形大小和黃蜂相似,飛行時(shí)還發(fā)出嗡嗡之聲,故名蜂鳥。蜂鳥主食花蜜,也捕捉小昆蟲。它活動(dòng)頻繁,十分活躍。圖中的植物為紫葳。
安娜蜂鳥 學(xué)名:Calypte anna 英文名:Anna Humming bird 1、2雄性,3雌性
安娜蜂鳥能在空中像直升飛機(jī)一般停住,所以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它的體形又小,這迫使它新陳代謝加強(qiáng),它的體溫也比其他鳥類高,達(dá)43℃,心率每分鐘615次。蜂鳥的卵在鳥類中也是最小的,只有豆粒般大小,每窩只產(chǎn)一枚。一只蜂鳥有1000根羽毛,是飛禽中羽毛最稠密的一種。圖中的植物為朱槿。
紅褐色蜂鳥 學(xué)名:Selasphorus rufus 英文名:Ruff-necked Humming bird 1、2雄性、3雌性
雄性紅褐色蜂鳥的頭部為綠色,虹膜為黑褐色,喙為灰色,尖細(xì)且長。它的咽喉為白色,背部和尾羽為褐色,翅膀?yàn)楹谏?,翅膀的根部為綠色。雌鳥的背部為綠色。蜂鳥的雙翼可以180°旋轉(zhuǎn),所以它既能向前飛,又能向后飛,而且能在空中停住,像直升飛機(jī)一般,因此它能自由自在地把嘴伸入花蕊中進(jìn)食。圖中的植物為醉蝶花。
象牙喙啄木鳥 學(xué)名:Campephilus principalis 英文名:Ivory-billed Woodpecker 1雄性、2雌性
雄性象牙喙啄木鳥的頭頂為黑色,有紅色的羽冠。它的虹膜為黃色,有紅色的眼圈,它的喙為淡黃色,寬厚而尖銳。它的背部、翅膀和尾羽為黑色,頸部的白色豎條紋與翅膀尖端的白色羽毛相連接。雌鳥的羽冠為黑色。象牙喙啄木鳥是世界上最珍貴的50種鳥類之一。它們靠聽覺偵測螞蟻與木生甲蟲幼蟲的咬嚙聲。
北美黑啄木鳥 學(xué)名:Dryocopus pileatus 英文名:Pileated Woodpecker 1雄性、2雌性、3、4雄性幼鳥
北美黑啄木鳥有紅褐色的羽冠,虹膜為黃色,有黑色的過眼線。它的面頰為紅褐色與淡黃色的條紋,喙為藍(lán)黑色。它的咽喉為乳白色。它的背部、翅膀、尾羽以及腹部均為灰黑色,腿部粗壯有力,爪子為灰藍(lán)色,尖銳彎曲。北美黑啄木鳥可以將樹鑿穿數(shù)寸深,擲出三寸長的木塊。圖中的植物為浣熊葡萄。
瑪利亞的啄木鳥 學(xué)名:Picoides villosus 英文名:Maria’s Woodpecker 1雄性、2雌性
瑪利亞的啄木鳥的頭部為紅色,虹膜為褐色,有白色的眉線,喙為灰色。它的背部為黑色,中央有灰白色的羽毛。它的翅膀和尾羽為黑色,翅膀上布滿了灰白色的斑紋。它的腹部為灰白色,爪子為淡藍(lán)色?,斃麃喌淖哪绝B以昆蟲為生,也吃水果和果漿。它們生活在開闊的林地,農(nóng)場和果園也有它們的身影。
絨啄木鳥 學(xué)名:Picoides pubescens 英文名:Downy Woodpecker 1雄性、2雌性
絨啄木鳥的頭部為黑色,虹膜為紅褐色,有黑色的過眼線以及灰白色的眉線。它的喙為黑色,細(xì)尖且短。它的背部為黑色,中央有白色帶黑點(diǎn)的寬豎條紋。翅膀呈黑色,有整齊的灰色橫條紋。尾羽黑色,短小。雄鳥的頭頂有一條紅色的豎條紋。絨啄木鳥的短喙使得它們能夠在小樹枝上, 甚至是草莖上覓食, 對于其他的啄木鳥而言, 這的確太難了。
奧杜邦啄木鳥 學(xué)名:Picoides borealis 英文名:Audubon’s Woodpecker 雄性
奧杜邦啄木鳥的頭部為黑色,有黃色和白色的豎條紋。它的虹膜呈褐色,喙為黑藍(lán)色。它的背部呈黑色,有淡藍(lán)色的花紋,翅膀和尾羽為黑色,翅膀上有白色的斑點(diǎn)。腹部前半部分為淡藍(lán)色,后半部分為淡綠色,爪子呈灰藍(lán)色。春天到來的時(shí)候,雄啄木鳥會發(fā)出響亮的叫聲,那是它們在捍衛(wèi)自己的地盤,警告他人不得侵犯。
紅胸啄木鳥 學(xué)名:Sphyrapicus ruber 英文名:Red-breasted Woodpecker 1雄性、2雌性
紅胸啄木鳥的頭部為玫瑰紅色,虹膜為橙色,有白色的眼圈和細(xì)短的黑色過眼線。它的喙為淡藍(lán)色。它的背部為黑色,有褐色的斑點(diǎn)。翅膀?yàn)楹谏?,有白色的邊紋。它的尾羽為黑色,短而尖,有淡藍(lán)色的斑紋。它的腹部為橙色。除了春季,紅胸啄木鳥顯得特別安靜。紅胸啄木鳥喜歡孤獨(dú),或者成雙成對地旅行。
黃腹啄木鳥 學(xué)名:Sphyrapicus varius 英文名:yellow-bellied Woodpecker 1雄性、2雌性
黃腹啄木鳥的身體圓肥,它的頭頂為水紅色,虹膜為黑色,有白色的眼圈,黑色的過眼線延伸至背部。它的背部為灰白色,有黑色的斑紋。翅膀上有黑藍(lán)色的羽毛。它的腹部為灰白色,尾羽為黑色,向下彎曲,羽毛尖短。黃腹啄木鳥體長約20厘米,喜歡定居在一個(gè)地區(qū)。它們在某些季節(jié)有規(guī)律地吸取樹上的樹汁 。圖中的植物為卡羅林娜桃樹。
黑背啄木鳥 學(xué)名:Picoides arcticus 英文名:Arctic three-toed Woodpecker 1、2雄性、3雌性
雄性黑背啄木鳥的頭頂為黃色,頭部為黑色,虹膜為紅色,有白色的眼圈。它的背部為黑色,略發(fā)藍(lán)光,翅膀呈褐色,尾羽為黑色,有少量褐色的羽毛。腹部白色,有少量黑橫紋。雌鳥頭頂呈黑色,有白色過眼線。黑背啄木鳥的喙又尖又直又硬,舌尖有鉤,舌骨有彈性,可以很靈活地伸進(jìn)伸出,把蛀蟲從樹洞里鉤出來。
紅須啄木鳥 學(xué)名:hybrid-Colaptes auratus x C. cafer 英文名:Missouri Red-moustached Woodpecker雄性
紅須啄木鳥生活在溫帶的森林中,啄木鳥跟別的鳥不一樣,兩個(gè)腳趾向前,兩個(gè)腳趾向后,這樣可以使身體保持平衡,四平八穩(wěn)地攀在樹上。紅須啄木鳥以藏在樹干中的蟲子為食。它的喙尖而且堅(jiān)硬,能在樹干上鉆孔,有趣的是,其啄蟲孔能很快愈合而不影響樹干的生長和發(fā)育。
