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創(chuàng)傷的急救
1.創(chuàng)傷性休克如何急救
外傷性休克指機體在機械外力作用下,遭受嚴重損傷,失血量多而導致機體失代償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綜合征。創(chuàng)傷性休克嚴重威脅生命,情況危急,因此,應爭分奪秒搶救,并以維持生命、最大限度地減輕創(chuàng)傷和防止并發(fā)癥為目的。
(1)早期觀察:迅速對傷情做出初步估計,盡快通知醫(yī)生。腹部撞擊傷者注意有無致命的內臟傷,顱腦外傷的患者注意有無腦疝的發(fā)生,骨盆骨折者有無腎、膀胱尿道的損傷。動態(tài)觀察生命體征,正確預見病情變化。
(2)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口、鼻內分泌物,對呼吸驟停者行人工呼吸,應用中樞興奮藥,配合醫(yī)生氣管插管,給予輔助呼吸及高濃度吸氧。
(3)止血包扎:嚴重創(chuàng)傷因大出血而引起休克,應及早探明出血原因并及早控制出血,立刻采用敷料加壓包扎止血或做好準備緊急手術止血;適當應用止痛針劑減輕疼痛,防止疼痛性休克的發(fā)生(腹部創(chuàng)傷不明原因者忌用)。
(4)及時處理血氣胸:使開放性氣胸變?yōu)殚]合性氣胸,在患者深呼氣末時立即用無菌大紗布盡量封閉傷口。張力性氣胸者立即在鎖骨中線第二肋間用無菌12號針頭刺入胸膜腔應急排氣;腹腔損傷者、內臟脫出者用無菌換藥碗覆蓋保護包扎,禁止還納,防止感染。
(5)搬運高處墜落傷者,應根據首先著地部位及受傷機制,選擇搬運方法,如腰部、骨盆骨折,搬動時要放在硬診查床平移,動作要輕而穩(wěn)妥。有寒戰(zhàn)者時應做好保暖,減少機體耗氧量。有腦脊液耳漏或鼻漏者應以無菌棉球或敷料覆蓋,切忌堵塞,并及時更換保持鼻腔、外耳道的清潔,防止感染。
2.如何救治呼吸道梗阻
傷員的鼻咽腔和氣管,被血塊、泥土或嘔吐物等堵塞,或昏迷后舌后墜,均可造成窒息,應立即選用下列方法,恢復呼吸道通氣。
(1)指摳口咽法:一手用拇、示指拉出舌頭,另一手示指伸入口腔和咽部,迅速將血塊、異物取出。
(2)拍背法:使傷員上半身前傾或半俯臥;一手支托其胸骨前,用另一手掌猛擊其背部兩肩胛骨之間,促使咳嗽將上呼吸道的堵塞物咳出。
(3)垂俯壓腹法(腹部沖擊法Heimlich法):從背側用雙手臂圍抱傷員上腹部,將傷員提起使其上半身垂俯,用力壓腹,促使上呼吸道堵塞物吐出、咳出。
(4)托頜牽舌法:昏迷傷員的舌后墜堵塞聲門,應用手從下頜骨向前側托起,解除舌后墜對氣道的阻塞。
3.創(chuàng)傷后心搏驟停如何急救
創(chuàng)傷為一突發(fā)的意外事件,絕大多數(shù)傷者原先為健康者,因此,部分創(chuàng)傷性心搏驟停病人,只要處置、復蘇恰當,就有救治成功的可能。
(1)創(chuàng)傷并發(fā)心搏驟停的原因為:①中樞神經系統(tǒng)嚴重損傷,繼發(fā)心血管系統(tǒng)虛脫。②神經系統(tǒng)損傷、氣道阻塞、大的開放性氣胸或嚴重氣管支氣管損傷引起的缺氧。③心臟或主動脈嚴重損傷。④張力性氣胸、心臟壓塞引起心排血量嚴重降低。⑤嚴重失血引起低血容量。⑥低溫環(huán)境下的損傷,繼發(fā)全身嚴重低溫。
(2)院前現(xiàn)場急救方法:①對確定創(chuàng)傷并發(fā)心搏驟停的病人,應迅即在現(xiàn)場施行心肺復蘇術,即體外除顫、口對口呼吸,閉胸心臟按壓(胸外按壓),并一方面持續(xù)心肺復蘇術,一方面盡快運送至能作決定性處置的醫(yī)院。②撥打120。
4.頭部損傷如何救治
由于交通和建筑事業(yè)的發(fā)展,頭部外傷的發(fā)生率目前已占全身損傷的第二位,但其傷情和后果卻最為嚴重,死亡率最高。頭部外傷會損及大腦而掩蓋其他有關的傷害,因此,任何頭部外傷都應視為十分嚴重,給予及時有效的急救處理,早期處理得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傷員的預后。
