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無法像分離一種入市策略那樣有效地分離一種退市策略來進行測試。我們想出的最好辦法是用相同的簡單的入市方法測試所有的退市策略。我們選擇了一種結果合理的入市方法作為反轉系統(tǒng),然后用相同的數(shù)據(jù)和入市方法對每種退市策略一一進行測試。如果測試的每種退市方法用的是同種入市方法,我們就可以對結果做出一些有效的比較了。誠然,與一種入市方法協(xié)調得很好的退市方法在另一種入市方法條件下,不一定也有效,但如果入市方法使用得非常普遍,至少你會覺得比較多種不同的退市方法是有效的。類似于入市方法測試,當看到你最喜歡的退市策略的測試結果,發(fā)現(xiàn)它并不比一個簡單的反轉系統(tǒng)好時,你可能會感到沮喪。我們的許多測試結果當然也令我們吃驚。
幾乎任何簡單的順勢反轉系統(tǒng)都可以作為我們的入市方法來進行測試。我們選擇的是簡單的雙重移動平均線相交系統(tǒng)(5/10、5/20、5/30,以及5/40),作為靜態(tài)的入市計時器。當短期移動平均線穿過長期移動平均線時,發(fā)出的信號是多頭入市;反向相交時,發(fā)出的信號是空頭入市。移動平均線反轉是初始的參照測試的退市方法。在移動平均線相交后的一個開盤日,我們會平倉操作一筆交易,然后立即反向開始另一筆交易。因為我們想盡可能使入市點固定不變,這樣就可以直接比較退市策略,所以我們只會在交點處交易,不會在交點之間交易。
在測試中,我們調整了退市擇時方法的敏感性,如此一來退市信號就會在下一個移動平均線反轉前產生。如果退市信號沒有被觸發(fā),交易就會在移動平均線相交時被平掉,并且在同一天會開始一筆新的交易,開盤價與參照的反轉系統(tǒng)相同。這樣,所有的測試在每個市場上產生的交易筆數(shù)就與參照的反轉系統(tǒng)相同。每種退市策略要在相同的市場條件下,包括相同的參照系統(tǒng)反轉,進行角逐。這樣我們就可以將退市策略相互比較了。其它的因素相同的情況下,績效最好的退市策略應該不難發(fā)現(xiàn)。
我們有一個忠告:很難找到一種總可以使我們在移動平均線反轉前退出市場的退市策略。使用非反轉退市策略的交易越多,測試越有利。我們想要盡可能多的交易是依據(jù)所測試的退市策略發(fā)出的信號退市的,而不是依據(jù)移動平均線反轉的信號退市。不幸的是,我們不能丟開參照反轉系統(tǒng),否則每個退市策略測試的交易數(shù)及入市日期就會大相徑庭。
我們提到過我們并不是非常滿意我們的測試程序。測試入市策略時,我們只需衡量盈利交易百分比就可以合理地確定入市策略的有效程度。在退市策略測試中,由于人市方法相同,并且大量的退市信號是由參照的反轉而不是實際測試的退市策略發(fā)出的,所以贏利交易百分比及其它結果有些固定。由于盈利交易百分比在所有的測試中傾向于保持相對穩(wěn)定(有一個顯著的例外,我們之后會解釋),所以我們得另尋其它標準來衡量退市策略的績效。
平均收益與平均虧損比率沒有多大意義,因為我們進行的測試沒有止損,也沒有考慮價差和傭金。能真正顯示不同退市策略之間的最有意義的差別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是凈收益。我們曾提出過,作為交易系統(tǒng)整體效益的一個衡量標準,凈收益不是最好的指標。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將用凈收益和盈利收益百分比作為比較退市策略的衡量標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