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近策劃服務——從《長沙晚報》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看如何提升品牌競爭力
鄔恩波 劉先根
有學者兩年前就提出中國傳媒業(yè)將有“拐點”之虞。2005年,當中國傳媒業(yè)特別是報紙平面媒體廣告全面下滑的時候,似乎印證了這一點。就媒體而言,真正的敵人不是困境的出現(xiàn)和經驗的缺乏,而在于不善于及時把握變化的要求,提出相應對策,并及時推動其實施。就黨報性質的晚報而言,應該力求以貼近提升品質,以品質擴大影響;以策劃彰顯個性,以個性吸引讀者;以服務體現(xiàn)晚報特色,以晚報特色凸顯市場活力,最終取得不可替代的晚報品牌競爭優(yōu)勢。
以貼近提升品質,以品質擴大影響
機關報晚報決定了報紙的權威、高端和主流,但是高高在上,陽春白雪,這樣的“高端”只能懸在半空中,是無法“落地”的。我們需要“高端”,但決不是高高在上、簡單說教,拒讀者于千里之外,這樣的“高端”最后只能是孤芳自賞,被讀者和市場所拋棄。因此,黨報性質的晚報要走市場,要搶占報業(yè)競爭的制高點,就必須解決“落地”的問題。換句話說,就是要充分做好貼近性文章,通過貼近提升報紙品質,進而以高品質擴大報紙的影響力。因為只有將“高端”與“貼近”結合起來,尋找到黨委政府滿意和讀者喜歡的結合點,這樣的報紙才會體現(xiàn)高品質,才會有強大的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為做好“高端”和“貼近”相結合的文章,《長沙晚報》一再改版提質,不斷改進報道手段,增強報紙的貼近性、可讀性,貼心為廣大讀者服務。為此,近年來,我們提出了新聞報道的“三化”原則并付諸實踐,即時政新聞通俗化、經濟新聞生活化、社會新聞主流化。通俗化和生活化,要求新聞貼近讀者,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主流化,則強調社會新聞要有高格調、高品位。加大對本地社會新聞的覆蓋率,辦好“社會”新聞版,辦好《社區(qū)記者在身邊》、《急診室的故事》等專欄,將社會新聞報道的領域延伸至普通人的身邊事,報道貼近生活的要緊事、提供經驗的家里事、普通人身上的感人事、不同尋常的有趣事,做“離你最近的報紙”。我們知道,越是區(qū)域化地方化的報紙,越是與讀者生活接近的報紙,就越容易受到讀者的歡迎。
同時,更加講究報道的手法,注重從市民關心、理解、參與的角度切入,以增強讀者的關注度和支持力。為了從根本上改變黨報頭版嚴肅有余、活潑不足、貼近不夠的問題,我們在盡力做好報道貼近性的同時,2004年4月1日起,《長沙晚報》在A9版推出《市井熱讀》(今年改為《今日熱讀》)作為“第二頭版”,以讀者關注度高、市場貼近性強的熱點新聞,視覺沖擊力強的新聞圖片,精美的版面語言構成版面內容和形式。此版一經推出,讀者反映好、市場反響好,在全國省會城市黨報中首開先河。為進一步聽取讀者對報紙內容、廣告和發(fā)行的意見,增強讀者對報紙的參與性、互動性,擴大報紙的影響力,今年3月1日起,《長沙晚報》每天在相對固定的版面推薦有特色的文章和廣告篇目等,讓讀者以短信方式投票,評選出每日佳作(最佳新聞、最佳廣告),采取一日一小獎(彩屏手機),一月一大獎(筆記本電腦)的形式,目前讀者參與熱情很高。這種形式既擴大了報紙的品牌影響,又通過讀者對報紙內容信息的反饋,使采編人員知道讀者需要什么,市場歡迎什么,從而使我們的報紙更貼近讀者、貼近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長沙晚報》今年恢復了以前的品牌??弧缎瞧谔臁穼??。我們正是力圖通過《星期天》??劝婷嫦蜃x者傳達一種信息:“我最貼近、最好看!買我!”像前不久《星期天》專刊推出的《一個農民扳倒13家化工廠》系列文章,通過新時期環(huán)保衛(wèi)士——長沙縣黃興鎮(zhèn)藍田村農民章志標的事跡,表現(xiàn)了新時期農民的嶄新形象。