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鼓勵孩子和人交往
斯特娜夫人是一個成功的教育家。在女兒很小的時候,就為教她學習世界各國的語言,讓她用外語和世界各國的小朋友通信,這種做法一方面是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業(yè)水平,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女兒逐漸學習與人交往,培養(yǎng)女兒的交際能力。
斯特娜夫人的女兒和許多國家的小朋友結交成了好朋友,她們通過寫信進行交流,談各自的生活和學習,各自國家的風土人情,以及對生活和社會的看法。經(jīng)過這樣的鍛煉,斯特娜夫人女兒的外語突飛猛進,這種活動方式也是她非常樂意去嘗試的。
對中國的孩子來講,多講一種語言更有競爭的優(yōu)勢,但又不能為了逼迫孩子為了學習語言而學習語言。斯特娜夫人的做法值得我們稱贊和學習。她為孩子找一些國外的朋友,通過寫信來進行語言的學習。
在這個過程中,另外一個收獲就是斯特娜夫人的女兒因為和別人的交流,過去有點封閉和自卑的性格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斯特娜夫人不僅允許女兒和女生通信,還允許她和男生進行交流。她認為,女孩子敏捷并富于想象力,而男孩子則富于理解力。讓他們交流,可以互相取長補短,女孩子可以從男孩子身上學習勇敢果斷等品德,男孩子可以從女孩子身上學習親切柔和等品德,這樣對雙方都有益。
在生活中,斯特娜夫人也參照同樣的理論,讓她和各種類型的孩子進行交流。當女兒長大一些后,母親又鼓勵她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組織開會等集體活動。當然,這類會應是有益而愉快的。在母親的鼓勵和支持下,女兒擔任了“美國少年和平同盟”會長以及“少年慰問團”會員等職務。
斯特娜夫人從完善孩子性格的角度出發(fā),鼓勵女兒與同齡孩子一起游戲、組織活動。這是因為在以后的人生中,孩子要和許多的人交流。她需要把握對方心理,比其他人要更懂得人際交往的技巧。
交往是少年兒童的基本需要。孩子只有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才能得到發(fā)展。其中,與人交往是重要的一環(huán),對孩子個性、情緒情感、智力能力的發(fā)展都有重要作用。
擁有朋友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大多數(shù)孩子在童年時代都會找到幾個幫助自己理解生活、共享歡樂、分擔痛苦的伙伴。而沒有朋友的孩子在生活中是孤獨的,因此,家長應該積極引導孩子多交友、善交友。
暑假,麗莉送7歲的女兒苔思去夏令營??墒?,一連幾天,苔思回到家都愁眉苦臉。她告訴媽媽說,自己在夏令營里很孤獨,有3個女孩不歡迎她——她想跟她們玩,卻遭到她們的冷落。
第二天,麗莉送女兒去夏令營時,在門口停了一會兒,遠遠地觀察女兒:只見苔思熱切地跑向那3個正在一起玩耍的女生。而她們只是面無表情地瞟了她一眼,就又接著玩耍??蓱z的苔思,在她們身邊踱來踱去,屢次試著加入她們,但都無濟于事。苔思只好沮喪地走到一邊,獨自坐下來。
麗莉看到這一切很心疼,向女兒呼喊、揮手示意,至少媽媽的微笑可以安慰一下失落的女兒??墒牵λ即藭r的注意力全在那3個女孩身上……
一天下班后,麗莉去接苔思,照舊準備好聽苔思訴說受到同伴排斥的傷心故事??沙龊跻饬系氖牵λ急奶狭塑?,迫不及待地告訴麗莉,自己交上了一個新朋友,名字叫凱蒂!很顯然:苔思已經(jīng)沉浸在和新朋友相處的興奮和喜悅中了。
對于喜歡交朋友的孩子來說,苔思還算幸運。盡管起初因為3個同伴的冷落和排斥,使她感到孤獨和痛苦,但她很快就擁有了一個朋友,曾經(jīng)被同伴孤立的傷痛也因為友誼的滋養(yǎng)迅速修復。
然而,有的孩子在與同伴交往時,卻一次次地遭到嘲弄和孤立。這些飽受孤立之苦的經(jīng)歷,常常會使他感到情緒壓抑、焦慮和郁悶。
幫孩子走出“伙伴危機”,家長的正確引導是關鍵。在引導中,家長應著重注意六個問題:
1.家長要為孩子提供一個寬松的民主家庭氛圍,因為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性格平和的孩子,孩子才能平和地與別人交往,成為同學們心目中的好伙伴。讓孩子在充滿善良、寬松的環(huán)境中長大,保證他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個性品質(zhì),這是孩子成為受同學歡迎的人的基礎。
2.家長要善于利用各種機會指導孩子與人交往。比如,去別人家做客,要教育孩子有禮貌;家里來了客人,要讓孩子主動打招呼,幫助做些接待事宜;成人間談話,如果沒必要讓孩子回避,可以讓他們參與,并允許他們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這是他們學習人際交往的極好機會。家長對孩子敢于在別人面前說出自己看法的行為應給予鼓勵,對他們正確的見解應及時肯定。對孩子的一些不妥做法,如只顧自己說話,隨便打斷別人談話等,要及時提醒,并在事后進行必要的教育和指導。
3.除了鼓勵孩子踴躍參加各種文藝活動,興趣小組,夏(冬)令營,特長培訓班,讓他積極結交更多的朋友之外,對于大多數(shù)的獨生子女家庭來說,可在周末或假期舉行以幾個家庭為單位的家庭聯(lián)誼會或出游活動,讓孩子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里獲得自信,找到結交朋友的樂趣。
4.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交往中出現(xiàn)的沖突。中小學生在交往的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沖突和爭執(zhí)是很自然的,家長不應過多干預。要盡量讓孩子們自己來解決問題。通過獨立解決沖突和爭執(zhí),使他們學會協(xié)調(diào)、同情、忍讓等處世技巧,這往往是在與成人的交往中學不到的。同時,家長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化解矛盾的責任心和能力,使孩子在調(diào)解沖突的過程中學會怎樣傾聽對方的陳述和對方的觀點,從而掌握解決問題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并學會判斷,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爭端,而不是采取被動或侵犯的方式,懂得必須照顧每一方、每個人的需要,使各方都在最小矛盾的情況下和平相處。
5.家長要接納孩子的伙伴。家長要歡迎孩子的伙伴到家中做客。不必太在意孩子們在一起時對家中清潔與秩序的“破壞”。父母可以巧妙地抓住這一時機培養(yǎng)孩子們自理的習慣和能力。給孩子空間,允許孩子們單獨在一起說“悄悄話”、進行“秘密”的小活動。
6.家長要尊重孩子的交往興趣。讓孩子明白與同伴交往是自己的權利,處理同伴交往中出現(xiàn)的問題也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這是對孩子獨立人格的肯定,也是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性的重要一步。傾聽孩子的理由,允許孩子自己選擇朋友。
7.家長應積極監(jiān)控孩子的交往。由于孩子年齡較小,自制自控制能力較低,因此積極監(jiān)控孩子的交往狀況、預防同伴交往帶來的不良影響是必要的。父母應經(jīng)常和孩子討論擇友的標準與注意事項,以促進孩子恰當選擇交往的同伴。教孩子學會同伴展示自己。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