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理論教育 ?抗血吸蟲病藥及抗絲蟲病藥

        抗血吸蟲病藥及抗絲蟲病藥

        時間:2023-05-20 理論教育 版權(quán)反饋
        【摘要】:抗寄生蟲病藥是指能殺滅、抑制寄生蟲,或使之排出體外的藥物。根據(jù)其作用對象的不同,可分為抗瘧藥、抗阿米巴病藥、抗滴蟲病藥、抗血吸蟲病藥、抗絲蟲病藥和抗腸蠕蟲藥等。乙胺嘧啶對此期瘧原蟲有效,可發(fā)揮病因預防作用。用藥期間發(fā)現(xiàn)黑尿、嚴重貧血時立即停藥。臨床用于治療間日瘧和惡性瘧,特別對耐氯喹蟲株感染及搶救腦型瘧疾療效較好。大劑量可使動物致畸,故孕婦慎用。瘧原蟲對此藥很少產(chǎn)生耐藥

        第二十九章 抗寄生蟲病藥

        學習目標

        ■甲硝唑的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氯喹、伯氨喹、乙胺嘧啶、吡喹酮的作用特點和臨床應用。

        ■其他抗寄生蟲藥的作用環(huán)節(jié)和臨床應用。

        抗寄生蟲病藥是指能殺滅、抑制寄生蟲,或使之排出體外的藥物。根據(jù)其作用對象的不同,可分為抗瘧藥、抗阿米巴病藥、抗滴蟲病藥、抗血吸蟲病藥、抗絲蟲病藥和抗腸蠕蟲藥等。

        第一節(jié) 抗 瘧 藥

        抗瘧藥是指預防和治療瘧疾的藥物。瘧疾是由按蚊傳播使人感染瘧原蟲而引起的一種傳染病,流行于熱帶、亞熱帶。臨床特點是周期性的寒戰(zhàn)、高熱,繼以大汗而緩解,可有脾腫大、貧血等癥狀?,F(xiàn)有抗瘧藥中尚無一種藥物能對瘧原蟲生活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殺滅作用,因此,必須了解瘧原蟲生活史和抗瘧藥的作用環(huán)節(jié),才能根據(jù)不同目的正確選擇藥物。

        一、瘧原蟲生活史及抗瘧藥作用環(huán)節(jié)

        寄生于人體的瘧原蟲主要有惡性瘧、間日瘧和三日瘧,后兩者又稱良性瘧。瘧原蟲的生活史可分為雌按蚊體內(nèi)的有性生殖階段和人體內(nèi)的無性生殖階段。如圖29-1所示。

        圖29-1 瘧原蟲生活史及抗瘧藥作用環(huán)節(jié)示意圖

        (一)人體內(nèi)的無性生殖階段

        可分為以下各期:

        (1)原發(fā)性紅細胞外期 受感染按蚊叮咬人體時,將其唾液中的子孢子輸入人體,經(jīng)血液潛入肝細胞,進行裂殖體增殖。此期無癥狀,為瘧疾的潛伏期。乙胺嘧啶對此期瘧原蟲有效,可發(fā)揮病因預防作用。

        (2)紅細胞內(nèi)期 原發(fā)性紅細胞外期形成的大量裂殖子進入紅細胞,經(jīng)滋養(yǎng)體發(fā)育成裂殖體,并破壞紅細胞,釋放出大量裂殖子及其代謝產(chǎn)物,再加上紅細胞破壞產(chǎn)生大量變性蛋白,刺激機體,引起寒戰(zhàn)、高熱等癥狀,即瘧疾發(fā)作。從紅細胞內(nèi)逸出的裂殖子又復進入紅細胞進行發(fā)育。如此周而復始,每完成一個無性生殖周期,引起一次癥狀發(fā)作。對此期瘧原蟲有殺滅作用的藥物,如氯喹、奎寧、青蒿素等,能控制臨床癥狀發(fā)作。

        (3)繼發(fā)性紅細胞外期 間日瘧原蟲的子孢子有兩種遺傳類型,即速發(fā)型子孢子和遲發(fā)型子孢子。它們同時進入肝細胞,速發(fā)型子孢子完成原發(fā)性紅細胞外期后,即全部由肝細胞釋放,進入紅細胞內(nèi)期。而遲發(fā)型子孢子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處于休眠狀態(tài)(稱休眠子),然后才開始并完成其紅細胞外期裂體增殖,并向血液釋放裂殖子,引起間日瘧復發(fā)。能殺滅繼發(fā)性紅細胞外期的藥物,如伯氨喹,對間日瘧有根治(阻止復發(fā))作用。惡性瘧和三日瘧原蟲無繼發(fā)性紅細胞外期,故無須用藥進行根治。

