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不姓副
副刊不姓副
“副刊是正版的延伸”。參加完2006年度省新聞獎副刊作品評選以后,我對這句話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既然叫“副刊”,它就不可能與消息、通訊、言論搶版面,它就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耕耘。但副刊其本質(zhì)不姓“副”,也是新聞,如果說新聞是棵樹,那副刊則是樹上的花。兩者只是報道的手法和材料不一樣,傳感給讀者的信息特點不一樣。副刊不僅也要告訴讀者新聞事實,而且還要藝術(shù)地告知,因而我說,副刊應(yīng)該是新聞紙的文化塔尖。
曾幾何時,一些報紙副刊被“小女人”作品所霸占,被只抒個人胸臆的游記所填充,被純粹反映普通文人間的相互交往或糾葛所自我陶醉,遠離火熱的社會生活,不顧大眾的愿望情懷,結(jié)果越來越縮小自己的讀者圈,也難以收到高質(zhì)量的投稿。
幸好我社三份報紙的專副刊是健康活潑讓人喜愛的。無論是山陰道、新周刊,還是生活前沿、文娛時尚,或與時代同行,催人奮進,或與歷史對話,令人深思??傮w上說觀點正確,情趣高雅,語言活潑。當然也有許多不足,比如題材不夠新,文學味不夠濃,思想性不夠強,版面配照不夠美。這些問題散見于不同的版面和文章,斷斷續(xù)續(xù),時重時輕,多少妨礙著我們專副刊品位的提高和影響的擴大。
都說“文學即人學”。今天的文學副刊如何寫人,值得探索。文化守望,要有新招。一個面孔,同種腔調(diào),讀者是不買賬的。提幾條意見供同仁參考。
第一,副刊要有人文意識。要堅持貼近性,充滿大眾情懷,避免在少數(shù)人小圈子中打轉(zhuǎn)。
第二,要以關(guān)注社會為已任。副刊不是文學愛好者卡啦OK的園地,而是廣大勞動者大合唱的音樂堂。在副刊所有的功能中,社會責任始終是首要的。
第三,要強調(diào)新聞性。報紙副刊不同于文化刊物,是新聞媒體的文學性版面,要依賴于新聞性。副刊可以用特殊的報道手法對正版的新聞作深度開發(fā)、二度開發(fā)。
第四,要突出文學性和地域性。文學性是副刊的品位,是引領(lǐng)讀者的招牌。地域性是副刊的草根,是弘揚個性的旗幟?,F(xiàn)在有一種以娛樂消遣替代文學、以摘編天下奇聞替代挖掘本土文化的辦刊趨勢,那是會驅(qū)散廣大讀者的。
第五,題材要多樣化。從當前來講,尤其要多刊用紀實類作品。杭州日報的“傾聽·人生”版連年獲省新聞一等獎,其優(yōu)勢不在形式,而在內(nèi)容。剛拔頭籌的報告文學《革命媽媽》,在文字上評委們普遍認為不及獲二等獎的本社鄭休白所著《百年流韻》,但《革命媽媽》深沉細膩,情節(jié)感人,具有文學作品所特有的強烈的震撼力和教化功能。由此我想到我們?nèi)請蟮膶?透笨梢匀诤系酶用芮幸恍?,更加熱情關(guān)注紹興火熱的社會生活和大眾情懷,力爭有令人動情動容動心的紀實類作品問世。
(2007年3月)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