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惠個性極強,也許是因為聰明而又自恃聰明的緣故,他常常成為“刺兒頭”。有幾次他在課堂上差點跟老師頂撞起來,老師們私下議論起來都評價他:這個孩子很別扭。
這樣別扭的孩子,很多老師都會遇到。有的老師采取不理不睬的方法,有的老師想盡力改變,有的老師則硬碰硬,但是,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對此,我采取了這樣的教學方法:
第一,課上淡化。淡化不是不理睬,而是因為太關注而采取的一種策略。
第二,課外強化。在課間,不管在哪兒遇到張景惠,我都會對他以超出對其他學生的熱情,一開始他還有些受寵若驚,慢慢地也就習慣了。師生的感情也越來越融洽。
有一天,發(fā)生了一件事。
課代表拿來一本作業(yè),對我說:“老師,這是張景惠的作業(yè),他非要讓我拿給您,讓您表揚他。”
我笑著想,這個孩子還真有股不服輸?shù)膭蓬^。昨天上課時,我“大張旗鼓”地表揚了全班30名同學中23名學生的知錯本,并精心為每名學生寫了評價。不在表揚之列的張景惠,一定是受了刺激,我在思考如何表揚他,看著準備好的實驗,我有了主意。
一上課,我什么話也沒說就開始擺弄實驗。學生們都靜靜地看著我。我將一個雞蛋的蛋清取出放進一只小燒杯,將蛋黃放進一個一次性紙杯中,然后倒入開水,于是一杯冒著蛋香的雞蛋湯沖好了。
我鄭重其事地將沖好的蛋湯端到張景惠面前,面向全班同學說道:“我之所以送給張景惠,是因為他不僅精心完成了一份漂亮的作業(yè),而且用行動告訴我,他有能力進行自我完善。”此時,全班學生的目光都是熱烈的,其中也不乏羨慕的成分。張景惠很激動,有些臉紅,在我的要求下他在全班同學面前將蛋湯喝了下去,我問他什么味道,他說稍稍有點腥,有甜味。同學們頓時有不同意見了,紛紛說這不可能是甜的。但是張景惠卻言之鑿鑿,還說誰不信誰來嘗嘗,于是有的學生開始猜測原因,最后他們猜到是我事先在杯子里放了糖。
此處成為教學的點睛之筆——因為學生明白了思維轉(zhuǎn)換,學會了要從多角度思考問題。
我話鋒一轉(zhuǎn)問張景惠,蛋湯中含有哪些營養(yǎng)物質(zhì)?作為早餐是否合理?他一板一眼地答了出來,還說明了理由。然后,我征詢其他的同學有沒有其他方案,并要求學生分組針對缺鐵性貧血、缺碘、缺鈣等現(xiàn)象設計營養(yǎng)餐,全班同學很快投入活動中。這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們在自覺地查閱資料、或詢問同學、或互相對照,有的同學在設計時還針對自己不合理的飲食提出了修正意見。在展示方案時,也基本能做到有條理地敘述、準確地運用知識。特別是關于“物質(zhì)是由元素組成的”、人體中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等內(nèi)容,學生也很自然地表達了出來,教材中的重難點基本突破了。
“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這一節(jié)課接近尾聲時,話題又被學生挑起來了,他們紛紛問道:“為什么只給張景惠沖蛋黃?”
這個問題問得恰到好處,這是下一節(jié)的內(nèi)容——導致蛋白質(zhì)變質(zhì)的原因是什么?
同學們馬上答出:“加熱可以使蛋白質(zhì)變質(zhì)。”但是,剛剛完成的導致蛋白質(zhì)變質(zhì)的實驗又讓他們陷入了沉思。原來,導致蛋白質(zhì)變質(zhì)的原因有很多,于是他們想到滅菌、消毒等,并總結出了能夠破壞蛋白質(zhì)活性的物質(zhì)。
正當我想再次將話題引到學生身上的時候,有名學生問道:“假如我們誤服了重金屬鹽,而現(xiàn)場沒有醫(yī)生,如何自救呢?”于是,又有了爭論,課堂氣氛也走向高潮。學生們提出牛奶、豆?jié){可以幫助解毒,看來,他們已經(jīng)學會了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學以致用也是教學的一大追求。
這一現(xiàn)象引起了我的思考,為什么沒有按部就班地傳授知識,學生也能自主完成學習任務,還能高效地完成?因為這是圍繞自身健康開展的學習,這也是學習的最大動力。因此,生動的場景和有興趣的話題都是促進學生高效學習的前提。
正當課堂高潮迭起之時,我拿出一瓶羊奶粉,并發(fā)給每位同學一份羊奶粉成分表:“這是老師每天必喝的羊奶粉,請大家仔細看成分表,告訴我羊奶粉對我有什么益處?假如我每餐只喝羊奶粉行不行?我希望明天早上收到大家為老師做的一份營養(yǎng)報告?!?/p>
不等明天,學生馬上就要投入“戰(zhàn)斗”,此時,下課鈴響了。學生戀戀不舍地走出了教室。回頭看時,張景惠仍然端著剛剛用過的紙杯,在想著什么……
這堂課,張景惠成了主角,從對他的觀察來看,他很享受這種關注。后來張景惠在化學課上一直表現(xiàn)優(yōu)異,我想也許并不是因為我的雞蛋湯發(fā)揮了作用,而是我采取了正確的對待別扭學生的教學方法。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