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述】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DRP)是最常見的視網膜血管病。糖尿病是一種全球性疾病。最近估計,我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約4%。糖尿病可引起眼的多種改變,但糖尿病相關性盲主要由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引起。如果病史在20年以上,1型糖尿病99%、2型糖尿病60%以上有DRP。目前對DRP的確切發(fā)病機制尚不十分明了,可能與血管硬化、高血糖、高血壓、血膽固醇高有關,其中持久高血糖是一個主要因素。糖代謝的異常,血管壁的損害,特別是透過性的亢進和阻塞病變是視網膜出血的重要因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不僅取決于代謝障礙的程度,并與糖尿病的發(fā)病年齡、病程長短、遺傳因素和糖尿病控制情況有關。國內近年資料表明,幼年即患胰島素依賴型的糖尿病患者,約10%在起病后5~9年便可發(fā)生視網膜病變,15年后約50%的人發(fā)生視網膜病變,25年后有80%~90%的人出現視網膜病變。成年型或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的DRP發(fā)病情況與此相似,估計患糖尿病30年以上的患者中,約25%患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2%~7%因視網膜病變失明。在經濟發(fā)達的國家,DRP是主要的致盲眼病,約25%的糖尿病患者有DRP。
根據DRP的眼底特征,臨床上將其分為6期(Ⅰ~Ⅵ)。DRP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嚴重的視力障礙、眼前黑影飄動、視野缺損等。DRP的診斷原則:有糖尿病病史,典型的眼底表現及熒光血管特征符合即可診斷該病。治療原則:控制血糖、血壓和血脂;激光治療黃斑水腫、增殖前期白斑(DR)和增生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PDR);發(fā)生玻璃體積血和牽拉性視網膜脫離(RD)者行玻璃體切割術聯(lián)合視網膜光凝術。手術患者術后特殊體位的護理則是本類疾病的護理重點。
【病人基本情況】
患者,女,64歲,主因左眼視力下降2個月余入院。
主訴:2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左眼視力下降。
入院時情況:一般情況好,心肺聽診正常。右眼視力,手動/眼前;左眼視力,手動/眼前。雙眼位正,眼球運動正常。雙淚道沖洗通暢。雙角膜透明,前房常深,瞳孔等大正圓,對光反應靈敏。右眼晶體缺失,后囊完整,點狀混濁;左眼晶體皮質楔狀混濁,核呈淡黃色,后囊點狀混濁。間接檢眼鏡下眼底,右眼玻璃體腔見少許氣泡,視神經邊清,色蒼白,視網膜色紅,血管白線樣閉塞,見光凝斑;左眼玻璃體混濁,見增殖機化,視網膜可見增殖膜及散在滲出和點片狀出血,余不清。右眼眼壓2.09kPa(15.7mmHg),左眼眼壓2.22kPa(16.7mmHg)。
入院診斷:①左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Ⅴ期;②左眼老年性白內障;③右眼無晶體眼;④右眼玻璃體切除眼;⑤2型糖尿病;⑥右眼視神經萎縮。
診療經過:入院后完善各項術前檢查,眼科??茩z查見第15章眼部檢查,于×年×月×日在局部麻醉下行左眼晶體、玻璃體切除,眼內光凝、長效氣體充填術。手術順利。予以抗生素預防感染,觀察眼壓及眼底情況。
出院時情況:患者無明顯不適。右眼視力0.1(+11.00DS),左眼手動/眼前。左眼瞼無腫脹,結膜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淺正常,房閃(-),瞳孔4mm(藥物性),晶體缺如,前囊清亮,玻璃體腔見氣泡(約1/2),眼底視網膜平復,色紅,血管白線樣閉塞,見光凝斑。眼壓Tn。
【入院護理評估】
(一)一般情況的評估
患者,女,64歲,已婚,漢族,天津市人。
醫(yī)療費負擔形式:醫(yī)療保險。
文化程度:中專。
職業(yè):工人(已退休)
入院醫(yī)療診斷:左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Ⅴ期。
