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方中獨活、秦艽、白芷、羌活、荊芥、防風、生川烏、生草烏、麻黃、蒼術祛風散寒除濕,通經(jīng)活絡止痛;當歸、川芎、血竭、穿山甲、乳香、沒藥、樟腦、麝香活血止痛;干姜、高良姜、肉桂溫散風寒;杜仲、地黃、玄參、龍骨、海螵蛸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甘草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散風活血,強筋壯骨之功。 本方具有散風活血,強筋壯骨作用。
【藥物組成】 當歸、獨活、秦艽、血竭、白芷、杜仲、羌活、生川烏、荊芥、防風、干姜、穿山甲、川芎、地黃、玄參、生草烏、甘草、麻黃、沒藥、高良姜、肉桂、蒼術、乳香、龍骨(煅)、麝香、樟腦、海螵蛸(去殼)。
【方義分析】 本方由27味藥組成,主要用于治療風寒濕瘀所致的痹證。方中獨活、秦艽、白芷、羌活、荊芥、防風、生川烏、生草烏、麻黃、蒼術祛風散寒除濕,通經(jīng)活絡止痛;當歸、川芎、血竭、穿山甲、乳香、沒藥、樟腦、麝香活血止痛;干姜、高良姜、肉桂溫散風寒;杜仲、地黃、玄參、龍骨、海螵蛸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甘草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散風活血,強筋壯骨之功。
【臨床運用】 本方具有散風活血,強筋壯骨作用。臨床常用于受風受寒,四肢麻木,腰腿酸痛,跌打損傷,傷筋動骨,筋骨疼痛等,其應用辨證要點為風寒濕邪痹阻,兼有血瘀。
1.痹證 癥見關節(jié)筋骨、肌肉疼痛,痛有定處,四肢麻木,拘攣重著,屈伸不利,舌質(zhì)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脈沉澀。
2.跌打損傷 癥見因外傷而致局部瘀腫,皮色青紫,疼痛拒按,活動不利等。
3.筋傷 癥見傷處青紫,或紅腫脹痛,觸之尤甚,功能受限或喪失等。
【制劑與規(guī)格】 黑膏藥。每張重10克、20克。
【用法與用量】 外用。加溫軟化,貼于患處。
【注意事項】 皮膚破損者不宜。含麻黃堿,運動員禁用。
【配方來源】 部頒9冊199頁。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