紅腹啄木鳥 學(xué)名:Melanerpes carolinus 英文名:Red-bellied Woodpecker 1雄性、2雌性
紅腹啄木鳥雄鳥的頭頂呈黑紅色,面頰為乳白色,虹膜為紅色。它的背部、翅膀和尾羽為黑色,上面遍布白色的斑紋,它的腹部呈淡褐色。雌鳥的頭頂為灰藍(lán)色。紅腹啄木鳥舌尖生有短鉤,舌面有粘液,所以舌能探入洞內(nèi)鉤捕多種樹干害蟲。紅腹啄木鳥啄食很迅速,一次時(shí)間不到千分之一秒。
紅頭啄木鳥 學(xué)名:Melanerpes erythrocephalus 英文名:Red-headed Woodpecker 1雄性、2雌性、3幼鳥
紅頭啄木鳥的頭部為紅色,它的虹膜為紅褐色,有灰藍(lán)色的眼圈,喙為灰藍(lán)色。它的背部、翅膀和尾羽為黑色。它背部的后半部分到尾羽的根部為白色。腹部白色,腿爪為淡藍(lán)色。紅頭啄木鳥體長約19~23厘米?;顒?dòng)在開闊的林地、農(nóng)場和果園。它以從樹木中啄出的昆蟲為食,因會在死掉的樹干中啄洞筑巢而出名。
重爪啄木鳥 學(xué)名:Melanerpes lewis 英文名:Lewis’ Woodpecker 1雄性、2雌性
重爪啄木鳥的頭頂為黑灰色,虹膜為褐色,面頰為玫瑰紅色,喙為灰黑色。它的背部、翅膀和尾羽為黑色,略微泛著黃色的光。雄鳥的咽喉為黑色,頸部白色,腹部和腿部呈玫瑰紅。重爪啄木鳥的腳短而粗壯,二趾向前,二趾向后。尾羽剛硬具彈性,可支撐身體,這種“三足鼎立”的穩(wěn)定結(jié)構(gòu),使啄木鳥能在樹上自由攀登。
金翅啄木鳥 學(xué)名:Colaptes auratus 英文名:Golden-winged Woodpecker 1雄性、2雌性
金翅啄木鳥的頭頂呈灰藍(lán)色,面頰呈淡褐色,虹膜為褐色,喙為灰黑色。它的頭部有粉色的條紋。它的背部、翅膀和尾羽呈深褐色,背部和翅膀有灰黑色的斑點(diǎn)。它的翅膀和尾羽的內(nèi)側(cè)呈黃色。金翅啄木鳥善于用富有彈性的中央尾羽軸支撐身體,利用喙、舌鉤取樹皮下及樹干中的昆蟲。它冬天也兼吃一些植物性食物。
佩帶翠鳥 學(xué)名:Ceryle alcyon 英文名:Belted Kingfisher 1雄性、2雌性
佩帶翠鳥是北美洲惟一一種分布較廣的翠鳥,它的體長大約33厘米。上體呈藍(lán)灰色,腹部呈白色。完全依靠食魚為生。棲息于林間溪旁樹上。
黃喙杜鵑 學(xué)名:Coccyzus americanus 英文名:yellow-billed Cuckoo 1雄性、2雌性
黃喙杜鵑屬于攀禽,外形略似小鷹,但喙不具鉤狀;繁殖時(shí),將卵產(chǎn)于其他鳥的鳥巢里,讓其代為育雛。黃喙杜鵑喜歡開闊的有林地帶及大片蘆葦?shù)亍?/p>
紅樹林杜鵑 學(xué)名:Coccyzus minor 英文名:Mangrove Cuckoo 雄性
紅樹林杜鵑的羽毛呈橙褐色。杜鵑鳥的產(chǎn)卵方式很怪異,即自己不筑巢,而將蛋產(chǎn)在其他鳥類的巢中,不斷地以鷹的飛行方式飛翔,恐嚇其他鳥類,其他鳥類誤以為鷹來襲擊,便匆匆離巢,杜鵑便侵占其巢,然后銜走巢中的一個(gè)蛋,它再產(chǎn)一枚蛋。這樣其他鳥類就成了杜鵑幼鳥的養(yǎng)父母。紅樹林杜鵑以各種昆蟲為食。圖中的植物為蘋果樹。
馬尾鸚鵡 學(xué)名:Conuropsis carolinensis 英文名:Carolina Parrot or Parrakeet 1、2雄性、3雌性、4幼鳥
馬尾鸚鵡的頭部呈黃色,頭頂為紅色,它的虹膜為紅色,有黃色的眼圈。它的喙彎曲有鉤,腿較短。它的翅膀、背部、尾羽和腹部均為綠色。它的腳掌前后有雙趾,走起路來樣子很怪,但爬起樹來卻是行家。馬尾鸚鵡的舌頭厚而強(qiáng)健,能夠巧妙地?cái)[弄它們的食物——種子和水果。馬尾鸚鵡的窩都設(shè)在洞中。圖中的植物為蒼耳。
帶尾鴿 學(xué)名:Columba fasciata 英文名:Band-tailed Dove or Pigeon 1雄性、2雌性
帶尾鴿喜好安靜,對忽然發(fā)生的事物,即使只是一個(gè)聲響,它也會嚇得驚慌拍翅。帶尾鴿多群體性地居住或活動(dòng)。在正常環(huán)境下,帶尾鴿是一夫一妻制的禽鳥,配對成功后就終生不離棄。自古以來鴿子即被訓(xùn)練為傳遞信件的信差,由此可看出鴿子的記憶力之強(qiáng),無論是多遠(yuǎn)的距離,鴿子總能記得回家的路。圖中的植物為山茱萸。
德克薩斯斑鳩 學(xué)名: Zenaida asiatica 英文名:Texan Turtle-Dove 雄性
德克薩斯斑鳩是遷徙性鳥類,身長約28厘米。它的頭頂和背部呈紅褐色,它的面頰呈黃色,虹膜為紅色,有藍(lán)色的眼圈。它的翅膀和尾羽為褐色,部分羽毛為白色和黑色,它的腹部呈灰色,爪子為黃色。德克薩斯斑鳩依靠在地面上尋覓食物為生,它們每天都要吃大量的小粒種子。
塞奈達(dá)野鴿 學(xué)名:Zenaida aurita 英文名:Zenaida Dove 1雄性、2雌性
塞奈達(dá)野鴿的頭部為橙色,虹膜和喙也呈紅色。它的背部、翅膀和尾羽中央為土黃色,翅尖和尾羽兩邊呈灰黑色,尾羽的尖端為白色。它的腹部為橙色,爪子上有紅色條紋。塞奈達(dá)野鴿通常出現(xiàn)于平地住家附近、農(nóng)耕地、丘陵地帶或河口、海邊。圖中的植物為番荔枝。
西威斯特鴿 學(xué)名:Geotrygon chrysia 英文名:Key West Dove 1雄性、2雌性
野生的西威斯特鴿數(shù)量十分稀少,一般只棲息在潮濕的森林里。它的羽毛呈褐色,頭頂呈黑褐色,虹膜為粉色,眼睛下有白色的條紋,喙也呈粉色。
藍(lán)頭鴿 學(xué)名:Starnoenas cyanocephala 英文名:Blue-headed Ground Dove or Pigeon 1雄性、2雌性