頭部外傷后傷員可出現(xiàn)暫時或部分意識喪失,常常伴有面色蒼白、皮膚濕冷、呼吸較淺、脈搏較快,當意識恢復后,傷員可能忘卻或根本不知道發(fā)生的意外,感覺頭痛、惡心、嘔吐等不適。如果意識一直不能恢復,則應考慮腦部受傷或受壓。
急救處理時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了解傷情。如果傷情輕微,勸其就醫(yī)即可。如病人一旦出現(xiàn)頻繁嘔吐、頭痛劇烈和神志不清等癥狀,應速送醫(yī)院診治。如果意識不清或有明顯損傷,應立即與120聯(lián)系,請求醫(yī)療支援。重要的是不要隨便移動患者。
(2)保持呼吸道通暢。解除急性呼吸道梗阻是頭部外傷急救的重點。防止昏迷者舌根后墜,可一手放在傷員頸后,另一手放在額前,使頭部后傾,這樣能使頭頸部伸長,打開呼吸道,然后用原放在頸后的手將下頜往上推,如此可使舌頭向前?;蛉』杷w位:即讓傷者側臥,頭向后仰,保證呼吸道暢通。嘔吐者需平臥,頭偏向一側,盡可能清除口中的異物,如嘔吐物、松脫的義齒,但絕不要浪費時間去尋找看不見的東西。必要時,氣管插管、人工呼吸。
(3)控制出血。由于頭皮血流豐富,而且皮膚緊繃,所以傷口出血量較大,有時要比實際情況嚴重許多。直接壓迫多可控制出血,但如有骨折或異物,應避免施予重壓。值得提醒的是,頭部繃帶并沒有直接壓迫控制出血的作用。
(4)有血液和腦脊液從鼻、耳流出,就一定要傷者平臥,患側向下。即左耳、鼻流出腦脊液時左側向下,右側流時右側向下。不要用紗布、脫脂棉等塞在鼻腔或外耳道內,因為這樣會引起感染。如果喉和鼻大量出血,則容易引起呼吸困難,應讓傷者取昏睡體位,以使其呼吸暢通。
(5)轉送醫(yī)院。因為頭部外傷有易變、多變、突變的特點,所以頭部傷員應送往具備手術條件和技術力量救治的醫(yī)院,最好是有??撇》康尼t(yī)院診治,否則很可能延誤救治,以致病人死亡。
5.胸部外傷如何急救
胸部損傷以直接暴力撞擊胸部,造成胸部開放傷和閉合傷。其中以發(fā)生肋骨折、氣胸和血胸等多見。心臟區(qū)有外傷時,要注意心包出血及心臟壓塞(心包填塞)。常見原因為刀傷、鈍器、火器傷和車禍所致。同時,胸部外傷常合并腹腔臟器等身體其他部位的損傷。這些嚴重損傷都威脅生命,應緊急處理后,送有條件的醫(yī)院診治搶救。
(1)胸部開放傷要立即包扎封閉(不要用敷料填塞胸腔傷口,以防滑入)。
(2)清除呼吸道的血液和黏液,必要時在條件許可下進行緊急氣管插管或切開術。
(3)多根肋骨骨折有明顯的胸壁反常呼吸運動時,用厚敷料或急救包壓在傷處,外加膠布繃帶固定。
(4)有明顯呼吸困難者,檢查發(fā)現(xiàn)氣管偏于一側,應想到對側有張力性氣胸,立即在傷側前胸壁鎖骨中線第二肋間穿刺排氣。為安全送往醫(yī)院,可保留穿刺針頭,用止血鉗固定于胸壁上,并在針頭上連接單相引流管或橡皮指套加剪缺口,持續(xù)排氣。
(5)胸部傷送醫(yī)院急救時應取30°的半坐體位,并用衣被將傷員上身墊高,有休克者可同時將下肢抬高,切不可頭低腳高位。
6.腹部外傷如何急救
腹部外傷,尤其是因交通事故中的腹部外傷,常常會因此而引起內臟受傷,甚至使內臟脫出。由于腹腔內有肝、脾血庫樣的臟器,當腹部遭受打擊時,只要有一處破裂,血液馬上會充滿腹腔,而且由于從外部無法止血,稍一拖延,病情就會惡化。所以,掌握必要的急救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1)首先把受傷者搬運到安全的地方,讓受傷者靜臥,在膝下用衣服、毛毯、枕頭等墊起來,使腹部肌肉松弛。
(2)為了防止受傷者在嘔吐時的嘔吐物進入喉嚨,應讓其頭偏向一側。為防止出現(xiàn)面色蒼白、脈搏微弱等休克癥狀的發(fā)生,要把受傷者的腿盡量抬高,并用毛毯保溫。
