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源縣第一小學 冶紅梅
2014年8月18日有幸聆聽了華南師范大學教授李志厚關于《課堂生態(tài)與課堂動力》 的講座。 他首先講了什么是課堂生態(tài)。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改變學生的學習行為,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重在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做到獨學、 對學、 群學, 鼓勵學生獨自思考、 合作探究、 相互質疑。 通過展示實現(xiàn)交流, 通過糾錯實現(xiàn)落實, 通過點撥實現(xiàn)提升, 通過開放實現(xiàn)拓展。教師在教學互動中, 要充分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預習交流、 任務分配、 合作探究,展現(xiàn)拔高、 穿插鞏固、 達標測評。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 要做到: 一看學生在課堂上參與的人數, 保證絕大多數學生參與; 二看學生參與的質量, 語言表達是否通順, 態(tài)度是否積極認真, 情感是否投入, 精神是否飽滿, 板演書寫是否整齊工整, 詞、 句、 符號、公式的使用是否正確; 三看學生的預習筆記, 檢查預習情況, 以便教師可以根據學情適時導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準確做好課堂決策。 通過“三看”, 關注學生的自主程度、 合作效度和探究深度, 致力于高效課堂, 使課內與課外和諧,教學目標、 內容與方法、 手段和諧, 教育與教學和諧。 師生會在和諧中自然地生長, 教師的主導精神和學生的主體精神都得以充分的展現(xiàn)。
到底什么樣的課堂才能產生課堂動力? 它以什么樣的方式驅動課堂動力來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李教授又進行了剖析: 課堂生態(tài)是影響師生教學成效的重要因素, 在決定教學成效的因素中,教師、 學生、 教學內容 (課程)、教學環(huán)境是起著決定作用的四大因素。 但人們往往對前三個因素研究得比較多, 而對最后一個因素關注得比較少, 尤其是如何以生態(tài)學的視角分析課堂情境或氣氛對教學活動的影響, 更是近年來關注的重要課題。
課堂是師生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 課堂不僅是教師傳遞知識、 示范技能、 啟智勸善的場所, 更是師生相互對話、 交流思想、 增進情感和教學相長的平臺。 而正是這種思想的交換、 情感的交流和教與學的交融, 使課堂能夠煥發(fā)出生命活力, 使師生能夠知而達智、 轉知為能, 能夠發(fā)現(xiàn)知識的價值和真理的意義, 能夠滿足師生追求真、 善、 美的需要和理想。
關于好的課堂具有哪些明顯特征, 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無論是基于技術理性、 實踐理性的立場, 還是從解放理性的視角, 好的課堂都應遵循以學生為本、 以學習為重、 以學業(yè)為要的原則。
李教授還講到了課堂動力。 課堂動力是教師通過課堂中的個人因素或各種外在條件, 驅動學生學習的意識、 動機、 需要、 態(tài)度和行動的力量, 是課堂生態(tài)對師生及其教學活動產生作用的影響力、 驅動力、 激發(fā)力和吸引力,主要包括學生動機和課堂活力。
課堂動力是激發(fā)學生有質量和有尊嚴學習的關鍵, 課堂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營造、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 教師影響的落實, 往往需要教學過程的動力創(chuàng)建和維系才能產生效果。 因此, 教師要立足于以學生為本的觀念, 促進學生的有為, 使其在基礎知識、 方法技能和心態(tài)精神上達到最有利于學習的狀態(tài)。 學生的期望是老師對學生之前所做的事情的肯定, 學生希望能從老師口中得到應有的贊揚, 幫他們建立自信, 讓他們有足夠的能量來繼續(xù)學習, 這樣更能體現(xiàn)學生的價值。 這一點我以后真的要好好借鑒李教授的方法, 努力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 同時還要創(chuàng)造更好的氣氛, 無論是閱讀、 學習還是活動, 我覺得只有濃郁的氛圍才能吸引學生產生興趣, 從而積極參與進去。
在李教授的講座中, 我還學到很多很好的知識和方法, 我將把這些好的方法融入工作中, 把班級管理好, 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效率, 爭取早日向“有效教學” 邁進。
中國教育界有句老話: 施教之功, “巧在激勵, 重在引導, 貴在轉化,妙在開竅”。 這句話揭示了課堂教學活動進程中的幾個關鍵環(huán)節(jié)或因素。 前八個字說明教師必須營造一個良好的、 具有激勵性的課堂生態(tài), 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滿足學生的需要, 并使其愿意參與教學過程。 然后,教師在這種良好的狀態(tài)下引導、 指導、 輔導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 啟迪學生思考。 后八個字解釋學生學習的結果取決于對教師所傳授知識、 技能和精神的消化、 吸收與轉化, 明白和理解其中的道理、 觀點、 思想, 打好基礎、 掌握方法、 領悟精髓、 覺悟價值, 從而學有所得。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