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書總序
這部叢書包括下列八本專著:
(1)薛春香著《網絡環(huán)境中知識組織系統(tǒng)構建與應用研究》;
(2)陸勇著《面向信息檢索的漢語同義詞自動識別》;
(3)杜慧平、仲云云著《自然語言敘詞表自動構建研究》;
(4)章成志、白振田著《文本自動標引與自動分類研究》;
(5)張雪英著《情報檢索語言的兼容轉換》;
(6)劉華梅、戴劍波著《受控詞表的互操作研究》;
(7)何琳著《領域本體的半自動構建及檢索研究》;
(8)李運景著《基于引文分析可視化的知識圖譜構建研究》。
這八本專著是侯漢清教授多年來指導博士生、碩士生們進行科學研究(有些是同他們合作研究)的具體成果的一部分。這些著作的主題內容,可以歸結為“情報檢索語言的自動化”和“自然語言檢索”兩個相關的問題,或者更概括地說,就是“信息檢索自動化的升級問題”,屬于當前信息檢索學術研究的前沿課題。
這些專著,如果將其分散來看,或許不覺得分量之重;但如果把八本專著放到一起,就可以看出其成果之豐碩。侯漢清教授在帶研究生中看準一個方向不斷開拓、持之以恒的精神,可以出大成果,值得我們效法。南京農業(yè)大學在侯漢清教授領導下進行的有益的研究工作,我想一定會成為我國信息檢索自動化發(fā)展史冊之中濃濃的一筆。
這一類項目,本質上都是情報語言學的研究課題。所以,在研究中必須遵循情報語言學的理論,吸取情報語言學的已有成果,其結論應切合情報語言學的要求。它們只是利用計算機技術作為方法手段來達到研究目的而已,不能過分強調網絡環(huán)境的特殊性而置情報語言學關于檢索效率的基本要求于不顧。計算機技術應當與情報語言學密切結合。侯漢清教授和他的弟子們同時具備這兩方面的知識,是順利地較好地完成這些研究項目的關鍵。
這八個研究項目,大多采取實驗研究法,故其成果具有較大的可信度和易理解性。其中有些項目,難度較大,甚至極難,專著只是作了認真、有益的探索;有些項目,雖然尚有一些不足,但作為中間成果,可在當前信息檢索工作中推廣應用,在應用中進一步完善。
信息檢索自動化的初級階段已在我國普遍實現。但要晉升一級,擴大自動化過程的范圍和提高自動化的水平,當前的研究還屬起步,發(fā)表的科研成果尚少見,學術研究有待擴大和深入。這部叢書起了很好的開拓作用,為繼續(xù)研究打下了基礎,是研究者很好的學習和參考用書,希望對此感興趣的讀者能從中獲益。
張琪玉
2009年7月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