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站立及運動訓練
寶寶成長的10個月,拉著欄桿能自己長立起來,扶住寶寶站立后松開手,寶寶能獨站2秒以上。并且讓寶寶扶著椅子、床沿或小推車,鼓勵其邁步,能邁3步以上。這一時期的主要特點就是獨自站立。
在一些精細的動作上,寶寶能將眼前的玩具放進一個較大的容器里,能將這件玩具放進容器內,并且能熟練用拇指示指捏起爆米花一類的小東西,且動作協(xié)調、迅速。
這一時期,爸爸媽媽應加強寶寶動作能力的訓練,特點是站立訓練,為不久后的邁步及走路打下基礎。
寶寶真的站起來了
10個月的寶寶已從坐位發(fā)展到站位了,并且要在這段時間內完成從扶站、獨站到扶走,甚至可以獨自邁步搖搖晃晃向前走了,這是動作發(fā)展的一個飛躍階段。
寶寶從前幾個月的躺著發(fā)展到坐,最終能站起來,這是一個非常鼓舞人心的壯舉,這意味著寶寶將要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去自由自在地探索外界世界,對爸爸媽媽來說將是一個莫大的欣喜。
寶寶能力特點
寶寶的運動功能發(fā)育是循序漸進的。寶寶在經歷了抬頭、坐、翻身、爬行等運動發(fā)育的過程,慢慢過渡到要開始學習站立了。
寶寶腰部和下肢運動功能的發(fā)育是站立的基礎。8個月時,寶寶才能較好地支持身體,攙扶時能站立片刻,背、腰、臀部也能伸直了。而在10個月左右時,寶寶就能獨自站立了。
寶寶能力培養(yǎng)方案
站立不僅僅是運動功能的發(fā)育,同時也能促進寶寶的智力發(fā)展。當寶寶站起來了,視野就更加廣闊,看得多了,摸得多了,新奇的探索會使寶寶增加更多的嘗試,有利于寶寶的健康成長。
其實,寶寶獨自站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經過一段相當長時間的練習。當寶寶能很自若地坐著玩時,他就開始不再滿足于坐了,他會主動地想學站,他會向上站起,這時候學站的時機成熟了。爸爸媽媽應抓住寶寶運動發(fā)育的時機,在此階段幫助和訓練寶寶站立。
訓練寶寶學站立
寶寶開始學站時,爸爸媽媽可以扶著寶寶的雙手讓他站,或者讓他扶著凳子、床沿站,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寶寶就能很輕松地扶著東西站了,甚至可以手上拿著玩具,只需身體稍稍靠著一點就行了。到了這個水平,寶寶可以練習獨站了。
訓練寶寶站立時,要由易到難逐漸進行。剛開始時,爸爸媽媽可用雙手支持在寶寶的腋下,讓其練習站立。在比較穩(wěn)定后,可讓寶寶扶著床欄站立。慢慢地寶寶就能很穩(wěn)地扶欄而立,并能自如地站起坐下或坐下站起。
放手讓寶寶獨站片刻
在寶寶剛開始學站時,爸爸媽媽應注意給予保護,同時要注意檢查床欄,防止發(fā)生摔傷、墜床等意外事故。在大人的保護下,可以脫手讓寶寶站上1~2秒鐘,慢慢地可以站的時間久一些,幾乎在寶寶學獨站的時候,他就已經在學扶著東西走了。
這時候,爸爸媽媽可以在寶寶前方放一玩具逗引他,讓他學會挪步,移動身體。當寶寶具備了獨站、扶走的能力后,就離會走不遠了。
寶寶站立、邁步小練習
對于寶寶的動作發(fā)育有個體的差異,不能說10個月會站是正常的,而11個月不會站就是異常了,只要在一段時間范圍內完成寶寶動作的發(fā)育都算正常。當然,平時鍛煉多的寶寶動作發(fā)育就會早些。因此,為了寶寶早一天站立、邁步,爸爸媽媽還應加強動作練習與訓練。
站起、坐下、翻滾訓練
10個月寶寶可以坐得很穩(wěn),當能獨站或扶站時,可有意識地從站到坐,并控制身體坐下時不跌倒。并還能夠由坐位換成俯臥位,或由俯臥位換成坐位。
把寶寶放在活動欄內,訓練寶寶由坐位主動拉欄桿站起,接著練習讓寶寶扶欄蹲下去拾玩具,拾了玩具再練習坐下,最后練習從坐位躺下成俯臥位,繼而訓練翻身打滾。
寶寶練習雙腳站立