藍(lán)頭鴿的頭頂呈藍(lán)色,虹膜為深褐色,有黑色的過眼線和白色的豎條紋。它的背部、翅膀和尾羽的羽毛為黑褐色,腹部呈褐色。
候鴿 學(xué)名:Ectopistes migratorius 英文名:Passenger Pigeon 1雄性、2雌性
雄性候鴿的頭部呈淡藍(lán)色,虹膜為紅色,有橙色的眼圈,喙為橙色。它的咽喉和腹部呈火紅色,至尾部漸變?yōu)榘咨?。它的背部、翅膀和尾羽為淡藍(lán)色,尾羽中間長,兩側(cè)短。雌鴿的背部呈褐色。候鴿喜歡生活在院子、林地、山林等樹木多的地方。它繁殖力強(qiáng)、性情溫馴。
哀鳩 學(xué)名:Zenaida macroura 英文名:Carolina Turtle-Dove 1雄性、2雌性
哀鳩的頭部呈橙色,虹膜為深褐色,有灰黑色的眼圈和黑色的細(xì)過眼線,喙為暗紅色。它的背部、翅膀和尾羽為灰黑色,有褐色和藍(lán)灰色的光澤。它的腹部呈橙褐色。哀鳩走起路來昂首闊步,很神氣。它們實(shí)行嚴(yán)格的一夫一妻制,終生不渝。即使是一方喪偶以后,也要過了很久才會再婚。
野火雞(雄性) 學(xué)名:Meleagris gallopavo 英文名:Wild Turkey (Male)
火雞又名“吐綬雞”,最初只產(chǎn)于美洲?;痣u有兩種,一種是平常飼養(yǎng)的火雞,另一種是美洲中部的野火雞。不論是哪一種火雞,它們的頭和脖子都是光禿禿的,沒有羽毛。雄火雞的頭頂還長著紅色肉瘤,喉下垂著一大串紅色肉瓣;當(dāng)它展開扇形尾羽,高聲鳴叫時(shí),頭上的肉瘤和肉瓣還會由紅色變成藍(lán)白色。
野火雞(雌性和幼雞) 學(xué)名: Meleagris gallopavo 英文名:Wild Turkey (Female & young)
印第安人很早就知道馴養(yǎng)火雞來食用。由于品種改良的結(jié)果,家禽火雞的體形較野火雞來得重,雄雞可達(dá)十公斤,但是雌火雞大約只有雄火雞一半重量。
刀瓴鶉 學(xué)名: Oreortyx pictus 英文名:Plumed Partridge 1雄性、2雌性
刀瓴鶉體形與小雞相似,體重110~450克,頭小,嘴寬短,與小雞相比無冠,但有兩根長羽頂飾,無耳葉,尾羽不上翹,尾短于翅長的一半。
冠齒鶉 學(xué)名:Colinus cristatus 英文名:Welcome Partridge 幼鳥
冠齒鶉棲息在開闊的原野和森林的邊緣地區(qū)。春天是它們的繁殖季節(jié),冠齒鶉的食物主要是植物的種子和漿果。有時(shí)也吃樹葉、根和一些昆蟲。
環(huán)羽松雞 學(xué)名:Bonasa umbellus 英文名:Ruffed Grouse 1、2雄性、3雌性
環(huán)羽松雞選擇配偶的活動(dòng)很有趣,10多只雌雄松雞集結(jié)在一起,它們不時(shí)鳴叫。這時(shí)一只雄雞先作各種展翅張尾的炫耀表演;然后,其他雄雞互相追逐、爭斗。觀看的雌雞會選擇心儀的對象。
加拿大松雞 學(xué)名:Dendragapus canadensis 英文名:Canada Grouse 1、2雄性、3雌性
加拿大松雞都生活在寒冷的地區(qū),棲息在透光較強(qiáng)的林緣開闊地。它們經(jīng)常在近水的向陽坡活動(dòng)覓食。主要覓食果實(shí)、種子、葉、芽及昆蟲等。圖中的植物3為延齡草,4是腋花扭柄花。
草原松雞 學(xué)名:Tympanachus cupido 英文名:Pinnated Grouse 1、2雄性、3雌性
草原松雞白天覓食時(shí)四處分散,靠互相鳴叫應(yīng)答集攏。草原松雞經(jīng)過交配以后,雌雞開始筑巢,在樹根下扒一個(gè)坑,集一點(diǎn)枝葉和羽毛,就是它們簡陋的巢。圖中的植物為百合。
柳雷鳥 學(xué)名:Lagopus lagopus 英文名:Willow Ptarmigan 1雄性、2雌性、3幼鳥
柳雷鳥羽色冬夏不同,夏羽以栗褐色為主,背肩、腰和尾上覆羽有銹褐色橫斑和白色細(xì)紋,翼和腹白色。雌鳥頭和頸部黑色,上體其余部分淡黃色。冬羽雪白。
巖雷鳥 學(xué)名:Lagopus mutus 英文名:Rock Ptarmigan 1雄性冬羽、2雌性夏羽、3幼鳥秋羽
巖雷鳥一年之中伴隨著春夏秋冬季節(jié),要換四次羽毛,是鳥類中換羽次數(shù)最多者。巖雷鳥棲于山崖,食物以植物性為主,兼食各種昆蟲等。該鳥善奔跑,飛行迅速,但不能遠(yuǎn)飛。
紫鵓鴣 學(xué)名:Porphyrula martinica 英文名:Purple Gallinule 雄性春羽
紫鵓鴣的喙呈黃色,喙后端為玫瑰紅色,頭頂有一塊藍(lán)色的羽毛。它的虹膜呈紅色,
鵓鴣 學(xué)名:Thomas Bewick 英文名:Common Gallinule 雄性
鵓鴣也叫水鴣鴣。天要下雨或者剛晴的時(shí)候,常在樹上咕咕地叫。鵓鴣生活在闊葉竹林和灌叢地帶。雜食性動(dòng)物,主要吃昆蟲和草籽。
淡水秧雞 學(xué)名:Rallus elegans 英文名:Great Red-breasted Rail or Freshwater Marsh Hen 1雄性、2幼鳥
淡水秧雞棲于河流附近,沼澤地帶和水稻田中。它們喜歡單獨(dú)或成對活動(dòng)。淡水秧雞以水棲昆蟲、甲殼類、小魚以及水藻為食。
黑臉田雞 學(xué)名:Porzana carolinus 英文名:Sora Rail 1雄性、2雌性、3幼鳥
黑臉田雞的頭部呈黑色,虹膜為紅色,有白色或褐色的過眼線。它的翅膀、背部和尾羽呈黑色,雜有白色或褐色的斑紋。翅膀和尾羽短,只能作短距離滑翔。
鳴鶴 學(xué)名:Grusamericana 英文名:Whooping Crane (Male Adult) 雄性
鳴鶴是一種大型的珍貴涉禽。主要棲息在有水濕地或泛水沼澤,通常要求有較高的蘆葦?shù)韧λ参餅殡[蔽條件。鳴鶴體長可達(dá)1.2米,全身羽毛大都白色。
鳴鶴 學(xué)名:Grusamericana 英文名:Whooping Crane (young) 幼鳥