報道一經推出,即在全國各大媒體上引起熱議,各大網站和報紙平面媒體紛紛轉載,湖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蔣建國還為此專門作了批示,要求全省各媒體加大對章志標的宣傳力度。香港鳳凰衛(wèi)視通過《長沙晚報》的《星期天》專刊文章了解到章志標的事跡后,3月2日,專程將章接到北京,接受主持人曾子墨的專訪,并制作了一期專題節(jié)目,影響之大可想而知。這個典型為什么影響大,我們認為,關鍵就在于將“高端”的東西(強調科學發(fā)展觀,強調環(huán)保,關注生存環(huán)境,以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主題)與“貼近”的東西(身邊的普通農民、新時期的新農民形象)結合得到位。也正因為“貼近”得好,才體現(xiàn)了高品質,擴大了《長沙晚報》的品牌影響力。從這個意義上看,《星期天》專刊的再次面世,既是高品質的展示,也是“高端”與“貼近”的最佳融合。
把貼近做到位,不僅僅是解決好“高端”與“貼近”的結合問題,還要處理好副刊中“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關系?!堕L沙晚報》的橘洲副刊一直是塊品牌,通過它成長起來的文學湘軍隊伍不小,像著名作家韓少功、何立偉、何頓、殘雪等都在《長沙晚報》發(fā)過不少文學作品,《湖湘文苑》在湖南乃至全國文學界都有影響,特別是當今陽春白雪已漸式微的情況下,長沙晚報還在努力培植文學新人,可謂匠心獨具。但報紙畢竟不同于文學刊物,報紙副刊如果一直在純文學的路上走下去,勢必得不到大量普通讀者的歡迎。因此,本報在繼續(xù)辦好“陽春白雪”類專欄的同時,開始將關注的重點轉向“下里巴人”,如我們開設的《城市屋檐》、《周日閑情》、《視覺春秋》等,同時推出了在讀者中頗受好評的《雙休日》刊,像其中的“雙休·傾訴”、“雙休·時尚”、“雙休·休閑”等,關注普通受眾,關注小人物的情感世界、情感訴求、審美時尚,特別是其中的一些版面強調了貼近,強化了服務,比如休閑到哪里去?有什么最新最時尚的東西等等,無論藍領、白領、金領,社會各階層都能從《雙休日》中找到自己想讀、想寫、想傾訴的內容。從運作的效果看,副刊在貼近讀者上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
以策劃彰顯個性,以個性吸引讀者
在新聞競爭中,報紙必須通過新聞策劃彰顯個性,進而以個性吸引讀者。新聞策劃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對新聞資源的整合和深度開掘。報紙的競爭,既是觀念的競爭,更是策劃層面的競爭。新聞策劃可以減少無序、不確定性和同質化傾向。新聞策劃的重要在于通過策劃努力把無序轉化成有序,把模糊變得清晰,把同質轉化為差異和個性。只有通過策劃彰顯個性,在為讀者提供大量信息和知識的前提下,再佐之以高度個性化的新聞報道,來吸引讀者,樹立品牌優(yōu)勢。2005年,在報紙廣告全面下滑的形勢下,北京的《精品購物指南》廣告增幅卻高達42.68%,這同報紙的細分受眾市場,以及個性化的策劃、個性化的報道、個性化的服務是分不開的。因此,就報紙而言,只要真正把策劃抓到位了,其傳播效果,其通過策劃彰顯出來的個性特點以及對讀者的吸引力顯而易見。概而言之,策劃好處有五:一是可以明確新聞報道的價值取向,避免報道的盲目性,有助于優(yōu)化報道選題;二是可以更好地捕捉信息,開掘主題,集思廣益推進報道上檔次、上水平;三是策劃可以使采編內部有效分工與協(xié)作,實現(xiàn)報道價值的最大化;四是策劃可以隨機應變;五是策劃可以巧借外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長沙晚報既注重報紙的微觀策劃,即對某一新聞事件報道的具體策劃;又注重宏觀策劃,即對報紙的整體改版提質。長沙晚報經典策劃很多,像為迎接新世紀,《長沙晚報》聯(lián)手系列子報推出100個版的新世紀特刊,創(chuàng)下了湖南省當日出版版數(shù)的最高記錄,受到了各界人士的歡迎。2002年底,《長沙晚報》推出“年度紅皮書”,回眸世界大事,聚焦國內、省內、市內熱點,從此,我們年年推出“年度紅皮書”。如今,“年度紅皮書”已成為《長沙晚報》的一塊品牌。