        (二)雌按蚊體內(nèi)的有性生殖階段

        紅細胞內(nèi)期瘧原蟲一方面不斷進行裂體增殖,同時也產(chǎn)生雌、雄配子體。按蚊在吸入血時,雌、雄配子體隨血液進入蚊體,二者結(jié)合成合子,進一步發(fā)育產(chǎn)生子孢子,移行至唾液腺內(nèi),成為感染人的直接傳染源。能抑制雌、雄配子體在蚊體內(nèi)發(fā)育的藥物,如乙胺嘧啶,則有控制瘧疾傳播的作用。

        二、常用抗瘧藥

        (一)主要用于控制癥狀的藥物

        氯 喹(chloroquine)

        氯喹是人工合成的4-氨基喹啉類衍生物。

        【藥動學特點】氯喹口服吸收快而完全,1~2 h血藥濃度達高峰。在紅細胞內(nèi)的濃度是血漿濃度的10~25倍。而在被瘧原蟲入侵的紅細胞內(nèi)的濃度又是正常紅細胞內(nèi)濃度的25倍,為殺滅紅細胞內(nèi)期的裂殖體而迅速控制癥狀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該藥廣泛分布于全身組織,在肝、脾、肺、腎組織中的濃度是血漿濃度的200~700倍,主要在肝中代謝,部分(10%~25%)以原型從腎臟排泄,因其代謝和排泄較慢,所以維持作用時間長。

        【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

        1.抗瘧原蟲作用

        氯喹對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以及敏感的惡性瘧原蟲的紅細胞內(nèi)期的裂殖體有殺滅作用,其特點是顯效快、療效高、作用持久。多數(shù)病例在用藥后24~48 h內(nèi)發(fā)作停止,48~72 h內(nèi)血中瘧原蟲消失。氯喹是目前臨床用于控制各種瘧疾癥狀的首選藥物。對紅細胞外期無效,既不能作病因性預防,也不能根治間日瘧。

        2.抗腸道外阿米巴病

        氯喹能殺滅阿米巴滋養(yǎng)體,在肝組織內(nèi)濃度比血藥濃度高數(shù)百倍,對阿米巴肝膿腫有效,但對腸內(nèi)阿米巴病無效。

        3.抗免疫作用

        大劑量氯喹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腎病綜合征等有一定療效。

        【不良反應和用藥監(jiān)護】

        (1)治療瘧疾時,不良反應較少,一般可能出現(xiàn)的反應有:輕度頭暈、頭痛、眼花、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皮膚瘙癢、皮疹、耳鳴、煩躁等。反應大多較輕,停藥后可自行消失。

        (2)長期大劑量用藥可引起視力和聽力障礙、粒細胞減少、肝腎功能損害等。故長期大量用藥時,應定期檢查視力、聽力、肝腎功能和血常規(guī)等,發(fā)現(xiàn)異常立即停藥。

        (3)大劑量或與某些藥物合用時可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心臟毒性常見過緩型心律失常,甚至心跳停止,故禁止靜脈推注或與奎尼丁等具有心臟抑制作用的藥物合用。

        (4)有致畸作用,孕婦禁用。

        奎 寧(quinine)

        奎寧是奎尼丁的左旋體,是從金雞納樹皮中提取的一種生物堿。

        知識鏈接

        腦型瘧

        腦型瘧疾是指以意識障礙和昏迷為主要臨床特點的一種兇險型瘧疾,多數(shù)是由惡性瘧疾發(fā)展而來。其癥狀在發(fā)病一至數(shù)天后即可出現(xiàn),病人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煩躁不安、抽搐和體溫急驟上升,后進入昏迷。病情發(fā)展迅速、嚴重,且并發(fā)癥多、病死率高。因此必須早期診斷,積極搶救。在夏秋多蚊季節(jié),對一些流動頻繁者,特別是兒童患有高熱、抽搐、昏迷癥狀的病人,不可忽視腦型瘧疾的可能,以免錯失診斷和搶救良機。

        【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奎寧對各種瘧原蟲的紅細胞內(nèi)期裂殖體均有殺滅作用,能控制臨床癥狀。但療效不及氯喹而且毒性較大,作用時間短,但極少產(chǎn)生耐藥性,且與氯喹之間無交叉耐藥性,主要用于治療耐氯喹或耐多藥的惡性瘧,尤其是嚴重的腦型瘧,可用奎寧靜脈滴注,作用快,療效顯著,有利于對昏迷病人的搶救。