(二)健康史
1.目前健康史
(1)主訴:左眼視力下降2個月余。
(2)目前健康狀況(現病史):患者2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左眼視力下降,無明顯全身癥狀。遂來本院門診就診,就診時右眼視力手動/眼前,左眼手動/眼前,門診以“左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Ⅴ期”收入院。自發(fā)病以來飲食、睡眠差,情緒低落,大小便正常。
2.既往健康史 患者生于原籍,無疫區(qū)居住史。糖尿病史25年,皮下注射胰島素,血糖可控制。高血壓史20余年,最高達34.67/17.33kPa(260/130mmHg),自服藥物治療:口服尼福達20mg,每日2次,現血壓控制在17.33~20/8~10.67kPa(130~150/60~80mmHg)。于×年×月×日曾在我院行右眼晶體、玻璃體切除,眼內光凝、長效氣體填充術。否認眼部外傷史,否認“肝炎、結核”等傳染病史。無煙酒嗜好,無輸血史,無吸毒史,無放射及化學毒物接觸史,預防接種史不詳。無藥物過敏史。
3.家族史 無家族遺傳病及傳染病。
4.成長發(fā)展史
(1)月經史:14歲,4/29,51歲,無痛經史。
(2)婚育史:患者25歲與原籍一名健康男青年結婚,育有2個兒子。
5.日常生活形態(tài)及自理能力
(1)飲食形態(tài):患者平素以普通低鹽飲食為主,每日4餐,每日主食約300g;每日飲水量約3000ml,以白開水、綠茶為主?;颊咦允鼋?個月來食欲下降,體重未下降。入院時,患者皮膚、黏膜無破損。
(2)排泄形態(tài):患者每日排便1次,每日排尿量約2500ml,色、量均正常;目前患者無排便、排尿障礙。
(3)休息與睡眠:患者自述平日睡眠尚可,有午睡習慣,不需要藥物或其他方式輔助睡眠。
(4)自理能力及日?;顒?日?;顒右约覄栈顒訛橹鳎谐烤毩晳T,無重體力活動,生活部分自理,因視力障礙外出需要有人陪同。
(5)嗜好:無煙酒嗜好,無麻醉藥品及其他特殊嗜好。
6.心理評估
(1)認知-感知形態(tài):患者右眼視力,手動/眼前;左眼視力,手動/眼前。無頭痛、眼痛。患者對糖尿病及糖尿病眼部并發(fā)癥的相關知識有一定了解,清楚自己目前的用藥情況,會自己使用血糖儀監(jiān)測血糖。
(2)自我感知-自我概念形態(tài):患者目前考慮最多的問題是:“手術后左眼的視力能達到多少?以后生活還能自理嗎?如果失明,會成為家人的負擔。”患者表示能配合治療?;颊咦允霾贿m應住院環(huán)境“病房里人多,我睡不好,睡著后也容易醒,睡不踏實?!?/p>
(3)角色-關系形態(tài):患者家庭成員間關系和睦,每日有家屬輪流陪護,無溝通障礙。
(4)應對-應激耐受形態(tài):患者自述平日由于視力不好,很多事都由他人協(xié)助完成,如:外出,鍛煉等,都需要有人陪同。
(5)價值-信念形態(tài):未有明顯異常。
7.社會評估
(1)受教育情況:患者文化程度中專。
(2)生活與居住條件:患者家庭居住條件一般,兒女都已成家,獨立生活,與鄰居關系融洽。
(3)家庭關系:患者家庭成員有丈夫、兒子、兒媳婦、孫子;患者與家庭成員間關系融洽。家屬對患者的病情關心。
(三)身體評估
1.一般情況評估 體溫36.5℃,脈搏72/min,呼吸18/min,血壓18.67/11.33kPa(140/85mmHg)。身高158cm,體重54kg?;颊甙l(fā)育正常,營養(yǎng)良好;神志清楚;步態(tài)穩(wěn),自動體位;語言流暢,記憶力無減退,聽力無減退;眼科檢查見專科情況;嗅覺敏感;味覺敏感;淺感覺敏感;表情自然;情緒平靜;行為無異常;衛(wèi)生狀況好。全身皮膚無黃染,彈性好,無破損,無水腫,未見皮疹。脊柱、四肢無畸形,活動度正常,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運動功能正常。
2.??魄闆r評估 視力:右眼手動/眼前,左眼手動/眼前。雙眼位正,眼球運動正常。雙淚道沖洗通暢。雙角膜透明,前房常深,瞳孔等大正圓,對光反應靈敏。右眼晶體缺失,后囊完整,點狀混濁;左眼晶體皮質楔狀混濁,核呈淡黃色,后囊點狀混濁。間接檢眼鏡下眼底:右眼玻璃體腔見少許氣泡,視神經邊清,色蒼白,視網膜色紅,血管白線樣閉塞,見光凝斑;左眼玻璃體混濁,見增殖機化,視網膜可見增殖膜及散在滲出和點片狀出血,余不清。右眼眼壓2.09kPa(15.7mmHg),左眼眼壓2.22kPa(16.7mmHg)。
(四)輔助檢查
