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的體位
在檢查、取穴、施術(指壓)的時候,患者的體位應該盡量使患者感到舒適,可以保持很長時間,又要便于施術者操作,在施術的時候要盡量少變換體位。臨床上最常用到的體位如下所述:
1 仰臥位
用來取穴和對胸部、腹部、頭面、上肢內(nèi)側以及下肢前面及外側等部位或穴位進行刺激。
2 側臥位
用來取穴和對一側的面部、四肢、肩胛部及軀干外側部位或穴位進行刺激。
3 俯臥位
用來取穴和對腰骶部、背部、下肢后面以及足底部等部位或穴位進行刺激。
4 側伏位
用來取穴和對頸側部、面?zhèn)炔恳约八闹耐鈧鹊炔课换蜓ㄎ贿M行刺激。
5 仰靠位
用來取穴和對面部、頸前、頭頂部等部位或穴位進行刺激。
6 屈肘仰掌位
用來取穴和對手掌面、上肢等部位或穴位進行刺激。
7 屈肘俯堂位
用來取穴和對手背面、上肢等部位或穴位進行刺激。
8 屈肘拱手位
用來取穴和對上肢外側面等部位或穴位進行刺激。
9 正坐位
用來取穴和對胸部、腹部的外側、肋間的前面等部位或穴位進行刺激。
10 俯伏位
用來取穴和對頭頸部的后面、脊柱兩側、背部、腰骶部、肩胛部以及臂部等部位或穴位進行刺激。
11 站立位
這種體位不常用,主要是用來對頭面、頸項部、胸腹上部、上肢部進行刺激,或者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使用,如因條件的限制,選擇站立位。
患者的體位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那么施術者該采取哪種位置呢?
施術者的位置會根據(jù)施術者采取的體位而有所不同,也會根據(jù)待指壓部位的不同而變化。例如,對臟躁病人進行指壓,要取患者的中脘、氣海、內(nèi)關等穴,施術者應該在患者的右側。
☉ 指壓的方向和順序
不管患者是哪種體位(俯臥、仰臥、側臥),施術者所指壓的方向都應該對著患者身體的中心部,并且要垂直地進行按壓,不能將手指或手掌面斜放在皮膚的表面進行推壓,也不要在按壓的時候用拉扯力。就算是對手指或足部進行指壓,也應該垂直地向接觸面增加按壓力,而不可以一邊滑一邊按。如果是對頭部、顏面部或者頸部進行指壓,就更要注意垂直于接觸面,向按壓中心增加按壓力。例如,對于胃痛的患者,要取中脘穴的時候,患者宜仰臥,施術者位于病人右側,選擇揉捫相濟的手法來治療。用中指或者拇指先揉后捫,然后再相互交替,但是指尖的方向一直要對著身體中心部。
對于各部位的指壓順序,通常應該沿著刺激線或經(jīng)絡走向,從上到下、從內(nèi)到外地進行按壓。
☉ 指壓手法的輕重
指壓時,應以病人體質的強弱、病勢虛實以及年齡、性別為依據(jù)來區(qū)分指壓手法的輕重。例如,如果患者是老人、小兒或者體弱者,用力要輕;如果患者身體健壯、肥胖或者是在肌肉豐厚的地方治療,用力要稍重一些。
☉ 指壓的時間和療程
通常,應將在每個指壓點進行指壓的時間控制在5~10秒以內(nèi)。除此以外,還有持續(xù)壓和間歇壓。
治療時間的長短:通常要在每個穴位按壓1~5分鐘;對于局部指壓療法應按壓10~15分鐘;治療大部位或者治療多個部位,需要按壓20~30分鐘;有一些疑難病癥,需要按壓50分鐘左右。具體需要多長時間,要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通常每天治療1次,或者每隔1天治療1次。
☉ 指壓的速度
指壓的速度就是指壓的快慢。通常要均勻緩慢地增加力量進行按壓,而不是激烈快速地增加力量。在完成治療的時候,根據(jù)具體的情況,可以使指頭或手掌快速地離開按壓局部,也可以在感覺壓力已經(jīng)減完的時候,再慢慢離開局部。如果是治療急性病損或者是疼痛嚴重的話,通常會選擇快速離開;而在治療酸軟乏力、慢性勞損或者是解除疲勞、催眠的時候,都會選擇緩慢離開。
使用指壓療法,治療幾次為1個療程呢?
對于治療的療程,要根據(jù)病種和病情來決定。病情較輕的,1個療程為1~3次;病情較重的,1個療程為5~15次;半身不遂等慢性疑難病癥,1個療程為1個月或者數(shù)月。如果1個療程沒有痊愈,就要隔一日再進行第2個療程,直到痊愈。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