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質是人的個體在先天稟賦與后天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下,在生長發(fā)育、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結構與功能方面的個體差異性。體質與先天稟賦關系密切,但也容易受后天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每個人均有自己的體質類型和特點。體質類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機體陰陽氣血盛衰的稟賦特點及對疾病的易感性。中華中醫(yī)學會頒布的《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將體質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氣郁質、特稟質9個類型,各種體質的判定標準,詳見書后《附錄A》及《附錄B》。而其中濕熱質、痰濕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與酒精性肝病的關系比較密切。濕熱質是酒精性肝病患者的最常見體質,而在酒精性肝病的不同患者或不同時期可呈現(xiàn)痰濕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等幾種體質特點。
(一)濕熱體質
1.酒精性肝病與濕熱體質
酒乃體濕性熱有毒之品。中醫(yī)認為,長期嗜酒無度者會導致濕熱內蘊,日久遷延會形成“濕熱體質”,而這種“濕熱體質”是酒精性肝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體質基礎”。中醫(yī)將酒歸屬于濕熱有毒之物,如《本草衍義補遺》中就記載:“濕中發(fā)熱,近于相火”。若飲酒量小,則脾胃尚可將此“濕熱”運化清除;若嗜酒無度,脾胃運化不及,則易導致濕熱酒毒內蘊,日久必然形成“濕熱體質”,進而也形成了酒精性肝病的發(fā)病基礎。且先天即為濕熱質者更易受酒毒濕熱之氣所累。
2.體質特征
濕熱質酒精性肝病患者可呈現(xiàn)出共同的特點:體胖,面垢油光,易生疔瘡粉刺,口干口苦,或伴脅肋脹痛,易患火熱及黃疸之癥;焦躁不安,心煩倦怠而失眠,對濕熱環(huán)境及氣候難以適應;男性陰囊潮濕不爽,女性帶下量多;小便短赤,大便秘結或黏膩不爽,舌紅苔黃而膩。酒精性肝病之濕熱質者易并發(fā)瘡癤、黃疸、衄血等。
但在酒精性肝病的不同階段,濕熱之癥表現(xiàn)不盡相同。在發(fā)病早期,脾胃困阻,雖有濕熱之癥,但多不甚嚴重;在中期,脾胃困阻日久,體內之濕熱之氣蘊結而不得清化,則以濕熱之癥為主;到后期,濕熱蘊結日久,故在濕熱基礎之上多生變證。
3.辨體論治
濕熱質酒精性肝病患者治療當以分消濕濁,清瀉伏火為原則。
