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血脂
1.什么叫血脂
人的血液中,血漿內所含的脂類稱為血脂,包括膽固醇、膽固醇脂、三酰甘油、磷脂和未脂化的脂酸等數(shù)種。
臨床化驗中的血脂主要是指血漿中的三酰甘油(TG)和膽固醇(TC)。三酰甘油和膽固醇都是不溶于水的油脂,而血液的性質是水性的,如同油和水不能混合成為一體,三酰甘油和膽固醇不能獨立存在于血漿中,必須是與其他脂質,如磷脂和蛋白質組合成一個整體,才能在血液中被轉運。這種組合成的整體被稱為脂蛋白。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體檢報告中的脂蛋白有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
三酰甘油:三酰甘油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脂類,它分解以后可以為人體提供能量,當三酰甘油過剩,超過人體活動所需的量時,就會變成脂肪,造成體重增加。
膽固醇:膽固醇廣泛存在于動物體內,尤以腦及神經(jīng)組織中最為豐富,在腎、脾、皮膚、肝和膽汁中含量也高。人體中的膽固醇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方面,膽固醇是動物組織細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另一方面,膽固醇過高也會造成心腦血管病。
高密度脂蛋白(HDL):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是冠心病的保護因子。高密度脂蛋白有利于微小血栓的溶解,防止形成心肌梗死,俗稱“血管清道夫”。人群中HDL含量下降,患冠心病的危險性就會增加。有40%的冠心病患者膽固醇水平并不高,而HDL含量卻大大低于正常人(圖2-10)。
圖2-10 低密度與高密度脂蛋白的構造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首要的致動脈粥樣硬化性脂蛋白。已經(jīng)證明粥樣硬化斑塊中的膽固醇來自血液循環(huán)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所以低密度脂蛋白又被稱為心腦血管病的“罪魁禍首”。
載脂蛋白AⅠ、(ApoAⅠ):載脂蛋白AⅠ是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組成成分。血清ApoAⅠ越高,發(fā)生冠心病的可能性就越?。环粗?,ApoAⅠ越低,發(fā)生冠心病的可能性就越高。冠心病患者ApoAⅠ明顯低于健康者。
載脂蛋白B(ApoB):大部分分布在低密度脂蛋白中,血清LDL-C增高被認為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臨床上主要用于冠心病的風險度的估計。當載脂蛋白B升高時,冠心病的風險加大。因此,主張積極降低載脂蛋白B的水平。
脂蛋白α:血漿的脂質與特殊蛋白質結合而成復合物就稱作脂蛋白。脂蛋白α升高見于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大動脈瘤及某些癌癥等。
2.血脂的正常值是多少
關于高脂血癥的診斷標準,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略有差別。一般采用統(tǒng)計學中的百分數(shù)法,即取人群的第90或95百分位數(shù)作為上限,超過上限,即比90%或95%的人高,就被認為是血脂過高。國際上多應用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成人治療組第三次報告(NCEP ATP Ⅲ)所提出的標準。
由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糖尿病學分會、內分泌學分會、檢驗分會和衛(wèi)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血脂異常防治委員會共同起草的2007《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提出了我國人群的血脂的合適水平見表2-9。
表25-9 血脂水平分層標準
3.影響血脂的因素有哪些
引起高脂血癥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遺傳:例如雜合子型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癥等。這一類高脂血癥是由基因或受體缺陷引起的,多預后不良。
(2)飲食中膽固醇含量高:經(jīng)常、過多食用高膽固醇食物,如動物內臟、蛋黃、魷魚、鰻魚等是引起高脂血癥的病因之一。
(3)飲食中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動物油、椰子油、棕櫚油等食物中含飽和脂肪酸較多,食用這些油脂能刺激血膽固醇的升高。