鳴鶴的雛鳥為早成鳥,出殼后即能蹣跚步行,但如無驚擾,雛鳥并不離開親鳥遠(yuǎn)行。四、五天后,雛鳥即隨親鳥在淺水灘的草叢中覓食小魚、蝌蚪、昆蟲和各種植物嫩芽。
黑胸行鳥 學(xué)名: Pluvialis dominica 英文名:American Golden Plover 1夏羽、2冬羽、3三月羽色
黑胸行鳥體長24厘米,多在較干的沼澤地或有短草的稻田里。冬天全身金黃色,有黑褐色斑點(diǎn),故又稱“金斑行鳥”,夏天則面頰、胸、腹轉(zhuǎn)為黑色。
基爾第行鳥 學(xué)名:Charadrius vociferus 英文名:Kildeer Plover 1雄性、2雌性
基爾第行鳥群棲海岸附近的休耕田,喜結(jié)隊(duì)于農(nóng)田或荒地中找尋昆蟲、蚯蚓和植物嫩芽、根莖、種子果腹。覓食時(shí),常以腳爪拍地,蟲或蚯蚓受擾一縮動(dòng),立刻趨前啄食。
山巖行鳥 學(xué)名:Charadrius montanus 英文名:Rocky Mountain Plover 雌性
山巖行鳥的喙為黑色,虹膜呈橙色,有黑色的過眼線。它的面頰為白色,羽毛呈褐色,翅尖有少量黑色羽毛。它的尾羽短小,腿細(xì)長,腳趾圓禿,指甲短尖。
半蹼行鳥 學(xué)名:Charadrius semipalmatus 英文名:American Ring Plover 1雄性、2秋季幼鳥
半蹼行鳥以零星小群與其他鶴科鳥類混群活動(dòng),覓食時(shí)快速前進(jìn)后啄食泥地上的小型生物。在開 植被稀疏的卵石地筑巢,巢呈淺盤狀并與環(huán)境外觀極為相似,不易被發(fā)現(xiàn)。
笛音行鳥 學(xué)名:Charadrius melodus 英文名:Piping Plover 1雄性、2雌性
笛音行鳥覓食時(shí)行走緩慢,常見于潮水線和積水的灘地,彼此各據(jù)一角,以昆蟲、螺、軟體動(dòng)物為食,常與鐵嘴行鳥混棲。
翻石鷸 學(xué)名:Calidris canutus 英文名:Turnstone
翻石鷸的嘴短向上翹,腳呈黃褐色,雄鳥夏羽背部為磚紅色,腹部白色,雌鳥大致相似,翻石鷸喜歡以向上翹的嘴翻開石頭啄食昆蟲。翻石鷸多在水陸交界之處活動(dòng)。
美洲蠣鷸 學(xué)名:Haematopus palliatus 英文名:American Oyster-Catcher 雄性
美洲蠣鷸產(chǎn)于西半球的海岸地區(qū)。上體黑色,腹部白色,頭和頸也是黑色,喙火紅色,長而且根部稍細(xì)。 蠣鷸主要吃軟體動(dòng)物,如牡蠣、蛤、蚌類。
美洲黑蠣鷸 學(xué)名:Haematopus bachmani 英文名:Townsend’s Oyster-Catcher 雌性
蠣鷸屬于涉禽,它們都有桔紅色的又長又扁的喙。美洲黑蠣鷸除了腿部呈紫色,以外,全身都是黑色。 它們在海水退潮的時(shí)候吃張開著貝殼的軟體動(dòng)物。
丘陵磯鷂 學(xué)名:Bartramia longicauda 英文名:Bartramian Sandpiper 1雄性、2雌性
丘陵磯鷂體長約18厘米,屬于普遍冬候鳥。丘陵磯鷂停棲時(shí),頭及尾部不停地上下擺動(dòng),常貼著水面低飛而去。喜歡單獨(dú)出現(xiàn),見于沼澤水塘邊。
紅胸磯鷂 學(xué)名:Calidris canutus 英文名:Red-breasted Sandpiper 1夏羽、2冬羽
紅胸磯鷂多出現(xiàn)在沼澤、水田、沙洲等水淺的地帶,喜歡呼朋引伴地在水中覓食。它們的警戒心很強(qiáng),一有什么風(fēng)吹草動(dòng),便會發(fā)出警告叫聲,通知同伴們趕快離開。
紫磯鷂 學(xué)名:Calidris maritima 英文名:Purple Sandpiper 1夏羽、2冬羽
紫磯鷂多成小群活動(dòng),常出現(xiàn)于水田、沼澤、泥灘及海岸等環(huán)境;它們也是性喜群居的鳥,時(shí)而可見它們和其他種類涉禽混棲,共同在濕地上覓食。
紅背磯鷂 學(xué)名:Calidris alpina 英文名:Red-backed Sandpiper 1夏羽、2冬羽
紅背磯鷂身長約20厘米,走路時(shí)腳步蹣跚,整個(gè)尾部不停地上下抖動(dòng)。磯鷂屬于鷸科鳥類,它們的喙質(zhì)頗軟,富有神經(jīng),覓食時(shí)都是以長嘴在爛泥中“混泥摸螺”。
長腿磯鷂 學(xué)名:Calidris himantopus 英文名:Long-legged Sandpiper
長腿磯鷂的虹膜呈紅褐色,有褐色的過眼線,和白色的寬眉線。它的喙尖長,呈黑色。它全 的羽毛為黑褐相間的斑紋,并雜有白色的羽毛。它的腿長且細(xì),呈黑色。
小磯鷂 學(xué)名:Calidris minutilla 英文名:Little Sandpiper 1雄性夏羽、2雌性
小磯鷂的虹膜為紅色,有白色不清晰的過眼線,喙短,呈黑黃色。背部及翅膀?yàn)楹趾谙嚅g的花紋,腹部白色。小磯鷂是棲息在內(nèi)陸沼澤、湖泊的少數(shù)鷸科鳥類。
紅瓣足鷸 學(xué)名:Phalaropus fulicaria 英文名:Red Phalarope 1雄性、2冬羽
紅瓣足鷸夏羽色彩艷麗,頭部、背部、翼、腹側(cè)變?yōu)榛宜{(lán)色,頸部紅褐色,翼面并帶有紅褐色澤。喙筆直尖細(xì),腳趾間具瓣膜。冬羽期的羽毛顏色素雅,背部灰色,身體白色。
紅領(lǐng)瓣足鷸 學(xué)名:Phalaropus lobatus 英文名:Hyperborean Phalarope 1雄性、2雌性、3幼鳥秋羽
紅領(lǐng)瓣足鷸體長約19厘米,小群至大群遷徙,不甚怕人。紅領(lǐng)瓣足鷸常在河流、草澤、稻田的水面浮游覓食,動(dòng)作忽左忽右,就像在跳華爾茲。
大黃足鷂 學(xué)名:Tringa melanoleuca 英文名:Tell-tale Godwit or Snipe 1雄性、2雌性