常用藥物:龍膽、茵陳、大黃、藿香、石膏、山梔子、茯苓、澤瀉、苦參、地骨皮、甘草等。
方劑:龍膽瀉肝湯合甘露消毒飲加減。前方清瀉肝膽濕熱,后方清熱解毒化濁。
隨癥加減:若面垢油光,易生疔瘡粉刺者,屬肺熱明顯,濕熱之氣泛溢肌膚,可用枇杷葉、桑白皮、黃芩、瓜蔞皮,蒲公英、重樓、牡丹皮等藥物;若口干口苦,紅苔黃而膩,或伴脅肋脹痛明顯,易患火熱及黃疸之癥,屬于濕熱熏蒸肝膽,可重用龍膽、山梔子,并加用黃芩、通草等藥物;若見陰囊潮濕不爽,或帶下量多,小便短赤,大便秘結或黏膩不爽,屬濕熱下注之癥,可加用柴胡勝濕湯和清熱通便之品如大黃、厚樸、枳實等;若在夏日感受暑熱之邪者,可加用六一散、清暑益氣湯等。
4.調體要點
(1)清熱之中加以宣透:在清熱之劑中可加以藿香、防風、白芷等宣化之品,所謂“火郁發(fā)之”,使?jié)駸嶂畾鈴募∧w而走。
(2)清熱之中佐以通利:在清利濕熱的同時佐以通利之品,如木通、白茅根、薏苡仁、車前子、燈心草等。
(3)慎用辛溫助火之品:濕熱者,宜用苦寒之品以燥之。宜戒煙酒,少食辛辣,多食冬瓜、綠豆、瓜果等。
(二)痰濕體質
1.痰濕體質與酒精性肝病
痰濕質多由先天稟賦、過食肥甘厚膩等所致。“痰”是體內水液停聚凝結而成的一種病理產物。人體內水液之代謝與脾胃的運化息息相關。脾為生痰之源,痰濕質者素體濕盛,加之酒毒濕熱,濕氣困阻脾胃,脾胃功能失調,水失運化,停聚而為痰。若痰濕停聚日久,則亦可化熱,以助酒毒濕熱而發(fā)為酒精性肝病。痰濕質者雖然其發(fā)病與濕熱質者有差異,但其表現(xiàn)與濕熱質者有相似之處。
2.體質特征
痰濕質者多表現(xiàn)為形體肥胖,面色萎黃而暗,頭昏朦,胸悶身重,肢體不爽,口黏痰多,苔多滑膩,脈滑或弦滑。多為脾虛失司,水谷精微失于運化,濕濁留滯,水濕停聚之癥,并且痰濕為有形之邪,容易阻滯氣機,故常易伴有氣滯等癥。酒精性肝病痰濕質者多易并發(fā)消渴、中風、眩暈、胸痹、喘咳等癥。
3.辨體論治
痰濕質之酒精性肝病患者當以健脾利濕,化痰泄?jié)釣橹委熢瓌t。
常用藥物有:黨參、茯苓、白術、白扁豆、薏苡仁、砂仁、黃連、法半夏、蒼術、陳皮、厚樸、藿香等。
方劑:二陳平胃散合參苓白術散加減。前方燥濕健脾,理氣化痰;后方利濕健脾益氣,以助脾胃運化水濕之功,兩方合用共奏健脾利濕、化痰之功。
隨癥加減:若見腹脹痞滿,口淡不渴,惡心納呆,身重倦怠等明顯痰濕困脾之癥者,可加枳實、紫蘇梗,重用蒼術、白術、薏苡仁、砂仁等以助利濕化痰理氣之功;若見氣逆不降,噯氣不止,惡心嘔惡者,可加旋覆花、代赭石、枳實、沉香等降氣化濁;若見痰濁阻肺者可加三子養(yǎng)親湯;若痰濁上擾神竅,見頭昏頭重等,可加用半夏白術天麻湯;若痰濕郁久化熱,而見口苦,口干,苔黃膩者,可加用黃連溫膽湯;對水濁內留者,加澤瀉、豬苓等利濕。
4.調體要點
(1)健脾化痰中加以溫化通陽:痰濕之邪,乃為陰邪,其性黏滯,治療當以溫化為上。因此,根據痰濕質酒精性肝病者的病情可適當加用桂枝、干姜、淫羊藿等溫化之品,但不宜溫化太過。
(2)化痰利濕兼以活血化瘀:痰濕黏滯,易阻滯氣機,易見氣滯血瘀之癥,因此當細察痰瘀互結之癥,根據病情,在化痰利濕的同時適當加用活血化瘀之品。