        【不良反應和用藥監(jiān)護】毒性大,不良反應重,一次劑量超過3 g即可中毒,致死量約為8 g。

        1.金雞納反應

        表現(xiàn)為耳鳴、頭痛、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視力和聽力減退等癥狀,嚴重者可產(chǎn)生暫時性耳聾,一般停藥后可恢復。

        2.心血管反應

        能降低心肌收縮力,延長不應期,減慢傳導,故心臟疾患者慎用。靜脈滴注時須密切觀察病人的血壓和呼吸,禁止靜脈推注。

        3.特異質(zhì)反應

        少數(shù)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的病人可導致急性溶血,發(fā)生寒戰(zhàn)、高熱、血紅蛋白尿(黑尿)和急性腎功能衰竭。有藥物溶血史者禁用。用藥期間發(fā)現(xiàn)黑尿、嚴重貧血時立即停藥。

        4.興奮子宮平滑肌

        可誘發(fā)早產(chǎn)、流產(chǎn),故孕婦禁用。

        青蒿素(artemisinin)

        青蒿素是我國學者從黃花蒿中提取的倍半萜內(nèi)酯過氧化物,是一種高效、速效、低毒的新型抗瘧藥。

        口服吸收迅速,易透過血腦屏障。在體內(nèi)代謝與排泄均快,有效血藥濃度維持時間短,不易徹底殺滅瘧原蟲,故復發(fā)率較高,應反復給藥。

        【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能快速、有效殺滅各種紅細胞內(nèi)期瘧原蟲,對紅細胞外期無效。臨床用于治療間日瘧和惡性瘧,特別對耐氯喹蟲株感染及搶救腦型瘧疾療效較好。復發(fā)率高是其最大的缺點,口服給藥時近期復發(fā)率可達30%,與伯氨喹合用,可使復發(fā)率降至10%左右。近來發(fā)現(xiàn)瘧原蟲對青蒿素也可產(chǎn)生耐藥性,與乙胺嘧啶合用可延緩耐藥性的產(chǎn)生。

        【不良反應和用藥監(jiān)護】不良反應少,偶見四肢麻木、心動過速、腹痛、腹瀉等。大劑量可使動物致畸,故孕婦慎用。

        (二)主要用于控制復發(fā)和傳播的藥物

        伯氨喹(primaquine)

        伯氨喹是人工合成的8-氨基喹啉類衍生物??诜湛於耆?,1~2 h內(nèi)血藥濃度達高峰。體內(nèi)代謝迅速,腎排泄快。

        【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伯氨喹對間日瘧紅細胞外期遲發(fā)型子孢子和各種瘧原蟲的配子體均有較強的殺滅作用,是目前用于預防復發(fā)、根治良性瘧和控制瘧疾傳播的首選藥物。對紅細胞內(nèi)期瘧原蟲無效,不能單獨用于控制瘧疾臨床癥狀,通常需與氯喹等合用。瘧原蟲對此藥很少產(chǎn)生耐藥性。

        【不良反應和用藥監(jiān)護】毒性較大,應用時應加以警惕。

        1.毒性反應

        治療量即可出現(xiàn)頭暈、惡心、嘔吐、腹痛、發(fā)紺等不良反應,停藥后可逐漸恢復。

        2.特異質(zhì)反應

        課堂互動

        對間日瘧發(fā)作的病人,應如何選藥治療才能達到根治目的?

        少數(shù)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的特異質(zhì)患者服用后,可發(fā)生急性溶血性貧血及高鐵血紅蛋白血癥,表現(xiàn)為紫紺、胸悶、缺氧等癥狀。服用本品后應注意觀察尿液顏色,如變黑色,為溶血的表現(xiàn),應及時處理。G-6-PD缺乏者禁用。

        (三)主要用于病因性預防的抗瘧藥

        乙胺嘧啶(pyrimethamine)

        乙胺嘧啶屬人工合成的非喹啉類抗瘧藥。口服吸收慢而完全,主要分布于肺、肝、腎、脾等組織。腎排泄緩慢,t1/2為4~6 d。

        【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乙胺嘧啶對各型瘧原蟲的原發(fā)性紅細胞外期子孢子均有抑制作用;對紅細胞內(nèi)期的未成熟的裂殖體也有抑制作用,對已發(fā)育成熟的裂殖體則無效;不能直接殺滅配子體,但含藥血液隨配子體被按蚊吸入后,能阻止瘧原蟲在蚊體內(nèi)的有性增殖,起阻斷傳播的作用。

