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理論教育 ?“中國人也能辦得到”

        “中國人也能辦得到”

        時間:2023-02-09 理論教育 版權反饋
        【摘要】:1921年10月,侯德榜回國了,他擔任永利堿業(yè)公司總工程師,任務是要創(chuàng)建中國第一家制堿工廠。當時要生產出純堿,只能按蘇爾維制堿法生產。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1924年8月13日,中國第一家制堿廠正式投產了。這個制堿的新方法被命名為“聯(lián)合制堿法”,它使鹽的利用率從原來的70%一下子提高到96%。

        純堿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它的化學名稱又叫“碳酸鈉”,是一種白色的粉末。制造肥皂、玻璃、紙張時要用它;紡紗織布時要用它;煉鐵、煉鋼過程中也少不了它。純堿還可以制造出很多其他化工產品。

        17世紀,人們在生產玻璃、紙張、肥皂等時已經(jīng)知道要用純堿。在當時,堿是從草木灰和鹽湖水中提取的,人們還不知道可以從工廠中生產出來。后來,法國一位醫(yī)師路布蘭,用了4年時間,在1791年,才創(chuàng)造了一種純堿制造法。從此,純堿源源不斷地從工廠中生產出來,滿足了當時工業(yè)生產的需要。遺憾的是,這種方法并不完善,存在著許多缺點。如生產過程中溫度很高、工人勞動強度很大、煤用得很多、產品質量也不高等。因此,很多人都想改進它。

        1862年,比利時有一位化學家叫蘇爾維,他提出了一種以食鹽、石灰石、氨為主要原料的制堿方法,這種方法叫氨堿法蘇爾維制堿法。由于這個方法產量高、質量優(yōu)、成本低、能連續(xù)生產,所以,很快就替代了路布蘭的方法。但這個方法都被制造商嚴格控制住,一點也不讓它泄露出來,被他人知道。

        20世紀初,我國的工業(yè)生產也需要大量純堿,但我們不會生產,只能依靠進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純堿產量大大減少,加上交通受阻,英國一家制造純堿的公司乘機抬高堿價,甚至不供貨給中國,致使中國以堿為原料的工廠只得倒閉。

        在當時,有一位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侯德榜,他學習很刻苦,成績優(yōu)異,在美國學習化學工程已有8年,并在1921年取得了博士學位。他聽說外國資本家如此卡中國人的脖子時,連肺都要氣炸了。他發(fā)誓學成回國,以自己已學到的知識報效祖國,振興中國的民族工業(yè)。

        192110月,侯德榜回國了,他擔任永利堿業(yè)公司總工程師,任務是要創(chuàng)建中國第一家制堿工廠。當時要生產出純堿,只能按蘇爾維制堿法生產。原理說起來并不難,可真正要制造出來可不那么容易了。由于技術封鎖,侯德榜只能靠自己不斷研究、試驗、摸索。經(jīng)過長時間的努力,終于設計好了流程,安裝好了設備,接著就開始試生產。

        一天,剛試車不久,高高的蒸氨塔突然晃動得很厲害,并且發(fā)出巨響。大家害怕極了,侯德榜見了馬上喊停。一檢查,原來所有的管道都被白色的沉淀物堵住了。怎么辦?開始他拿大鐵釬捅,累得滿頭大汗,但也無濟于事。后來,他想出加干堿的辦法,才使沉淀物慢慢掉了下來,終于轉危為安。

        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1924813日,中國第一家制堿廠正式投產了。那天工人們早早地來到車間,都想親眼目睹中國第一批純堿的誕生。幾小時后,不知誰喊了一聲:出來了!大家眼睛一齊朝出堿口望去。咦?怎么出來的是紅白相間的堿?按理應該是雪白的呀!大家的心頭一涼。這時侯德榜仔細地檢查了設備,原來純堿出來時遇到了鐵銹,才使產品變紅了。原因查出來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氣。后來,改進了設備,終于制得了純白色的產品。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了侵華戰(zhàn)爭,他們看中了南京的硫酸銨廠,為此想收買侯德榜,但是遭到侯德榜的嚴正拒絕。為了不使工廠遭受破壞,他決定把工廠遷到四川,新建一個永利川西化工廠。

        制堿的主要原料是食鹽,也就是氯化鈉,而四川的鹽都是井鹽,要用竹筒從很深很深的井底一桶桶吊出來。由于濃度稀,還要經(jīng)過濃縮才能成為原料。這樣,食鹽成本就高了。另外,蘇爾維制堿法中,食鹽利用率不高,很多原材料都白白的浪費掉了。因此,侯德榜決定研究一種新的制堿方法。

        他首先分析了蘇爾維制堿法的缺點,發(fā)現(xiàn)主要在于原料中,很多資源沒有利用上,只用了食鹽中的鈉和石灰中的碳酸氫根,二者結合才生成了純堿。食鹽中另一半的氯和石灰中的鈣結合生成了氯化鈣,這個產物都沒有利用上。那么,怎樣才能使另一半成分變廢為寶呢?經(jīng)過思考,他設計了好多方案,但是都被一一推翻了。后來,他終于想到,能否把蘇爾維制堿法和合成氨法結合起來。也就是說,制堿用的氨和二氧化碳直接由氨廠提供,濾液中的氯化銨加入食鹽水,讓它沉淀出來。這氯化銨既可作為化工原料,又可以作為化肥,這樣可以大大地提高食鹽的利用率,還可以省去許多設備。于是,他帶領技術人員,做起了實驗。1次、2次、10次、100……一直進行了500多次試驗,還分析了2000多個樣品,才把試驗做成功,使設想成為了現(xiàn)實。

        這個制堿的新方法被命名為“聯(lián)合制堿法”,它使鹽的利用率從原來的70%一下子提高到96%。此外,污染環(huán)境的廢物氯化鈣成為對農作物有用的化肥——氯化銨,還可以減少13設備,所以它的優(yōu)越性大大超過了蘇爾維制堿法,從而開創(chuàng)了世界制堿工業(yè)的新紀元。

        知識鏈接

        侯德榜

        侯德榜(1890—1974年),著名科學家,杰出的化工專家,我國重化學工業(yè)的開拓者。20世紀20年代,他突破氨堿法制堿技術的奧秘,主持建成亞洲第一座純堿廠;30年代,領導建成了我國第一座兼產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銨的聯(lián)合企業(yè);4050年代,發(fā)明了連續(xù)生產純堿與氯化銨的聯(lián)合制堿新工藝,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氫銨化肥新工藝,并使之在60年代實現(xiàn)了工業(yè)化和大面積推廣。他還積極傳播交流科學技術,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為發(fā)展科學技術和化學工業(yè)做出了卓越貢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