血、尿、大便常規(guī)均正常(WBC8.5×109/L),肝、腎功能檢查正常,乙肝表面抗原(-),艾滋病抗體(-),血糖6.3mmol/L,血栓三項檢查正常,X線胸片及心電圖檢查未見異常。??茩z查(略)。
【醫(yī)療診斷及主要診治】
診斷:①左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Ⅴ期;②左眼老年性白內障;③右眼無晶體眼;④右眼玻璃體切除;⑤2型糖尿病;⑥右眼視神經萎縮。
診療經過:入院后完善各項術前檢查,眼科??茩z查見第15章眼部檢查,于入院后第5日在局部麻醉下行左眼晶體、玻璃體切除,眼內光凝、長效氣體充填術。手術順利,術后予以抗生素預防感染,觀察眼壓及眼底情況。
結果:患者無明顯不適。右眼視力0.1(+11.00DS),左眼視力手動/眼前。左眼瞼無腫脹,結膜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淺正常,房閃(-),瞳孔4mm(藥物性),晶體缺如,前囊清亮,玻璃體腔見氣泡(約1/2),眼底視網膜平復,色紅,血管白線樣閉塞,見光凝斑。眼壓Tn。
【護理診斷與護理目標】
根據該患者的入院護理評估,制定出如下護理診斷和護理目標。
(一)護理診斷
1焦慮 與下列因素有關:①對手術的效果及預后擔心;②對原發(fā)病病情的擔心。
2.睡眠形態(tài)紊亂 與下列因素有關:①環(huán)境改變;②術后體位的不適;③焦慮。
3.舒適的改變 與下列因素有關:①術后體位;②疼痛。
4.自理能力下降 與下列因素有關:①術后體位;②視力障礙。
5.組織完整性受損(潛在的) 與下列因素有關:①糖尿病;②術后體位限制,活動減少。
6.有受傷的危險 與下列因素有關:①視力障礙;②缺乏安全知識。
7.潛在并發(fā)癥?、俑腥?②眼壓高;③視網膜出血。
(二)護理目標
1.患者在3d內心理壓力有所減輕,適應住院生活管理,自信心增強;遠期目標,原發(fā)病好轉,心理狀態(tài)穩(wěn)定。
2.患者在2d內能適應病房環(huán)境,能夠保證夜間睡眠6h,能運用有效的方法促進睡眠。
3.患者術后2d內能適應特殊體位要求;在保持體位的要求下,能進行基本的日?;顒?,如吃飯、穿衣、入廁等;患者術后眼痛可以耐受,并逐漸減輕。
4.患者能夠接受護士或家屬給予的生活護理及其照顧;在術后7d內能夠完成部分生活自理;在15d內恢復到術前的生活自理程度。
5.患者切口愈合正常,無感染情況;全身皮膚無破損。
6.患者能夠正確認識到自身存在著受傷的危險因素;患者能夠采取預防性保護措施避免受傷。
7.患者傷口愈合過程正常,無感染,眼壓控制理想。
【護理計劃與實施】
(一)焦慮的護理措施
1.向患者及家屬介紹負責醫(yī)生、護士、同室病友,介紹病房環(huán)境、設施及有關規(guī)章制度。
2.主動了解和觀察患者的各種需求,及時給予幫助,滿足其需要。
3.引導患者說出焦慮的心理感受,分析其原因并估計患者的焦慮程度。
4.鼓勵患者及家屬提出有關疾病與治療方面的問題,給予解釋說明,介紹有關疾病轉歸、預后的知識,以減輕患者的擔憂,恢復自信。
5.指導患者掌握自我心理調整的方法,如同病友談心、外出散步、聽廣播和音樂等。
6.說明手術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解釋術前各項準備的目的和意義,使患者能主動和醫(yī)生配合。
(二)睡眠形態(tài)紊亂的護理措施
1.引導患者說出睡眠形態(tài)改變的性質(入睡困難、早醒、多夢等),分析其原因,估計失眠的程度。
2.心理護理:關心體貼、耐心開導,讓患者正確認識病情,保持情緒穩(wěn)定,配合治療。
3.晚間睡前溫水泡腳或溫水浴,喝200ml溫熱鮮牛奶,使機體充分放松,促進睡眠。
4.提供安靜舒適的睡眠環(huán)境,避免聲音和光線的刺激,減少干擾。
5.必要時遵醫(yī)囑應用鎮(zhèn)靜藥或鎮(zhèn)痛藥。
6.評估患者睡眠狀況及白天精神狀態(tài)。
(三)舒適的改變的護理措施
1.手術后幫助患者取正確的體位,并協(xié)助患者保持該體位;向其說明體位在術后的重要性,保持該體位對其預后的有利影響,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患者取俯臥位時,可提供小枕墊于前額區(qū)或提供作者自行設計研制的俯臥位頭墊器,協(xié)助起支撐作用,以減輕患者的不適。
3.定時協(xié)助患者活動四肢,改變身體承重的著力點,教會患者及家屬按摩方法,以減輕頸、胸、腰等部位的不適。
4.觀察疼痛發(fā)生的時間、性質及眼壓情況,并及時報告醫(yī)生。