        乙胺嘧啶是目前用于病因性預防的首選藥。作用持久,服藥一次,可維持一周以上。但對瘧疾的急性發(fā)作無效。

        作用機制為抑制瘧原蟲的二氫葉酸還原酶,阻止二氫葉酸轉(zhuǎn)變?yōu)樗臍淙~酸,影響核酸的合成,導致瘧原蟲失去繁殖能力。

        【不良反應和用藥監(jiān)護】常規(guī)用藥不良反應輕微。長期較大劑量服藥可干擾人體的葉酸代謝,引起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或白細胞減少,停藥或應用甲酰四氫葉酸可逐漸恢復。此藥帶有甜味易被兒童誤服而中毒,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發(fā)熱、紫紺、驚厥甚至死亡,故應妥善保管。

        第二節(jié) 抗阿米巴病藥及抗滴蟲病藥

        一、抗阿米巴病藥

        阿米巴病是由溶組織內(nèi)阿米巴原蟲所引起,包括腸內(nèi)阿米巴病和腸外阿米巴病。溶組織內(nèi)阿米巴原蟲的發(fā)育過程包括包囊、小滋養(yǎng)體和大滋養(yǎng)體三種生活形態(tài)。包囊無致病性,是傳播疾病的根源。當包囊被人吞食后,在腸內(nèi)發(fā)育成小滋養(yǎng)體,小滋養(yǎng)體侵入腸壁,形成大滋養(yǎng)體,損害腸壁組織,引起急、慢性阿米巴痢疾,即腸內(nèi)阿米巴病。當腸壁的大滋養(yǎng)體侵入血管時,隨血液循環(huán)進入肝、肺、腦、心包等組織形成膿腫或潰瘍,稱腸外阿米巴病,如阿米巴肝膿腫、肺膿腫等。當機體免疫力增強時,腸內(nèi)的大滋養(yǎng)體又變成小滋養(yǎng)體,進而變成包囊,隨糞便排出體外,是傳播阿米巴病的根源?,F(xiàn)有的抗阿米巴病藥物主要殺滅大、小滋養(yǎng)體,對包囊?guī)缀鯖]有作用。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要合理選擇藥物,徹底消滅大、小滋養(yǎng)體,杜絕包囊的來源,達到根治和防止傳播的目的。根據(jù)作用部位不同,可將藥物分為抗腸內(nèi)、腸外阿米巴病藥、抗腸內(nèi)阿米巴病藥和抗腸外阿米巴病藥三類。

        (一)抗腸內(nèi)、腸外阿米巴病藥

        甲硝唑(metronidazole,滅滴靈)

        甲硝唑為人工合成的硝基咪唑類化合物,口服吸收良好,能迅速分布于全身,包括腦脊液。藥物在肝內(nèi)代謝,代謝產(chǎn)物及原形藥主要由腎排泄,小部分經(jīng)陰道、乳汁、唾液及糞便排泄。

        【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

        1.抗阿米巴原蟲作用

        對腸內(nèi)、腸外阿米巴大、小滋養(yǎng)體均有強大的殺滅作用,是治療腸內(nèi)、腸外阿米巴病高效、低毒的首選藥。因甲硝唑在腸腔內(nèi)濃度偏低,單用治療阿米巴痢疾時,復發(fā)率高,須在甲硝唑控制癥狀后,用抗腸內(nèi)阿米巴病藥繼續(xù)治療,以減少復發(fā)。甲硝唑?qū)o癥狀排包囊者治療無效。

        案例分析

        患者,男性,40歲,因腹痛、腹瀉一天在當?shù)卦\所就醫(yī)?;颊叽蟊愠使u樣,具有腐敗腥臭味,糞檢發(fā)現(xiàn)阿米巴滋養(yǎng)體(+)。給予甲硝唑治療,1次0.6 g,3/d,連服7 d后,癥狀消失。但數(shù)月后患者又常覺下腹部脹痛,且常有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xiàn),糞便內(nèi)混有膿血,糞便檢查發(fā)現(xiàn)有滋養(yǎng)體和包囊。試問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

        2.抗滴蟲作用

        對陰道毛滴蟲有強大的殺滅作用,是治療陰道毛滴蟲病的首選藥。已婚夫婦應同時服藥,以達到根治目的。

        3.抗厭氧菌作用

        對革蘭陰性和革蘭陽性厭氧桿菌和所有厭氧球菌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脆弱類桿菌 感染尤為敏感。具有療效高、毒性小、應用方便的特點。臨床用于厭氧菌引起的敗血癥、菌血癥、壞死性腸炎、產(chǎn)后膿毒癥、中耳炎、盆腔炎、腹膜炎、骨髓炎、牙周炎及口腔感染等;用于闌尾、結(jié)腸和婦產(chǎn)科手術(shù)的病人,可降低或避免手術(shù)感染。