(3)如果內臟脫出,請注意,千萬不要用手觸摸。這時可用干凈的紗布把脫出來的內臟覆蓋住,如果事故的發(fā)生地有自來水,可先用水將紗布濕一濕,如果用與人體溫度近似的溫開水浸濕紗布覆蓋內臟更好,然后用膠布輕輕固定。與此同時,要快速通知急救中心或呼叫救護車。
7.脊柱損傷如何急救
脊柱和脊髓的損傷多見于地震塌方等事故中的重物壓砸、高空墜落和車禍等情況。傷情較嚴重復雜,低位脊髓損傷常致截癱,高位脊髓的損傷??蓪е聜麊T立即死亡。遭受胸腰椎損傷時,傷員自覺受傷局部疼痛,腰背部肌肉痙攣,不能起立,翻身困難,感覺腰部軟弱無力;頸椎損傷時,傷員自覺頭、頸部疼痛,不敢活動,常用兩手扶住頭部。如無其他損傷,傷員意識大多清醒,但是脊髓損傷相對應的肢體、軀干的感覺、運動、反射等功能的喪失,救助人員檢查時可發(fā)現(xiàn)傷員不能感覺到疼痛、不能感覺到溫度的變化或肢體不能運動。脊柱骨折處腫脹,脊柱向后凸出畸形,并有觸痛。
(1)救助人員在搶救因地震、塌方、車禍等事故中的傷員時,若懷疑有脊柱骨折的,均應按脊柱骨折處理。既不要對傷員任意翻身、扭曲。像一人拖抱式的搬運或兩個人一人抬頭部,一人抬腿的搬運方法是嚴禁使用的。因為這些方法都將增加受傷脊柱的彎曲,使失去脊柱保護的脊髓受到擠壓、伸拉的損傷,輕者造成截癱,重者可因高位頸髓損傷呼吸功能喪失而立即死亡。正確的方法是:將傷員的雙下肢伸直,雙上肢也伸直放在身旁,木板放在傷員一側,注意:搬運脊柱損傷的傷員必須用硬木板,且不能覆蓋棉被、海綿等柔軟物品。在急救現(xiàn)場可用門板、黑板或工地的跳板。至少要有三人同時水平將傷員托起,輕輕放在木板上。整個過程動作要協(xié)調統(tǒng)一、輕柔穩(wěn)妥、保持傷員軀體平起平落,防止軀干扭轉,然后用沙袋固定在傷員軀體兩側,以防轉運中因顛簸導致肢體擺動加重脊髓損傷。
(2)對頸椎損傷的傷員,搬運時要有專人扶住傷員頭部,沿身體縱軸略加用力向外牽引,使其與軀干軸線一致,防止擺動和扭轉。輕輕將傷員水平放在硬木板上。搬運中嚴禁隨便強行搬動頭部。然后,可將衣褲裝上沙土固定住傷員的頸部及軀干部,以防止在向醫(yī)院轉運途中發(fā)生擺動造成的再次損傷。
(3)在災害事故中,如傷員本人通過自我感覺意識到可能發(fā)生了脊柱脊髓損傷,不要驚慌失措,胡亂掙扎只會導致?lián)p傷加重,鎮(zhèn)靜地發(fā)出求救信號等待救援人員的到來是獲救的唯一途徑。救援者到達后,要明確告訴他們你的傷勢,對于救助者不正確的搬動方法,要堅決拒絕,等待醫(yī)務人員及搬運設備到場后再行處置。
(4)因為脊柱脊髓損傷的病人對溫度的感知和調節(jié)能力差,所以冬季要注意保暖,用熱水袋時要用厚布包好,防止燙傷皮膚。夏季要注意降溫,防止發(fā)生高熱,冰袋也應包好。
8.復合傷(車禍傷、墜落傷等)如何急救
對復合傷的傷員初期的現(xiàn)場急救十分重要,醫(yī)護人員迅速趕到現(xiàn)場進行有效的基礎復合傷生命支持(BTLS)并把患者及時轉運到條件相對較強的醫(yī)院,這樣可大大提高搶救成功率。
(1)迅速而安全地使傷員離開現(xiàn)場,避免再度受傷和繼發(fā)性損傷。
(2)維護呼吸道通暢,立即用手將堵塞在咽部、口腔內的血、分泌物等摳出。對有舌后墜的昏迷患者應將舌向外拉出,將頭轉向一側,以維持呼吸道通暢。昏迷患者轉運時,采用側臥位。
(3)心搏和呼吸驟停時,立即行心肺復蘇術。
(4)對連枷胸患者,立即予以加壓包扎,糾正反常呼吸。開發(fā)性氣胸應用大塊敷料密封胸壁創(chuàng)口,嚴密包扎。張力性氣胸用針排氣。
(5)控制外出血,出血處加壓包扎,抬高出血處。遇有因肢體大血管撕裂要上止血帶,但要定時放松,以免肢體壞死。
(6)開放骨折用無菌敷料包扎,閉合骨折用夾板或就地取材進行制動,減輕并防止進一步損傷。
(7)適量給予止痛、鎮(zhèn)靜藥,有顱腦傷或呼吸功能不良者,禁用嗎啡、哌替啶。
(8)要了解受傷原因和暴力情況,受傷時間,受傷時傷員的體位、姿勢、神志等,向醫(yī)生提供第一手資料。