5.對患者的疼痛做出反應,給予安慰,向患者解釋說明引起疼痛的原因,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降低眼壓的藥物或鎮(zhèn)痛、鎮(zhèn)靜藥。
(四)自理能力下降的護理措施
1.評估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自理缺陷程度。
2.經常巡視病房,了解患者的所思所需并及時解決。
3.向患者解釋生活自理缺陷的原因及暫時由他人幫助的必要性。
4.鼓勵患者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完成部分自理活動,如床上活動、梳理頭發(fā)、穿上已準備好的衣服等。
5.觀察患者自理能力恢復狀況,及時給予幫助、指導;由護士、家屬及患者共同討論制定恢復自理能力的計劃。
(五)組織完整性受損(潛在的)的護理措施
1.協(xié)助患者搞好個人衛(wèi)生,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做到四勤:勤擦洗、勤換衣、勤按摩、勤觀察。
2.注意保持床單清潔,每日整理床單,使其平整、舒適,隨時更換被服,清除臟物,讓患者置身于清潔的環(huán)境中。
3.晨、晚間可給予口腔護理,為防止口唇干燥可涂甘油。
4.夜間定時巡視病房,協(xié)助患者調整體位,避免局部皮膚長時間受壓發(fā)生破損。
5.患者取俯臥位時,可在膝關節(jié)、肘關節(jié)等部位墊柔軟小墊,以防止皮膚受壓。
6.鼓勵患者吃富含維生素的食品,如蔬菜、水果(適量)等,保證每日所必需的攝入量,保持營養(yǎng)均衡,增強皮膚的彈性及抵抗力。
(六)有受傷的危險(潛在的)的護理措施
1.觀察患者的自理能力,估計患者潛在性損傷的危險程度。
2.為患者提供安全的活動場所:①提供足夠的照明,夜間用柔和的燈光。②燈光開關要在床邊容易觸及的地方。③把障礙物從患者經常走動的區(qū)域移開。④地面防水、防滑。
3.教導患者下列預防性措施:①避免穿不合腳的鞋子或拖鞋。②鼓勵患者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進行適當的活動,以增加活動耐力。③避免入廁時間過長,選擇合適的便器。
(七)潛在并發(fā)癥的護理措施
1.觀察眼部情況,有無分泌物及疼痛,觀察充血及切口愈合情況。
2.夜間每2h查房一次,提醒患者持續(xù)性保持俯臥位,使用俯臥位頭墊器加頭帶,可使患者入睡后保持俯臥位。密切監(jiān)測眼壓情況,患者如出現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及時報告醫(yī)生。
3.積極控制原發(fā)病,控制血糖、血壓。
4.換藥、點眼藥時動作輕柔,避免按壓術眼。
5.避免眼外傷:術眼加蓋眼罩,避免受壓或碰傷。
6.遵醫(yī)囑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7.加強下列預防性保護措施:①限制頭部用力活動。②避免突然翻身和坐起。③避免劇烈咳嗽及用力閉眼。④保持大便通暢。
【護理效果評價】
患者經過以上的治療護理措施,已解決的護理問題:①焦慮;②睡眠形態(tài)紊亂。護理目標已實現的有:①患者出院時已適應體位要求,了解體位對預后的重要性;②已恢復部分自理能力;③切口愈合正常,無感染情況,皮膚、黏膜無破損;④患者能正確認識到自身存在著受傷的危險因素,能采取預防性的保護措施;⑤無并發(fā)癥發(fā)生。
【查房重點】
(一)長效或膨脹氣體用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手術的護理重點
近幾年,早期玻璃體切割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被越來越多的患者所接受,早期玻璃體切割和合理的眼內視網膜激光凝固治療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具有療效好、手術時間短、患者痛苦小和花費少等優(yōu)點,觀察等待和延遲手術只能適得其反。
