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首次與醫(yī)療機構接觸后,臨床醫(yī)師應當回答2個關鍵性問題:患者癥狀是否是ACS的表現?如果是,預后如何?回答這2個問題后,就可以做出一系列決定:在何處治療?選擇何種藥物和如何使用?是否需要早期冠狀動脈造影和血供重建治療?ACS患者的評估與處理流程見圖27-1。
NSTE-ACS患者入院時的病史、體格檢查、心電圖、腎功能評估和心臟生化標記物檢測均可以用于評估死亡和非致死性缺血事件(新發(fā)或再發(fā)心肌梗死、再發(fā)UA、嚴重心絞痛需住院治療或急診血供重建)的風險。TIMI風險評估模型用于預測NSTE-ACS患者入院14d內全因死亡率和新發(fā)或再發(fā)心肌梗死危險度,有助于識別從早期血供重建治療獲益的高危患者。GRACE危險評分模型用于預測患者出院6個月內死亡危險度,9個預測指標為:年齡、既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史、靜息心率(次/分)、收縮壓、ST段壓低、初始血肌酐水平、心臟生化標記物水平升高、住院期間未行PCI。然而,患者未來出現不良心臟事件的危險度不可能應用單一表格精確評價,實際上針對不同患者應該靈活應用這些指標,其中胸痛持續(xù)時間長、心力衰竭表現、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心臟生化標記物明顯升高和心電圖ST段顯著壓低更為重要。
圖27-1 ACS患者的評估與處理流程
極高?;颊撸ǚ弦韵?項或多項):嚴重胸痛持續(xù)時間長、無明顯間歇或>30min,瀕臨MI表現;心肌生化標記物顯著升高和(或)心電圖ST段顯著壓低(≥2mm)持續(xù)不恢復或范圍擴大;明顯血流動力學變化、嚴重低血壓、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嚴重惡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
中、高?;颊撸ǚ弦韵?項或多項):心肌生化標記物升高;心電圖ST段壓低(<2mm);強化抗缺血治療24h反復發(fā)作胸痛;有MI病史;造影示冠狀動脈狹窄病史;PCI或CABG術后;左心室射血分數<40%;糖尿?。荒I功能不全(腎小球濾過率<60ml/min)。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