(9)搬運過程中,要保持呼吸道通暢和恰當?shù)捏w位,以免加重損傷。
9.肋骨骨折如何急救
(1)觀察:①神志是否清楚,口鼻內有無血、泥沙、痰等異物堵塞。②前后胸有無破口。③肋骨骨折有沒有呼吸困難。④有否血胸和氣胸。
(2)判斷:①單純骨折。只有肋骨骨折,胸部無傷口,局部有疼痛,呼吸急促,皮膚有血腫。②多發(fā)性骨折。多發(fā)性肋骨骨折,吸氣時胸廓下陷。胸部多有傷口,劇痛,呼吸困難。這種骨折常并發(fā)血胸和氣胸,搶救不及時很快會死亡。
(3)急救:①簡單骨折時局部用多層干凈布、毛巾或無菌紗布蓋住,并加壓包扎。②多發(fā)性骨折用寬布或寬膠條圍繞胸腔半徑固定住即可。防止再受傷害,并速請醫(yī)生處理。③有條件時吸氧。④遇氣胸時,急救處理后速送醫(yī)院。
10.軟組織損傷如何急救
軟組織損傷比較常見,多因車禍、事故、建筑物倒塌、暴力打擊等原因所致。軟組織損傷未破時有血腫,傷及表層頭皮時有少量滲血,伴有疼痛等癥。急救措施包括:
(1)應讓傷者安靜臥床,不要亂動。有傷口時應清創(chuàng)、壓迫止血、包扎傷口。
(2)出血采取直接壓迫止血法。
(3)注意觀察病人病情,當出現(xiàn)下述情況之一時就應立即送醫(yī)院治療:①疼痛劇烈,活動受限者。②眼睛周圍、鼻孔、耳道有出血現(xiàn)象的病人。③受傷后發(fā)生惡心、嘔吐的病人。④輕微傷卻失去意識的病人或意識逐漸模糊的病人。⑤產生痙攣、麻痹、語言障礙的病人。⑥劇烈頭痛的病人。
11.皮膚撕脫傷如何急救
皮膚撕裂傷,指由于鈍物沖擊或碰撞所引起的表皮或軟組織的損傷。其傷口的邊緣不整齊。多發(fā)于身體與硬性物的撞碰中(包括人與人)。在眉弓、下頜部、頭皮、面部等多見。由于頭面部血管豐富,若發(fā)生撕裂傷后出血較多。撞擊力的大小常與傷情成正比。
(1)撕裂傷創(chuàng)面較小時,先壓迫止血,用生理鹽水清洗消毒創(chuàng)口后,用蝶形膠布拉緊即可。
(2)如若較大的撕裂傷,首先亦應止血,然后考慮進一步處理,如現(xiàn)場有醫(yī)療條件,可行清創(chuàng)縫合并考慮注射破傷風抗毒素,服用抗生素;若無條件可在止血后送醫(yī)院治療。
(3)有些意外事故所致撕裂傷(如頭皮廣泛撕脫),創(chuàng)面很大,處理過程復雜,一旦發(fā)生,現(xiàn)場難以處理,一面止血,一面組織送醫(yī)院治療。
12.斷指(趾)、斷肢如何急救
根據斷肢指(趾)損傷的性質,主要可分為切割性、碾壓性和撕裂性三大類。
切割性斷肢指(趾)是由銳利的刀具切割斷的,其斷面較整齊。碾壓性斷肢指(趾)是由沖床沖壓或火車等撕壓斷的,損傷部位的組織損傷較廣泛而嚴重。撕裂性斷肢指(趾)是被滾動的輪帶或離心機等將肢體撕斷。斷肢(指、趾)傷,肢體斷離后,癥狀明顯,容易診斷。
(1)現(xiàn)場急救時若斷肢仍在機器中,切勿強行將肢體拉出或將機器倒轉,以免增加損傷。應立即停止機器轉動,設法拆開機器,取出斷肢指(趾)。
(2)包括止血、包扎、保藏斷肢指(趾)及迅速運送等四方面。
(3)創(chuàng)面可用無菌或清潔的敷料壓迫包扎,若有大血管出血,可考慮用止血帶止血,但要標明上止血帶時間。
(4)如是不完全性斷肢指(趾)要將斷處放在夾板上固定,迅速轉送到有條件的醫(yī)療機構進行緊急處理。
(5)除非斷肢指(趾)污染嚴重,一般無需沖洗,用無菌或清潔敷料包扎好,可用干燥冷藏的方法保存起來,即先放入塑料袋中再放在加蓋的容器內,外圍以冰塊(若一時無冰塊,則可用冰棒代替)保存,不讓斷肢指(趾)與冰塊直接接觸,以防凍傷,也不要用任何液體浸泡斷肢。
(6)迅速且安全地轉運。
13.刀刺傷如何急救
刀刺傷的傷口開放,刺刀銳利無比,無論傷及身體個部位,傷口都有有開放性,深則傷及血管、神經、骨骼,淺則皮裂傷。
(1)刀刺傷的表現(xiàn):①傷處流血、疼痛。傷及血管、神經,都會有大出血、感覺疼痛。②功能障礙。傷及某個臟器,會引起臟器功能障礙,如傷及肺部會引起開放性氣腫,感覺呼吸困難等。③休克。刀刺傷多表現(xiàn)為創(chuàng)傷性休克和失血性休克,具體表現(xiàn)為面色蒼白、呼吸微弱、血壓下降等。
