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孩子多交朋友
朋友,是上天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我們經(jīng)常把獨生子女比喻成“小太陽”,但是這些孩子卻想做星星,因為他們需要朋友,需要友情。孩子上學后,友情的滋養(yǎng)絕對不能少,如果少了,孩子就容易出現(xiàn)一些情感障礙,比如討厭與人交往、孤僻、冷漠、疑心重、多愁善感。
有了朋友,孩子才不會孤單,才能快樂成長;學會結(jié)識朋友,孩子才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在社會中游刃有余。
孩子出生后,就像一張白紙,一切圖案的涂抹,都是家長一筆一筆描繪出來的。人際關系技能也同樣如此。所以,家長有責任幫助指導孩子多交朋友,為孩子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周婷家搬到小區(qū)整整兩年了,但鄰居之間甚少往來,兒子談談一直沒有伙伴。
時間久了,她發(fā)現(xiàn)兒子懶得出去運動,性格也變得孤僻起來,依賴性特別強。平時上幼兒園倒還開心,可一到周末,他便無精打采,整天蜷在沙發(fā)里看動畫片。有時,周婷忙得暈頭轉(zhuǎn)向,他卻粘住她不停地提要求——“媽媽,給我講個故事吧”,“媽媽,晚會兒再擦地板行嗎?陪我玩玩?!?/p>
周婷有時不耐煩:“媽媽有很多家務要做,你要學會自己玩!”談談每每便悶頭走開,一臉的失望和孤寂,讓周婷心疼不已。
周婷不由回憶起自己小時候,住在大雜院,和鄰居家一大幫孩子天天在一起追跑打鬧,根本不存在“少伴”“孤獨”這些問題。而現(xiàn)在都是獨生子女,又大都住樓房單門獨戶,很多孩子都因缺少伙伴和集體活動,變得孤僻和沉默。而大人常犯的錯誤,則是以為孩子自己會找到伙伴。其實,除非生活在集體中,否則,大多數(shù)孩子很少會有意識地主動接近陌生孩子。記得有個教育專家說過:“孩子的童年一定要有伙伴,讓他在伙伴中學習人生。”孩子童年伙伴的缺失,對他們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無疑會是一個缺陷。所以,父母要為孩子之間的交往穿針引線,鋪路搭橋。周婷決定自己替談談找尋伙伴和快樂。
有一次,談談從外面回來,氣呼呼地走進自己房間,把一些小玩具收拾到小紙盒中,端起來就往外走。周婷攔住他,問他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談談把紙盒往地上一丟,言語激烈地說起了事情經(jīng)過。
原來,談談有個好朋友,今天在一起玩時,竟然把他的一個小玩偶弄壞了。談談讓他賠,他就讓談談把自己曾經(jīng)送給他的小玩具都還給他。談談氣不過,就跑回家來,把那個朋友送的小玩具收拾起來,打算還給他,同時主張自己的權利,讓那個小朋友賠償自己的玩具。
“我再也不和他玩了,”談談認真地說,“我不要這樣的朋友!”
“他弄壞你的玩具,你生氣嗎?”周婷問談談。
談談點點頭。
“他是故意弄壞你的玩具的嗎?”周婷繼續(xù)問。
“不是!”談談肯定地說。
“朋友的無心之失,因為這樣就要斷交,哪是一個小男子漢做出來的事!”周婷激了談談一句,向他講道理。
談談聽著聽著,低下了頭,把紙盒寶物似的抱回了房間,然后跑出去,和小伙伴說了對不起,而那個小朋友,因為的確做錯了事,過了幾天,竟然真的賠了談談一個小玩偶。
現(xiàn)在,他們的關系更好了,也有更多的孩子愿意和談談交朋友了。
漸漸地,談談變得越來越快樂,性格也開朗了,人們都很喜歡他,他的朋友也越來越多了。
孩子畢竟年紀還小,無論是衣食住行,甚至交朋友,都離不開家長的幫助。告訴孩子交朋友的道理,讓他學習分辨良友、損友,讓他明白,友誼需要珍惜,直至幫孩子結(jié)交好朋友,這也是家長的責任。
那么,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幫助或者指導孩子交朋友和伙伴呢?