大黃足鷂棲息于低山平原地區(qū)的河流、湖泊、沼澤、蘆葦塘等開闊水域及其附近地區(qū)。常單獨(dú)或成對活動(dòng)。多在水邊草地或沼澤地上面低空飛行。
小山鷸 學(xué)名:Scolopax minor 英文名:American Woodcock 1雄性、2雌性、3幼鳥秋羽
小山鷸通常居住在林木茂密的丘陵,海岸、沼澤及河川等地,以水生動(dòng)物為食。小山鷸保護(hù)幼鳥的方式很特別,當(dāng)遇到危險(xiǎn)時(shí),親鳥會用兩條腿把雛鳥夾在當(dāng)中一起飛走。
黑頸長腳鷸 學(xué)名:Himantopus mexicanus 英文名:Black Necked Stilt 雄性
黑頸長腳鷸是一種美洲水鳥,生有長的粉紅色腿,黑白相間的羽毛和細(xì)長的喙。黑頸長腳鷸常聚集在泥灘,把黑色的長嘴伸入水中尋找各種水生的小動(dòng)物為食物。
中杓鷸 學(xué)名:Numenius phaeopus 英文名:Hudsonian Curlew 雄性
中杓鷸體長40~46厘米。嘴黑色,細(xì)長而向下彎曲呈弧狀。中杓鷸行走時(shí)步伐大而緩慢,飛行時(shí)兩翅扇動(dòng)得特別快,飛行有力。主要以昆蟲、蟹、螺、甲殼類等動(dòng)物為食。
彩鹮 學(xué)名:Plegadis falcinellus 英文名:Glossy Ibis 雄性
彩鹮全長約60厘米。羽毛幾乎都具亮古銅栗色;下背、翼和尾暗古銅綠色。繁殖季節(jié)眼先和眼周白色,遠(yuǎn)距離看是黑色。棲于熱帶河湖及池沼附近,有時(shí)至稻田。喜群居。
紅鹮 學(xué)名:Eudocimus ruber 英文名:Scarlet Ibis 1雄性、2幼鳥秋羽
紅鹮的羽毛呈朱紅色,喙長而彎曲。它們通常群聚,喜歡棲息、筑巢于寧靜的松樹、櫟樹上,涉行于清澈潔凈的溪流、淺水、秧田之中,實(shí)行“一夫一妻”制。
樹林鸛 學(xué)名:Mycteria americana 英文名:Wood Ibis
樹林鸛全身潔白,頭頂和頸部的羽毛為黃褐色,腿部呈黑色,喙又粗又長,有點(diǎn)彎曲,非常美麗。樹林鸛的巢筑在高高的白楊樹、栗樹和松樹上,山區(qū)溪流、沼澤、水田附近是它們的天堂。田螺、蟹、小魚蝦等是它們的食物。樹林鸛性情溫和,神態(tài)安詳、高貴,受到驚嚇時(shí)會哇哇大叫。
玫瑰篦鷺 學(xué)名: Ajaia ajaja 英文名: Roseate Spoonbill 雄性
玫瑰篦鷺屬大型涉禽,全長85厘米左右。玫瑰篦鷺喙長直、扁闊似琵琶,故而得名。常棲息于沼澤地、河灘、葦塘等處。涉水啄食小型動(dòng)物,有時(shí)也吃水生植物。
大白蒼鷺 學(xué)名:Ardea alba 英文名:Great White Heron 雄性春羽
大白蒼鷺喜歡棲息在湖泊、沼澤地和潮濕的森林里,屬涉鳥類。主要食小的魚類、哺乳動(dòng)物、爬行動(dòng)物、兩棲動(dòng)物和淺水中的甲殼類動(dòng)物。它們把窩筑在樹上、灌木叢或地面上。
黃頂夜鷺 學(xué)名:Nyctanassa violacea 英文名:yellow-Crowned Night Heron 1雄性春羽、2 10月的幼鳥
黃頂夜鷺性格非常隱蔽,常與小白鷺共同生活,筑巢于竹林、相思樹或木麻黃林中。通常緊縮頸部,以單足佇立,維持固定不動(dòng)的姿態(tài)。佇立時(shí)不會發(fā)聲,通常只有在飛行中才會發(fā)出“嘎、嘎”般,粗啞且低沉的叫聲。黃頂夜鷺雌雄鳥外觀相同。它們以魚、昆蟲、蛙類等為主食。
小麻鴉 學(xué)名:Ixobrychus exilis 英文名:Least Bittern 1雄性、2雌性、3幼鳥
小麻鴉屬小型鷺科鳥類,全長27~36厘米。棲息于平原沼澤、湖岸和濕地,以小魚、小蝦、蛙和昆蟲為食。通常在高于水面的蘆葦叢、灌叢或草叢中筑巢。
綠蓑鷺 學(xué)名:Butorides virescens 英文名:Green Heron 1雄性、2 9月的幼鳥
綠蓑鷺多單獨(dú)活動(dòng),有久立等待捕捉食物的習(xí)性,飛行時(shí)兩翅鼓動(dòng)極為緩慢,兩腳向后伸直遠(yuǎn)遠(yuǎn)拖于尾后。在淺灘覓食,晚上成群棲于高大樹上。
大藍(lán)鷺 學(xué)名: Ardea herodias 英文名: Great Blue Heron 雄性
大藍(lán)鷺是體長約1米的大型涉禽,多單獨(dú)活動(dòng)。它棲息在水田、河邊、沼澤、海灘,以魚、蝦、蛙、蟹等水生動(dòng)物和昆蟲為食。捕食時(shí),它喜歡長時(shí)間靜靜地站立在淺水中,待小魚游近,快速伸頸啄捕。當(dāng)大藍(lán)鷺捕到大魚后,會將魚先在岸上摔死,然后吞食。繁殖期間,頭后長出兩條形似飄帶的飾羽。集群在樹上做窩。
美洲大白鷺 學(xué)名:Casmerodius albus 英文名:Great American White Egret 雄性春羽
美洲大白鷺體長約90厘米。成鳥夏羽全身乳白色,喙黃色,肩及肩間生著成叢的長蓑羽,一直向后伸展,通常超過尾羽尖端10多厘米。成鳥冬羽背無蓑羽。
粉白鷺 學(xué)名:Egretta rufescens 英文名:Reddish Egret 1春羽、2幼鳥春羽
粉白鷺體長60~70厘米;全身白色,眼先黃色,虹膜淡黃色,腳和爪灰藍(lán)色;繁殖時(shí)羽背部和前頸下部有蓑狀飾羽,頭后有不甚明顯的冠羽,喙淡黃色,喙尖黑色。
雪鷺 學(xué)名:Egretta thula 英文名:Snowy Heron 雄性
雪鷺全身羽毛雪白,喙與雙足為黑色,腳掌為黃色。它的虹膜為黃色,并有黃色的眼圈。生殖季節(jié)時(shí),頭部會長出漂亮的飾羽一直延伸到背部,背部的長蓑羽超過尾羽的尖端,以吸引異性的垂青。其覓食動(dòng)作為雙腳在水中奔跑,搜尋魚、貝類為食。它是在沼澤、河湖、鹽水 塘及河口常見的小型鷺。
美洲火烈鳥 學(xué)名:Phoenicopterus ruber 英文名:American Flamingo 雄性
