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馬文瑞同志
李云橋
馬文瑞同志逝世一周年了,令人不盡思念。
馬文瑞同志是受到黨中央和全黨同志尊敬的老一輩革命家,他為創(chuàng)建陜北革命根據(jù)地和陜北紅軍立下了不朽的功勛,是陜北革命根據(jù)地的主要創(chuàng)建者和領導者之一。他一直是我心中尊敬的領導同志,特別是他從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的崗位上離職后擔任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會長后,我去北京開會見面的機會就多了。我認識馬老是1980年春天在北京京西賓館。當時我參加全國人大寧夏代表團工作,會議期間我起草了《寧夏南部山區(qū)建設方針》,主要內容是:寧南山區(qū)要實行休養(yǎng)生息的方針,大力恢復農(nóng)本元氣,一部分農(nóng)田退耕還牧;解放思想,從實際出發(fā),趨利避害,在南部山區(qū)實行農(nóng)林牧漁結合,以林牧為主的方針;大力植樹造林,廣泛種樹種草,建議國家計劃、財政給予安排支持,在三五年內南部山區(qū)8縣免征公購糧任務,使群眾渡過生活難關;大力解決水利、交通的方針,重視衛(wèi)生防疫治病,重視山區(qū)地方疾?。淮罅β鋵嵏刹空?,同時建立一支科技隊伍,廣泛應用科技加強山區(qū)建設。寧夏人大的馬青年同志把這個材料交馬文瑞同志看看提點意見,他倆在大會主席團席位坐在一起,又都是老戰(zhàn)友,互相征求意見很隨便。下午,馬青年同志讓我到馬文瑞同志處取這份材料,馬文瑞同志問我這個材料是你寫的嗎?我說是我寫的。你調查過了嗎?我回答說:我在寧南山區(qū)進行了8年調查,他高興地說很好,這是從實際出來的東西,你告訴馬青年同志,我看在老、少、邊、窮的地方像陜北都可參照。又問你是寧夏人吧?我說是的。他鼓勵我多到實際群眾中去,好好努力工作,報答家鄉(xiāng)養(yǎng)育之恩。這次見面馬文瑞同志平易近人、中肯的語言給我很深刻的印象,他的話我記在心中,并照著去做,因此,幾十年來我跑遍了寧夏山川大地的每一個鄉(xiāng)村,連阿拉善旗歸寧夏建制時,我都跑遍了這個17萬平方公里的大草原。
1999年9月,我去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50周年暨第三次各地延安精神研究會經(jīng)驗交流會,他見我又問了寧夏的發(fā)展變化,并囑我代他問候寧夏黨政領導同志好,寧夏是陜甘寧邊區(qū),他希望發(fā)展的更快些,人民脫貧更早些。有機會到寧夏六盤山看看,看看大家。我非常感謝他的心意。席間舉杯祝賀他身體健康,希望馬老早點能來寧夏,早點讀到他的《論延安精神》著作。
2001年4月初,我寫信請馬老為寧夏老干部紀念黨的80周年書畫展題詞,他在24日就題寫了“光大延安精神,堅定革命理想”寄來寧夏展出,受到觀眾的熱情贊揚。5月,我參加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代表會議,會議休息期間,馬老問我寧夏南部山區(qū)群眾生活情況,又同我談了毛主席長征過六盤山史詩,我談了寧南山區(qū)的大變化,談了寧南山區(qū)綠化生態(tài)的巨大成就,在中央的關懷下,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加快發(fā)展經(jīng)濟、文化、教育、科學和衛(wèi)生事業(yè)都有很大發(fā)展,民族團結,社會穩(wěn)定,各項事業(yè)欣欣向榮。他笑著說:“你們綠化了荒山,戰(zhàn)勝困難,由貧變富,就是縛住了蒼龍。毛澤東主席過六盤山寫了《清平樂·六盤山》詞,是給寧夏人民的,也是給全國各族人民的,這都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遇到困難不要怕,要有‘縛住蒼龍’的大無畏精神。”談話結束后馬老和我合了影以志留念。
去年11月間,我去北京參加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組織的學習胡錦濤總書記考察西柏坡的重要講話“堅持兩個務必,加強黨風建設”研討會,馬文瑞同志因病住院,大會上宣讀了他在醫(yī)院里寫給會議的祝賀信,大家都想去醫(yī)院看他,醫(yī)院不同意探視。我給他送去了寧夏延安精神研究會敬贈他的《寧夏老干部慶祝黨的82周年書畫集》,他很喜歡,翻了幾遍,說要放在書柜中保存著。馬老一生工作很認真,關心國家大事,關心黨和人民的事業(yè),看得比他的身體、生命都重要,真正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是奮斗終生的對黨無限忠誠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令人非常懷念。他同彭真等一批老戰(zhàn)士開創(chuàng)弘揚延安精神的偉大工程受到黨中央的關心支持,并批示文件要各地方各部門關心幫助和支持。我想有新一屆黨中央錦濤同志的關懷重視,馬文瑞同志寄弘揚延安精神的心愿是完全可以實現(xiàn)的。
