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膽道蛔蟲病
膽道蛔蟲病是指腸道蛔蟲上行鉆入膽道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癥狀,是常見的急腹癥之一;發(fā)病對象多見于兒童和青少年,發(fā)病率農村高于城市。隨著衛(wèi)生設施的逐步改善,腸道蛔蟲病的減少,使本病的發(fā)病率也明顯下降,大多數(shù)患者經非手術治療痊愈。
【病因】
蛔蟲寄生在小腸中下段內,喜歡堿性環(huán)境,且具有鉆孔癖性。當各種原因如發(fā)熱、饑餓、驅蟲不當、飲食不節(jié)、消化功能紊亂等蛔蟲寄生環(huán)境改變,蛔蟲則向上竄動鉆入十二指腸,經十二指腸的膽管開口處鉆入膽道,引起膽道不完全性梗阻和Oddi括約肌痙攣而出現(xiàn)典型表現(xiàn)。
【臨床表現(xiàn)】
1.癥狀
(1)腹痛 患者突然感到劍突下或上腹部陣發(fā)性鉆頂樣絞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發(fā)病時輾轉不安,痛苦呻吟,大汗淋漓;疼痛可反復發(fā)作,持續(xù)時間不一;也可突然自行緩解,間歇期可全無癥狀,如同正常人。
(2)惡心、嘔吐 疼痛時伴惡心、嘔吐,少數(shù)患者可嘔出蛔蟲。
(3)畏寒、高熱、黃疸 當患者合并膽道梗阻繼發(fā)感染時可出現(xiàn)畏寒、高熱、黃疸等。
2.體征 單純性膽道蛔蟲病者體征輕,表現(xiàn)為腹軟、劍突偏右處僅有輕壓痛,其最大特點是體征與癥狀不相符合,即劇烈的腹痛與較輕的腹部體征不相稱,所謂“癥征不符”。當合并梗阻感染時可觸及腫痛的膽囊與肝。如出現(xiàn)胰腺炎、肝膿腫時,可出現(xiàn)相應體征。
【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血象 白細胞計數(shù)升高,嗜酸性粒細胞升高,如合并膽道感染時,嗜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
(2)大便 查找蛔蟲蟲卵。
2.影像學檢查
(1)B超 是診斷本病的首選方法,可顯示膽道內有平行強光帶及蛔蟲影。
(2)ERCP 可在膽道下段發(fā)現(xiàn)蛔蟲,并可在鏡下鉗夾取出蛔蟲。
【治療要點】
以非手術治療為主,無效或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時考慮手術治療。
1.非手術治療
(1)解痙止痛 遵醫(yī)囑給予阿托品(0.5 mg,皮下注射)或山莨菪堿(654-2)(5~10 mg肌內注射)等止痛解痙藥。必要時可加用哌替啶(25~50 mg,肌內注射)治療。但禁止單獨使用嗎啡,以免引起Oddi括約肌痙攣,用藥過程中注意觀察療效和不良反應。
(2)抗感染 遵醫(yī)囑使用有效抗生素預防和控制感染。
(3)利膽驅蟲?、俜檬炒?、烏梅湯:有止痛作用。因蛔蟲喜歡堿性環(huán)境,酸性環(huán)境不利于蛔蟲活動,故疼痛發(fā)作時,用食醋、烏梅湯可使蛔蟲靜止,通過減輕刺激達到止痛的目的。②氧氣經胃管注入:有驅蟲和鎮(zhèn)靜作用。③服用驅蟲藥物:當患者癥狀緩解后服用驅蟲藥行驅蟲治療。常用驅蟲藥物有驅蟲凈、哌嗪(驅蛔靈)、左旋咪唑等,于清晨空腹或晚上臨睡前服藥。服藥后觀察排蟲情況,并繼續(xù)服用利膽藥物2周,利于蟲體殘骸排出。
2.手術治療 常用手術方式有膽總管切開探查術、T形管引流手術。
【護理評估】
1.健康史 了解患者有無發(fā)熱、饑餓、驅蟲不當、飲食不節(jié)、消化功能紊亂等蛔蟲寄生環(huán)境改變的因素;詢問患者既往有無腸道蛔蟲病,以及類似發(fā)病情況。
2.身體評估 檢查腹部體征,了解與癥狀是否符合。
3.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了解B超及ERCP檢查的結果,B超是否顯示膽道內有平行強光帶及蛔蟲影。
4.心理及社會評估 患者是否因疼痛引起煩躁不安、焦慮等心理反應,了解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認知情況。
