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廟與宮殿區(qū)的祭祀地
3.5.3 神廟與宮殿區(qū)的祭祀地
希臘化時期,城市面積及城市一切建筑物的規(guī)模都有所增加。自克諾索斯城(Knossos,克里特島北部一古都,邁錫尼文明的中心)以來不大有的兩層樓,甚至三層樓,現(xiàn)在都興建起來了。隨著建筑物體量的增大,以及后來隨著穹頂?shù)穆∑?,建筑物不必坐落在山巔即可俯臨全城,因此一些大型廟宇和法庭都坐落在廣場中或廣場附近,且不必建在高地上(101)。
圖3-21 普林城最重要的公共區(qū)集會廣場的平面圖
(圖片來源:《世界城市史)》,第151頁)
希臘化時期,神廟建筑仍然在發(fā)展,同時奢華的宮廷建筑大量建造起來,體現(xiàn)著各地君主、諸侯們炫耀政治實力與財富的強烈欲望。亞歷山大城是馬其頓亞歷山大遠征東方時,于公元前332年在埃及北部,瀕地中海南岸創(chuàng)建的。它是古代世界最大最美的城市,也是當時地中海的經(jīng)濟、貿(mào)易、文化藝術(shù)中心。亞歷山大城中有壯麗的廟宇和王宮。宮殿占全城面積1/4至1/3。王宮的一部分包括有名的亞歷山大博物園、圖書館、動植物園、研究院、集會的廳堂以及游覽的場所等(102)。
這一時期,在紀念性建筑物的建造中,愛奧尼亞柱式迅速傳播、科林斯柱式興起。
宙斯祭壇(Altar of Zeus)是希臘化時期所建的最壯觀的紀念性祭壇之一,也是著名的愛奧尼亞式建筑,位于小亞細亞北部的帕加馬(Pergamum)城的下城區(qū)。宙斯祭壇由歐邁尼斯二世(EumenesⅡ)建于公元前170年左右。從正面看,是一個U形的愛奧尼亞式柱廊,坐落于高2.3米的基座墻(podium)之上,墻面裝飾著浮雕,這些浮雕以寫實手法再現(xiàn)了奧林匹亞諸神與巨人的戰(zhàn)斗,以紀念帕加馬國王戰(zhàn)勝高盧人。兩個基座墻側(cè)翼之間是巨大的臺階,向上通往祭壇,而祭壇就位于柱廊后面一個庭院的中央,規(guī)模不是很大(103)。
巴賽(Bassae)的阿波羅神廟(Temple of Apollo Epicurius)建于公元前400年前后,科林斯柱式最早出現(xiàn)在它的內(nèi)殿中。德爾斐的圓廟(tholos)建于公元前375年,是古代最著名的神諭宣示所,其室內(nèi)也采用了科林斯式柱頭。到了埃庇多魯斯(Epidaurus)的圓形神廟,科林斯柱頭已形成標準的定式,它形同一只花籃,下面兩排莨苕葉高高低低參差錯落,從葉間長出的葉柄托起花萼,并在四角上形成渦卷,支承著上面的頂板(104)。
普林城的城邦女神雅典娜神廟(Athena Polias)也是一座愛奧尼亞式建筑。亞歷山大大帝十分重視這座神廟,將它視為自己是正統(tǒng)希臘文化傳人的象征。受他重視的還有一座神廟———以弗所的阿耳忒彌斯神廟(Temple of Artemis),它的愛奧尼亞柱式更為成熟。其他愛奧尼亞式神廟還有以弗所東北面薩迪斯城(Sardis)的阿耳忒彌斯-賽比利神廟(Temple of Artemis-Cybele)、迪迪馬(Didyma)的阿波羅神廟、特奧斯(Teos)的狄俄尼索斯神廟(Temple of Dionysus)、米安德河畔馬格尼西亞(Magnesia-on-the-Meander)的阿耳忒彌斯神廟(Temple of Artemis Leukophryene)等(105)。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