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桃城區(qū)中華大街街道平安里社區(qū) 馮立柱
我叫馮立柱,現年60歲,是衡水市桃城區(qū)中華大街街道平安里社區(qū)的一名居民。今天,我給大家講述的,是自從我兒子去世至今9年的時間里,兒子的20多位同學長期照顧我們老兩口和小孫女的故事。九年來,他們像對待親生父母一樣照顧著我和老伴,并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疼愛著小孫女,讓我們這個不幸的家庭有了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希望。2013年12月,他們作為最美“80后”助人團體,被評選為第二屆“桃城好人”。下面,我為大家講述一下這段刻骨銘心的經歷。
2006年12月28日晚上,就在家家戶戶準備喜迎元旦的時候,我們家卻突然天降橫禍,我26歲的獨生兒子馮大偉,被一次意外事故奪去了生命。那時,小孫女剛剛3個多月。這個噩耗猶如晴天霹靂,使我們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遭受了最為沉痛的一擊。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我們老兩口跌進了痛苦的深淵,簡直痛不欲生。老伴因強烈刺激突發(fā)心臟病、高血壓,被救護車緊急送進醫(yī)院搶救。我和老伴都是外地人,在衡水沒有任何親戚。既要料理喪事,又要搶救老伴,我是喊天天不應,哭地地不靈,一時心亂如麻,手足無措。情急之下,我忙給兒子的同學們打電話求助。
不一會,兒子的同學宋輝、麻曉亮、李慶福、梁磊等人連夜趕過來。他們分成兩撥,一部分人趕往醫(yī)院照顧老伴,一部分人在家里料理兒子的后事。醫(yī)院那邊,他們悉心照顧著老伴,喂飯喂藥,晝夜不離身。兒子的后事前前后后都是這些同學們給操辦的,安放遺體、設置靈堂、聯(lián)系墓地,都是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辦得非常圓滿。近一星期的工夫,同學們都騰出空閑,一起奔波忙碌,我家一刻也沒有斷過人。出事那天,正趕上梁磊的妻子生小孩,梁磊在我家忙得不可開交,根本沒有時間照顧妻子。他說,妻子那邊有家里人守著,馮家更需要人。當他帶著歉疚的心情見到孩子時,可愛的女兒已經出生5天了。
辦完了兒子的后事,我在這些孩子們的陪伴下,踉踉蹌蹌回到了家。沒有了兒子的家里空蕩蕩、冷冰冰,再也沒有了往日的歡樂。就像有一把尖刀扎在心上,一分一秒都是一種煎熬。我們老兩口就這么一個孩子,他就像我們老兩口的心頭肉,平時得個感冒發(fā)燒都能讓我們緊張半天?,F在,兒子永遠不回來了。這還是個家嗎?一家三口就好比一個三腳架,沒有了孩子就沒有了支撐,哪天我倆生病了,誰還能給端水、送藥,床前陪護;過年過節(jié),誰還能敬杯酒啊。想著凄涼的晚年,我們老兩口感到什么希望都沒有了,就偷偷準備了2瓶安眠藥,決定一起到天堂和兒子相見。
兒子的同學們似乎猜透了我們的心思,他們不約而同,一起跪倒在我們面前,說:“大偉走了,我們都是您二老的兒子,我們大家會照顧好你們二老,照顧好大偉的孩子?!币痪渚渲藷岬脑捳Z,一聲聲干爸干媽,這是人世間最珍貴、最溫暖的聲音。我們老兩口激動萬分,禁不住老淚橫流,用顫抖的雙手一一扶起跪地不起的孩子們,答應孩子們我們會好好活下去。
從那以后,這些孩子們要么上下班路過,要么晚上散步,要么利用周末、節(jié)假日等各種便利,堅持每天都有人來看望我們,陪我們聊聊天,看到家里有啥活兒就幫著動手干。有的孩子如果出差在外地,就常常打電話問候我們。他們通過各種方式,盡量給我們這個家庭帶來輕松的氛圍,來緩解我們內心的痛苦。很長一段時間,我們老兩口飽受喪子之痛的折磨,情緒異常低落,不愿走出家門半步,整天以淚洗面。一看到兒子的同學就想起自己的兒子,每次兒子的同學走后我都默默回屋里痛哭一場。同時,我們又為這么多好孩子的惦記和照顧而深深感動著,就堅決地把安眠藥偷偷扔掉了。
2006年大年三十,那天是我的生日,也是第一個沒有兒子陪伴的除夕。大街上處處洋溢著節(jié)日的喜慶,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不絕于耳。而我家卻是一片凄冷,我們老兩口只好在默默流淚中慢慢度過。沒想到,下午5點,突然響起一陣急促的敲門聲。當我打開門時,一下子驚呆了。薛朝良、李慶福、王培、安海生、劉健、韓磊、顧安、宋輝、梁磊、劉佳音……20多個小伙子齊刷刷地站在門口。原來,孩子們早就約好一起來給我過生日,陪我們老兩口吃吃飯、過除夕……直到新一年的鐘聲敲響。他們大都是父母唯一的孩子,也是為父之人,放棄與家人團聚的年節(jié)來陪伴我們,我們實在過意不去,就攆孩子們:“你們大年夜都需要在家陪陪家人,我們就不留你們了。”但是這些孩子們誰也不動地兒,陪著我們一直到凌晨5點鐘才離開。從那時開始,陪我們過節(jié)就成為孩子們之間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我老伴已下崗多年,我工資又不高,家庭生活不富裕。逢年過節(jié),孩子們不僅給我們送來米、面、油,每人還要給我們硬撂下300、500不等的錢。因為工作關系,許多孩子越是過年過節(jié)越忙,可送東西、送錢,他們沒有一個節(jié)日落下過,要不是他們,我真不知道能不能堅持到現在。