【常見護理診斷/問題】
1.疼痛 與蛔蟲鉆入膽道導致Oddi括約肌痙攣有關。
2.知識缺乏 與患者缺乏飲食衛(wèi)生保健知識有關。
3.體溫過高 與繼發(fā)膽道感染有關。
【護理目標】
患者疼痛減輕或緩解,具備良好的飲食衛(wèi)生保健知識,體溫恢復正常。
【護理措施】
1.生活護理
(1)休息與體位 疼痛發(fā)作期協(xié)助患者臥床休息,并幫助采取舒適的體位,大量出汗時及時協(xié)助患者更衣。
(2)飲食與營養(yǎng) 患者疼痛發(fā)作期暫禁食,遵醫(yī)囑及時補充液體與電解質,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疼痛間歇期,鼓勵患者合理飲食,保證足夠水分攝入。
2.心理護理 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多與患者溝通,對患者給予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消除患者的緊張心理,使其更好的配合檢查與治療。
3.病情觀察 密切觀察患者體溫、腹痛部位及性質、黃疸等情況,出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醫(yī)師并積極配合處理。
4.對癥護理 減輕或控制疼痛,對疼痛患者應指導其采用舒適體位并做深呼吸運動,同時遵醫(yī)囑使用止痛藥物。
5.用藥護理 遵醫(yī)囑抗感染、利膽驅蟲等。
【健康教育】
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衛(wèi)生習慣,告知患者不喝生水,餐前便后洗手,蔬菜洗凈、煮熟,水果洗凈削皮,生菜、熟食分開清洗準備。
思考與練習
一、A1型題
1.大便帶血,便時、便后劇痛,應考慮( )
A.血栓性外痔 B.肛裂
C.肛瘺 D.內痔
E.直腸肛周膿腫
2.內痔的早期癥狀是( )
A.便秘 B.痔塊脫出
C.便后疼痛 D.無痛性便血
E.分泌黏液
3.便后出血且長時間行走有軟塊從肛門脫出,應考慮( )
A.肛裂 B.外痔
C.直腸脫垂 D.直腸癌
E.三期內痔
4.肛裂的主要特點是( )
A.無痛性便血 B.肛門部墜脹感
C.肛門部有膿性分泌物 D.疼痛性便血
E.腹瀉
5.內痔的大便特點為( )
A.黏液血便 B.便后滴血
C.果醬樣糞便 D.陶土樣糞便
E.柏油樣糞便
6.直腸癌手術前準備最重要的是( )
A.輸血以糾正貧血 B.充分的腸道準備
C.術日晨放置尿管及胃管 D.備皮
E.高熱、高蛋白飲食
7.關于結腸癌術后護理不正確的是( )
A.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 B.禁食、胃腸減壓
C.記錄24 h出入液量 D.腸蠕動恢復后可試進飲食
E.灌腸以保持大便通暢
8.下列哪一種情況不宜做直腸指診( )
A.外痔 B.內痔出血
C.直腸脫垂 D.肛裂
E.復雜性肛瘺
9.下列關于肛門坐浴的作用,錯誤的是( )
A.有止血作用 B.清潔作用
C.促進炎癥吸收 D.緩解肛門括約肌痙攣
E.能增進局部血運
10.患者,男,57歲,半年前出現(xiàn)大便次數(shù)增多、膿血便,里急后重,肛門墜脹感,首先應做的檢查是( )
A.大便潛血試驗 B.乙狀結腸鏡
C.直腸鏡 D.直腸指診
E.X射線鋇劑灌腸
11.患者,女,30歲,肛門脹痛,排尿困難6 d。畏寒、高熱,肛門未見明顯異常,直腸指檢:肛管左壁局限性隆起,壓痛明顯。關于對該患者的護理,以下錯誤的是( )
A.物理降溫 B.控制排便
C.1∶5 000高錳酸鉀坐浴 D.遵醫(yī)囑應用抗生素
E.囑患者多飲水
12.在我國,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最常見的原因是( )
A.膽總管結石 B.膽總管腫瘤
C.膽總管狹窄 D.膽道蛔蟲
E.膽囊腫大壓迫
13.膽道疾病的首選的檢查方法是( )
A.CT B.B超
C.ERCP D.PTC
E.MRI