美洲火烈鳥又稱紅鶴,它們屬于涉禽類。它們有“Z”字形的長頸和鐮刀狀的長嘴。此外它們還有一雙長腿,顏色發(fā)紅。它們有著獨(dú)特的淡朱紅色的羽毛。奇特的是無論它們的羽毛如何美麗,一經(jīng)拔下就變成白色?;鹆银B筑巢一般都選擇在三面環(huán)水的半島上,有的筑于泥灘,也有的筑于水里。它們也善于長途旅行。
加拿大雁 學(xué)名:Branta canadensis 英文名:Canada Goose 1雄性、2雌性
加拿大雁的喙寬短,虹膜為褐色。它的頭和頸呈黑色,臉頰白色,身體和翅膀?yàn)楹稚?,尾羽下是白色的,雌雁的羽色稍黑。加?雁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路邊的草地和豆科植物田中,而生長一年的草則是加拿大雁最偏好覓食的地點(diǎn),次為玉米地。加拿大雁繁殖于北美,冬季南遷至諾法斯科細(xì)亞半島。
三色蒼鷺 學(xué)名:Egretta tricolor 英文名:Louisiana Heron 雄性
三色蒼鷺的背上長著漂亮的長蓑羽。它的動(dòng)作輕靈而恬靜,長腿單立,久久等待魚蝦出現(xiàn)。它在啄魚時(shí),善于辨別光照的方向,從不逆光行走,避免魚被自己的投影嚇跑。
白額雁 學(xué)名:Anser albifrons 英文名:White-fronted Goose 1雄性、2雌性
白額雁體長約72厘米,是稀有冬候鳥。它全身暗褐色,有白色羽緣,胸部顏色較淡,喙粉紅色,基部白色,腳橙色,腹部污白色有黑色斑塊,尾下覆羽白色。
號手天鵝(成鳥) 學(xué)名:Cygnus buccinator 英文名:Trumpeter Swan (adult)
號手天鵝又稱大天鵝,是現(xiàn)存天鵝中最大的一種,體長可達(dá)155厘米。它羽衣潔白如雪,喙烏黑,體態(tài)優(yōu)雅莊重。大天鵝對愛情忠貞不渝,一旦配成對則終生為伴。
號手天鵝(幼鳥) 學(xué)名:Cygnus buccinator 英文名:Trumpeter Swan (young)
號手天鵝棲息于多葦草的大型湖泊、池塘和沼澤地帶。以水生植物為食,也吃水生昆蟲和軟體動(dòng)物。5~6月間繁殖,巢多筑于干燥地面或淺灘的蘆葦間。
小天鵝 學(xué)名:Cygnus columbianus 英文名:American Swan 雄性
小天鵝全長140厘米,生活于江河、湖泊、水庫、池塘、沼澤、高原河谷,近岸水邊。在水面游泳時(shí)頸部微微彎曲,在水面拾取食物,或把頭頸伸入到水中,在水下取食。
綠頭鴨 學(xué)名:Anas platyrhynchos 英文名:Mallard 1、2雄性、3、4雌性
綠頭鴨的頭和頸呈孔雀綠色,頸基有白色的領(lǐng)環(huán);下頸、背、胸暗栗色;腰和尾上覆羽黑色,常棲于水草茂盛的湖泊、池沼,遷徙時(shí)集大群活動(dòng),以植物及動(dòng)物為食。
北美鴛鴦 學(xué)名:Aix sponsa 英文名:Wood Duck-Summer Duck 1雄性、2雌性
北美鴛鴦體長約47厘米,學(xué)名的意思是像新娘般美麗的水鳥。由于它們藉樹洞筑巢,故又稱之為美洲木鴨。北美鴛鴦是少數(shù)會飛到樹上筑巢的水鴨。它們生活于森林中的沼澤、河流及池塘,以橡樹子、堅(jiān)果、種籽、小型無脊椎動(dòng)物為食。北美鴛鴦廣泛分布于北美洲、古巴等地。
針尾鴨 學(xué)名:Anus acuta 英文名:Pintail Duck 1雄性、2雌性
針尾鴨是典型的水面覓食鴨子,常成對或結(jié)小群活動(dòng),集中于開闊水面,晚上到岸邊覓食,游泳時(shí)頸直尾翹,性機(jī)警而膽怯。它通常白天在水面休息,夜間進(jìn)食。飛行迅速。
藍(lán)翼短頸野鴨 學(xué)名:Anas discors 英文名:Blue-winged Teal 1雄性、2雌性
藍(lán)翼短頸野鴨行走遲鈍,但擅長游泳,是淡水水生性鳥類。它腳掌有蹼,頸稍短,有扁平的嘴喙。藍(lán)翼短頸野鴨幾乎失去了飛行的能力,它們只能短距離低飛。
琵嘴鴨 學(xué)名:Anas clypeata 英文名:Shoveller Duck
琵嘴鴨嘴形奇特,前端膨大呈琵琶狀,覓食多在淺水中挖掘淤泥中的食物,或從水中濾食。棲息于河口、沙洲、沼澤、湖泊地帶。越冬期間經(jīng)常和其他野鴨在開闊水域混群活動(dòng)。
赤頸鴨 學(xué)名:Aythya americana 英文名:Red-headed Duck 1雄性、2雌性
赤頸鴨的喙與頭部的輪廓屬粗短型,有異于其他鴨子的流線型,頭頸暗紅褐色。赤頸鴨性群棲,常在較淺沼澤區(qū)、湖泊、水草叢生地帶覓食、棲息,在水中潛游自如。
棕尾硬鴨 學(xué)名:Oxyura jamaicensis 英文名:Ruddy Duck 1雄性、2雌性、3幼鳥
棕尾硬鴨常在水面倒立去啄食水底植物。喜歡開闊淺水而避免高大的水生植物。食物以嫩莖、種子為主,也吃昆蟲等一些小動(dòng)物。棕尾硬鴨飛得快而有力,叫聲響亮。
絨鴨 學(xué)名:Somateria mollissima 英文名:Eider Duck 1雄性、2雌性
絨鴨肥胖體重,渾身圓滾滾的。喙上有肉峰。絨鴨的雄性成鴨羽毛色彩鮮艷,引人注目。多數(shù)絨鴨都棲息在北方,在冰雪覆蓋的海岸線上繁殖。
白斑頭秋沙鴨 學(xué)名:Mergellus albellus 英文名:White Merganser-Smew or White Nun 1雄性、2雌性
白斑頭秋沙鴨是體型小約40厘米的黑白色鴨,它的喙窄而短,尖端呈鉤狀。繁殖期雄鳥體白但眼圈、枕紋、上背、初級飛羽及胸側(cè)有黑色窄紋。體側(cè)有灰色細(xì)紋。雌鳥及非繁殖期雄鳥上體灰色,具兩道白色翼斑,下體白色,眼周黑色,額及頂呈栗色。 棲息于小池塘及河流等地,在樹洞中繁殖。
秋沙鴨 學(xué)名:Mergus merganser 英文名:Buff-breasted Merganser or Goosander 1雄性、2雌性