氣體的應用和玻璃體手術相結合已成為視網膜和玻璃體聯(lián)合手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適用于復雜視網膜脫離、視網膜巨大裂孔、后極部視網膜裂孔、復發(fā)性視網膜脫離等病例。目前臨床上所用的氣體分為3類:空氣、氟化硫氣體和氟化碳氣體。過濾空氣一般只用于簡單的視網膜手術中,如鞏膜外加壓經鞏膜放液后眼壓偏低時注入過濾空氣恢復眼壓等。臨床上更多使用的是后兩種所謂的長效或膨脹氣體,如復雜玻璃體視網膜病變玻璃體切割術后的長效氣體填充。應用原理和氣泡的功能:膨脹氣體在玻璃體視網膜手術中的應用基本是利用它的充填體積、浮力和表面張力,氣體的充填作用和它在液體中向上的浮力對脫離的視網膜有頂壓作用,使視網膜與色素上皮能夠緊密接觸。在視網膜脫離手術中,氣泡的填充作用可使視網膜變平,氣泡的體積大于視網膜破孔時,氣體的表面張力即可阻止其進入到視網膜下。通過調整體位的方法利用氣體即可封閉視網膜裂孔,阻止玻璃體腔的液體進入到視網膜下,視網膜色素上皮和脈絡膜便可將視網膜下液吸收。氣泡的另外一個優(yōu)點是可以阻斷增殖因子對視網膜的作用和減少細胞成分的增殖。
1.術后體位的護理
(1)原則上讓裂孔處于最高位,氣泡頂壓裂孔。術后5d,每日應強迫體位12~16h。
(2)常用體位有俯臥位或低頭位、坐位、側臥位等。
(3)1周后可根據氣泡吸收的多少、氣泡大小的估計及頂壓面積,酌情調整體位。
2.注意事項?、偃珞w位不當可引起前房消失,氣體(或硅油)進入前房繼發(fā)青光眼;②需要變換體位時,應保持頭部向下,活動時注意勿碰撞患眼;③保持夜間俯臥位的連續(xù)性(特別是無晶體眼患者);④患者病情允許時,可改變體位,可在俯臥位的床上坐位、俯臥位的站立時體位間適當調整體位,以減少長期臥床的并發(fā)癥,減輕患者的不適。
(二)積極控制原發(fā)病的重要性及術后對原發(fā)病的監(jiān)護重點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治療應根據不同時期進行藥物、激光或手術治療,但這些方法僅僅是作為輔助治療,至今尚無某一治療方法能有效控制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發(fā)展。根本的治療在于早期控制血糖和全身相關因素如血壓 、血脂、腎功能、吸煙、飲食控制等。
有報道觀察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137人年齡在30~65歲,病程低于3年,檢查時尚無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觀察10年后,糖化血紅蛋白(HbAl)<6%者,無一人發(fā)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HbAl在6%~6.9%者中,有17.2%的患者發(fā)生了DR;HbAl在7%~7.9%者中,有14.3%的患者發(fā)生了DR;HbAl在8%~8.9%者中,有41.9%的患者發(fā)生了DR;HbAl>9%者中,有54.8%的患者發(fā)生了DR。多元回歸分析顯示糖化血紅蛋白增高是產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惟一危險因素。另一報道觀察了976例無視網膜病變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觀察平均的8.3年時,有1/3的患者發(fā)生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fā)生率為39.8‰。其中空腹血糖≥11.2mmol/L(200mg/dl)者發(fā)生DR高,空腹血糖≤7.77mmol/L(140mg/dl)者發(fā)生DR低。至于1型糖尿病患者其發(fā)展也與血糖控制有關。如有報道觀察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354例,診斷時DR發(fā)生率僅為1.3%。追蹤4年,平均糖化血紅蛋白水平≥12%者3.2倍高于HbAl≤12%的患者。故長期血糖控制與DR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有密切關系。血糖增高不僅與DR發(fā)生有關,與視力預后也有密切關系,有研究觀察表明視力喪失的相關因素是血糖和血壓的控制。
術后對原發(fā)病的監(jiān)護重點?、倮^續(xù)密切監(jiān)測血糖:應繼續(xù)服用降糖藥物或胰島素注射,全身治療不可中斷。合理及適當鍛煉(玻璃體大出血者除外),不可以通過監(jiān)測尿糖來代替血糖的監(jiān)測。②術后注意全身情況:如血壓及全身糖尿病其他并發(fā)癥(如腎功能)等,不可將注意力集中于眼睛而忽視全身。
【討論】