馬文瑞同志對培養(yǎng)年輕一代干部很關心,他也曾擔任過中央黨校副校長,中共中央西北局組織部長,對干部培養(yǎng)教育是他畢生所傾注的大事。在這次會議期間,我還讀到文瑞同志曾給新一屆黨中央和胡錦濤同志關于延安精神進黨校的信,胡錦濤同志很重視,就批給了有關領導和中央黨校。中央黨校看了胡錦濤同志的批示和馬文瑞同志的建議信,立即召開會議討論,中央黨校認為,大力弘揚延安精神是黨校干部教育神圣光榮的任務和義不容辭的職責,在中央黨校的歷史上,延安精神的形成和弘揚的時候,正是中央黨校第一次輝煌的年代。中央黨校的校訓就是毛澤東主席題寫的“實事求是”四個大字。在延安整風和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中,中央黨校在毛澤東主席和鄧小平同志的領導下,為弘揚延安精神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因此,全黨重視,黨校重視,各單位重視,弘揚延安精神是光榮的職責。本此精神,根據(jù)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黨委領導的指示,去年我先后向自治區(qū)黨校中青年干部培訓班、民族干部培訓班和自治區(qū)機關黨工委黨校入黨對象學習班傳達匯報了中央領導同志關于弘揚延安精神的指示,受到熱烈的歡迎。看來,我們的年輕干部政治覺悟高,思想敏銳,都是很愿意繼承和發(fā)揚黨的光榮傳統(tǒng)的。馬文瑞同志十幾年來全心全意地抓延安精神進校園,進機關,培育四有新人的工作是深得黨心民心的,我由此受到很大教育。臨離開北京前,我又給馬老寫了一封信,祝愿他早日恢復健康,并請他能為我寫的《延安精神,永放光芒》這本書題詞?;氐姐y川后,我又后悔不該在馬老有病正住院的時候,請他動筆惠賜墨寶,真有點過意不去,實在也太累他了。但到家后的幾天,10月29日,我在家中接到馬老的孩子馬曉文由北京打來電話說,馬老給我書寫的題字26日就寫好了,他看到我給他寫的信看了兩遍,很高興為弘揚延安精神的書題字,說已寫好寄來寧夏了,問我收到?jīng)]有,若沒有收到,馬老說:他再寫并發(fā)傳真過來。我說,不能再累馬老了,他老人家正住院,我會收到的。過了兩天我收到了馬老的墨寶“繼承革命傳統(tǒng),弘揚延安精神”。馬文瑞2003年10月26日”題字筆筆蒼勁有力,正氣磅礴,神采飛揚。我真高興極了,我立即給北京馬曉文同志回電話,請他告訴馬老我收到了,謝謝他對寧夏同志的關心,祝馬老早日恢復健康,望你多操心,請他的秘書安排好日夜值班照看,不要離人,我們都很盼望馬老早日恢復健康出院,為弘揚延安精神做更大的貢獻。
11月19日,我又給北京通電話詢問馬老病情,馬曉文回答:現(xiàn)在病情有些變化了,給您寄去的題字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寫的遺墨了。我聽了心情很沉重,我還是祝愿馬老早點好起來,請醫(yī)院時時不要離人。由這件題字,我深感馬老對信念、工作的執(zhí)著,對同志的滿腔熱情,只要有益于弘揚延安精神的事,他都掛在心上,不辭辛苦,他已是90多歲高齡的老年人,在醫(yī)院的病床上揮毫書寫,真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他寫好寄出后,又惦記是否收到,若沒收到他再重寫寄來。這使我這個遠離北京的寧夏人是十分感激的。人最可貴最具人格魅力的就是認真的風格,這就是馬老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奮斗不息的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風格。
1月3日晚,在電視新聞中驚聞馬老辭世的訃告,令人非常悲傷難過。馬文瑞老領導已離我們一周年了。我靜思一夜不能入寐,我又重新翻開他的《論延安精神》,又似看見他的音容笑貌。也想起馬老的一生是光榮的一生、戰(zhàn)斗的一生、為人民服務和弘揚延安精神的一生。
在靜靜的夜晚我翻開歷史文獻,令我仍不能忘懷的馬老在1942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的西北局高干會議,毛澤東同志提出了“延安縣同志們的精神”,黨中央政治局委員朱德、陳云、任弼時、劉少奇同志,以及彭真、葉劍英、吳玉章同志等出席會議,大會表彰了他和王震等22位同志的延安精神,毛澤東主席親手把自己題寫給王震同志的“有創(chuàng)造精神”和三五九旅屯墾南泥灣是“發(fā)展經(jīng)濟的前鋒"交給了王震,把“密切聯(lián)系群眾”“實事求是”的題字交給了他的手中。這個光輝的歷史瞬間,毛澤東主席的親筆題詞成為馬老前進的力量源泉。馬文瑞同志離開我們了,他的一生沒有辜負毛澤東主席和黨的期望,他不愧是人民的好公仆,不愧是我黨杰出的政治工作領導人。他是一位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是我們學習的一面光輝旗幟。
謹以此回憶寄托我對馬文瑞同志深情的懷念。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