(2)刀刺傷的自救方法:
①出血的處理。傷處的近心端用止血帶止血;傷處簡單沖洗后,用急救包里無菌棉墊和三角巾加壓包扎止血,無急救包者可用干凈的毛巾等加壓包扎。
②開放性氣腫的處理。立刻用急救包里無菌棉墊堵住傷口,無急救包者可用干凈的毛巾堵住傷口,可緩解呼吸困難,爭取時間送醫(yī)院。
③腹部臟器脫出的初步處理。刀刺傷后有盆部臟器脫出者,一般不要送臟器進入腹腔,而是用干凈的塑料覆蓋,就近送醫(yī)院急診處理。
④休克的初步處理?,F(xiàn)場用手指掐人中穴、閉胸心臟按壓、口對口人工呼吸等處理,有條件的建立靜脈通道,給予補液擴充血容、給予升壓藥等處理,然后立即撥打“120”或“999”急救電話,組織去醫(yī)院搶救。
14.割脈如何急救
割脈引起大量出血,使肢體循環(huán)血量驟減,若延誤搶救時間則會出現(xiàn)休克而死亡。
急救方法如下
(1)迅速將無菌棉墊或消毒紗布多層壓迫止血,或加壓包扎傷口。
(2)加壓包扎后出血仍不止者,應在心臟近端按規(guī)定方法止血,或在血管搏動明顯處采用血管鉗止血。
(3)自殺者取頭低足高位,以保證腦部和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
(4)送醫(yī)院急救。
15.鐵釘扎傷怎么辦
人們在勞動或走路時,往往因為不留神,被鐵釘扎傷。切不可以為這是小傷而不予處理。因傷口小、出血少,易引起化膿感染,又因傷口深,易感染破傷風。
(1)腳被扎傷以后,應將鐵釘拔出,然后用雙手拇指將傷口內的血擠出來,或用干凈的較硬的木條抽打傷口,讓傷口內帶菌的污染物隨血排出。
(2)用碘酒或乙醇局部消毒,再用消毒紗布對傷口進行包扎。
(3)傷口處理完畢,再到醫(yī)院治療。
(4)被鐵釘扎傷者一定要在12h以內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因為一旦感染上破傷風,治療是非常困難的,據臨床統(tǒng)計,破傷風患者的病死率為70%~80%。
16.燒燙傷如何急救
燒傷和燙傷由火焰、沸水、熱油、電流、輻射、化學物質(強酸、強堿)等物質引起。最常見的是火焰燒傷、熱水、熱油燙傷。
燒傷和燙傷首先損傷皮膚,輕者皮膚腫脹,起水皰,疼痛;重者皮膚燒焦,甚至血管、神經、肌腱等同時受損。呼吸道也可燒傷。燒傷引起的劇烈疼痛和皮膚滲出等因素可導致休克,晚期出現(xiàn)感染、敗血癥、危及生命。現(xiàn)場急救內容包括如下幾方面。
(1)立即脫離險境,但不能帶火奔跑,奔跑不利于滅火,且加重呼吸道燒傷。
(2)帶火者迅速臥倒,就地打滾滅火,或用水滅火,也可用棉被、大衣等覆蓋滅火。
(3)冷卻受傷部位,用冷自來水沖洗傷肢冷卻燒傷處。
(4)脫掉傷處的手表、戒指、衣物。
(5)消毒敷料(或清洗毛巾、床單等)覆蓋傷處。
(6)勿刺破水皰,傷處勿涂藥膏,勿粘貼受傷皮膚。
(7)口渴嚴重時可飲鹽水,以減少皮膚滲出,有利于預防休克。
(8)迅速轉送醫(yī)院。
17.如何預防凍傷
在寒冷條件下的工作人員和部隊,均需用相應的防寒裝備。個人需做到“三防”:
①防寒。衣著松軟厚而不透風,盡可能減少暴露在低溫的體表面積(用手套、口罩、耳罩或頭罩等),外露的體表上適當涂抹油脂,等等。
②防濕。保持衣著、鞋襪等干燥,沾濕者及時更換;治療汗足(如用5%甲醛液、5%硼酸粉、15%枯礬粉等)。
③防靜。在嚴寒環(huán)境中要適當活動,避免久站或蹲地不動。進入低溫環(huán)境工作以前,可進適量高熱量飲食;但不宜飲酒,因為飲酒后常不注意防寒,而且可能增加散熱。預計可能遭遇酷寒(如進入高海拔或高緯度地區(qū))的人員,應事先鍛煉身體耐寒能力,如行冷水浴、冰上運動等。預防凍傷事故的措施,還涉及野外工作、執(zhí)勤中的通訊設置、基地的交通運輸工具(如直升機)等。
