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釋道兼容的湖湘文化
宋朝以來,中華文化重心南移。隨著岳麓書院的興盛,湖南被稱為“瀟湘洙泗”“理學之邦”,乃至儒學重鎮(zhèn)。但是,很多人恰恰忽視了佛教文化對湖湘文化的重要影響。
宣方強調(diào):“大家講湖湘文化,多是從湖湘學派的概念出發(fā)的,放在儒學、宋明理學的框架里面來談。湖湘文化原則上是從周敦頤這個人物講起的,但是,如果我們局限在儒學這個范圍,就太狹窄了。如果我們以一種很平等包容的姿態(tài)來看儒釋道傳統(tǒng)文化,把佛教文化加入進來的話,那從唐朝開始湖湘文化的內(nèi)涵就太豐富了。”
他指出,唐代的時候,尤其是唐禪宗以后的這段時間,湖南是禪宗最重要的一個地方,歷史上講“走江湖”,就是天下的和尚在江西、湖南跑來跑去。因為,這兩個地方的寺廟最多,尤其是南岳衡山的佛教之盛況不用說了。歷史學家喜歡講“唐宋轉(zhuǎn)型”,中華文化在唐宋之間有一個巨大的刷新轉(zhuǎn)變,就是因為佛教文化深刻影響到了中華,一直到今天。
妙華法師接著講:“湖湘文化一方面要放在炎黃文化的大背景下去談。另一方面,到了六祖慧能以后,佛教文化的代表就是南宗頓悟禪,湖南人就占了南禪宗大師中的1/3,而這1/3引發(fā)出了湖南禪宗的五家七派,發(fā)育得非常完善。如果湖湘文化能夠考慮到南宗頓悟禪的內(nèi)涵,把湖湘文化和佛教文化做一個鏈接,這個文化就會非常的博大精深。因為佛教是世界性的,不是哪個地區(qū)的。但是,一花開五葉,在湖南有非常清晰的脈絡,其中的故事和個案真是美不勝收。這可以說是湖湘文化與世界結(jié)合得很緊密的黃金紐帶,是一個很重要的貢獻?!?/p>
鄭佳明也很認同禪宗對湖湘文化的影響:“湖湘文化之所以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它和禪宗在湖湘地區(qū)的發(fā)展和深入人心有非常重要的關(guān)系。周敦頤受禪宗影響非常之深,且完成了禪宗的變革。他把中華文化重新拉回到正位,把儒家文化拉回到正位,就是因為裝上了兩個翅膀,一個是佛家的翅膀,一個是道家的翅膀,真正的三家合一是周敦頤完成的。后來,受影響最大的一個是王陽明,還有一個是王船山,王船山是批判佛家的,但在批判的同時接受了佛家的哲學,最終中國的辯證法是在王船山手里完成的。可以說沒有禪宗就沒有湖湘文化后來的轉(zhuǎn)變,也沒有湖湘的崛起,這個意義非常之重大?!?/p>
妙華法師認為,要深刻地了解湖湘文化,就必須了解周敦頤。周敦頤的一個代表作《愛蓮說》說“出淤泥而不染”,蓮花有十大功夫,只有菩薩才能像蓮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另一個代表作是《太極圖說》,《太極圖說》的思想源于《易經(jīng)》,他認為宇宙是從無極走向了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像生八卦,然后才有了天下萬物。這篇文章其實是一篇科學宣言。當我們對宇宙進行解讀的時候,就知道他的《太極圖說》是一篇科學報告。如果沒有佛教和道教,周敦頤的理學思想不會達到這個高度。
這一次,張昭東和方志輝就聽得有點云里霧里,看來在稻田里搞雜交水稻之余,給自己補一補湖湘文化的哲學理論課,還是很有必要的。也不枉了這趟洗心禪寺的文化之旅。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