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壞的椎間盤致痛原因可能是椎間盤外壁纖維環(huán)受損引起的小神經激惹或生于盤內瘢痕組織的神經受壓或激惹。解決辦法就是加強磨損、脆弱的纖維環(huán)和滅活椎間盤內痛性神經。內鏡可觀察到退化的椎間盤的破損和裂隙,并有顆粒樣組織生長,特殊的染色可顯示這種組織和長入組織內的C類纖維。
對于IDET治療盤源性腰痛的作用機制目前仍有爭議,大多數學者認為IDET通過下列途徑緩解椎間盤源性腰痛。
1.局部加熱使纖維環(huán)內膠原纖維變性收縮,從而封閉纖維環(huán)內小裂隙,加固椎間盤結構 動物實驗證明55~65℃對膠原纖維及神經末梢有治療作用,加熱后膠原纖維增厚但又無瘢痕組織形成。有國外學者用尸體椎間盤標本進行了IDET術前后的光鏡及電鏡下組織學研究,證實了上述改變的存在。當組織被加熱至一定的溫度(60~65℃)時,維持膠原纖維螺旋結構的共價鍵破裂,膠原分子收縮變厚,纖維環(huán)裂隙重新連結、加固,從而使纖維環(huán)的生物力學狀態(tài)得到改善,提高脊柱運動節(jié)段的穩(wěn)定性。此外,熱能可凝固分布于纖維環(huán)和后縱韌帶上的神經纖維及椎間盤內的肉芽組織,改善椎間盤的炎性環(huán)境,減少刺激的傳入。
2.加熱滅活椎間盤內炎癥因子及降解酶,從而消除化學性致痛因素 Saal等人發(fā)現退變的椎間盤內的磷脂酶A2的活性明顯高于人體其他部位,由于磷脂酶A2可使細胞膜磷脂轉化為花生四烯酸,而花生四烯酸可進一步產生炎性介質如前列腺素和白三烯,因此可以推斷炎癥參與了下腰痛的產生。另外,也有在病變椎間盤的裂隙里發(fā)現組胺樣物質、乳酸、多肽等物質的報道,對上述物質的滅活可能是IDET的一條重要機制。
3.熱能破壞椎間盤內疼痛感受器的破壞 一般認為,痛覺感受器破壞的臨界溫度為45℃。有報道認為IDET術中纖維環(huán)外層的溫度可達47~49℃,足以對痛覺感受器產生不可逆的毀損。Saal也認為熱能使分布在纖維環(huán)外層的痛覺神經末梢滅活,使之失去接收和傳遞疼痛信號的能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