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我們做事眼疾手快,善用每分每秒,能運籌帷幄、審時度勢、從容而行,那成功對我們而言便如同探嚢取物。
正如“得時者昌,失時者亡”所言,世上最變幻莫測的非時勢莫屬。所以,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審時度勢,因時制宜。那何謂審時,何謂度勢呢?審時,是用高瞻遠矚的眼光、遠見卓識的見解對時局、現狀的一種準確認識;度勢,是用心中有數的態(tài)度、胸有成竹的從容對事態(tài)變化的一種自信把握。
把握好一個時機,便能扭轉局面,轉變我們人生旅途的航向。因此,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行成于思、眼疾手快,要有先見之明,量力而行,根據環(huán)境的變化靈活、敏捷、大膽地從容應對,不僅要發(fā)揮自身的一切優(yōu)勢,積極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還要充分了解外在的動向,尋求一切有利條件,為自己所用。劉備就是這樣一個善于審時度勢,能從容面對任何事情的高手。
劉備從一個賣草席的破落皇族起家,本錢上根本沒法和曹操、孫權相提并論,但劉備選擇的策略——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審時度勢卻使他成就大業(yè),永載史冊。劉備蟄居鄉(xiāng)里多年,并沒有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直到黃巾起義的爆發(fā)。劉備熟讀兵法和史書,他判斷:黃巾軍起義一定會鬧大,與朝廷必有一場大的爭斗,漢王朝即將走向滅亡,我輩崛起正逢其時。
審時度勢的劉備,看準機會,便不再猶豫,毅然選擇了起兵。他招兵買馬,打造兵器,招募鄉(xiāng)勇,征討黃巾軍。選擇起兵,單獨發(fā)展自己的勢力反映出了劉備的從容而有遠見的眼光,要知道在亂世中依靠他人,勢必受他人鉗制,是不利于自身發(fā)展的。
于是,劉備開始為實現自己的志向儲蓄力量。他先是拜鄭玄、盧植為師,結識公孫瓚,然后又率領關張等部下跟從校尉鄒靖討伐黃巾軍。因為有功勞,劉備被任命為安喜尉,這奠定了他日后逐鹿中原、登上政治舞臺的基礎。同時,劉備也在利用各種手段為自己創(chuàng)造有利態(tài)勢,吸引公眾注意力,從而提升個人知名度。
真正讓劉備崛起的時機是在得到荊州、有了立足之地以后。他之所以要投奔劉表,不僅是因為劉表乃其遠房表哥,同為漢室宗親,更重要的是他看中了荊州。荊州自漢末以來,很少經歷戰(zhàn)爭,因此中原大部分為了逃避戰(zhàn)禍的名士都避居于此,經濟發(fā)展很快,可以說算得上是一個“魚米之鄉(xiāng)”,人人都對此地垂涎三尺。這一根據地的選擇充分反映出劉備審時度勢的戰(zhàn)略性思維。
正是從這個戰(zhàn)略思想出發(fā),劉備十分注意廣泛結交名士,招攬人才,屈尊禮賢,三顧草廬訪孔明;同時,他體恤百姓,廣施仁慈,使民眾都知道他“寬仁愛民”,在荊州樹立起很高的聲譽和深得人心的政治家形象。得益于他對荊州的悉心經營,當曹軍南下時,荊州民眾有十幾萬人跟著他撤走,許多荊州士人也先后聚集到他的周圍,雖然一時被曹操擊敗失去了荊州,但后來還是在荊州扎下了根,取得了一塊創(chuàng)立霸業(yè)的重要基地。
劉備之所以戰(zhàn)略運用得非常恰當,這其中固然有諸葛亮的出謀劃策,但更重要的是他本人具有審時度勢的戰(zhàn)略眼光。否則,再好的謀士也不能發(fā)揮作用,再好的計策也不會被采納。
凡事能審時度勢地考慮,亦是個人洞察力、決策力、運籌力和前瞻性等綜合素質的體現。凡這些素質高的人在處理事情時,就不會感情用事,一定是在把握住事物發(fā)展的本質聯系,事先預料到事情的結局后,再依據客觀形勢、具體條件制定相應的對策著手去做。福田康夫恰是憑借此招,成功坐上日本首相寶座,成為日本憲政史上首次出現的父子首相。
出生于1936年7月的福田康夫,是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的長子。福田康夫雖然有著顯赫的家庭政治背景,但他本人并非一開始就想從政,在當公司職員的時候,福田康夫就把自己當成是公司的普通一員。據當時的同事回憶說,福田康夫看事物視野開闊,學習認真,不做表面文章,實實在在做事,讓人感到放心。就這樣,他在公司一干就是17年,從一般的職員干到石油進口科長。在公司工作培養(yǎng)了福田康夫從容、務實的精神和審時度勢、正確判斷復雜事物的能力,為以后從政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976年,福田康夫成為父親的秘書,1977年升為首相秘書官,1990年2月當選眾議員,時年53歲。而他在政治上真正發(fā)跡則得力于前首相森喜郎和小泉純一郎的提拔。2000年,時任首相的森喜郎力排眾議,任命名氣不大的福田康夫為官房長官,2001年小泉上臺后,福田康夫連任官房長官,直到2004年。福田康夫自稱是“辯白長官”,但實際上他是“外交通”,因此被人稱為“影子外相”。田中真紀子當外相時與外務省官僚矛盾重重,外務省干部經常傾聽福田康夫的意見;川口順子作為民間人士人閣擔任外相時,福田康夫經常分擔川口的工作。福田康夫作為官房長官經常與大臣協調工作,而他從容、出色的才能便逐漸展現出來。
2006年下半年,小泉確定9月下臺,黨內公認福田康夫是安倍最有力的競爭對手,但他在講演中說,“從來沒有想當首相的想法,人們說政治家都想當首相,但也有不想當首相的人”;后來又說,“自己年齡大了,這么重要的工作,這個年紀還能做嗎?”安倍上臺后,有人問福田康夫是否還會出山,他回答說,“除非風云突變”。就在安倍突然辭職,麻生太郎認為自己接班幾成定局的情況下,福田康夫殺將出來,理由是作為政治家沒有逃跑的理由。最終在除麻生派之外的所有派閥支持下,福田康夫擊敗麻生成為了自民黨總裁。
福田康夫最終成為首相反映出他做事善于審時度勢,該出手時才出手,這樣便能確保最終成功。這也說明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你有機變如神的機謀,遇事能從容面對,肯定會有更大的成就。
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選擇時機,把握時機,審時度勢,認清時務,乘勢而為,從容處之。要知道任何成功的機遇都來自你對時代潮流和形勢的判斷和識別,并且能順勢而上,從容、當機立斷地順藤摸瓜。所謂識時務者為俊杰,確為千古名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