在抓好重大策劃的同時,《長沙晚報》還注重細分受眾市場,滿足不同層次讀者的閱讀需求,以此彰顯報紙個性。為此,我們加大了體育、文娛新聞的報道力度,力求對重大文體事件進行深度報道,在宏觀視野中尋求閃光點;對重大文體現(xiàn)象進行深入思考,在理性思辨中尋找探索點;對重要文體人物進行深入采訪,在人文關懷中尋求動情點。針對現(xiàn)在愛好足球者眾多,讀者年輕且消費能力較強的特點,今年《長沙晚報》專門辟出一塊《體育·足球》版,滿足廣大足球愛好者的需要?!堕L沙晚報》的文化報道立足于省會長沙,策劃了一些有影響的文化報道:像前不久針對湖南“湘繡”落選四大名繡之事,記者進行了深入的跟蹤報道,分析了“湘繡”為何落選的原因,呼吁有關部門加強對“湘繡”品牌的保護和扶持力度,重塑“湘繡”的品牌,這個深度報道在湖南省會長沙所有報紙媒體中獨此一家。湖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為此專門作出批示,要求省有關部門立即啟動保護機制。這充分體現(xiàn)了《長沙晚報》的策劃之功和個性張揚之魅力。
以服務體現(xiàn)晚報特色,以晚報特色凸顯市場活力
機關報晚報的競爭優(yōu)勢在哪里?權威、高端、主流當然是優(yōu)勢所在,但更受讀者歡迎、市場青睞的還在于濃郁的晚報特色,通過更通俗、更活潑、更年輕、更有味、更有用來完成對讀者的全方位服務,又以全方位的服務凸顯晚報特色和市場活力,使我們的報紙更好看、耐看、必讀,最終實現(xiàn)報紙的競爭強勢。近年來,特別是今年以來,《長沙晚報》更注重在“晚報特色”這一塊著力耕耘。為此,我們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1.雅俗共賞,力求更通俗一些
這里的“通俗”是指新聞、文章的通俗易懂,明白曉暢,而不是低俗或者媚俗。其實,當今的報紙也好,電視也罷,為什么受讀者、觀眾喜歡的總是俗一點的文章、俗一點的節(jié)目,為什么湖南衛(wèi)視的《超級女聲》受到大家的追捧,湖南經視的《越策越開心》、《娜可不一樣》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關鍵在于其俗得到位,俗得好看,俗得讓人輕松,俗得讓人愉悅。因此,強調通俗,有利于報紙進一步吸引讀者注意力,擴大報紙影響力。
2.嚴肅活潑,力求更活潑一些
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各種政策的解讀,本身就是嚴肅的事,因此,黨委機關報頭版的嚴肅、呆板在一些人看來就成了自然的事。其結果是讀者不愛看,領導可能也不滿意,市場不歡迎。市場的競爭迫使我們必須注重主流新聞的通俗、活潑,讓人于不知不覺中、輕松愉悅中獲取信息,受到陶冶。
3.老少皆宜,力求更年輕一些
從目前晚報讀者結構看,存在小部分讀者年齡偏大的問題,因此,改變讀者結構,關注年輕讀者,吸引年輕讀者,需要我們把內容做得更輕松、更時尚、更前衛(wèi)。有人說,擁有年輕讀者,就意味著擁有報紙的未來,此言不假。像我們的“雙休”刊、“菁菁校園”等就是吸引年輕讀者的。2005年3月,我們分兩次7個版推出“崛起的中南大學”特別策劃,在中南大學和省內其他高等院校引起了強烈反響,取得了好的發(fā)行效果和校園影響力。
4.內容豐富,力求更有味一些