總之,有了充分的防凍準備,雖進入高寒地區(qū),仍能預防凍傷發(fā)生。
18.凍傷的分級
局部凍傷按其損傷深度可分為4度。在凍融以前,傷處皮膚蒼白、溫度低、麻木刺痛,不易區(qū)分其濃度。復溫后不同深度的創(chuàng)面表現(xiàn)有所不同。
Ⅰ度凍傷:傷及表皮層。局部紅腫,有發(fā)熱、癢、刺痛的感覺(近似輕度凍瘡,但凍傷發(fā)病經過較明確)。數(shù)日后表皮干脫而愈,不留瘢痕。
Ⅱ度凍傷:損傷達真皮層。局部紅腫較明顯,且有水皰形成,水皰內為血清狀液或稍帶血性。有自覺疼痛,但試驗知覺遲鈍。若無感染,局部可成痂,經2~3周脫痂愈合,少有瘢痕。若并發(fā)感染,則創(chuàng)面形成潰瘍,愈合后有瘢痕。
Ⅲ度凍傷:損傷皮膚全層或深達皮下組織。創(chuàng)面由蒼白變?yōu)楹诤稚囼炛X消失。其周圍有紅腫、疼痛,可出現(xiàn)血性水皰。若無感染,壞死組織干燥成痂,而后逐漸脫痂和形成肉芽創(chuàng)面,愈合甚慢而留有瘢痕。
Ⅳ度凍傷:損傷深達肌、骨等組織。局部表現(xiàn)類似Ⅲ度凍傷,即傷處發(fā)生壞死、其周圍有炎癥反應,常需在處理中確定其深度。容易并發(fā)感染而成濕性壞疽;還可因血管病變(內皮損傷、血栓形成等)擴展而使壞死加重。治愈后多留有功能障礙或致殘。
全身凍傷開始時有寒戰(zhàn)、蒼白、發(fā)紺、疲乏、無力、打呵欠等表現(xiàn),繼而出現(xiàn)肢體僵硬、幻覺或意識模糊甚至昏迷、心律失常、呼吸抑制,最終發(fā)生心跳呼吸驟停。病人如能得到搶救,其心跳呼吸雖可恢復,但常有心室纖顫、低血壓、休克等;呼吸道分泌物多或發(fā)生肺水腫;尿量少或發(fā)生急性腎衰竭;其他器官也可發(fā)生功能障礙。
19.如何救治凍結性凍傷
人體局部接觸冰點以下的低溫時,發(fā)生強烈的血管收縮反應;如果接觸時間稍久或溫度很低,則細胞外液甚至連同細胞內液可形成冰晶。凍傷損害主要發(fā)生在凍融后,局部血管擴張、充血、滲出以及血栓形成等;組織內冰晶可使細胞外液滲透壓增高或直接破壞組織細胞核;凍融后發(fā)生壞死,鄰近組織起炎癥反應。全身受低溫侵襲時,除了外周血管強烈收縮和寒戰(zhàn)(肌收縮)反應,體溫降低由表及里(中心體溫降低),使心血管、腦和其他器官均受到損害。如不及時搶救,可直接致死。
(1)急救和復溫:迅速使病人脫離低溫環(huán)境和冰凍物體。衣服、鞋襪等連同肢體凍結者,不可勉強卸脫,應用溫水(40℃左右)使冰凍融化后脫下或剪開。立即施行局部或全身的快速復溫,但勿用火爐烘烤。用38~42℃溫水浸泡傷肢或浸浴全身,水量要足夠,水溫要比較穩(wěn)定,使局部在20min、全身在半小時內復溫。溫水浸泡至肢端轉紅潤、皮溫達36℃左右為好。浸泡過久會增加組織代謝,反而不利于恢復。浸泡時可輕輕按摩未損傷的部分,幫助改善血循環(huán)。如病人感覺疼痛,可用鎮(zhèn)靜藥或止痛藥。及時的復溫,能減輕局部凍傷和有利于全身凍傷復蘇。對心跳呼吸驟停者要施行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
(2)局部凍傷的治療:Ⅰ度凍傷創(chuàng)面保持清潔干燥,數(shù)日后可治愈。Ⅱ度凍傷經過復溫、消毒后,創(chuàng)面干燥者可加軟干紗布包扎;有較大的水皰者,可將皰內液體吸出后,用軟干紗布包扎,或涂凍傷膏后暴露;創(chuàng)面已感染者先用抗菌藥濕紗布,隨后再用凍傷膏。Ⅲ度、Ⅳ度凍傷多用暴露療法,保持創(chuàng)面清潔干燥;待壞死組織邊界清楚時予以切除。若出現(xiàn)感染,則應充分引流;對并發(fā)濕性壞疽者常需截肢。Ⅲ度以上凍傷還常需全身治療:①注射破傷風抗毒素。②由于凍傷常繼發(fā)肢體血管的改變,如內皮損傷、血栓形成、血管痙攣或狹窄等,嚴重時加重肢端損傷程度或延遲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故選用改善血循環(huán)的藥物。常用的有小分子右旋糖酐、托拉蘇林、罌粟堿等,也可選用活血化瘀中藥,還可施行交感神經阻滯術。③注射抗生素,或用抗感染中藥(與活血化瘀藥物等合組方劑)。④Ⅲ度、Ⅳ度凍傷病人需要高價營養(yǎng),包括高熱量、高蛋白和高維生素等。
