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是人們認識世界的源泉。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認識,主要是通過觀察這個門戶達到的。觀察,是人通過感覺器官(眼、耳、鼻、舌、手等)去有目的的認識周圍事物的心理過程。據(jù)統(tǒng)計,外界的信息有90%以上是通過觀察輸入人腦的??梢姡l(fā)展兒童的觀察能力,對豐富孩子知識、發(fā)展孩子智力是極為重要的。
周圍的事物紛繁多樣,五彩繽紛,變化萬千,不給兒童以引導,就會使其缺乏觀察的興趣,造成觀察效率很低;或者對事物一知半解、印象模糊,說不清楚,掌握不全面;或者對事物熟視無睹,雖司空見慣,但對事物并沒有鮮明、完整的印象。
要教會孩子觀察,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明確觀察的目的性。如幫助兒童確定觀察對象之后,要鼓勵孩子對所觀察的事物自始至終地去看、去聽,不要輕易地轉移目標。年幼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易被別的事物干擾而忘了本來要觀察的目標。因此,成人要和孩子一起觀察,提出問題,幫助其用心地看和聽,直至達到預定的觀察目的。
其次,要教會兒童有順序、有系統(tǒng)地觀察。觀察任何一個事物,都要引導兒童有步驟地把各個組成部分都看到,不能有遺漏,不可東看一點、西看一點,這樣才能正確了解事物,并了解其內(nèi)部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和聯(lián)系。例如看花,不僅要看它的顏色、嗅它的香味,看它的花瓣,而且還要看它的花蕊、花莖以及枝、葉等,這樣才能對某種花有整體的概念和認識。
第三,既要教兒童看到事物的整體方面,又要觀察事物的細微特征,這樣才有助于掌握事物的特殊性。如讓孩子觀察雞和鴨,不僅要了解它們外貌上的差別,而且要讓孩子看到雞腳是爪,而鴨腳趾間卻有蹼,這便是它們?yōu)槭裁匆粋€只能生活在陸上,一個卻能在水里游泳的原因。
第四,要盡可能使孩子的各種感覺器官都參與到認識事物的活動中去。如認識水果,不但看它們外表的形狀、顏色,摸摸它們的外表,而且還要切開看里面是什么樣子,聞聞是什么氣味,嘗嘗是什么味道。這樣,才可使孩子得到多方面的感性知識,孩子對事物的認識才會完整、準確而深刻。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