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滌痰,斂瘡消腫法
【摘要】:生瘡指咽部受到損傷,局部潰爛。本方服用宜頻頻少量含咽,目的在于使藥力能持續(xù)作用于咽部。故在治療上健脾化痰、利咽止痛,采用苦酒湯??嗑茰砂胂摹㈦u子白、苦酒組成。半夏滌痰散結(jié),開喉痹;雞子白甘寒利血脈,止疼痛,潤咽喉,開聲門;苦酒即米醋,味苦酸,消瘡腫,斂瘡面,活血行瘀止痛。全方共成滌痰消腫、斂瘡止痛之劑。
【原文】
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312)
苦酒湯方
半夏十四枚(洗,破如棗核),雞子一枚(去黃,內(nèi)上苦酒,著雞子殼中)。
上二味,內(nèi)半夏著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huán)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3劑。
【釋義】
生瘡指咽部受到損傷,局部潰爛。主癥:咽中痛,局部潰爛,言語不利。病機:痰熱互結(jié),郁阻咽部。治則:清熱滌痰,斂瘡消腫。方藥:苦酒湯。本方服用宜頻頻少量含咽,目的在于使藥力能持續(xù)作用于咽部。
本方證是痰濁阻滯于咽部,咽部腫脹、潰爛疼痛,多由脾肺受損,水液輸布代謝失常,形成痰濁,郁結(jié)于咽部而疼痛。故在治療上健脾化痰、利咽止痛,采用苦酒湯。
【方義】
苦酒湯由半夏、雞子白、苦酒組成。半夏滌痰散結(jié),開喉痹;雞子白甘寒利血脈,止疼痛,潤咽喉,開聲門;苦酒即米醋,味苦酸,消瘡腫,斂瘡面,活血行瘀止痛。半夏得雞子白,有利竅通聲之功,無燥津涸液之弊;半夏得苦酒,辛開苦泄,能加強劫涎斂瘡的作用。全方共成滌痰消腫、斂瘡止痛之劑。
【歷代論述】
徐靈胎:咽中傷生瘡,疑即陰火喉癬之類。此必遷延病久,咽喉為火所蒸腐,此非湯劑所能療,用此藥斂火降氣,內(nèi)治而兼外治法也。(《傷寒論類方·雜法方類》)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