        4.抗賈第鞭毛蟲作用

        甲硝唑?qū)Z第鞭毛蟲滋養(yǎng)體有強大的殺滅作用,是目前治療賈第蟲病的最有效藥物。

        【不良反應】

        1.胃腸道反應

        可出現(xiàn)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舌炎、口腔金屬味等,一般不影響治療。

        2.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應

        表現(xiàn)為頭痛、頭暈、肢體麻木及感覺異常等。大劑量和長療程時,可出現(xiàn)共濟失調(diào)、精神錯亂、抑郁、不安、癲癇樣發(fā)作等。

        3.過敏反應

        少數(shù)人可發(fā)生皮疹、白細胞輕度減少等,停藥后可自行恢復。

        4.醉酒反應

        可干擾乙醛代謝,如服藥期間飲酒,可致乙醛中毒,出現(xiàn)面紅、頭痛、惡心、嗜睡、血壓下降等現(xiàn)象。

        【用藥須知】

        (1)用藥期間和停藥一周內(nèi)禁飲酒和含酒精飲料。

        (2)急性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者禁用。

        (3)動物實驗證明,長期大劑量使用有致癌作用,對細菌有致突變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

        替硝唑(tinidazole)

        替硝唑與甲硝唑相似,但半衰期較長(12~14 h),口服一次,有效血藥濃度可維持72 h,對阿米巴痢疾和腸外阿米巴病的療效與甲硝唑相似而毒性略低。臨床也可用于治療陰道滴蟲病和厭氧菌感染等。

        (二)抗腸內(nèi)阿米巴病藥

        鹵化喹啉類

        包括喹碘仿(chiniofon)、雙碘喹啉(diodoquine)、氯碘羥喹(clioquinol)等藥物,為含碘的喹啉類衍生物。

        本類藥物口服吸收少,腸腔內(nèi)濃度高,組織內(nèi)達不到有效治療濃度,故僅用于腸內(nèi)阿米巴感染的治療。臨床用于輕癥、慢性阿米巴痢疾及無癥狀帶包囊者,可起到根治和切斷傳染源的效果。對急性阿米巴痢疾療效差,須與甲硝唑合用。

        治療劑量時,不良反應較少,主要是腹瀉。長期大劑量使用可致亞急性脊髓-視神經(jīng)炎。對碘過敏者禁用。

        二氯尼特(diloxanide)

        是目前最有效的殺阿米巴包囊藥??诜笾饕科湮次詹糠謿绨⒚装驮x的囊前期,對于無癥狀或僅有輕微癥狀的排包囊者有良好療效。對于急性阿米巴痢疾,單用二氯尼特療效不佳;但在甲硝唑控制癥狀后再用二氯尼特肅清腸腔內(nèi)的小滋養(yǎng)體,可有效地預防復發(fā)。對腸外阿米巴病無效。

        不良反應輕微,偶見嘔吐和皮疹等。

        巴龍霉素(paromomycin)

        屬于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口服不易吸收,腸腔內(nèi)濃度高,通過直接殺滅阿米巴滋養(yǎng)體和抑制腸道內(nèi)阿米巴滋養(yǎng)體的共生菌發(fā)揮抗腸內(nèi)阿米巴病作用。臨床用于急性阿米巴痢疾的治療,對慢性者無效。不良反應輕,僅有胃腸不適和腹瀉。

        (三)抗腸外阿米巴病藥

        氯 喹(chloroquine)

        氯喹為抗瘧藥,也具有殺滅阿米巴大滋養(yǎng)體作用??诜胀耆诟沃袧舛雀?,可超過血漿濃度200~700倍,但腸道內(nèi)濃度很低。臨床可用于甲硝唑無效或禁忌的阿米巴肝膿腫病人,對阿米巴肺膿腫亦有效。對阿米巴痢疾無效,應同時與抗腸內(nèi)阿米巴病藥合用,以防復發(fā)。

        二、抗滴蟲病藥

        滴蟲病主要是指滴蟲性陰道病,由陰道毛滴蟲所引起,也可寄生于男性泌尿生殖道內(nèi),引起感染。抗滴蟲病藥有甲硝唑、乙酰胂胺等。

        甲硝唑(metronidazole,滅滴靈)