(3)少用甘潤滯濕之品:甘潤酸甜之品,容易滯濕困脾而生痰,用時當慎重,且日常飲食也當少食肥甘厚膩、甘潤之物。
(三)氣虛體質
1.酒精性肝病與氣虛體質
氣虛質者多元氣虛弱,主要成因在于先天不足、后天失養(yǎng)或病后氣虧。酒精性肝病與氣虛質關系密切。其原因有二:其一,酒為體濕性熱而有毒之品,嗜酒無度者,容易傷津耗氣,對于先天稟賦即為氣虛質者,易受酒毒之害;其二,酒毒濕熱內蘊脾胃,阻滯氣機,日久則脾胃氣虛,運化失常,酒毒濕熱更易蘊結于內,如此反復,則氣虛表現(xiàn)更加明顯。這也是酒精性肝病的發(fā)病基礎之一。
2.氣虛質的特點
氣虛質主要表現(xiàn)為體形虛胖,乏力倦怠,少氣懶言,精神不振,唇色偏白無血色,毛發(fā)不華。偏于脾虛者,面色萎黃或?白,食少納呆,大便稀溏;偏于肺氣虛者,咳嗽無力,反復感冒,流涕,自汗,畏寒,舌淡,脈細弱。酒精性肝病氣虛質者易并發(fā)感冒、哮喘、眩暈等癥。
3.辨體論治
氣虛質酒精性肝病者治療當以培補元氣,健脾益氣為原則。
常用藥物有:黨參、黃芪、茯苓、白術、蒼術、升麻、當歸、柴胡、白扁豆、砂仁、薏苡仁、陳皮、甘草等。
方劑:補中益氣湯或參苓白術散等。兩方都可培補元氣,健脾益氣。
隨癥加減:若偏脾氣虧虛者,常見食少納呆,大便稀溏,面色萎黃者可加大上方之劑量,重用黨參、黃芪、茯苓、白術等;若肺氣虧虛為主者,常見反復咳喘無力,哮喘,自汗不止,易受風寒,可加用玉屏風散;若出現(xiàn)心悸失眠、多夢、腹脹便溏,屬心脾氣虛者,可加用酸棗仁湯以養(yǎng)心安神;若伴有胸悶,泛惡納呆,屬痰濕內盛者,加法半夏、厚樸等;若濕熱明顯者,加黃芩、山梔子、黃連等。
4.調體要點
(1)補氣中配以益腎溫陽:根據“氣之根在腎”,故在選用黨參、黃芪、甘草等調補氣虛的同時,加用菟絲子、枸杞子、五味子、補骨脂等益腎溫陽之品。但須把握劑量,不可峻補。
(2)補氣須防虛中有實:氣虛者常兼有濕熱、痰濕、血瘀等實邪,故補氣之時當酌情兼顧實邪。
(3)補氣與理氣同行:氣虛者,推動無力,易致氣機運行不暢,并且補氣調體之品易于壅滯氣機,故補氣之時也要注意加理氣之藥。
(四)陰虛質
1.酒精性肝病與陰虛質
陰虛質者多真陰不足,其成因多與先天體弱,后天久病,積勞傷陰有關。先天陰虛者,體內已有陰虛發(fā)熱之癥,酒屬體濕而性熱,故嗜酒之人,更易耗傷體內之陰,而助長體內之熱;并且嗜酒無度,脾胃功能受損,日久,酒毒濕熱必蘊結于內,此濕熱之邪亦易耗傷陰液,而出現(xiàn)陰虛之癥。但若陰虛之質為后天所致,一般都為酒精性肝病之中晚期才出現(xiàn),在早期出現(xiàn)多為先天,即為陰虛質。
2.體質特征
陰虛質酒精性肝病患者多表現(xiàn)為形體偏瘦,面色潮紅,身體潮熱,手足心熱,心煩易怒,口干咽燥,失眠多夢,不容易適應較熱環(huán)境,舌紅少苔,脈細或細數(shù)。酒精性肝病陰虛質者,多屬肝腎陰虧之癥,故心煩易怒,脾氣暴躁,腰膝酸軟,耳鳴等癥易見。酒精性肝病之陰虛質患者平素易并發(fā)咳嗽、消渴、閉經、內傷發(fā)熱等病癥。
3.辨體論治
陰虛質酒精性肝病患者應以滋補肝腎為治療原則。
