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很多人的口味都比較重,如果食物中的鹽放少了,就會覺得味同嚼蠟。所以他們在烹調食物時,寧可多放一些鹽,也不愿意吃得太淡。但是長期如此對身體健康非常不利,易導致腎病。
中醫(yī)認為,“咸入腎”,意思就是說味道較咸的食物易對腎臟造成影響。當然,適當?shù)南涛犊梢宰甜B(yǎng)腎臟?,F(xiàn)代醫(yī)學也表示咸味可以使人體細胞、血液的滲透壓和水鹽代謝維持在正常的水平上,還能提高食欲,避免出現(xiàn)熱痙攣的現(xiàn)象。所以,如果人體出現(xiàn)了嘔吐、腹瀉等狀況,可以喝一些淡鹽水,這樣能及時補充人體流失的鈉離子。
但是,如果吃的食物過咸,則會傷害到腎臟。中醫(yī)上有個說法,叫“腎主骨生髓”,也就是說人體的骨骼狀況也和腎臟有一些關聯(lián),所以過咸的食物會使骨組織受到不良的影響。經常吃過咸的食物,還會使人體出現(xiàn)諸多疾病,比如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等。通過臨床觀察,有80%的腎臟病患者,同時患有高血壓。而這類患者體內的鈉離子大多都比較高。所以,凡是患有腎臟疾病的患者在飲食上都要注意少放鹽。
那么,健康的人每天吃多少鹽才合適呢?通常來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6克左右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食物中本來就含有鹽分,比如海帶、泡菜、腌肉等,在烹調這些食物時,一定要少放鹽。
另外,要烹調食物時,調味品最好在食物快出鍋前放,這樣不僅能使食物的味道更好,還能降低人體對鹽分的攝入量。
還需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在很多零食中也含有較多的鹽分,比如薯條、蝦條、薯片等,所以平時應該少吃這些零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