2007年清明,我們老兩口早早準備好,要去墓地陪兒子說說話。還沒有出門,就聽到院里響起麻曉亮熟悉的嗓門:“馮爸馮媽,我們來接您了,走,咱去看看大偉去?!?0多個壯小伙,又齊刷刷站在我們面前。此后,每逢清明節(jié)、七月十五、十月一、兒子的祭日,孩子們都準時趕到。
2007年9月份,我老伴因心臟病住進了醫(yī)院。我們不愿給孩子們添麻煩,我就強撐著,一個人在醫(yī)院伺候老伴。孩子們打來電話:“馮爸,我來了兩趟,家里都沒人,你們干嗎去了?家里有啥事嗎?”經不住孩子們再三詢問,我只好道出實情?!斑@么大事,您怎么還瞞著我們!您等著,我馬上到。”10來分鐘后,宋輝、梁磊等風風火火趕到了醫(yī)院。他們輪班輪點,在床前伺候,晝夜不停,一直到老伴康復出院。9年來,老伴幾次住院,都是他們忙前忙后,陪床監(jiān)護,并與我們分擔醫(yī)療費用。
2008年冬天,一場大雪紛紛揚揚下了一夜。第二天清晨天剛蒙蒙亮,睡夢中的我們被刷刷的聲音吵醒,打開門一看,張波、韓磊、楊華、張興等幾個孩子已經把門口的厚雪掃得干干凈凈,又用車把雪推到100米以外的垃圾池。原來,他們相約一起到家里掃雪。他們說:“這雪太大,我們把這雪清了,你們出門也就方便了。”干完活,老伴張羅著熬點粥弄點早餐,可大家都忙著上班,一下子都散去了。9年來,孩子們還利用節(jié)假日帶我們一家外出旅游,我曾跟他們去過大連、青島、煙臺等地,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
我的小孫女,從小跟我們老兩口長大。這些孩子們除了代替兒子照顧我們老兩口,還擔當起了父親的責任。每年六一兒童節(jié)、春節(jié),他們就給孫女送來新衣服、玩具、壓歲錢,在大家的關心下,孫女在快樂中成長著。從小學一年級到現在,孫女每年都得兩張獎狀,考試都排在前十名。韓磊自己有一對雙胞胎,比孫女小兩歲,平日里他接長不短地就帶著孩子找孫女玩,趕上假期,帶孩子出去玩,也不忘記接上孫女。張波不管是買玩具、買衣服,全是雙份,有他孩子一份,就有孫女一份。
隨著小孫女慢慢長大,她總是用稚嫩的眼神在前來探望的叔叔們的身影中尋找父愛的影子。小孫女4歲時,終于提出了我終究難以回避的問題:“爺爺,為什么爸爸還不回來看我,難道他不想我嗎?”我眼含淚水告訴她爸爸在美國打工,很忙。她又提出打電話給爸爸……為了孫女心靈精神的安慰,我先發(fā)信息告知了宋輝,他心領神會,電話打過來了,孫女非常高興,親親地喊著爸爸,噓寒問暖,孩子的話語就像一根根鋼針刺痛著我。這一善意的謊言我們已經蒙騙了9年了,我自己都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
照顧我們的這20多個孩子,他們當中有工人、有醫(yī)生、有公務員、有個體戶,還有打工族,全都是一群普普通通的人,也都是工薪階層的勞動者。他們9年如一日,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之余,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付出了很多很多,是他們給了我們老兩口第二次生命,是他們挽救了我們這個凄慘絕望的家庭,讓我們能夠堅強地生活到現在,這份親情超越了血緣關系,這種擔當也超越了他們應有的責任。我是親身經歷了這一切的被幫助者,也是他們道德高尚、重情重義、無私奉獻的見證者。他們都是天底下最好的孩子。我們全家永遠感激他們,他們的這份情義我們永世難忘。
這么多年來,與這20多個孩子一起幫助我們的,還有他們的愛人、孩子,還有我的幾位老同事,他們都給我們這個家庭送來了關愛和溫暖。特別是最美“80后”被報道以后,黨和政府也給了我們很大幫助,社會上很多人士也在支持我們。借此機會,我想對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真誠地說一聲:“謝謝!”
在大家的關愛和鼓勵下,我感到自己正在一步一步走出陰影,我要把得到的人間關愛再奉獻給他人,加入到愛心奉獻的行列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關懷和照顧那些更需要關愛的失獨家庭和弱勢群體。從2012年開始,我發(fā)動市區(qū)一些失獨家庭和老人,成立了愛心餃子社,經常利用周末到敬老院、光榮院為那些無依無靠的孤寡老人們包餃子,看到他們臉上的笑容,我感到無比欣慰。感受人間親情,領悟大愛無疆。愿我們每個人都傳好愛的接力棒,讓愛心之花在桃城大地上盡情綻放!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