        甲硝唑為治療滴蟲病的首選藥。對耐甲硝唑蟲株感染時,可改用乙酰胂胺局部給藥。詳見本章第二節(jié)。

        乙酰胂胺(acetarsol,滴維凈)

        為五價胂化物,因毒性較大,僅外用治療陰道滴蟲病。將其片劑置于陰道穹隆部有直接殺滴蟲作用。此藥有輕度局部刺激作用,使陰道分泌物增多。

        第三節(jié) 抗血吸蟲病藥及抗絲蟲病藥

        一、抗血吸蟲病藥

        流行于我國的血吸蟲病主要由日本血吸蟲所致。酒石酸銻鉀是最早用于治療血吸蟲病的特效藥,但因需靜脈給藥,且對心臟、肝臟毒性大,現(xiàn)已被療效高、療程短、毒性低、可口服的廣譜抗血吸蟲藥吡喹酮所取代。

        吡喹酮(praziquantel)

        吡喹酮口服吸收快而完全,1~2 h達血藥濃度高峰,經(jīng)肝臟代謝,原藥及代謝物主要由腎排泄,體內(nèi)無蓄積作用。t1/2為1~1.5 h。

        【藥理作用】為廣譜抗吸蟲藥和驅(qū)絳蟲藥。對日本血吸蟲、肺吸蟲、華支睪吸蟲、姜片蟲及絳蟲均有作用。具有療效高、不良反應少、療程短和口服方便等優(yōu)點,為目前抗血吸蟲病的首選藥。

        其作用機制可能是吡喹酮增加蟲體表膜對Ca2+的通透性,干擾蟲體內(nèi)的Ca2+平衡,提高肌肉活動,致使蟲體發(fā)生痙攣性麻痹,不能附著于血管壁,隨血流進入肝臟而被消滅。

        【臨床應用】適用于治療急性、慢性、晚期及有并發(fā)癥的各型血吸蟲病。能迅速退熱和改善全身癥狀。

        也可用于肝臟華支睪吸蟲病、腸吸蟲病(如姜片蟲病等)、肺吸蟲病及絳蟲病的治療。

        【不良反應和用藥監(jiān)護】不良反應輕微而短暫,主要有胃腸道反應(如腹痛、惡心等)和神經(jīng)肌肉反應(如頭昏、頭痛、乏力、肌肉酸痛、肌束顫動);個別病人可出現(xiàn)步態(tài)不穩(wěn),共濟失調(diào)。駕駛員、高空作業(yè)者禁用。少數(shù)患者有心電圖異常,偶見低血鉀及過敏反應。

        二、抗絲蟲病藥

        絲蟲病是由絲狀線蟲所引起的一種流行性寄生蟲病,我國流行的絲蟲有斑氏絲蟲和馬來絲蟲。絲蟲的發(fā)育分為兩階段:幼蟲在中間宿主蚊體內(nèi)發(fā)育為絲狀蚴;絲狀蚴進入人體后在淋巴管或淋巴結(jié)內(nèi)寄生發(fā)育為成蟲。雌、雄蟲交配后,雌蟲產(chǎn)微絲蚴存在于周圍末梢血液和淋巴液中,是傳播的根源。蚊子為傳播媒介。主要癥狀有淋巴管炎、乳糜尿、橡皮腫等。

        乙胺嗪(diethylcarbamazine,海群生hetrazan)

        乙胺嗪口服吸收迅速,能廣泛分布于全身組織與體液,體內(nèi)代謝迅速,t1/2約為8.5 h。

        【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 乙胺嗪對斑氏絲蟲、馬來絲蟲的微絲蚴及成蟲均有殺滅作用,是臨床抗絲蟲病的首選藥。用藥后能使微絲蚴蟲體肌肉痙攣而脫離寄生部位,從周圍血液迅速聚集到肝微血管中,使其被吞噬細胞所消滅。對成蟲作用較弱,需連續(xù)數(shù)年反復治療才能徹底消滅成蟲。

        【不良反應】 乙胺嗪本身無明顯毒性,可引起厭食、惡心、嘔吐、頭痛、無力等。但因絲蟲成蟲和微絲蚴死亡釋放出大量異體蛋白引起的過敏反應則較明顯。表現(xiàn)為畏寒、發(fā)熱、皮疹、淋巴結(jié)腫大、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哮喘等。需用抗過敏藥物治療。

        第四節(jié) 抗腸蠕蟲藥

        課堂互動

        說出治療滴蟲病、血吸蟲病、血絲蟲病的首選藥。

        用于驅(qū)除或殺滅寄生于腸道寄生蟲的藥物稱為抗腸蠕蟲藥。腸道蠕蟲包括絳蟲、蛔蟲、鉤蟲、蟯蟲、鞭蟲、姜片蟲等。不同蠕蟲對不同藥物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必須針對不同的蠕蟲感染正確選藥。見表29-1、表29-2。

