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干麻黃口服液的功效
蘇某某,男,49歲,永濟縣某某工廠職工。初診日期1974年10月13日。
患者主訴:患支氣管哮喘已4年,每年在中秋以后開始犯病,并沒有什么感冒,便無端地噴嚏、咳嗽,漸次有胸悶感。胸悶較重時,隨即咳嗽加重,氣急、喘息、哮鳴。到了這時候,痰遽增多,開頭是清稀痰,逐漸變稠厚,多呈灰白色。天氣愈是變冷,哮喘隨之增劇。無論白天、黑夜,都只能取坐位,感到呼吸相當困難,非常痛苦,額上涔涔出冷汗。每次犯病,要持續(xù)3~4小時,才可能慢慢緩解。走遍太原、西安各大醫(yī)院檢查治療,總不外是用喘息定、氨茶堿、麻黃素,銀針、水針、耳針都用過,都足以取效一時,沒有得到根本治療。時好時壞,拖到現(xiàn)在。
診脈浮滑、舌苔厚膩而滑,實習學生給予聽診,兩肺滿布哮鳴音,喉中哮鳴歷歷可聽,呼吸困難,往往一句話被迫中斷,經(jīng)喘息以后,才能再繼續(xù)說。這是痰飲滯肺的哮喘證。中醫(yī)對哮喘,頗有解說。哮以聲響言,喘因氣息名,喘癥不一定哮,哮癥無有不兼喘,喘促而喉中呈水雞聲的叫做哮,氣促而不能連續(xù)以息的叫做喘。痰飲水氣壅塞于氣管中,閉拒氣道,常相搏擊,這是造成哮喘的重要原因。現(xiàn)代醫(yī)學亦認為本病支氣管黏膜早期有嗜酸粒細胞和淋巴細胞的浸潤,小支氣管平滑肌有輕度肥厚,哮喘持續(xù)發(fā)作,可有稠黏的痰栓阻塞小支氣管和細支氣管。本病已屬后期,急宜導痰宣肺,以暢通氣管,選用射干麻黃湯。
射干三錢 麻黃四錢 生姜四錢 細辛二錢 紫菀二錢 款冬花三錢 五味子一錢 半夏四錢 萊菔子三錢
清水煎,熱服,3劑。
《金匱·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篇說:“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方中麻黃為宣通肺氣,止咳定喘要藥;細辛佐麻黃交通肺腎,使飲能溫散,氣能清肅;五味子斂肺定喘,與麻黃、細辛配合,一散一斂,一通一降,緩和氣急咳喘,最見捷效;射干祛除痰濁,通暢氣道,是它專長,與紫菀、款冬、生姜、半夏等利脾肺、降逆氣之配合,尤能利肺氣,化痰濕;并去原方的大棗之滯,加入萊菔子三錢,以其化痰決壅之力較強,與諸藥相伍,能較快地滌除痰飲,亦“除惡務(wù)盡”之意。
10月16日復診。哮鳴音顯著減輕,吐痰亦較少,但仍氣急喘促,額上冷汗,舌苔薄滑、脈浮,是飲邪已漸消散,肺氣尚未清肅,故咳逆的表現(xiàn)仍頻繁出現(xiàn)。《金匱·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篇說:“咳而脈浮者,厚樸麻黃湯主之?!泵}之所以見浮,主要是由于水氣上凌,肺氣上逆而不能肅降之故,正合用此方。
油厚樸五錢 麻黃四錢 杏仁四錢 姜半夏四錢 淡干姜三錢 北細辛二錢 五味子一錢 小麥一兩 射干三錢
清水先煮小麥,熟,去滓,入諸藥,煎成熱服,3劑。
厚樸、麻黃宣上焦的陽氣,降上逆的飲邪,以寬胸開蔽,杏仁通泄肺氣,以助麻黃的宣肅作用,干姜、五味子、半夏、細辛,化痰滌飲,小麥以養(yǎng)心斂汗。原方有石膏,以其無煩熱燥渴諸癥,故不用,另加射干三錢,借增滌痰之力,通暢氣道。
10月20日三診。哮鳴基本消失,吐痰更少,平時喘息亦輕,但不能動,動則氣促喘息,甚發(fā)哮鳴,脈浮細、舌苔薄、舌質(zhì)淡,久病肺氣大傷,雖飲邪已退,經(jīng)氣尚不足以濟用,擬加減定喘湯以補肺利氣。
炒白果四錢 炙麻黃二錢 款冬花三錢 清半夏三錢 紫蘇子三錢 杏仁泥三錢 蒸百合八合 五味子一錢 白茯神四錢 炙遠志三錢 炙甘草二錢
清水煎,溫服,3劑。
原方有桑皮、黃芩,以其均能瀉肺,故不再用,今加茯神、遠志、百合、五味子,方雖以補肺氣為主,究系痰飲初祛,氣猶未寧,還不敢遽用黃芪、黨參之類,致戀余邪。僅用百合、茯神補益而不妨其滯,再佐以白果、遠志、蘇子,既潤肺斂氣,又疏利化痰,則補而不膩,疏而不瀉,使肺氣能迅速恢復其清虛、肅降的作用,哮喘自可根除。
10月24日四診。諸癥痊愈,一切正常,脈細弱、舌淡無苔,食欲稍差,擬六君子湯加味,補脾益肺以鞏固療效。
黨參三錢 炒白術(shù)三錢 茯苓三錢 炙甘草二錢 陳皮三錢 清半夏三錢 炒白果三錢炙遠志三錢 桔梗二錢
10劑,濃煎,去滓,過濾,入蜂蜜六兩,淮山藥細粉三兩,微火稍煎,濃縮成膏狀,瓶貯,每服1湯匙,開水送,日服2次,服完為度。
肺臟對寒、熱、燥、濕,均有所惡,惟喜清潤,故用此流膏以潤養(yǎng)之。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