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在臨床上分為椎體內型、突出型、脫出型和游離型,但是從選擇手術方式的角度出發(fā),尚需要結合考慮在橫斷面上椎間盤突出組織所在的位置。在橫斷面上突出組織所在位置分為:①正中型;②旁正中型,突出組織位于神經根分叉或神經根的下方;③后側方型,突出組織位于神經根的后側方;④椎間孔內型,突出組織位于椎間孔的內側;⑤椎間孔外型,突出組織位于椎間孔的外側;⑥椎體內型;⑦前側型,突出組織突向椎體前方(圖25-1)。椎間盤突出的椎體內型(即具有病理性意義的施莫爾結節(jié))和前側型可加速促進與年齡不相符的椎間盤變性而導致腰痛,但基本上不會由于突出物造成神經根或脊髓受壓變形。
椎間盤突出手術治療的基本理念向來都是以摘除突出組織、解除神經根壓迫變形為目的,當然采取的手術進路要根據(jù)突出組織所在的具體位置做出相應的改變,進而涉及對椎間盤變性的病理、病變狀態(tài)、形態(tài)學、生化學、生物力學以及生理學等各方面知識的理解掌握,同時考慮到對椎節(jié)運動單位的影響,采取多樣化最適宜的手術方式。
腰椎間盤突出的手術大致分為后路法和前路法。后路法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能直視突出物和神經根等神經要素,適宜于椎管內的椎間盤突出(后方突出),用于突出、脫出和游離各型,后路法是大多數(shù)椎間盤突出的基本術式(圖25-2A~D)。但是后路法的缺點在于:①椎管外的突出切除困難;②對神經組織有侵襲;③髓核(突出組織)摘除不完全可能引起復發(fā);④術后硬膜外形成血腫或瘢痕粘連;⑤可能損傷腹部大血管、腸管;⑥可能損傷或影響后方支持結構。②~⑥點的問題有待通過提高操作技能得以克服。
與上相反,前路法能夠切除在橫斷面上通過后路不能摘除的突出物。除此以外,尚能在不侵襲神經組織的前提下完全切除椎間盤,并且施行椎體間融合固定后不會發(fā)生椎管狹窄,可使局部保持永久性穩(wěn)定,這是前路法的重要特點。如果將椎間盤突出理解為是在椎間盤變性的病理基礎上導致的一種疾患的話,那么由前路施行椎間盤切除并做椎體間融合固定非常符合邏輯。但是該方法并非適用于所有向后方突出的類型,對伴有軟骨板后移的青少年椎間盤突出(圖25-2E)、游離移位的突出(圖25-2F,H)以及向硬膜內脫出(圖25-2F,H)等類型不宜使用前路手術方法。別外,L5~S1椎間的展開具有技術難度,需要加以訓練掌握。
圖25-1 椎間盤突出的各種形態(tài)
A.突出型;B脫出型;C.游離型;D.硬膜內突出;E.椎間孔內突出;F.椎間孔外突出;G.椎體內突出;H.前方突出;I.椎間盤突出組織所在位置(①中央型突出,②中央旁型突出,③后側方突出,④椎間孔內突出,⑤外側部位突出)
圖25-2 椎間盤突出物的形態(tài)與前、后路手術的選擇
A、B.膨??;C、D.脫出;E.伴有軟骨后移的突出(發(fā)育期);F.突出游離;G.游離移位;H.硬膜內突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