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慢慢成長——讀張文質(zhì)《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事業(yè)》有感
最近幾年來,“虎媽”“狼爸”“鷹爸”等稱謂的流行,以及《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等書的超級暢銷,使得家庭教育更加受到關注。早知道張文質(zhì)老師要出一本《孩子是父母最大事業(yè)》,我對此充滿了期待。當拿到這本書時,我剛好是一位兩歲孩子的父親,這本書對我而言自然就更有吸引力了。
說實話,“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事業(yè)”這個觀點本身非常地給力。有些人事業(yè)紅紅火火,但是由于太注重事業(yè),疏于教育孩子,使得孩子出了這樣那樣的問題,事業(yè)再怎么成功也是空的。
我非常欣賞作者在書中提出的“孩子的成長需要陪伴”的觀點。作者提出,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和孩子生活在一起,陪伴他,引導他,幫助他,鼓勵他,應該成為父母應盡的第一責任。從這個觀點來看,我們很多父母都沒有盡好自己的第一責任。
很多父母為了孩子今后有更好的物質(zhì)生活,忙于自己的事業(yè),參與各種應酬,用金錢和物質(zhì)來替代親子交流。我曾利用心理課的機會,對初一年級10個班級的學生的壓歲錢情況進行過調(diào)查,結果發(fā)現(xiàn),初一年級學生的壓歲錢人均達到5000元,多的有好幾萬。孩子的物質(zhì)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與家人的親情卻日漸缺失。我記得張文質(zhì)老師在《父母改變,孩子改變》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 ”他這樣倡導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家長更多地陪伴孩子。
“不要試了,你肯定不行!”“不是早就跟你說了,就不信!”“跟你說了多少遍了,還記不??! ”“我還不是為你好! ”“哭有什么用? ”“你太讓我失望了! ”……這些話是張文質(zhì)在全國從小學到高中近百所學校,針對學生進行的“最討厭父母說的那些話”的一個問卷調(diào)查中得到的。這些話父母經(jīng)常說,不斷地重復,很多父母自己也沒有意識到,他們對自己孩子所說的話甚至充滿了仇恨,讓孩子相當反感,產(chǎn)生敵意,有的還可能滋生絕望。
很多父母雖然內(nèi)心很愛孩子,但是缺乏教育孩子的藝術,在教育的過程中急躁、粗糙、缺乏耐心,反而使得親子關系更加緊張。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點幾乎成為國人的無意識。張文質(zhì)老師明確提出,這種想法不符合人的成長規(guī)律。我們需要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成長,不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給予過高的要求。在張文質(zhì)看來,太高的期許有可能是動力,更有可能是災害。
孩子不僅是你最大的幸福,還是你一生的“對手”,甚至是你一生的“敵人”。孩子再有錯你也不能對他失望、厭倦。作為父母,要對孩子負一輩子的責任,孩子是你推卸不了的責任。
現(xiàn)在父母對孩子的高期許主要體現(xiàn)在學業(yè)成績上,對孩子的評價往往也以成績好而“一俊遮百丑”了,這也成了孩子心理壓力的最重要的源頭。當然,在現(xiàn)有的就業(yè)形勢下,考取好的大學能更好地立足就業(yè)市場。但是,對一個人一生而言,學習并不是最重要的。作者提出,要把性格的培養(yǎng)放在第一位,要重視孩子的身體健康,要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習慣。
而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孩子的學習成績跟他的責任心和主動精神是有很大關系的。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不是直奔主題地抓學生的學習成績,他們的學習成績或許會更好。
2011年上半年,“晚上睡好覺,明天不跳樓”的冷幽默盛行,其實是對當前學校教育尷尬的一種嘲諷。教育大環(huán)境不是很理想,會出現(xiàn)學校“減負”,家長“加負”的現(xiàn)象。對此,張文質(zhì)有這樣的感慨,請記住,在應試教育的夾縫中,家長不要再和學校聯(lián)手“迫害”孩子,而應該交給孩子奮斗的智慧、抬頭看天的情懷,與孩子肩并肩、手挽手地向前。
教師同時具有家長(或準家長)的身份,教師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就變成了家長的身份。教師還有另外一個職責,那就是對家長進行家長教育方面的指導。因此,教師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就更加具有標桿意義。我們常說,我們的家長是無證上崗,沒有接受過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訓。其實,教師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張文質(zhì)老師認為,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我們在成為父母前,沒有受到過多少應該如何做父母的教育,我們甚至連改錯的機會都沒有。同時,前人和他人可以借鑒的經(jīng)驗也不太適合我們,結果導致我們的很多教育行為都帶有盲目性。我們仿佛在一個黑暗的隧道中摸索,探索對了是對孩子的福音,錯了就真變成了對孩子的禍害。
對孩子的教育是很個性化的,我們的教育要真正起到實效,這需要我們真正了解孩子,在陪伴孩子中獲得孩子的各種信息,并為孩子的成長創(chuàng)造各種更好的條件。
這本書對我自身的觸動也很大。前段時間,我因為自己工作忙,也因為孩子有家人照顧,有時就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張文質(zhì)老師的這本書讓我對“自己最大的事業(y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將陪伴自己的孩子慢慢成長,共同分享孩子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
(《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事業(yè)》,張文質(zhì)著,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延伸閱讀:
1. 《新父母學校(第二版)》,劉良華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
2. 《父母改變,孩子改變(第二版)》,張文質(zh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
3. 《好教師也是好父母》,陳海濱、徐麗華主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
4. 《走在孩子的后面》,蔡興蓉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
5. 《孩子有心事了——心理專家給家長的建議》,吳增強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
6. 《家庭教育(第二版)》,陳鶴琴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7. 《孩子別慌》,孫云曉著,中國少兒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
8. 《樹不必對風生氣——給中學生的103封回信》,吳志翔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
9. 《曾國藩家書》,曾國藩著,萬卷出版公司2009年9月出版
10. 《教師媽媽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陳延周主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2月出版
11. 《孩子你慢慢來》,龍應臺著,三聯(lián)書店2009年12月出版
12. 《探尋學生心理成長的“路線圖”》,鐘志農(nóng)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