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砸車,日系調頭?!?/p>
2012年9月15日,周六,中國多個城市爆發(fā)保釣反日游行。長沙日資商場平和堂遭打砸,部分商品遭哄搶;青島一家日系車4S店被縱火;蘇州、東莞一些日式餐廳被砸。各地都發(fā)生了日系車被掀翻、砸毀的現(xiàn)象,有日系車主被打傷。
當天西安的游行中,27歲的李昭手持一塊紙板站在西安市長安中路由南向北方向的機動車道上,紙板上寫著“前方砸車,日系調頭”。看到這塊紙板的日系車主,立即向南折返。
從事汽車銷售的李昭原本是參加游行的,一些人的瘋狂打砸行為使他醒悟了。
李昭舉牌的照片在微博上被轉發(fā)10余萬次?!八谧约赫玖⒌牡胤綖檫@晦暗的一天留下了些許的亮色。”有網友評論道。還有人說,“愛國,先愛同胞?!?sup>[12]
中國社科院發(fā)布的《2012年互聯(lián)網輿情分析報告》稱,據(jù)湖南省紀委干部透露,某市拘留的47名參與打砸的青年在被詢問時,有12人不知道釣魚島在哪里。[13]
“游俠本身就是對集權社會的一個挑戰(zhàn)。經過幾千年的集權社會的打壓,游俠精神這種寶貴的品質在我們民族身上是退化了的。男人、戰(zhàn)士身上的血性、勇氣在我們這個民族是嚴重的萎化、萎謝?!?/p>
2012年9月,作家野夫接受鳳凰網采訪時如是說。[14]
當年5月出版的野夫作品《鄉(xiāng)關何處》,進入多個年度好書榜。全書以此作結:“迷失于這個時代的同道,往往只能拿文章當接頭暗號;仿佛前生的密約,注定我們要在今世扺掌,然后一起創(chuàng)世,或者再次站成人墻,慷慨赴死。”[15]
“在歷史面前,最重要的不是知識,而是誠實。對歷史的態(tài)度,應該是只對歷史負責,一切意識形態(tài)的偏見都應該靠后?!?/p>
《南方人物周刊》2012年第16期封面專題《1959 — 1961大饑荒》的編者按《以誠實和良知祭奠饑荒》如此寫道。
這個編者按說:
歷史有時分為兩部分:歷史本身,和“被承認的歷史”。大饑荒這樣一場人類歷史上罕見的災難沒有“正式記載”和合理解釋,沒有被教科書承認,基本上處于屏蔽中。對于新生代來說,大饑荒的歷史有如天方夜譚。
這跟那場災禍一樣,是人類不應該犯的錯誤。
然而,更悲哀的現(xiàn)象發(fā)生了:在大饑荒剛剛結束的年代出生的受過良好教育的階層中,出現(xiàn)了否認大饑荒存在的風潮。大饑荒被他們定義為意識形態(tài)分歧,說成是對當年的政治領袖的污蔑。
…………
我們必須回到那個我們已經告別的年代,直面慘痛的警示:永遠不可回到那樣的體制。讓我們永遠記住那些無辜的犧牲者。
“我覺得學歷史的好處不是光看歷史教訓,歷史教訓也是很少人接受,前面犯多少錯誤,到后面還是繼續(xù)犯,因為人性就是大權在握或利益在手,便難以舍棄,權力和利益的關口,有人過得去,也有人過不去。所以讀歷史的最大好處是使我們懂得人性?!?/p>
這是史學家余英時的觀點,出自《讀庫1203》里的文章《旅美三學者》。[16]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