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出讓自己感到壓力的特定事件
如果畫一張激發(fā)自己熱系統的圖,你可能會感到驚訝,一張“如果-那么”情境行為特征的圖能警示你小心自己的熱點,接下來你可能會后悔自己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做出了某種反應。通過自我監(jiān)控發(fā)現這些“熱點”會促使你向重新評價并冷靜面對這些情境邁出一大步,而在追求那些最重要的目標時,還會讓你對自己的行為多施加一些控制。即使你并不想冷靜對待自己的自動反應,但你也能從追蹤這些“熱點”和自動反應、觀察事后結果中獲益。
在一項研究中,遭受重度壓力的成年人被指導運用“如果-那么”模式的評估方法找到了導致他們壓力的“熱點”。在記錄詳細的生活日記的過程中,他們持續(xù)追蹤會引發(fā)壓力的特定心理情境——每天記錄能激發(fā)自己產生壓抑的因素,同時記錄下自己對這些因素的反應。例如,珍妮的平均壓力水平屬正常,實際上,在多數情境下她的壓力水平甚至低于平均值,她出現壓力問題的情境僅僅當她感覺自己被集體孤立時,只有在這些情境中,她的壓力水平才會上升。當感到自己被孤立時,她會變得抑郁,開始責備自己,甚至會責備他人,這因此讓她變得更加孤立。如果想通過有目的的干預使得她能正確應對壓力的話,幫助珍妮找到能讓其產生或不產生壓力的心理情境以及她在這些情境下的反應方式是干預措施的第一步。盡管這項研究重點關注“如果-那么”的壓力特征模式,但是上面提到的通過日記或跟蹤裝置進行“自我監(jiān)控”仍舊非常值得關注,可以用來追蹤激起她產生壓力感(過度反應)的各種行為或情感要素。一旦你知道了某個“如果”刺激或情境會激發(fā)你想要調整的行為,你就可以根據這種定位來改變原來的評價和反應模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