一、幫助孩子尋找朋友和伙伴。
1.在親戚中找尋同齡伙伴。由于血緣、家族等關系,親戚中的同齡孩子更易彼此接近和信任,成為好朋友。
2.隨時隨地結(jié)識伙伴。親戚中的同齡伙伴畢竟由于住得遠而聚得少,要讓獨生子女得到更多的伙伴和快樂,還要“隨時隨地結(jié)識伙伴”。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渴望有伙伴,只要孩子勇敢主動地去找,很多人都能成為朋友。所以,家長應該經(jīng)常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結(jié)識新伙伴,培養(yǎng)他“隨時隨地找伙伴”的能力和習慣。如讓孩子參加興趣班、游園會、夏令營等。由于孩子們是因為一個共同的目的和興趣聚在一起,彼此很快就熟悉了,容易建立起友誼。
3.培養(yǎng)特長吸引小伙伴。大凡缺少朋友的孩子,多數(shù)是性格內(nèi)向、沒有特長的孩子。而那些能瘋能鬧、興趣廣泛、才藝出眾的孩子,走到哪兒都是“孩子王”。所以,家長可以注意培養(yǎng)孩子多種多樣的興趣和特長。如讓他學下象棋,有點實力后,自然會有小棋迷主動找他對陣。只要孩子興趣廣泛,頗有點小才藝,那么他必定能成為最受歡迎的人,再也不缺玩伴了。
4.與成年人交往。父母總覺得,孩子應該只找同齡人作伙伴,其實這是誤區(qū)。孩子之間做伴玩,多半是娛樂,而孩子和成年人在一起時,就特別愛提問,求知欲很強。如果孩子和各種年齡、階層的人交往,甚至結(jié)識“忘年交”。那么,孩子從成年人那里,不僅獲得了生活經(jīng)驗和社會知識,他的社交能力和心智,也都明顯地提高了。
二、父母要做好引導,培養(yǎng)孩子多交朋友。
1.歡迎孩子的朋友來家里玩,幫助孩子加強他們的友情。
2.在孩子交友問題上,很多家長總樂意讓孩子找和自己的孩子性格、志趣甚至性別相同的人做朋友。這樣做的局限性很大,因為將來孩子走向社會,要與各種各樣的人接觸,如果孩子從小就不會與各種不同的人相處,將來進入社會,孩子就無法很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所以,家長最好鼓勵孩子與不同類型的孩子在一起交往、相處,使他們對人的認識更全面,見識更多,成為一個能夠適應社會,有能力與社會不同的人打交道的人,而不是一個孤獨、怪僻的,只會與少數(shù)同類人相處的人。
3.尊重孩子對朋友的個性化選擇,避免過度指導或干預孩子的游戲,讓孩子在友誼氛圍內(nèi)享受樂趣和保持相對的獨立。
4.鼓勵和傾聽孩子談論他的友誼,讓孩子有機會談論自己的朋友以及和朋友在一起的開心活動,讓孩子體驗友誼的樂趣。
5.鼓勵和幫助孩子參與同伴的集體活動,盡量讓孩子對運動隊、興趣小組感興趣;還可以帶孩子到有其他孩子在場的地方,如公園、海濱、聚會、兒童節(jié)日活動等。
6.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的技巧。父母應該觀察孩子在同伴交往中的表現(xiàn),找出交友問題的原因,還要了解孩子的感受,讓孩子自己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同伴不愿意與他交往,引導孩子主動解決問題。
7.克服害羞。父母可以先在家里指導孩子練習有關的交往技能。如讓害羞的孩子不成為受欺者,需要教育孩子應對欺侮者,讓孩子用眼睛盯著欺侮者,告訴欺侮者住手,然后用一種堅定而有威嚴的方式離開現(xiàn)場;鼓勵孩子參與合作游戲、競技運動,建立自信等。
總之,讓孩子找到伙伴,擺脫孤獨感,并非難事。只要父母在生活的各個方面為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替孩子與伙伴牽線搭橋,幫助他們彼此溝通和接近,孩子走到哪兒,就都會有伙伴,會生活在友誼所帶來的快樂之中。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