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溝(@)()
【特異性】 交會穴之一,督脈、手足陽明之會。
【標準定位】 在面部,當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交點處(圖2-19,圖2-20,圖2-21)。
圖2-19 水溝圖
圖2-20 水溝圖
圖2-21 水溝圖
【刺灸法】
刺法:
(1)向上斜刺0.2~0.3寸,局部以痛感為主,捻轉(zhuǎn)時可有酸脹感,用于醒腦開竅;
(2)針尖向鼻中隔斜刺0.2~0.3寸,將針退至皮下再向左右鼻翼方向斜刺,局部酸脹;
(3)用三棱針點刺放血。
灸法:艾炷灸3~5壯,艾條灸或溫針灸5~10min。
【主治】
神志疾患:昏迷,暈厥,中暑,癲,急慢驚風,牙關(guān)緊閉,瘟疫,黃疸,霍亂。
五官科系統(tǒng)疾?。糊X痛,癖,面腫,鼻塞,鼻衄等。
其他:脊膂強痛,挫閃腰痛等。
【配穴應用】
挫閃腰痛:人中、委中、腰陽關(guān)、大腸俞、腎俞。
【臨床應用】 急性腰扭傷。
水溝穴的治療臨床報道最多的是急性腰扭傷,有單取本穴治療者,也有配合他穴運用者。
1.單用方面
(1)路氏針刺水溝透迎香治療本病100例,扭傷偏右取水溝透右迎香,扭傷偏左取水溝透左迎香,并囑病人活動腰部,至痛減為止。經(jīng)治療后,痊愈85例,顯效15例,總有效率為100%。
(2)申氏以針尖斜向鼻柱快速刺入0.5寸,施以強刺激瀉法,使氣感上至頭顱,從大椎后到達命門。治療35例,顯效28例,有效7例。劉氏治療35例均獲效。
(3)舒氏針向鼻中隔刺入0.5寸,治療129例,治愈114例,顯效15例。治愈者均在1~3次而愈。
2.配合運用治療 孫氏配以養(yǎng)老穴(健側(cè)),針后行腰部痛點拔火罐10~15min。治療96例,療效滿意。
【注意事項】 輕刺。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