常用藥物: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牡丹皮、當歸、沙參、枸杞子、麥冬、川楝子等。
方劑:六味地黃丸合一貫煎加減。前方主要滋補腎陰,后者著重滋養(yǎng)肝陰,兩方合用,肝腎同補。
隨癥加減:陰虛質者有精、血、津、液虧損不同,故養(yǎng)陰之時,當酌情滋養(yǎng)。精虧者,多腰膝酸軟,疲乏無力,精神不振等明顯,故以填精益髓為主,可予左歸丸加減;若陰血虧虛者,則以養(yǎng)血為主,多見面色蒼白,唇甲不榮,疲乏無力,心慌心悸等癥,可加白芍、川芎、黃芪、白術等藥;若津液虧虛,出現(xiàn)口干咽燥,舌紅少津等,可加用沙參、百合、麥冬、玉竹、生地黃等滋養(yǎng)肺胃。除此之外,酒精性脂肪肝,常有濕熱之癥,若較明顯者,也當加清熱利濕之品。
4.調體要點
(1)滋陰與清熱同用:陰虛有內熱,酒毒之濕熱亦可傷陰,故滋陰可清熱,清熱亦可存陰。
(2)精、血、津液當酌情而補:酒精性肝病,可傷精、可耗血、可損傷津液,故在調治過程中當酌情結合填精、養(yǎng)血、生津三種療法。
(3)養(yǎng)陰不忘利濕清熱:濕熱乃為酒精肝病的共性,陰虛之時可伴有濕熱,故治療也需要兼顧利濕清熱,健脾。
(4)養(yǎng)陰兼顧他證:酒精性肝病陰虛質者常伴有其他證候,如氣滯、氣郁、血瘀等證,治療時當兼顧之。
(五)陽虛質
1.酒精性肝病與陽虛質的關系
酒精性肝病之陽虛質者多屬后天所致,多為酒毒濕熱所傷,脾胃功能失調,運化失司,食少納呆,生化無源,陰陽不調,耗竭正氣,到晚期可出現(xiàn)陽虛之質;或為后天勞倦內傷,房事不節(jié),漸到老年,陽氣衰敗,加之酒食內傷,日久陽氣更衰,而出現(xiàn)陽虛之質。酒精性肝病本不為陽虛質,而由它質轉為陽虛質,多在疾病之末期,已病入膏肓,藥石難驗。
2.體質特征
酒精性肝病之陽虛質者主要表現(xiàn)有畏寒怕冷,精神萎靡,面色晦暗無光,性情沉寂少言,甚或出現(xiàn)全身水腫,蛙腹之癥,大便稀溏,小便無或清長,舌淡胖,苔薄滑脈沉遲。酒精性肝病之陽虛患者易并發(fā)痰飲、臌脹、泄瀉、陽痿等癥。
3.辨體論治
酒精性肝病之陽虛質者,當以溫補腎陽為主,兼顧活血化瘀。
常用藥物:制附子、枸杞子、山藥、山茱萸、熟地黃、肉桂、桃仁、紅花、當歸、川芎、白芍、懷牛膝、巴戟天、補骨脂等。
方劑:金匱腎氣丸合血府逐瘀湯加減。前方溫補腎陽,后方活血化瘀。
隨癥加減:酒精性肝病出現(xiàn)陽虛之質,則多變癥和兼癥。若出現(xiàn)肌膚甲錯,脅肋刺痛,夜間為甚,腹壁青筋暴露多為血瘀之癥,當重用活血化瘀藥;若有腹脹如鼓,尿少,水腫,屬于陽虛水泛,當加用茯苓、豬苓、白術、生姜等藥。
4.調體要點
(1)陰陽互補:在溫陽之時加以養(yǎng)陰之藥,在陰中求陽,陽中求陰,陰陽互調。
(2)活血不宜過于攻伐:活血不可少,但不宜過于峻猛。
(3)溫陽兼顧脾胃:調護脾胃,使脾胃健運,生化有源,氣血才能充盈,陽氣才能恢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