(4)體重增加:有研究提示血漿膽固醇升高可因體重增加所致。一般認為體重增加大約可使人體血膽固醇升高0.65mmol/L。
(5)年齡效應:老年人的新陳代謝速度明顯減退,低密度脂蛋白分解代謝率降低,導致血脂升高。
(6)絕經(jīng)后婦女:在45歲前,女性的血膽固醇低于男性,絕經(jīng)后則會高于男性。這種絕經(jīng)后膽固醇水平升高很可能是由于體內雌激素減少所致。
4.哪些疾病可以出現(xiàn)血脂異常
能夠引起高脂血癥的疾病有:糖尿病、腎疾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癥、肥胖癥、高尿酸血癥等。在這些疾病中,高脂血癥只是臨床表現(xiàn)之一,患者還兼有其他的癥狀。
血脂低于正常水平見于:嚴重的肝疾病患者,如急性重型肝炎或肝硬化、惡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急性感染、營養(yǎng)不良等。
5.高脂血癥是怎么回事
高脂血癥是指血漿中膽固醇和(或)三酰甘油水平升高,血漿中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也是一種血脂代謝紊亂。高脂血癥是一類較常見的疾病,除少數(shù)是由于全身性疾病所致外,絕大多數(shù)是因遺傳基因缺陷或環(huán)境、飲食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高脂血癥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發(fā)病因素,常因侵犯重要器官而引起嚴重的后果,如冠心病、糖尿病、腦血管意外、頑固性高血壓及腎病綜合征、胰腺炎、結石癥、脂肪肝等。
6.高脂血癥的治療方法
(1)治療性生活方式的調節(jié):包括飲食控制、增加運動和戒煙。
(2)藥物治療:通過調節(jié)生活方式血脂仍不達標者,需選擇調脂藥物,大致分為他汀類、貝特類、煙酸類、膽酸鰲合劑、不飽和脂肪酸、中藥等。高膽固醇血癥患者主要選用他汀類藥物。高三酰甘油血癥患者主要選用貝特類藥物。需注意的是,藥物劑量和藥物效果之間并不成正比,藥物劑量加倍,降低總膽固醇的作用僅增加5%,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幅度僅增加7%。而藥物劑量加倍,不良反應卻增加。他汀類和貝特類藥物的主要不良反應有胃腸道副作用、肝毒性和肌肉損害。長期使用貝特類藥物可使膽結石發(fā)生率增加。除給患者耐心解釋不良反應外,應密切觀察定期監(jiān)測,用藥后6~12周詢問不良反應,化驗轉氨酶和肌酸激酶。患者一旦出現(xiàn)轉氨酶升高,就要停藥或減藥,復查轉氨酶。
(3)中醫(yī)藥治療:中醫(yī)藥對高脂血癥治療有獨特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藥效好,不良反應少,適合長期應用。
7.高脂血癥是怎樣分類的
高脂血癥在國際上有多種分法。在我國,高脂血癥的分類主要采用簡易分類法:僅有血膽固醇高于正常的稱為高膽固醇血癥;僅有血三酰甘油高于正常的稱為高三酰甘油血癥;血膽固醇和三酰甘油均高于正常的稱為混合型高脂血癥。
8.哪些人容易血脂高
(1)肉食主義者:過多攝入脂肪類食品能夠使血脂升高。宜限制高脂肪、高膽固醇類飲食,如動物腦髓、蛋黃、雞肝、黃油等。脂肪攝入量每天限制在30~50克為宜。糖類食品也要限制,不吃甜食和零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宜低鹽飲食,食油宜用豆油、花生油、菜子油、麻油等。
(2)過度肥胖者:肥胖是造成血脂過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除飲食控制外,提倡堅持體育鍛煉。平時經(jīng)常參加體力勞動,要控制體重的增長。運動鍛煉可增加消耗、改善脂肪代謝,防止血脂增高。運動可使高三酰甘油血癥患者的血脂含量完全降至正常水平。不僅如此,運動還能提高人體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改善心臟功能,增加心臟的側支循環(huán),從而也起到防治冠心病的良好作用。
9.出現(xiàn)哪些癥狀時應進行血脂檢查
如果出現(xiàn)頭暈、頭痛、精力減退、胸悶、氣短,身體上出現(xiàn)黃色瘤(是一種異常的局限性皮膚隆凸起,其顏色可為黃色、橘黃色或棕紅色,多呈結節(jié)、斑塊或丘疹形狀,質地一般柔軟)時應及時進行血脂檢查。
已經(jīng)患高脂血癥者即使血脂正常也應2~3個月復查一次血脂,除以上提到的幾項指標外,最好同時復查血液流變學、血壓、凝血功能等與冠心病、心肌梗死相關的檢查。
10.降低血脂的藥膳
(1)消脂減肥茶:生何首烏15克,生山楂15克,草決明15克,冬瓜皮20克,烏龍茶3克。先將何首烏等四味共煎,去渣,以其湯液沖泡烏龍茶,代茶飲用,每日1劑。連續(xù)飲用2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服用3~5個療程。此方有降脂、活血、降壓、利水等功用。