        表29-1 抗腸蠕蟲藥的作用及用藥須知

        表29-2 抗腸蠕蟲藥的選用

        【制劑和用法】

        氯喹 片劑:0.25 g。口服,治療瘧疾:第1天先服1 g,8 h后再服0.5 g,第2、3天各服0.5 g。預防:每次0.5 g,1周1次。治療阿米巴病:每次0.25 g,3~4/d,3~4周為一療程。極量每次1 g,1日2 g。

        奎寧 片劑:0.3 g??诜?,1次0.3~0.6 g,3/d,連服5~7 d。注射劑:0.25 g,0.5 g。1次0.25~0.5,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釋成每毫升含0.5~1mg后靜脈緩慢滴注。

        青蒿素 片劑:50mg,100mg??诜合确? g,6~8 h再服0.5,第2、3天各服0.5。療程3 d,總量為2.5。直腸給藥:一次0.4~0.6 g,0.8~1.2 g/d。

        伯氨喹 片劑:13.2 mg??诜?,4 d療法:1日4片,連服4 d。8 d療法:1日3片,連服8 d。14 d療法:1日2片,連服14 d。

        乙胺嘧啶片劑:6.25mg,25mg??诜A防瘧疾:每次25mg,1周1次。每次50 mg,2周1次??箯桶l(fā)治療:每次50mg,連服2 d。

        甲硝唑 片劑:0.2 g。治療阿米巴?。好看?.4~0.8 g,3/d,5~7 d為一療程。滴蟲?。好看?.2 g,3/d,7 d為一療程。厭氧菌感染:0.2~0.4 g,3/d。注射劑:50 mg/10 ml,100 mg/20 ml,500 mg/100 ml,1.25 g/250 ml,500 mg/250 ml。治療厭氧菌感染:每次500 mg,靜滴,20~30 min滴完,8 h1次,7 d為一療程。小兒每次7.5mg/kg。

        替硝唑 片劑:0.5 g。治療阿米巴?。?日2 g,服2~3 d;小兒1日50~60mg/kg,連服5 d。滴蟲病:每次2 g,必要時重復一次;或每次0.15 g,3/d,連用5 d,須男女同治以防再次感染;兒童每次50~70mg/kg,必要時重復一次。厭氧菌感染:2 g/d,1/d。重癥厭氧菌感染:1.6 g/d,分1~2次靜滴,20~30min滴完。

        喹碘仿 片劑:0.25 g??诜?次0.25~0.5 g,3/d,連續(xù)服用10 d為一療程。

        雙碘喹啉 片劑:0.2 g,0.6 g??诜看?.6 g,3/d,共14~21 d。

        氯碘羥喹 片劑:0.25 g。口服,1次0.25~0.5 g,3/d,共10 d。

        二氯尼特 片劑:0.25 g,0.5 g??诜?,1次0.5 g,3/d,共10 d。

        巴龍霉素 片劑:0.1 g,0.25 g??诜?,1次0.5 g,4/d,共5~10 d。

        復方乙酰胂胺 片劑:每片含乙酰胂胺0.25 g,硼酸0.03 g。1次1~2片,塞入陰道穹隆部,1日1~3次,10~14 d為一療程。

        吡喹酮片劑:0.25 g。口服,治療血吸蟲病:1次10mg/kg,3/d。急性血吸蟲病連服4 d,慢性血吸蟲病連服2 d。肺吸蟲、華支睪吸蟲或其他肝吸蟲?。嚎偭?20 mg/kg,4 d療法。腦型囊蟲癥:總量180mg/kg,9天療法;間隔3~4月進行下一療程,共3個療程。姜片蟲:5~15 mg/kg,頓服。包蟲的術(shù)前準備:25~30mg/kg,共6~10 d。

        乙胺嗪 片劑:50mg,100mg。口服,治療血絲蟲病,1 d療法:1.5 g,1次或分2次服;7 d療法:1次0.2 g,3/d,連服7 d。

        阿苯達唑 片劑:0.1 g,0.2 g??诜?,蛔蟲、鉤蟲、蟯蟲感染:0.4 g,頓服。絳蟲感染:10.8 g/d,共3 d。囊蟲?。好看?.2~0.3 g,3/d,10 d為一療程,間隔15~21 d,共2~3療程。包蟲病:每次5~7 mg/kg,2/d,30 d為一療程,重復數(shù)療程,間隔2周。華支睪吸蟲?。? mg/kg·d,共7 d。旋毛蟲?。?4~32mg/kg·d,共5 d。

