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氣管炎的呼吸鍛煉方法有很多,常見的有縮唇呼氣、頭低位或前傾位呼吸等幾種,需要根據患者的病程病情不同進行選擇。
(1)腹式呼吸:又稱膈式呼吸鍛煉,能增加膈肌的收縮能力和收縮效率,增加潮氣量,緩解呼吸困難。與縮唇呼氣、前傾體位等合用,能使呼吸困難得到最大改善。開始此項鍛煉時應由醫(yī)護人員示范并指導,每日訓練2次,每次10~15分鐘,掌握方法后增加鍛煉次數和時間,力求成為患者不自覺的習慣性呼吸形式。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是同時存在的,只是人們并沒有意識到。由于膈肌的活動度比較大,因此,腹式呼吸對于胸腔體積的影響遠大于胸式呼吸。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易合并肺氣腫,導致膈肌位置下移,活動度下降,所以,腹式呼吸鍛煉將有助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腹式呼吸鍛煉不僅是改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肺功能最有效的方法,而且還是其他鍛煉方法的基礎。
(2)縮唇呼氣:其方法是患者閉嘴經鼻吸氣,然后縮唇(吹口哨樣口形)緩慢呼氣4~6秒鐘,其縮唇大小程度由患者自行選擇調整,不要過大或過小,以呼出氣流能使距口唇15~20厘米處的蠟燭火焰傾斜而不熄滅為適度。呼氣時可伴有或不伴有腹肌收縮。因活動導致的呼吸困難時采用縮唇呼氣可很快緩解呼吸困難并解除其緊張、驚恐的情緒。
(3)頭低位或前傾位呼吸:臨床上很多病人病情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時,會不自覺采用頭低位或前傾位來緩解呼吸困難。與縮唇呼氣聯合應用效果更好。頭低位時讓患者仰臥于斜床或平板床上墊高床腳。前傾位是患者坐位時保持軀于往前傾斜20°~45°,為保持平衡患者可用手或肘支撐于自己的膝關節(jié)或桌上。立位或散步時也可采用前傾位鍛煉。
(4)慢而深呼吸:患者不容易做到且易導致呼吸肌疲勞。但在患者緊張或焦慮時,可通過此辦法糾正患者的快速呼吸。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