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三 聽力損失的預防
聽力損失不僅影響兒童語言的發(fā)展及與外界溝通的能力,也影響兒童智力、心理和精神方面的發(fā)展,它帶來的障礙既有生理性的,又有社會性的。因此,必須在兒童語言發(fā)育的關鍵期阻止各種有害因素對聽力的損傷;對聽力障礙患兒要早期診斷、早期干預,使他們的語言發(fā)育接近或與健聽兒童同步發(fā)展;要大力提倡優(yōu)生優(yōu)育,以減少新生兒中聽力障礙患兒的發(fā)病率。
一、遺傳性聽力損失的預防
遺傳性聽力損失在聽力損失兒童中占相當比例,因此,疑有家族遺傳性聽力損失史者,夫妻雙方要到醫(yī)院進行遺傳咨詢,同時進行染色體和遺傳基因的檢查,查清遺傳規(guī)律,提出預防措施。聽力損失者之間的婚配要有遺傳咨詢師的指導,避免再次生育一個聽力損失兒童。對于已經有了一個聽力損失兒童的家長,在生育第二胎之前,家長及該聽力損失兒童均應進行聾病基因檢測,這樣可以指導生育第二胎,獲得生育一個正常聽力兒的機會。
二、胎兒期的聽力保健
做好孕期保健,切斷胎兒致聽力損失途徑。胚胎期前三個月是內耳發(fā)育的關鍵期,因此,要避免母親慢性疾病或傳染病對早期胚胎的影響。禁煙酒。增強自身體質,保證充足而全面的營養(yǎng);適當活動,避免去過于擁擠的場所。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情緒穩(wěn)定,積極樂觀;避免接觸射線和噪聲環(huán)境,一般不要接受預防注射。遠離有毒物品,如農藥、鉛、汞、鎘和麻醉劑等,尤其是染發(fā)劑。與寵物隔離。盡量避免使用各類藥物,禁用耳毒性藥物。避免孕期宮內感染,如巨細胞病毒、皰疹、弓形體病、風疹或梅毒等。在對胎兒進行音樂胎教時不要將傳聲器直接放在孕婦肚皮上,最好離肚皮2cm左右,音頻應該保持在2 000Hz以下,音量保持在舒適的范圍內,每次胎教的時間也不宜過長,最好選擇聽一些輕柔、優(yōu)美、舒緩的音樂。
三、嬰幼兒期早發(fā)現、早治療
實施新生兒聽力篩查,能夠對大多數聽力損失嬰幼兒進行早期診斷,并給予早期治療。對聽力不能提高或提高后仍低于正常水平者,還可以實施早期語言康復,將不良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及時對新生兒預防接種,防止流行病的發(fā)生。及時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炎、鼻竇炎、扁桃體炎或增殖體肥大等癥,應積極抗感染及對癥治療,注意保持患者口腔、鼻腔和咽部衛(wèi)生。禁用耳毒性藥物。對于易致耳聾的疾病早期發(fā)現,積極治療。例如,發(fā)生在兒童期的中耳炎,若病程過長也會留下聽力殘疾。關注兒童的聽力發(fā)育,家長應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嬰幼兒的聽力發(fā)育情況,以便在早期發(fā)現患兒的聽力損失。一般正常的嬰兒,出生3個月后,聽到聲音便會尋找聲源,對母親的聲音有反應。6個月時已有對聲源的定向能力。9個月開始模仿大人的語聲,并說出單字。12個月會說1~2個有意義的字。18個月會清楚地說一些單詞。2歲以上能說出有意義的詞匯或短語。如果沒有達到上述正常嬰幼兒的發(fā)育標準,則應及早去醫(yī)院進行聽力學檢查及早期干預。
四、預防噪音性聽力損失
長期在噪聲環(huán)境下,需用特制的防護耳塞對耳朵起到保護作用。在一些娛樂場所,如舞廳、卡拉OK廳等,待的時間不宜過長。隨身聽的時間也不要過長。在燃放鞭炮時,為防止爆振性聽力損失,可通過張嘴、同時雙手捂住耳朵或雙耳塞進棉球等,最大限度地阻止噪聲對耳膜的振動。
五、預防耳內感染
不要經常用手或其他物品掏耳朵。游泳或洗澡時防止不潔水進入耳內。鼻部發(fā)現炎癥后要積極治療。給嬰兒喂奶時,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不要在嬰兒哭鬧時喂奶等。
六、避免頭部外傷
有些頭部外傷特別是傷在耳部的外傷容易造成患者鼓膜穿孔,并發(fā)聽力損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外傷。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