1.關于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預防 糖尿病是可控制的疾病,其并發(fā)癥是可以預防的,其關鍵是早發(fā)現、早治療。有關DRP的預防和護理措施如下。
(1)控制血糖:糖尿病初期即對血糖進行良好的控制,可延緩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fā)生。對已形成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嚴格控制血糖也有利于病情穩(wěn)定。
(2)促進眼部血液回流:睡眠時頭部抬高15°~20°,以減輕眼球后血管壓力。
(3)早期診治眼病:每年至少做一次散瞳后的眼科全面檢查,及時發(fā)現眼部并發(fā)癥并進行早期治療。
2.關于影響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早期診治的原因及對策
(1)影響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早期診治的原因:①糖尿病患者缺乏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健康教育;②內科醫(yī)護人員缺乏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早期檢查;③患者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危害認識不足。
(2)對策:①密切與糖尿病專科聯(lián)系。在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同時,請?zhí)悄虿?频膶<視\,制定糖尿病的治療方案,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②盡早進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健康教育?;颊咴诖_診糖尿病后就應被告知糖尿病可能對眼睛造成何種損害以及如何預防。③開展社區(qū)糖尿病眼病防治教育。④建議政府加大投入并發(fā)揮媒體的宣傳作用。
【評價】
糖尿病患者一旦發(fā)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如果不立即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預后很差。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由于血管的損害及血液成分等變化因素,尤其是有高血壓的患者,極易引起視網膜前出血、玻璃體積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繼發(fā)性視網膜脫離等嚴重損害視功能的并發(fā)癥。糖尿病患者長期受疾病的困擾,心理承受能力相當有限,常難以接受著一事實,因害怕失明而焦慮不安,因擔心預后害怕不能進行正常的工作及生活而悲觀消極。這些消極情緒在患者的心理行為表現上都能夠反映出來。有的患者懷疑診斷的正確性或忽視其嚴重后果,因而不限制飲食,生活上不加以節(jié)制,使病情進一步加重,難以控制;有的患者表現出對疾病的畏懼,因而對治療喪失信心,不積極配合治療等。這些都對DRP的治療和控制十分不利,也是導致患者延誤最佳治療時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護理人員應掌握患者的這些心理情緒,加強對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在任何時候都要表示出對患者的理解,多與患者溝通交流,從他們的語言、語氣、表情及一些瑣碎小事中體會患者的感受,以換位思考的方式把自己當作患者、患者家屬,才能總結出有針對性、有個體差異的心理疏導方法??傊o理人員的目的只有一個:讓患者明白心理因素對血糖及病情變化的影響,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并積極配合治療。臨床經驗顯示,有針對性的心理安慰和心理教育,可有效降低血糖和減少尿糖,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療及病情的穩(wěn)定。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