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甘肅精神”的另類感受
2007年4月,在中共甘肅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上所作的報告中,陸浩書記概括出“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肅精神”。繼而省委又組織報告團,巡回宣講“甘肅精神”,并舉辦“甘肅精神”大型展覽,在各地、州、市巡回展出,不少專家學者對“甘肅精神”深入論證,廣泛講評,從而使“甘肅精神”家喻戶曉,省、地(州、市)縣各級黨政領導積極落實、貫徹“甘肅精神”,大力度地推動社會事業(yè)全面提升。
“甘肅精神”的實質是什么?有說“甘肅精神”“是甘肅人民長期形成的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的精神意志;準確表達了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的生活本質;深刻概括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價值觀念;凝練升華了頑強拼搏、積極進取的人生追求,包含了甘肅人民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總體認識”。這是對“甘肅精神”的超美詮釋。還有人解讀說儒家、道家思想與辯證唯物主義的融會貫通是“甘肅精神”的哲學背景?!案拭C精神”大型展覽《解說詞》中說:“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深厚的文化底蘊、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多樣的民族融合、無畏的革命意志、新銳的時代精神,孕育了富有明顯地域特色的甘肅精神和隴人品格?!憋@然這些論證所揭示的都是“甘肅精神”的精髓。在我看來,這些論述所涉及的精神實質應該具有普遍性,置之其他省區(qū)乃至全國,也無不妥。所凝聚的應該是奮發(fā)圖強的國家意志和振興中華的民族精神,并非必然指向“明顯地域特色”和“隴人品格”。如果言其品格,也應該是包括隴人在內的中華民族的品格。
實事求是地講,由于歷史及自然的原因,與發(fā)達地區(qū)相比,甘肅長期處于欠發(fā)達狀態(tài),我們必須加倍努力,要有“人一之,我十之”的奮斗精神。只有這樣,才能走出困境,趕上全國高速發(fā)展的步伐,與兄弟省市攜手奮進。所以“人一之,我十之”便能充分體現(xiàn)甘肅人民的決心和意志。進行二度疊加,便多少流露出較勁心態(tài)。人要十之,我則百之,人要百之呢?無疑我當千之??傊拔摇北仨氃跉鈩萆蠅骸叭恕?、超“人”。只許“我”給力再給力,不允他人像“我”一樣的給力。此中的“人”之所指,當然是同處國家行政管轄范圍的兄弟省市。
“甘肅精神”的典故來源于《禮記·中庸》章句:“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理學家朱熹注云:“君子之學,不為則已,為則必要其成,故常百倍其功。此困而知,勉而行者也,勇之事也?!?981年,原省委書記宋平同志在調離甘肅之際,以《中庸》原語勉勵甘肅人民,直到1993年8月還以此語題贈定西地區(qū),鼓勵定西人民“艱苦奮斗,脫貧致富”。所不同的是宋平書記是對原文的直接引用,取其精神,而“甘肅精神”是對原文的運用和升華,變換了詞語,疊加了詞句,改變了主體,創(chuàng)造出新的語境。原文中的“人”與“己”均針對個體,而“甘肅精神”中的“人”與“我”已指向群體,“甘肅”是主體,其“人”當然是甘肅以外的省區(qū)。原文中的一個“能”字,預設了有差距的前提,“甘肅精神”的表述中,已不再有此前提,可理解的外延自然擴大,甚至可以從多層面解釋為我要超人十倍、百倍。
“甘肅精神”的正面效應顯而易見,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甘肅的面貌徹底改變,欣欣向榮的局面已經(jīng)出現(xiàn)。但較勁心態(tài)也在放射,各級領導在制定方略和指導工作時所言“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人優(yōu)我特”的方略便是例證。直面現(xiàn)實,更多的情況是人有、人優(yōu)、人特。過分強調“跨越式”發(fā)展、“超常”發(fā)展的口號往往使人聯(lián)想起大躍進和不顧客觀規(guī)律的歷史教訓。
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主席說中國的社會基礎是“一窮二白”,甘肅省委領導則說甘肅“更窮更白”,所以“干勁更大”,較勁心態(tài)呼之欲出;黨中央把“大躍進”作為三面紅旗之一,1958年2月9日,省委第一書記張仲良在中共甘肅省第二屆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所作報告的題目便是《鼓足干勁,苦戰(zhàn)三年,力爭農(nóng)業(yè)躍進!再躍進!》對已經(jīng)極“左”的路線做了二度疊加,申稱要“一個斗爭接著一個斗爭,一個運動接著一個運動,不斷進行革命”。是年6月,“引洮上山”工程盲目上馬,“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20余萬民工擁擠在引洮工地,最后落得個勞民傷財,歷時3年正式下馬。當時,就連十年九旱的定西專區(qū)也提出畝產(chǎn)“過黃河”、“跨長江”的指標,虛報浮夸達到驚人的程度,實行“組織軍事化、行動戰(zhàn)斗化、生活集體化”。繼而又組織全民大煉鋼鐵。1960年被稱為“生活緊張”的饑荒局面在甘肅之所以那樣嚴峻,“干勁更大”、“躍進再躍進”的極“左”路線脫不了干系。
當然,現(xiàn)今甘肅經(jīng)濟和社會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形勢與“大躍進”的年代幾乎沒有可比性,但多少有點較勁心態(tài)的“甘肅精神”可能帶來某些負效應也值得我們警惕,諸如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結構方面的某些問題就值得進一步重視。
甘肅至今需要“人一之,我十之”的奮斗精神,但不可一再疊加,與人較勁。
2011.6.1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