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是治療糖尿病的三大法寶。合理的、長期的、有計劃的運動,對糖尿病的治療有許多益處。這對1型糖尿病患者也不例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好處:①增強機體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糖代謝,加速肝糖原、肌糖原的分解及末梢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下降。②增強脂肪分解,減少脂肪堆積。有效地運動可增強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加速脂肪的分解,促進脂類的利用,同時可使過剩的脂肪組織消耗,以達到減肥降脂效果,對控制糖尿病的病情有益。③增強體力及運動能力。持久的運動可增強肌力、耐力、對外界的適應能力,且可促進肌肉的靈活性和柔韌性。④增強心、肺功能,促進全身新陳代謝。⑤消除過多的應激反應,改善腦神經(jīng)功能。⑥預防和控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與發(fā)展。通過運動調整心、肺、神經(jīng)、內分泌功能及物質代謝功能等,從而使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肥胖、微血管病變等得以預防和控制,并延緩其發(fā)生和發(fā)展。
即使是病情控制良好的1型糖尿病患者,血胰島素低于基礎水平,在運動時產生類胰島素作用,也就是在不需要胰島素的情況下,肌肉組織中葡萄糖的利用增加,也可使升高的血糖下降。而在病情沒有完全控制好的和并發(fā)酮癥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運動則可使肝糖原輸出增多,但不伴有葡萄糖的利用增加,從而使血糖上升,病情加重。這就是有的1型糖尿病患者不宜參加運動鍛煉的原因。所以說,1型糖尿病患者參加運動須在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的條件下,而且病情比較穩(wěn)定,一般空腹血糖為11.1~16.7毫摩爾/升才比較好。對于并發(fā)高血壓、動脈硬化的患者,也可根據(jù)年齡及病情,采取散步、打太極拳等小運動量方式進行運動。
由于1型糖尿病患者在外源胰島素作用高峰期間進行運動(短效胰島素的高峰時間為用藥后2~3小時),易出現(xiàn)低血糖,故應避免在此期間進行運動。如要運動,可在運動前少量進食,或適當減少胰島素使用劑量。反之,當外源胰島素作用處于低峰期,加上體內胰島素本來就缺乏時,運動可使胰島素進一步下降。如在此時進行運動,必定會導致血糖升高,故1型糖尿病患者也應避免在胰島素作用高峰期進行運動。
從以上情況看來,1型糖尿病患者在外源胰島素作用高峰期進行運動易出現(xiàn)低血糖;而在胰島素作用高峰期運動,又容易使血糖升高。所以,1型糖尿病患者的運動必須慎重,選擇胰島素作用適當時才可進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