(3)全身凍傷的治療:復溫后首先要防治休克和維護呼吸功能。
20.蜂蜇傷如何急救
小心地將殘留的毒刺拔出,注意不要擠壓刺后的毒囊,以免將更多的毒液擠入傷口。用手輕輕擠捏傷口,擠出毒液,涂一點氨水或蘇打水;若是黃蜂蜇傷則應涂醋酸水,以中和毒液。局部冷敷,可減輕腫痛。若被群蜂蜇傷,且有惡心、頭暈等異常反應,要趕緊去醫(yī)院處理。
21.毒蟲咬傷如何急救
(1)主要包括:蜈蚣咬傷、蝎子蜇傷、螞蟥叮咬、毛蟲蜇傷等。
①蜈蚣咬傷。其傷口是一對小孔,毒液流入傷口,局部紅腫。蜈蚣的毒液呈酸性,用堿性液體就能中和??闪⒓从?%~10%的小蘇打水或肥皂水、石灰水沖洗,不用碘酒。然后涂上較濃的堿水或3%的氨水。
②蝎子蜇傷。蝎子尾巴上有一個尖銳的鉤,與一對毒腺相通。蝎子蜇人,毒液即由此流入傷口。蜇傷如在四肢,可在傷部上方纏止血帶,拔出毒鉤,將明礬研碎用米醋調成糊狀,涂在傷口上。必要時請醫(yī)生切開傷口,抽取毒汁。
③螞蟥叮咬。被螞蟥咬住后不要驚慌失措地使勁拉,可用手掌或鞋底用力拍擊,經過劇烈的震打以后,螞蟥的吸盤和顎片會自然放開,螞蟥很怕鹽,在它身上撒一些食鹽或者滴幾滴鹽水,它就會立刻全身收縮而跌下來。
④毛蟲蜇傷。被毛蟲蜇傷后可用橡皮膏粘出毒毛。
(2)注意事項:
①如被毒蟲叮咬后,出現(xiàn)頭痛、眩暈、嘔吐、發(fā)熱、昏迷等癥狀時,應立即去醫(yī)院。
②被蜈蚣、毛蟲叮咬后,常在被叮咬過的皮膚上形成風疹或水皰。對于風疹,可先用乙醇將皮膚擦干,然后涂上1%的氨水;有水皰的,不可因癢而用手去抓,可用燒過的針將水皰刺破,將血擠出,然后涂上1%的氨水。
22.毒蛇咬傷如何急救
(1)首先要安穩(wěn)自己的情緒,不要驚慌失措,不要奔跑走動,防止毒液快速向全身擴散。
(2)沖洗傷口:立即用涼開水、泉水、肥皂水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傷口及周圍皮膚,以洗掉傷口外表毒液。
(3)拔除毒牙:如果傷口內有毒牙殘留,應迅速用小刀或碎玻璃片等其他尖銳物挑出,使用前最好用火燒一下消毒。以牙痕為中心做十字切開,深至皮下,然后用手從肢體的近心端向傷口方向及傷口周圍反復擠壓,促使毒液從切開的傷口排出體外,邊擠壓邊用清水沖洗傷口,沖洗擠壓排毒須持續(xù)20~30min。
(4)傷口切開排毒的處理:如果隨身帶有茶杯可對傷口做拔火罐處理,先在茶杯內點燃一小團紙,然后迅速將杯口扣在傷口上,使杯口緊貼傷口周圍皮膚,利用杯內產生的負壓吸出毒液。如無茶杯,也可用嘴吮吸傷口排毒,但吮吸者的口腔、嘴唇必須無破損、無齲齒,否則有中毒的危險。吸出的毒液隨即吐掉,吸后要用清水漱口。排毒完成后,傷口要濕敷以利毒液流出。必須注意,蛇毒是劇毒物,只需極小量即可致人死命,所以絕不能因懼怕疼痛而拒絕對傷口切開排毒的處理。若身邊備有蛇藥可立即口服以解內毒。病人如出現(xiàn)口渴,可給足量清水飲用,切不可給乙醇類飲料,以防毒素擴散加快。經過切開排毒處理的傷員要盡快用擔架、車輛送往醫(yī)院作進一步的治療,以免出現(xiàn)在野外無法處理的嚴重情況。轉運途中要消除病人緊張心理,保持安靜。
(5)包扎傷口:迅速用可以找到的鞋帶、褲帶之類的繩子綁扎傷口的近心端。如果手指被咬傷可綁扎指根;手掌或前臂被咬傷可綁扎肘關節(jié)上;腳趾被咬傷可綁扎趾根部;足部或小腿被咬傷可綁扎膝關節(jié)下;大腿被咬傷可綁扎大腿根部。綁扎的目的僅在于阻斷毒液經靜脈和淋巴回流入心,而不妨礙動脈血的供應,與止血的目的不同。故綁扎無需過緊,它的松緊度掌握在能夠使被綁扎的下部肢體動脈搏動稍微減弱為宜。綁扎后每隔30min左右松解1次,每次1~2min,以免影響血液循環(huán)造成組織壞死。
23.電擊傷如何急救