爸爸媽媽用雙手扶在寶寶腋下,幫助寶寶站穩(wěn)后,媽媽用雙手慢慢收回并拍著手說:“寶寶乖,寶寶快站好”。反復訓練,或讓寶寶靠著欄桿或背靠墻站立片刻,漸漸地在無扶欄的條件下學會站立。
寶寶練習邁步前走
爸爸媽媽兩手握住寶寶的手,然后,自己一步一步往后退,讓寶寶慢慢邁步向前走,或讓寶寶扶著推車,慢慢向前推,學會邁步。
寶寶蹣跚學步
讓寶寶扶物或扶手站立,訓練寶寶扶著椅子或推車邁步,可將若干椅子或凳子相距1/3米讓寶寶學走,也可讓寶寶在爸爸媽媽之間學走,并讓他走的距離漸漸加大。
此外,爸爸媽媽可以扶寶寶學走時,先用雙手,然后單手領著走。以后可用小棍子各握一頭,待寶寶走得較穩(wěn)時,爸爸媽媽再輕輕放手,寶寶以為有人領著棍子,放心地走,漸漸過渡到獨自走穩(wěn)。
寶寶精細動作訓練
10個月的寶寶逐漸向身體的大動作發(fā)展,但此時手的精細動作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fā)展,寶寶的五指已能分工、配合,并能夠根據(jù)物體的外形特征較為靈活地運用自己的雙手。
寶寶能力特點
這時期寶寶手部的精細動作已很協(xié)調,如果將一個小丸放在桌上,寶寶想要,會堅持伸手去抓,一兩次即能抓到。這時,拇指和示指的動作能較好地協(xié)調。
如果將繩子放在桌面寶寶能抓到的地方,寶寶能用拇指和示指的側面捏起繩,并且寶寶能用拇指和示指或中指端去把小丸捏起,手和前臂可以放在桌面上作輔助性支持。
寶寶能力培養(yǎng)方案
手是大腦的老師。寶寶的做和想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在做中想,邊做邊想,因此說,嬰兒動作的發(fā)展,特別是手部動作的發(fā)展是嬰兒智力發(fā)展的外部標志,他們的敲、丟、扔、撿、碰、推和拉都是在學習,在為將來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積累經驗,奠定基礎。因此,爸爸媽媽對訓練寶寶的手部動作不可忽視。
訓練拇指、示指對捏能力
寶寶經過兩個月的反復訓練,手的動作靈活了,抓住關鍵年齡這個有利時機著重練習捏取細小物品的準確性,如小藥片、小綠豆、大玉米,培養(yǎng)捏取的速度,擴大捏取物品的范圍,提高捏取動作的熟練程度。每日可訓練數(shù)次。
拇指、示指對捏動作標志著大腦的發(fā)展水平,要力求做到精確完美。通過反復訓練,促進拇指、示指的靈活性和精確性。
寶寶自己打開瓶蓋
將一個帶蓋的塑料瓶放在寶寶的面前,爸爸媽媽先示范打開瓶蓋,再合上蓋子的動作。經寶寶注視后,再讓他練習只用拇指和示指將瓶蓋打開,而后再合上,如此反復練習數(shù)次,做對了應給寶寶贊揚。
在這個基礎上,還可以讓寶寶練習用塑料套杯,一個接一個套起來。通過訓練,培養(yǎng)寶寶小手的靈活性、促進空間知覺的發(fā)展。
玩具放進去和拿出來
在練習放下和投入的基礎上,爸爸媽媽可將寶寶的玩具一件一件地放進“百寶箱”里,邊做邊說“放進去”。然后再一件一件地拿出來,讓寶寶一一去模仿。
這時,還可以讓寶寶從一大堆玩具中挑出一具,如讓他將小彩球拿出來,可以連續(xù)練習幾次。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準確性,促進手、眼、腦協(xié)調能力,還可增強認知能力。
訓練手眼的協(xié)調能力
訓練抓捏一些小豆子的類的東西,但爸爸媽媽要注意看護,不要讓寶寶把東西放到口、鼻、耳中,再讓寶寶把拿到的小豆子放在瓶子里。
在寶寶兩手各拿一玩具玩耍時,讓他有意識的放下手中的去拿正在遞過來的玩具,也可以讓寶寶把玩具送到指定的地方。
這個游戲,可以訓練寶寶手眼的協(xié)調能力。
智慧媽媽教子經
有心的爸爸媽媽要錄有寶寶聲音的磁帶保存好,等寶寶長大了交給他一定是最美好的回憶。
可事先錄一些簡單的歌謠,在放給寶寶的同時與寶寶一起跟著唱,想辦法把合唱錄下來,好好保管,這可是寶寶最初的演唱會。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