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灸治療
(一)體針
1.急性期
治法:疏風祛邪,通經(jīng)活絡。
取穴:循經(jīng)取穴,取四肢和頭面部外周的穴位,穴取百會、風府、風池、太沖、合谷、神庭、太陽、下關、翳風、巨髎等,針刺0.8~1寸,風府、風池、合谷瀉法,太沖補法,余采用平補平瀉法,留針30分鐘。
隨證配穴:
病側(cè)舌前2/3味覺喪失加廉泉。
聽覺過敏加聽宮。
2.恢復期
治法:活血化瘀,培補脾胃,榮肌養(yǎng)筋。
取穴:循經(jīng)取穴配用局部面部外周穴位,穴取百會、風府、風池、太沖、合谷等,刺法同前。神庭、太陽、下關、翳風、足三里、內(nèi)庭,針刺0.8~1寸,神庭、太陽、下關、翳風平補平瀉,足三里、內(nèi)庭補法,留針30分鐘。
隨證配穴:
眼瞼閉合不全:攢竹、瞳子髎。
鼻翼運動障礙:迎香。
頦肌運動障礙:夾承漿。
3.聯(lián)動期和痙攣期
治法:培補肝腎,活血化瘀,舒筋養(yǎng)肌,息風止痙。
取穴:循經(jīng)取穴配用局部面部外周穴位,穴取百會、風府、風池、太沖、合谷等,刺法同前。神庭、太陽、下關、翳風、足三里、內(nèi)庭,針刺0.8~1寸,神庭、太陽、下關、翳風平補平瀉,足三里、內(nèi)庭補法,留針30分鐘。
面肌跳動選行間、陽陵泉,針用瀉法。
面肌萎縮選脾俞、三陰交,針用補法,留針30分鐘。
倒錯或聯(lián)動配合繆刺法,根據(jù)倒錯或聯(lián)動部位選太陽、下關、陽白、魚腰、承泣、四白、巨髎、地倉、頰車等穴,還可配合艾灸或溫針灸或熱敏灸治療。
隨證配穴:
風寒襲絡證加風池、列缺。
風熱襲絡證大椎、曲池。
風痰阻絡證足三里、豐隆。
氣虛血瘀證足三里、膈腧。
(二)電針
適用于面肌萎軟癱瘓者,一般選取地倉—頰車,陽白—瞳子髎,波形為疏密波,輸出強度以面部肌肉輕微收縮為度,留針30分鐘。急性期取穴多為肢體穴位。
(三)灸法
適用于風寒襲絡證及恢復期,穴取太陽、下關、翳風、承漿、陽白、魚腰、承泣、四白、頰車、印堂、巨髎、夾承漿等面部穴位,采用溫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溫針灸或熱敏灸等方法,每次施灸20分鐘。
(四)梅花針扣刺
適用于面部板滯及麻木,穴取太陽、下關、翳風、承漿、陽白、魚腰、承泣、四白、頰車、印堂、巨髎、夾承漿等面部穴位,梅花針扣刺,以皮膚潮紅為度。
(五)拔罐和刺絡拔罐
適用于面癱各種證型及分期,選取患側(cè)的陽白、下關、巨髎、地倉、頰車等穴位,采用閃罐法,以患側(cè)面部穴位處皮膚潮紅為度,每日治療1次,每周3~5次,療程視病情而定。風寒襲絡證及風熱襲絡證急性期,沿膀胱經(jīng)走罐,以局部皮膚潮紅為度,并留罐5分鐘。
伴有發(fā)熱者,大椎刺絡拔罐放血治療。
伴有耳后疼痛者,翳風刺絡拔罐放血治療。
伴有患側(cè)頭痛者,角孫刺絡拔罐放血治療。
(六)陽明經(jīng)筋排刺
在急性期及恢復期也可采用陽明經(jīng)筋排刺,按照陽明經(jīng)筋的循行路線,每隔0.5寸1針,排列成2排,8~10針,留針30分鐘。
(七)穴位同步注射
適用于面癱各種證型及分期,取穴地倉、頰車、顴髎、陽白、合谷、足三里、曲池等,藥物選用營養(yǎng)神經(jīng)類如維生素B12注射液,活血化瘀類如丹紅注射液、燈盞細辛注射液,益氣扶正類如黃芪注射液、生脈注射液等,每次選4穴,交替進行,每穴0.2~4ml,每周3~5次,療程視病情而定。
(八)耳穴壓豆
適用于面癱各種證型及分期,穴取面、神門、頰、眼、脾腎、肺、皮質(zhì)下、風溪等穴位,每次取4~5穴,以王不留行籽貼壓,囑患者每天按壓3~5次,一周兩次,雙耳交替進行。
二、特色療法
(一)回藥蓖麻散外敷
適用于面癱頑癥長期不愈者,取蓖麻子研末為散,麻油調(diào)配,為黃豆大小丸,面部取陽白、絲竹空、顴髎、四白、頰車、地倉、鮮姜汁涂抹穴位皮膚,脫敏膠布固定蓖麻散于穴位,保留2~4小時,期間注意詢問患者感覺,以能耐受不發(fā)大泡為度。
(二)回藥巴豆丸外敷
適用于面癱頑癥長期不愈者,取巴豆研末,麻油調(diào)配,為黃豆大小丸,面部取陽白、絲竹空、顴髎、四白、頰車、地倉、鮮姜汁涂抹穴位皮膚,脫敏膠布固定巴豆丸于穴位,保留2~4小時,期間注意詢問患者感覺,以能耐受不發(fā)大泡為度。
(三)五籽藥枕循經(jīng)溫按法
適用于面癱的各個類型及各個時期,取白芥子、決明子、王不留行子等五種籽類中藥,共填充為藥枕,每次應用以光波加熱,沿手陽明大腸經(jīng)走行、面部經(jīng)脈循行,均勻用力按壓、滾動,力度以患者感覺舒適為度,每日3次,每次10分鐘。
(四)五部循經(jīng)點按法
面部取承漿沿下頜過頰車至耳后完骨為一部,取地倉沿顴部過顴髎至聽宮為二部,取魚腰過陽白、頭維至頸后天柱為三部,取太陽過上星、百會至風府為四部,肢體從合谷沿手陽明大腸經(jīng)循行路線至翳風為五部,沿五部循經(jīng)推按,在穴位處進行點穴治療,力度以患者感覺舒適為度,每日3次,每次每部點按3遍。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