秋沙鴨別名魚板鴨,因善于捕魚而得名。它體長為54~68厘米,有紅色或橘黃色細(xì)長且具鉤的嘴,雄鳥的蹼為紅色,雌鳥的蹼呈黑褐色,它們喜歡集結(jié)于湍急河流和湖泊中。
普通鸕鶿 學(xué)名:Phalacrocorax carbo 英文名:Common Cormorant 1雄性、2雌性、3幼鳥
普通鸕鶿是冬候鳥。鸕鶿堪稱是鳥類世界中的捕魚高手,時(shí)常仗著它們高超的水性,潛到水中去追捕魚類。鸕鶿有著發(fā)達(dá)的喉囊,可暫時(shí)貯存剛捕獲的魚。
雙頂鸕鶿 學(xué)名:Phalacrocorax auritus 英文名:Double-crested Cormorant 雄性
雙頂鸕鶿的頭頂有漂亮的頂飾,它的喙呈鉤狀,為黃色。它的面頰為紅色,腹部的羽毛黑且泛著綠光,翅膀和背部的羽毛呈古銅色。雙頂鸕鶿多出現(xiàn)在海邊或是大型的水潭附近,???現(xiàn)它們聚集在湖岸上或是成群停棲在樹梢。雙頂鸕鶿停棲時(shí),常常會將頭往上仰,再挺直身體、張開翅膀來晾干身上的羽毛。
勃蘭特鸕鶿 學(xué)名:Phalacrocorax penicillatus 英文名:Townsend’s Cormorant 雄性
勃蘭特鸕鶿體長約80厘米,生活在河流、湖泊、水庫、海灣等地區(qū)??焖贊撚驹谒杏眉舛藥с^的嘴捕捉魚類。它的趾間有蹼相連,善于游泳和潛水。飽食后在陸地或樹上休息時(shí),常伸展雙翅在陽光下晾曬羽毛。勃蘭特鸕鶿喜結(jié)群棲息和繁殖,鸕鶿很少鳴叫,但群棲時(shí)彼此為爭奪有利位置會發(fā)出低沉的“咕、咕、咕”的叫聲。
海鸕鶿 學(xué)名:Phalacrocorax pelagicus 英文名:Violet-green Cormorant 冬季的雌性
海鸕鶿體長約70厘米。體羽主要為黑色。頭頸部帶紫色光澤,嘴基內(nèi)側(cè)和眼周紅褐色。繁殖期頭上有兩個(gè)羽狀冠,脅部有白色大斑,冬羽體側(cè)無白色斑塊。它的虹膜綠色,喙黑褐色,蹼黑色。常集小群生活于海岸、河口附近,沿海小島常見,善潛水。以魚類、甲殼類動(dòng)物為食。
蛇鳥 學(xué)名:Anhinga anhinga. 英文名:American Anhinga Snake Bird 1雄性、2雌性
雌性蛇鳥的虹膜呈紅色,喙的上邊為淡綠色,下邊為黃色,咽喉紅色。它的脖子細(xì)長而且彎曲,像蛇一樣,所以因此得名。它的羽毛呈黑綠色,有少量白色的羽毛,蹼黃色。雌鳥的頭部、脖子、前胸為橙色,腹部、翅膀和尾羽為黑色。蛇鳥棲息在湖泊、池塘和小海灣等地,它的潛水本領(lǐng)與鸕鶿相當(dāng),以魚為食,也吃昆蟲和爬蟲。
白鵜鶘 學(xué)名:Pelecanus erythrorhynchos 英文名:American White Pelican 雄性
白鵜鶘嘴巴下有彈性嘴囊,張開成袋子狀。白鵜鶘通常成群圍成半弧形,一起鼓動(dòng)雙翼拍擊水面,驅(qū)魚上浮而捕食,捕魚時(shí)它利用大嘴連魚帶水一起吞入嘴下的大皮囊中,然后收縮把水壓出。白鵜鶘的食量很大,一只成鳥平均每天可進(jìn)食900~1200克,但缺食時(shí)也可以4~5天不吃東西。
褐鰹鳥 學(xué)名:Sula leucogaster 英文名:Booby Gannet 雄性
褐鰹鳥屬于游禽,體長約70厘米,背部、翅膀和尾羽呈棕褐色,翅和尾羽的羽軸色更濃,各羽有白或棕白色羽端。前頸和胸部與上體顏色相同,腹部純白色。喙及圍眼裸皮黃綠色,喙尖長。腳黃色。褐鰹鳥是冬候鳥,群集生活于海洋,善于游泳,以魚為食。
褐鵜鶘(幼鳥) 學(xué)名: Pelecanus occidentalis 英文名:Brown Pelican (young) 冬季的幼鳥
褐鵜鶘體型比白鵜鶘小一些,體長大約107~137厘米。褐鵜鶘捉魚的時(shí)候,從空中俯沖入水,景象頗為壯觀。小褐鵜鶘靠把自己的喙伸到父母的咽喉中吃反芻食物養(yǎng)活自己。
黑剪嘴鷗 學(xué)名: Rynchops niger 英文名:Black Skimmer or Shearwater 雄性
黑剪嘴鷗是個(gè)體小到中等的海鳥,它的下喙比上喙長,捕食時(shí)緊貼水面飛行,將下喙叉入水中,從而將食物送入嘴中。剪嘴鷗是熱帶水鳥。
鷗嘴燕鷗 學(xué)名:Sterna nilotica 英文名:Gull-billed Tern or Marsh Tern 雄性
鷗嘴燕鷗體長42厘米,下體白色、上體灰白色。它的 膜呈淡黃色,喙黑色,頭頂黑色,腳黑色。以魚為食,也吃昆蟲和飛蟲。鷗嘴燕鷗混在其他燕鷗族群中生長。
長尾賊鷗 學(xué)名:Stercorarius longicaudus 英文名:Arctic Jager
長尾賊鷗,略大于普通海鷗,羽毛多呈黑色,喜歡在山包上建窩,并且習(xí)慣于成雙成對地雌雄并棲。長尾賊鷗都有自己的領(lǐng)地,它們一旦發(fā)現(xiàn)有“外族”侵入,便會誓死捍衛(wèi)自己的領(lǐng)地。長尾賊鷗多在海島上空飛翔,一般不到海面上活動(dòng),有時(shí)為追捕食物也會飛到離岸不遠(yuǎn)的上空與獵物周旋。長尾賊鷗的飛行能力很強(qiáng),其展翼翱翔的姿勢剽悍暴烈,勇猛無比。
普通燕鷗 學(xué)名:Sterna hirundo 英文名:Common Tern 雄性春羽
普通燕鷗體長36厘米,喙紅色,也有喙為黑色的品種,腳暗紅色。夏羽時(shí),頭部在眼以上部分為黑色,眼以下為白色,身體大致為灰白色;冬羽時(shí),額為白色,喉以下至腹部亦為白色。常和其他燕鷗混群在沙洲上休息活動(dòng),愛迎風(fēng)在水域上空飛翔,時(shí)而俯沖入水捕魚。
紅燕鷗 學(xué)名:Sterna dougallii 英文名:Roseate Tern 雄性
紅燕鷗最大的特征,是它們鮮紅色的嘴和腳,在幾近白色的身上,顯得格外的突出,部分個(gè)體的喙部尖端為淡淡的黑色;它們的翅膀及背部為極淡的淺灰色,頭部上半部分至頸后為墨黑色;虹膜為黑色。紅燕鷗的鳥巢構(gòu)造非常簡單,形狀就像是在礫石地上的小淺坑。當(dāng)溫度太高時(shí),紅燕鷗會用海水弄濕自己的羽毛,為卵降溫。