14.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的治療應( )
A.先搶救休克,后手術 B.先手術,后搶救休克
C.邊搶救休克,邊手術 D.搶救休克,應用大量抗生素
E.應用大量抗生素后手術
15.Charcot三聯(lián)征的典型表現(xiàn)次序為( )
A.寒戰(zhàn)、高熱、黃疸、腹痛 B.腹痛、寒戰(zhàn)、高熱、黃疸
C.黃疸、寒戰(zhàn)、高熱、腹痛 D.寒戰(zhàn)、高熱、腹痛、黃疸
E.腹痛、黃疸、寒戰(zhàn)、高熱
16.膽道手術后T形管引流患者護理,下列哪一項不正確( )
A.留管7 d可以拔管 B.妥善固定T形管
C.觀察24 h膽汁引流量 D.拔管前須試行夾管1~2 d
E.必要時可用無菌鹽水沖洗導管
17.T形管拔除指征是( )
A.引流管通暢,膽汁顏色正常 B.引流膽汁量逐日減少
C.大便顏色正常,食欲好轉 D.黃疸逐漸消退、無發(fā)熱、腹痛
E.造影無殘余結石,夾管后機體無異常變化
18.不是T形管引流目的的是( )
A.有利于膽汁引流 B.防止膽道狹窄
C.防止膽汁滲漏 D.有利于傷口愈合
E.促進炎癥消退
19.膽囊結石出現(xiàn)膽絞痛是由于( )
A.膽囊形成急性炎癥 B.膽囊穿孔
C.結石阻塞膽囊管 D.膽囊出血
E.結石進入膽總管
20.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的表現(xiàn)是( )
A.Charcot三聯(lián)征 B.Charcot三聯(lián)征和休克
C.Charcot三聯(lián)征、抽搐和意識障礙 D.Charcot三聯(lián)征、休克和意識障礙
E.Charcot三聯(lián)征和DIC
21.膽道蛔蟲癥的腹痛特點是( )
A.上腹部刀割樣劇痛 B.劍突下陣發(fā)性“鉆頂樣”絞痛
C.右上腹持續(xù)性絞痛 D.右上腹持續(xù)性脹痛
E.臍周陣發(fā)性絞痛
22.膽道疾病腹痛劇烈與體征不相符的是( )
A.慢性膽囊炎 B.急性膽囊炎
C.膽囊結石 D.膽道蛔蟲癥
E.膽總管結石
23.患者,男,34歲,明顯梗阻性黃疸1周,B超檢查膽總管及肝內膽管均不擴張,進一步檢查應選擇( )
A.放射性核素胰腺掃描 B.逆行膽胰管造影術
C.十二指腸低張造影術 D.腹腔鏡檢查
E.經皮肝穿刺膽囊造影術
24.患者,女,20歲,膽道手術后T形管引流2周,拔管前先試行夾管1~2 d,應注意觀察( )
A.體溫、血壓、意識 B.腹痛、血壓、體溫
C.腹痛、嘔吐、體溫 D.黃疸、血壓、意識
E.腹痛、體溫、黃疸
25.患者,男,30歲,膽總管切開取石后T形管引流,術后2周,T形管引流液每天200 mL,無腹脹、腹痛,體溫36.5℃,脈搏75次/min,血壓13.33/8.67 kPa(100/65 mmHg)。根據(jù)患者術后時間和病情表現(xiàn),應考慮( )
A.帶T形管出院 B.拔除T形管
C.繼續(xù)留置T形管1周 D.繼續(xù)留置T形管2周
E.繼續(xù)留置T形管3周
二、案例分析
患者,女,60歲,有膽石癥病史,近兩天表現(xiàn)為持續(xù)性右上腹疼痛,伴寒戰(zhàn)、高熱、惡心、嘔吐。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20×109/L,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體檢:鞏膜黃染,體溫39℃,脈搏118次/min,血壓12/7 kPa(90/52.5 mmHg),神情淡漠。醫(yī)療診斷為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
1.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最關鍵的治療方法是什么?
2.列出三個主要護理診斷及問題。
3.此患者術前主要護理措施應有哪些?
(王建英)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