(1)立即切斷電源:切斷電源的方法一是關閉電源開關、拉閘、拔去插銷;二是用干燥的木棒、竹竿、扁擔、塑料棒、皮帶、掃帚把、椅背或繩子等不導電的物品撥開電線。
(2)迅速將患者移至通風處:對呼吸、心跳均已停止者,立即在現(xiàn)場進行人工呼吸和閉胸心臟按壓。人工呼吸至少要做4h,或者至患者恢復呼吸為止,有條件者應行氣管插管,加壓氧氣人工呼吸。
(3)出現(xiàn)神志不清者可指壓或針刺人中穴。
24.破傷風如何急救
破傷風是破傷風桿菌經過傷口侵入人體后,產生毒素引起全身肌肉強直性痙攣和牙關緊閉、角弓反張等,是一種特異性傳染病。患者曾有過創(chuàng)傷感染史。初期病人張口困難、不安、頭痛、頭暈、疲憊。甚者肌肉強直性痙攣、牙關緊閉、呈苦笑面容,頸、軀干、下肢后側肌群痙攣,出現(xiàn)腰部上挺,頸項上弓者稱“角弓反張”現(xiàn)象。重者遇聲、光、響動等刺激時,發(fā)生吞咽困難,窒息等。也可發(fā)生肌肉撕裂,關節(jié)脫臼,骨折和舌咬傷?;颊邼摲诔^10d以上,起病又慢,每天發(fā)作3次左右,及時治療預后良好。若潛伏期未過7d,在3d內,痙攣發(fā)作頻繁,多項癥狀出現(xiàn),提示預后不良。
(1)病人住的室內要安靜,溫暖,避聲、光、風等響動。專人看護,防跌碰傷。
(2)速轉送醫(yī)院或呼救醫(yī)護人員前來對癥治療。深創(chuàng)口周圍先用1萬~2萬U抗毒素(理想的是肌內注射破傷風免疫球蛋白250~500U)封閉注射后,再將傷口內的泥土異物、壞死組織、碎骨徹底清理,不縫合,敞開創(chuàng)口。并用3%過氧化氫溶液或1∶1000高錳酸鉀溶液反復沖洗。立即肌內注射破傷風抗毒素(TAT)1萬~3萬U,新生兒注射500U(注射前應做過敏試驗)。越早注射越能中和游離的破傷風桿菌的外毒素。
25.運動中小腿抽筋如何急救
小腿抽筋也叫腓腸肌痙攣,主要是指腳心和腿肚抽筋。發(fā)作時不僅疼痛難忍,而且還不能活動,常在游泳時發(fā)生。如不及時搶救,常常會溺水而死。
(1)在游泳時發(fā)生小腿抽筋時,一定不要慌張,先深吸一口氣,把頭潛入水中,然后像海蜇一樣,使背部浮在水面,兩手抓住腳尖,用力向自身方向拉。一次不行的話,可反復幾次,肌肉就會慢慢松弛而恢復原狀。如果逞強硬想上岸,往往會適得其反而溺斃。所以,在游泳時即使不發(fā)生抽筋,也要反復練習這種急救方法。
(2)在日常生活中,小腿抽筋的病癥也時常發(fā)生,此時,可迅速地按壓手上合谷穴(即手掌虎口、第一掌骨與二掌骨中間凹陷處)和上嘴唇的人中穴(即上嘴唇正中近上方處)。按壓20~30s之后,疼痛即會緩解,肌肉會松弛,其有效率可達90%。如果再配合用熱手巾按揉,用手按摩,效果會更好。
26.嬉水時意外事故如何救護
(1)在水中發(fā)生小腿抽筋應立即上岸,伸直腿坐下,用手抓住大腳趾向后拉,并按摩小腿肌肉。若不能立即上岸,應保持冷靜,屏住氣,在水中做上述動作。
(2)救護溺水者時必須用救生圈、球或木板等,除專職救生員外,即使會游泳的人也不要徒手接近溺水者。
(3)溺水者獲救后,應立即檢查其呼吸、心跳。如呼吸停止,應馬上做人工呼吸,先口對口連續(xù)吹入4口氣,在5s內觀察其有無恢復自主呼吸,如無反應,應接著做人工呼吸,直至其恢復自主呼吸。
(4)如果溺水者呼吸、心跳完全停止,應立即心肺復蘇。
(5)如果溺水者喝入大量的水,可在其意識清醒時,用膝蓋抵住其背部,一手托住上腹部,另一手扒開其口;或救護者單腿跪著,讓溺水者臉朝下伏于膝蓋上吐水。
27.外固定架術后出現(xiàn)哪些情況需要立即就診
外固定架術是現(xiàn)代用于治療骨折的固定術之一?;颊叱艘裾蔗t(yī)囑及時到醫(yī)院換藥做好釘?shù)雷o理以外,還要注意:①釘?shù)乐車つw是否紅腫,是否有分泌物流出。②關節(jié)活動是否受限。若出現(xiàn)上述情況需要立即去醫(yī)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