(2)決明子海帶湯:草決明20克,海帶30克。水煎濾藥除渣,吃海帶飲湯,每日1次,1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服用1~3個療程,此方有祛脂降壓作用,適用于高脂血癥、高血壓、冠心病或肥胖患者食用。
(3)加味海蜇拌香芹:海蜇皮100克,芹菜50克,陳皮3克,制半夏6克,鹽、糖、麻油、醋各適量。將海蜇皮切絲,芹菜洗凈,水焯后切絲,陳皮、半夏煎汁濃縮成30毫升。將海蜇皮、芹菜放盤中,加入煎汁及麻油、醋、少量鹽和糖,拌勻即食,有健脾疏肝、祛濕化痰之功效。經(jīng)常食用有助于降低血壓。
(4)芹菜山楂粥:芹菜100克,山楂20克,粳米100克。把粳米淘洗干凈,山楂洗凈切片,芹菜洗凈切顆粒。把粳米放入鍋內,加水1 000毫升,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煮30分鐘,加入芹菜、山楂,再煮10分鐘即成。每日1次,當早餐食用,有生津止渴、降低血壓之功效。
(5)醋制黑豆:黑豆200克,醋30克。把黑豆去雜質,洗凈,烘干。將炒鍋置武火上燒熱,加入黑豆,用鍋鏟不停地翻炒,改用中火,聽見輕微爆炸聲,離開火口,待響聲停止,再將鍋置中火上,加入醋,炒干即成。每日2次,每次吃豆15克,有補肝腎、降血壓之功效,適合肝腎不足的高血壓患者食用。
11.高脂血癥患者的飲食應注意些什么
(1)保持熱量均衡分配,饑飽不宜過度,不要偏食,切忌暴飲暴食或塞飽式進餐,改變晚餐豐盛和入睡前吃夜宵的習慣。
(2)主食應以谷類為主,粗細搭配,粗糧中可適量增加玉米、莜面、燕麥等成分,保持糖類供熱量占總熱量的55%以上。
(3)增加豆類食品提高蛋白質利用率,以干豆計算,平均每日應攝入30克以上,相當于豆腐干45克或鮮豆腐75~150克。
(4)在動物性食物的結構中,增加含脂肪酸較低而蛋白質較高的動物性食物,如魚、禽、瘦肉等,減少陸生動物脂肪,最終使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入量占每日蛋白質總量攝入量的20%,每日總脂肪供熱量不超過總熱量的30%。
(5)食用油保持以植物油為主,每人每日用量以25~30克為宜。膳食中膽固醇含量不宜超過300毫克/日(每只雞蛋蛋黃含250~300毫克膽固醇)。
(6)保證每人每日攝入的新鮮水果及蔬菜達400克以上,并注意增加深色或綠色蔬菜比例。
(7)膳食成分中應含有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植物纖維及微量元素,但應適當減少食鹽攝入量。
(8)適量飲酒,少喝含糖較多的飲料。
12.血脂的控制目標
治療高脂血癥,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視為降低膽固醇治療的主要目標。根據(jù)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要達到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目標以及是否患有冠心病,選擇飲食療法的標準與目標也不同,分為如下3類。
(1)無冠心病或其他動脈粥樣硬化癥,伴有兩種以下其他冠心病危險因素(如肥胖、吸煙等)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降低目標為<4.1mmol/L。
(2)無冠心病,伴有兩種及兩種以上其他冠心病危險因素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降低目標為<3.4mmol/L。
(3)患有冠心病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降低的目標為<2.6mmol/L。
值得注意的是,血脂低也是一個不健康的指標。低血脂既會降低血管壁的彈性,又可增加血管壁的脆性,以致當患者情緒激動、血壓升高時很容易引起顱內血管破裂出血。血脂中的膽固醇和三酰甘油是維持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物質,太高固然有害,過低也不利健康,因此正常人不可長期拒食所有含膽固醇的食物。
2007《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提出了血脂異?;颊唛_始調脂治療的TC和LDL-C值及其目標值,見表2-10。
表25-10 血脂異?;颊唛_始調脂治療的TC和LDL-C值及其目標值
治療性生活方式改變(therapeutic lifestyle changes,TLC)主要內容包括:①減少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②選擇能夠降低LDL-C的食物(如植物甾醇、可溶性纖維);③減輕體重;④增加有規(guī)律的體力活動;⑤采取針對其他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的措施,如戒煙、限鹽,以降低血壓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