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肌病的飲食治療原則
1.適當控制熱能攝入,對肥胖或超重者應降低體重,以減輕心臟負擔。
2.除非并發(fā)有嚴重的心力衰竭,否則應適當增加蛋白質攝入。
3.飲食應平衡、清淡,且富有營養(yǎng),并注意少吃多餐,減少食物容量,并避免刺激性食物,對晚期患者尤當注意。
4.適當補充多種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1、B6、C和葉酸等。
5.適當增加一些有益的無機鹽和微量元素,如鎂、鉬、硒、鉀、鋅、銅等的攝入,限制鈉和鎘等有害離子的攝入。
6.戒除煙、酒。
(二)心肌病的飲食方法
除掌握上述原則外,對不同類型患者,飲食治療方法應有所側重。
1.腳氣病性心臟病 重點應增加維生素B1的攝入。維生素B1的主要來源是谷物,尤其是粗糧,如糙米、小米、玉米面、蕎麥面、黑面等含量較豐富。豬瘦肉、肝臟、干豆、花生、葵花子、干酵母、麥芽、蛋黃等含量也較高。因此,患者宜多吃這類食物,并改進烹調方法,米湯、菜湯都不應丟棄。必要時每日可口服維生素B130mg,分3次服用。對已發(fā)生心力衰竭的患者可每日皮下或肌內注射維生素B1,并輔以其他膳食措施(見充血性心力衰竭)。
2.酒精性心肌病 治療的重點是戒酒,并補充足夠的營養(yǎng),尤其是蛋白質和維生素C。早期患者經(jīng)飲食治療后,常見心臟縮小、癥狀消失,對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則除用藥物外,尚應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飲食措施進行治療。
3.惡性營養(yǎng)不良心肌病 重點在于及時補充足夠營養(yǎng),尤其是蛋白質。
4.克山病 采用以補硒為主的綜合預防措施,提高膳食營養(yǎng)。根據(jù)心臟功能狀態(tài)及心力衰竭的嚴重程度予以治療。對急性重癥病例可用大量維生素C靜脈注射。食物的品種和來源應多樣化,不同食物中硒的含量差別較大,植物性食物一般含硒量較低,肉類含量也不高,但動物的腎臟、魚、蝦、雞蛋等則含量較高;增加豆類食品的攝入,研究表明,大豆及其制品可作為預防食品選用。因此,增加食物品種,選擇硒含量和營養(yǎng)價值高的食物甚為重要。對已出現(xiàn)心肌損害,心力衰竭者,可參考心血管病有關的飲食防治措施。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