        甲苯達唑 片劑:0.1 g??诜?,蛔蟲、鉤蟲、鞭蟲感染:0.1 g/d,早晚各1次,共3 d。蟯蟲感染:0.1 g頓服。絳蟲?。?次0.3 g,3/d,共3 d。

        左旋咪唑 片劑:25 mg,50 mg。口服,蛔蟲感染:0.1~0.2 g,頓服。鉤蟲感染:1日0.2 g,連服3 d。絲蟲病:0.2~0.3 g/d,分2~3次服用,連服2~3 d。

        枸櫞酸哌嗪 片劑:0.25 g,0.5 g??诜紫x感染:75 mg/kg·d,極量4 g;兒童75~150 mg/kg·d,極量3 g,睡前頓服,連服2 d。蟯蟲感染:每次1.0~1.2 g,2/d,2~2.5 g/d,連服7~10 d;兒童60mg/kg·d,分2次服,1天量不得超過2 g,連服7 d。

        噻嘧啶 片劑:0.3 g??诜?,蛔蟲、鉤蟲、蟯蟲感染:1次1.2~1.5 g,1/d,睡前頓服。小兒30 mg/kg·d,睡前頓服。

        氯硝柳胺 片劑:0.5 g。口服,治療豬肉絳蟲病、牛肉絳蟲?。? g,清晨空服頓服,隔1 h后再服1 g,1~2 h后服硫酸鎂導瀉。短膜殼絳蟲?。呵宄靠崭菇婪? g,1 h后再服1 g,以后服1 g/d,連服7~8 d。

        本章小結(jié)

        有抗瘧作用的藥物有氯喹、奎寧、青蒿素、伯氨喹和乙胺嘧啶。其中氯喹、奎寧和青蒿素都能有效殺滅各種紅細胞內(nèi)期瘧原蟲,用于控制瘧疾癥狀。氯喹因具有顯效快、療效高、作用持久的特點,是目前臨床用于控制各種瘧疾癥狀的首選藥;奎寧因毒性較大,作用時間短,主要用于治療耐氯喹或耐多藥的惡性瘧,尤其是嚴重的腦型瘧;青蒿素對耐氯喹蟲株感染及搶救腦型瘧疾療效較好,但復發(fā)率較高;伯氨喹對間日瘧遲發(fā)型紅細胞外期子孢子和各種瘧原蟲的配子體均有較強的殺滅作用,是目前用于預防復發(fā)、根治良性瘧和控制瘧疾傳播的首選藥;乙胺嘧啶對各型瘧原蟲的原發(fā)性紅細胞外期子孢子均有抑制作用,是目前用于病因性預防的首選藥。

        甲硝唑?qū)δc內(nèi)外阿米巴大、小滋養(yǎng)體均有強大的殺滅作用,是治療腸內(nèi)、腸外阿米巴病高效、低毒的首選藥;另外還具抗滴蟲作用,是治療滴蟲病的首選藥,具抗厭氧菌作用,用于厭氧菌感染。多見消化道反應,用藥期間禁飲酒。鹵化喹啉類、二氯尼特、巴龍霉素等口服后,腸腔內(nèi)藥物濃度高,可用于治療腸內(nèi)阿米巴病。氯喹在肝中濃度高,可用于治療阿米巴肝膿腫。

        吡喹酮對日本血吸蟲、肺吸蟲、華支睪吸蟲、姜片蟲及絳蟲均有作用,具有療效高、不良反應少、療程短和口服方便等優(yōu)點,適用于治療急性、慢性、晚期及有并發(fā)癥的各型血吸蟲病,也可用于肝臟華支睪吸蟲病、腸吸蟲病、肺吸蟲病及絳蟲病的治療。乙胺嗪是臨床抗絲蟲病的首選藥。阿苯達唑可用于驅(qū)除鉤蟲、蛔蟲、蟯蟲、鞭蟲。甲苯達唑臨床用于鉤蟲、蛔蟲、蟯蟲、鞭蟲和絳蟲等感染。氯硝柳胺臨床用于驅(qū)除牛肉絳蟲、豬肉絳蟲和短膜殼絳蟲。

        復習思考題

        1.比較氯喹、伯氨喹、乙胺嘧啶抗瘧作用的特點和臨床應用。

        2.甲硝唑有哪些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和主要不良反應?

        3.說出各腸道蠕蟲病的首選藥。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