一張報紙首先要提供充足的信息和資訊,因為只有內容豐富了,才能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如果說報紙的內容是一桌豐盛的精神大餐的話,那么,能否做得更有味一些,引起讀者的“食欲”——閱讀欲望尤顯重要。媒介批評家埃德溫·戴曼德告訴人們:“新的編輯哲學顯著地改變著新聞表現(xiàn)、編輯以及采集的方式。編輯可用兩個詞語來概括:取悅讀者和指導讀者?!蔽覀冋J為,一張報紙應該讓讀者從閱讀和品味中體會到樂趣和滿足?!堕L沙晚報》的“新聞大餐”、“連載”、“博覽”等受到讀者歡迎,就在于這些東西有味、有趣,能勾起讀者濃厚的閱讀興趣。
5.服務讀者,力求更有用一些
服務讀者的問題,其實就是增強讀者意識的問題。編輯記者都應該有讀者意識,強化服務性。就晚報而言,提供信息就是提供服務,晚報就要做成各種有用信息的總匯。所謂有用,就是無論是新聞版還是周刊專版,都要剔除無效信息,提供貼心服務。有用就有影響力,受歡迎程度決定影響力的大小。換句話說,要使讀者看了我們的晚報之后,能得到工作上的幫助,生活上的提醒,情感上的溝通,精神上的享受。服務性不是說某些版、某些稿專門講服務性,某些版、某些稿可以不講服務性,服務性應該體現(xiàn)在報紙的每條稿件、每個版面上,應該體現(xiàn)在采編人員的立意、構思和選取報道角度等方面,應從整個報紙中體現(xiàn)出對讀者深深的人文關懷。譬如周刊、專版的服務性問題,說白了,也就是處理好“大眾”(普通讀者)和“小眾”(房地產、家電、IT行業(yè)等領域的從業(yè)人員)的關系。綜觀國內各大報紙的房地產版面,絕大多數(shù)都是將重點放在“產業(yè)、市場、企業(yè)”上,而能為購房者提供服務指導和大量資訊的內容則基本上充當配角。產生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與媒體競逐房地產廣告有關,因為行業(yè)報道是吸引發(fā)展商也就是所謂的“小眾”眼球的捷徑,于是“小眾”成了眾多媒體鎖定的方向。服務、資訊等“大眾”關心的內容見效慢,于是媒體將其置于可有可無的位置。
我們認為,周刊在配合經營、服務好經營的同時,應該完成從以產業(yè)報道為主向服務、資訊轉軌的過程,一味地放大產業(yè)報道,短期可能增加“小眾”的關注度,長遠看,可能是舍本逐末?!堕L沙晚報》的《廣廈周刊》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成為長沙房地產報道的一塊金字招牌,但我們在辦報的過程中感覺到,還必須更深一層地推進改革,讓某些版面走“房地產報道社會化”的路子,在為讀者提供服務和資訊上下功夫,把這些版面的重點轉向市民生活,以及和“住”相關的各類社會生活話題。讓《廣廈周刊》這塊金字招牌真正成為市民選擇房產的好幫手、業(yè)界的好園地,真正地為各階層讀者提供既服務到位又比較有用的信息,從而體現(xiàn)報紙的品位和格調。
如果說報紙的競爭造成了報紙的趨同化,那么緊接下來的競爭將是比拼報紙的內在質量,即個性化和特色化。作為一張權威高端主流大報,作為一張機關報晚報,我們力求每次權威發(fā)布都彰顯地位,每篇熱點報道都震撼心靈,每一次成功策劃都力透紙背,每一個招牌板塊都精耕細作,每一篇報道和信息都服務到位。
競爭的態(tài)勢同樣提醒我們,《長沙晚報》要想繼續(xù)保持競爭的強勢和優(yōu)勢,就必須始終知變應變善變,始終堅持創(chuàng)新求變。不僅僅是版面、欄目、報道方式的創(chuàng)新,也不僅僅是一兩個新招新策劃,而是全方位的創(chuàng)新:體制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理念創(chuàng)新,等等。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只有不斷的創(chuàng)新才能永葆“長沙晚報”這塊金字招牌的競爭力。
(作者鄔恩波系長沙晚報報業(yè)集團總編輯、高級編輯,劉先根系長沙晚報報業(yè)集團總編室副主任、主任編輯)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