玄燕鷗 學(xué)名:Anous stolidus 英文名:Noddy Tern 雄性
玄燕鷗體長約40厘米。全身大部分為黑褐色,頭頂灰白色。喙黑藍(lán)色,腳黑色。主要棲息于熱帶及亞熱帶區(qū)域之海岸或島的礁巖峭壁上,并以海中的魚類或軟體動(dòng)物為主食。
波拿巴鷗 學(xué)名:Larus philadelphia 英文名:Bonaparte’s Gull 1雄性春羽、2雌性、3幼鳥
波拿巴鷗的頭部和喙呈黑色,背部、翅膀和尾羽為灰白色,翅膀的羽尖有黑色的羽毛,它的腹部為白色,腳為黃色。波拿巴鷗棲息在海邊,以魚類和軟體動(dòng)物為食。
銀鷗 學(xué)名:Larus argentatus 英文名:Herring or Silvery Gull 1成鳥春羽、2幼鳥秋羽
銀鷗的背部和兩翅深灰色,翼端黑色。夏羽頭頸深灰色,眼周黃色,喙黃色,下喙尖端有紅斑,腳粉紅色,下體純白色。冬羽頭、頸部上面密布以灰褐色細(xì)縱紋,嘴黃色,棲于港灣,島嶼,巖礁 近海沿岸以及湖泊、江河附近。喜群集低飛于水面上空,雜食,以動(dòng)物性食物為主。
大黑背鷗 學(xué)名:Larus marinus 英文名:Great Black backed Gull 雄性
大黑背鷗除背、翼上為黑灰色,其余體色為白色。它的眼周黃色,喙黃色,下喙尖端有紅斑,腳粉紅色。大黑背鷗體長61厘米,是鷗類中體型最大的,它的翼展長度可達(dá)1.6米,它基本上棲息在極地附近。常雜居于灰鷗群中。常以小于10只的群體棲息,出現(xiàn)在河口、海岸、港灣。腐食性動(dòng)物,常群集低飛水面,或停于沙灘上覓食小魚、蝦、螺蚌等。
北極鷗 學(xué)名:Larus hyperboreus 英文名:Glaucous Gull Burgomaster 1雄性、2幼鳥
北極鷗是北極海洋上的一種普通大鷗。它渾身呈白色,虹膜為黃色,有紅色的眼圈。它黃色的喙上有紅色的斑點(diǎn)。冬天有時(shí)會遷徙到夏威夷和地中海這些南方地區(qū)。
中賊鷗 學(xué)名:Stercorarius pomarinus 英文名:Pomerine Jager 雌性
中賊鷗生活在北極。它不但自己捕魚還搶奪其他鳥類口中的食物。它往往是先咬住別的鳥的尾巴、翅膀,或用身體撞擊,等鳥嘴中的食物一掉落,它就馬上從空中接住,迅速飛走。
暴雪鹱 學(xué)名:Fulmarus glacialis 英文名:Fulmar Petrel 雄性夏羽
暴雪鹱是海燕的近親,它們的鼻孔像一條管子,所以被人們稱做管鼻鳥。它的嗅覺很靈敏,可在3公里的距離外感覺到魚的氣味。它經(jīng)常跟在船后捕食死魚和人們拋棄的食物殘?jiān)?/p>
灰鹱 學(xué)名:Puffinus gravis 英文名:Wandering Shearwater 雄性
灰鹱的喙為管狀,向上彎曲,喙尖向下彎。它的虹膜為褐色,有淡褐色的眼圈。它的頭部、背部以及翅膀的羽毛呈黑褐色,腹部白色,腳黃色?;茵椎男嵊X很靈敏。
鳳頭海鸚 學(xué)名:Fratercula cirrhata 英文名:Tufted Puffin 1雄性、2雌性
鳳頭海鸚體長39厘米左右,身材短粗,腦袋大大的,頭鳳羽呈金黃色,背羽淡灰色,從側(cè)面看呈扁平的紅、藍(lán)、黃三色。翅羽呈黑色,腳紅褐色。鳳頭海鸚喜歡群棲,飛行迅速。
普通海鸚鵡 學(xué)名:Fratercula arctica 英文名:Common or Arctic Puffin 1雄性、2雌性
普通海鸚鵡也叫大西洋海鴨,多棲息于沿海島嶼和海邊,一般在離岸無人的小型島嶼之巖崖上掘洞筑巢。該鳥主要吃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特別喜歡食鯡魚和沙丁魚。
刀嘴海雀 學(xué)名:Alca torda 英文名:Razor-billed Auk 1雄性、2雌性
刀嘴海雀陸上行走笨拙,但善于游泳及飛行,生活于懸崖上,捕食深海魚類。卵產(chǎn)于海岸巖石的隙縫中。刀嘴海雀分布于北大西洋沿岸地區(qū),為大西洋的獨(dú)有品種。
鳳頭海雀 學(xué)名: Aethia cristatella 英文名:Curled-crested Phaleris
鳳頭海雀的頭頂有向前卷曲的頂飾,它的喙呈紅色,虹膜亦為紅色,眼睛的后面有白色的細(xì)長羽。它的背部為深灰色,翅膀的羽尖有灰白色的邊紋,腹部羽色較背部稍淡。
角嘴海雀 學(xué)名:Cerorhinca monocerata 英文名:Horned-billed Guillemot
角嘴海雀是善于游水和潛水的大洋鳥類。它體型中等,軀體部伸長,與頸部分界不清晰,兩翼短而緊貼于軀干部,足接近尾部,通常有三趾,行走乍看頗像企鵝。
北潛鳥 學(xué)名:Gavia immer 英文名:Great North Diver Loon 1成鳥、2冬季幼鳥
北潛鳥是高緯度地區(qū)的中型鳥類。它腿短而后移,跗跖扁平,前3趾有蹼,后趾退化;翅小而尖,多數(shù)在水面飛行,岸上行走笨拙,但在水中以敏捷的潛行技巧捕魚為食。
紅喉潛鳥 學(xué)名:Gavia stellata 英文名:Red-throated Diver 1雄性夏羽、2雄性冬羽、3雌性、4幼鳥
紅喉潛鳥頸前面有大塊栗色三角斑。它善于潛水,當(dāng)受驚時(shí)就迅速潛入水中,或僅將頭部露出水面。飛行時(shí),寬大的蹼盡伸在短小的尾后。紅喉潛鳥以魚類為食。
赤頸 學(xué)名:Podiceps grisegena 英文名:Red-necked Grebe 1雄性春羽、2幼鳥冬羽
赤頸的頭頂及兩側(cè)有一簇冠羽,黑色;它的前額、上胸栗紅色;后頸、背灰褐色;下胸、腹白色。赤頸棲于多水草的水塘、江河中,以水生植物為食。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